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朝帝業》七百六十五 僧辯求援
北朝帝業第一卷關西新客0765僧辯求援相對於關中讓當事人有點焦頭爛額的情勢,荊州總管府這裡人事進程那就順利許多。  隨著范陽張氏的張希被發展為下線,荊州這裡向江陵方面進行人事滲透順利的可不只一點半點。盡管蕭繹這個人生性多疑,對權力也抓的很緊,但是張希作為黃門侍郎、其叔父張綰則官居尚書右仆射,對江陵政局所能施加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還有比較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張希這個人收了錢是真辦事,諸如借梁王蕭詧而離間周弘正,直接廢了這個東歸派在江陵朝廷中的影響力。至於其他李泰在人事上提出的小要求,張希也都盡量滿足,這也讓李泰大感這個內線收買的是真值。  李泰也曾花大力氣收買其他的南梁人士,諸如庾信這家夥就從沔北這裡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但是除了幾篇詩賦之外,卻很少在別的方面發揮作用。甚至他還支持遷都建康,大概坐在秦淮河邊上啃甘蔗尤其的香甜。  至於那些江陵本地時流,因為本身有著比較強烈的保全鄉土利益的需求,所以也不會對李泰言聽計從,只是在雙方需求一致的情況下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諸如江陵領軍將軍胡僧祐,當李泰安排人員大搞江陵人士回鄉祭祖時,其人便非常的積極,甚至派遣一個兒子常駐沔北,也是希望能夠借此行為來抬高一下家世,以便融入江陵世族主流。畢竟他作為一個北朝南歸之人,又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武將,在南梁社會受認可程度一直不太高。  可是當李泰打算借其職務之便而對一些江陵江陵釋放善意的時候,胡僧祐卻是油鹽不進,甚至就連其子在沔北所接受的饋贈都在之後著員送回,不敢私留。  李泰也不是要卑躬屈膝的賄結南梁人士才敢對江陵打主意,對於這一類敬酒不吃吃罰酒的人基本上也都列入了黑名單中,不只現在不打算繼續接觸,未來也不打算刻意的加以包容。  江陵方面有一點讓人比較遺憾的,那就是蕭繹這個腦殘在江陵城破前下令燒掉十四萬卷的藏書。南北分裂數百年,南朝這一脈文化發展所積累的豐厚成果大半被付之一炬。  李泰從很早開始就注意同江陵之間進行學術上的交流,當然主要是作為請教的一方,所以對於江陵方面的藏書也是覬覦已久。  從張希方面他也得知,隨著蕭繹暫時放棄遷都建康的計劃,便也安排下屬將建康方面的圖籍文物運輸到江陵來。  於是李泰便也向張希表示,希望能夠安排一些人員進入對這些圖書的整理編修當中去。哪怕最終不能阻止這一文化慘劇,他也希望能夠盡量將這些圖書內容保存下來一部分。  他以遊學借讀為名義向江陵方面提出派遣一部分州學學子前往治學的請求,在張希叔侄和其他一些江陵人士的進言之下,蕭繹也答應了這一請求。於是李泰便安排侄子李毓祥帶領一百名經過精選的州學學子前往江陵,進行為期一年的遊學。  與此同時,劉廣德這個給張希介紹一條大財路的人,也被張希舉薦在江陵朝廷擔任司義郎這樣的學官侍臣。等到建康方面的圖書運抵江陵之後,這些人外人員便都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圖書。  當然,隨著江陵方面的情勢逐漸穩定,與沔北之間的互動也並非完全的一團和氣。  