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三百八十六 頸喉之患
李泰坐在席中,漸漸也咂摸出些許味道出來,今天這一場會議與其說是商討如何應敵,不如說是一場吹風會,如何應敵還在其次,首先是要整合隊伍、統一口徑。緉

 這一點從參加會議的成員就能看出一些出來,帳內在座者絕大多數都是武將,而且主要都是北鎮成員和霸府將領。來自長安朝廷的官員鮮少列席,有也是霸府派過去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幾乎沒有出身關中的時流列席。

 別的不說,如今西魏太子元欽可還在鹹陽大營中呢,哪怕只是一個傀儡,但如此高規格的軍事會議,總也需要擺在會場中做個樣子。

 但宇文泰卻沒有邀請太子列席,那就說明這場會議是由霸府完全主導的閉門會議,不管討論的是什麽內容,都要將朝廷的因素排斥在外。

 但在這件事情上朝廷和霸府其實並沒有什麽根本上的立場矛盾,畢竟如果東魏大軍真的攻打進來,朝廷和霸府都不會太舒服。

 李泰猜測宇文泰是壓根不想外出迎戰,所以在統一思想和口徑之前才不會讓朝廷中的聲音加入到討論中來。

 須知越是不做事的人說起話來那就越沒有心裡負擔,特別像太子元欽這種正值中二逆反期的小夥子,既沒有對自己言論負責的能力又熱衷於發表意見,那真是抓住機會啥都敢說。

 原本這也沒什麽,說的不中聽那當放屁就好,反正稍微腦子正常一點的也不會聽他胡咧咧。緉

 但問題是,眼下的西魏本就出於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那就是經過邙山之戰後重新建立起來的軍隊仍然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考驗,戰鬥力究竟達到了什麽程度,大家誰也說不準。

 若只是一般的對手那還倒罷了,但東魏大軍主力那可是久經戰火考驗的六鎮鎮兵們,關中這些豪右部曲們究竟乾不乾得過,實在不好做什麽樂觀預判。

 而且就算是原本以鮮卑鎮兵為主體的西魏人馬,幾次前往關東作戰的結果也都不甚美妙,如今軍隊主力都發生了變化,那自然是要更加的盡量避免外出作戰,打不打得贏先不說,能不能把隊伍再帶回來都不一定呢。

 因此聚兵於關中以逸待勞應該是霸府上層已經達成的共識了,但是這種應對方式他好說卻不好聽啊。

 自大統九年開始,每年大批量的招募人馬還要勞民傷財的舉行大閱,結果等到真正的挑戰來了卻嚇得門都不敢出,實在是有點喪權辱國。

 雖然大統八年也是憑著新修築好的玉璧城來阻敵,但那會兒霸府六軍新成,宇文泰對軍隊的掌握力度可是極高的,又不用你們漢人豪強出兵,老子想怎麽打怎麽打。

 可是這一次,關中豪強出人出力的支持霸府軍隊建設數年之久,到最後卻還要將自家鄉土當作戰場,這委實有點不能接受。緉

 基於這一點,若霸府龜縮不出而朝廷卻拚命督促外出迎戰,那麽無疑是朝廷更能迎合關中人心。畢竟誰也不願意一覺醒來,敵人都已經殺到了自家門外。

 對宇文泰而言,玉璧城能夠守得住固然好,即便是守不住,韋孝寬憑著玉璧城的地理優勢,想必也能消磨一部分敵軍銳氣。

 他還有完整的黃河防線,大不了集結精銳兵力再複製一次沙苑之戰。即便不能像沙苑之戰那麽輝煌,這些關西子弟們出於保護家鄉父老的情懷,鬥志也要遠遠比外出作戰高得多。

 果然,接下來於謹便又站起身來代表大行台講話,所言無非賊軍雖然凶頑,但不道之師注定自取滅亡,方今關中眾志成城,只要賊軍趕來進犯,一定打得他們滿地找牙。至於具體怎麽個打法,那是一個字也不提。

 聽完於謹這番發言,眾將也都紛紛點頭附和,其中不乏人更是明顯的如釋重負,顯然是從內心裡就害怕再與東魏大軍進行

 交戰。

 眾將有如此的反應,倒也不能說盡皆膽怯畏戰,只不過舊年邙山之戰過於慘痛,更重要的是許多軍頭部曲勢力都遭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而且過往數年根本就沒有一個有效途徑進行補充,以至於有的將領只是徒具勢位虛名,卻已經沒有了相匹配的勢力。