就在十月中旬的時候,江陵方面新任的郢州刺史陸法和抵達州治之後不久,旋即便派遣使者北上,希望能將夏口交還給南梁駐軍並進行管理。  不同於南梁其他趁亂而起的地方豪強和軍頭們,陸法和更出名的身份是作為一個方士。其人治軍治民不以刑令,數千部曲全都稱為弟子,從向蕭繹毛遂自薦以來,其人其事便透露出一股似乎開了掛但效果又不太大的詭異氛圍。  對於這樣一個似乎是裝神弄鬼但好像又有點真本領的異類,李泰也比較好奇。  不過對於陸法和這一請求,他卻並沒有直接答應,倒也沒有拒絕,只是著令自己這邊的郢州刺史李允信把石城這一邊防口岸封閉一旬,那些財貨滯留於途的江陵人士們自然幫他給了陸法和一個回答。沒用李泰讓人驅趕,其人派來的使者便自己返回了。  盡管蕭繹看起來是已經消滅了國內所有的競爭對手,成為南梁國祚唯一的繼承人,當然是要排除梁王蕭詧,這家夥現在已經被默認開除國籍和宗籍了。  但是南梁內部的分裂態勢也已經形成了,不說更加偏遠的地區,就連大江沿岸也是如此。像是之前便投奔李泰的江北晉熙魯悉達兄弟們,還有剛剛赴任郢州的陸法和派人討還夏口也是自作主張。  幾乎在同一時期,還鎮下遊的王僧辯也派遣使者來到荊州,希望能與荊州之間進行一些軍事合作。  時隔數月,北齊再次向長江下遊建康等地發起攻勢。這一次的主力同樣是郭元建這些侯景亂軍余部,同時又接納了南梁宗室湘潭侯蕭退,並派遣將領步大汗薩等為後繼之師,再次氣勢洶洶的向南而來。  王僧辯已經奔赴姑孰,調度人馬進行布防,派遣其弟王僧愔前來,是希望李泰能夠出兵合作,瓦解北齊這一次行動。  “齊人賊心凶頑,恃其強大而屢屢犯境,淮南士民倍受虐害,丁壯受擄、填軀戰陣,婦孺悲號、慘不忍聞!李大將軍知兵善謀,仁義表率,懇請能夠出兵驚懾頑賊,拯救淮南黎民於絕境之中……”  王僧愔向著李泰作拜並悲聲說道,當然也不只是進行道義求助,接下來便講出了王僧辯所開出的條件:“舊者侯景巨寇起於壽陽,淮南之地盡非我有。李大將軍據淮幾勝賊軍,天下為之歎服!  今我兄拜受王命鎮守江南,雖然不無收復淮南之想,但亦知力弱難當,與其坐望齊賊竊據、幾番興兵來寇,不如奉以德義,以壯大將軍威名!  今齊軍賊師尚未畢至,唯孽賊郭元振孤軍盤桓於合肥。大將軍若肯出兵合作,則我兄便不急於出擊其軍,可以繼續布設舟陸人馬以待賊師畢至。屆時我諸軍進擊,大將軍自可攔截於後,殲賊於淮南,則自合肥以北,俱為大將軍所有,東關以下則歸我軍。誓不相侵,如若違背, 則天人共唾!”  對於王僧辯的誠意,李泰倒是並不懷疑。因為如今的大江防線可謂是到處漏風,自京口到湓城,就沒有一處地方可以稱得上是堅若磐石,到處都是可供突破的地方。  在這樣的情況下,舍棄東關以北的區域交付給尚算友善的李泰,也能緩解一部分的江防壓力,集中優勢兵力在下遊或攻或守,都能更加靈活。而且李泰無論是本身的實力,還是所展現出來的進攻性,都要比北齊弱一些。  這個買賣對李泰而言倒也比較合算,之前的他之所以不肯佔據壽陽和合肥,的確是力有未逮,擔心防線拉長而得不償失。  但今情況又有不同,王僧辯、陳霸先如今大軍也都集中在長江下遊,他們是有收復江北失地的需求。尤其是陳霸先,由於其人本身並不屬於江陵嫡系,為了勢力的擴張,其進攻欲要比王僧辯旺盛的多。  眼下王僧辯願意將建康拿出來作為誘餌,自己所部人馬承擔來自北齊軍正面的壓力,給李泰營造一個抄人後路的機會,也算是誠意十足。  在這樣的情況下,同王僧辯和陳霸先合作,將北齊勢力掃蕩出淮南去都不是夢想。李泰之前之所以要守住義陽,也正是存了這方面的心思,希望在未來某一天條件合適的時候能夠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將此作為一個選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