 李泰這個手握數千精銳軍中的新銳軍頭,也不好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只是頻頻望向敬坐末席的宇文護,見其只是一臉深沉的皺眉沉思著,並沒有急於發表什麽自己的見解。緉

 在向眾將通氣之後,宇文泰便又著令他們各自歸營嚴統所部,不得軍令不準擅自行動。

 諸將陸續起身告退,但李泰卻並沒有急著離開,別人可以龜縮關中,但是他不想啊。沒有行動,怎麽能有進步?如果宇文護不作進言的話,他就準備自己提出來。

 很快帳內人員便離去大半,只剩下幾個核心將領,接下來應該還要繼續更深層次的商討。

 宇文泰見李泰坐在席中只是不肯離開,便開口詢問道:「伯山有事要奏?」

 李泰並沒有直接開口,而是望向正自從末席站起、快步行入帳內的宇文護。

 宇文護見阿叔只是詢問李泰,卻沒注意到他也沒有離開,心裡便是一慌,連忙開口說道:「是我與伯山曾共計議,當時雖未預料到東賊動態,但細想之下卻頗符合當下的情勢。鬥膽進計,請主上與諸公並為參詳是否可行。」

 宇文泰聽到這話,便饒有形式的點點頭,指了指旁側的空席示意兩人到近前來坐,擺出一副要認真傾聽的姿態。緉

 李泰見宇文護已經開口,便也不急著出風頭,示意宇文護繼續講下去。

 宇文護當即便穩了穩心神,從懷中掏出他勾畫良久的戰略圖紙,開始講解起偷家智謀。而當聽到居然是要偷家晉陽,宇文泰眼中頓時便閃爍奇光。

 於謹等人也都好奇的湊上前來,在聽完宇文護講述大概後,於謹便笑語道:「此計雖險,但若趁賊師懸外之際而以奇兵掠地,或許也能收得一定奇效。」

 宇文泰在聽完後便也點頭笑語道:「賀六渾行事常以奇詭稱,腹計縝密、謀劃深刻,若能以輕兵探其心門,即便無損其實,也足以令他常為警戒,不敢等閑視之!」

 宇文護本來還有一點信心不足,但在聽到叔父和於謹全都對此計頗為讚賞,頓時便深受鼓舞,忙不迭又說道:「我與伯山就此深作勾劃,待其所部交付於我,我便請奔赴北州,渡河奇襲晉陽北路,以此圍魏救趙之謀,為國解此危困!」

 宇文泰聽到這話後臉色頓時一拉,皺眉道:「前說只是戲言,軍國大計豈是兒戲!此行途遠阻艱,若非精擅征戎的大將,孤師於外恐怕未戰自崩。更何況,晉陽城池綿長深闊,非強兵絕難撼動,使此精銳之徒而冒覆師之險卻隻為輕擾,豈是智者用兵!」

 雖然宇文泰心裡也很想抄一把高歡的後路,但也並未因此而有失理智,晉陽城即便出動大軍也不至於全不設防,使派一支精銳騎兵人馬奔行數千裡,風險實在太大而可見的預期實在太小。 www.uukanshu.net說說過癮還好,可真要付諸實施,可那就得不償失了。緉

 宇文護聽到這裡便有些傻眼,他腦海裡都已經勾勒出自己圍魏救趙、力挽狂瀾的英姿畫面,但卻沒想到被叔叔隨口給否定了。

 李泰自知這種只有一個思路卻無具體步驟與明確目標的計劃很難獲得宇文泰的認可,眼見宇文護大受挫折的模樣,便靠近過去說道:「兵者大凶,本就沒有篤定必成,哪怕一分勝數,但得勇毅行事,便可得望五分。

 此番奇襲的確難以傷害晉陽根本,但若剪短其北面通道,則更勝破城毀關。此前臣在北州同武安公等共擊犯境胡賊時,便收俘一部西河離石胡眾,原本留作奴役

 放牧北州。但今東賊群出,晉陽空虛,若能趁此將諸離石胡眾送返西河之地,必可再成東賊頸喉之患……」

 宇文泰本來已經是興味乏乏,可在聽到這裡後,頓時又面露好奇之色,開口說道:「平城故道,剪阻不易。師無後繼,難見顯功。但這西河胡群的內情究竟,伯山你詳細奏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