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三百四十四 盡出門下
這個問題,可謂是刁鑽又惡毒。獨孤信在聽完後眉頭頓時皺得更深,久久不語。

 顯然,他是覺得李泰提出的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而他也確實沒有什麽更好的法子去做應對。

 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獨孤信才又說道:“方今國運艱難,強寇猖獗,是故凡忠勇、志力兼具之人,無不以中興大統為己任。大事未濟,豈可相作猜忌、阻人用功!若真有邪情熾熱不能相容,我自稽首告退,絕不貪顧權勢而為患國中!”

 這番話說的可謂是深明大義、讓人感動,但也是不折不扣的言不由衷。若獨孤信真能如此心平氣和的相忍為國,何至於因為李賢一事便急匆匆召自己來見?

 但看破而不說破,也是成年人日常交際中最基本的默契和禮節,李泰自不會仔細掰飭獨孤信是在自欺欺人,只是歎息道:“欲除國中之寇,梟首即可,但是心中無賊,則剖心難證。本來大戰前夕,我不該言此諸類以滋擾丈人心懷,但是心中所憂不知不覺便流露言行之中。”

 “所以你主動將李賢和招引於近處,就是為的設此耳目以證我清白?”

 獨孤信聞言後又皺眉說道,顯然對於這樣一個解釋並不能接受,他的確是有點擔心國中會滋生各種針對於他的誹謗,但也沒有必要主動將別人的爪牙利刃頂在自己心窩啊。真要這麽做的話,他還不如乾脆養寇自重呢!

 李泰的邏輯當然沒有這麽簡單,聞言後便搖了搖頭,並且繼續正色說道:“丈人之有今時勢位,本來就是實至名歸、無可置疑。國中若真有因功生謗的邪論,則必智者難欺、仁者不齒,又豈需自證什麽?是非自有公論,刑賞自有典章,若妖言可以惑眾,那是世道沉淪!”

 】

 獨孤信聽到這裡後下意識的便點點頭,但很快就回味過來,感情正話反話都被你說了,那我到底是要證明還是不證明、清白還是不清白?

 瞧著獨孤信一臉無語的神情,李泰心中又是一樂,還不是你自己做賊心虛、欲蓋彌彰的急於解釋,如果你自己心裡沒有設想過這種可能,我剛說的時候就該直接啐回來了,哪還用再認真解釋什麽?

 “宇文仲和據城而叛卻眾叛親離,瓜州雖然定後複亂,但想必不久之後也一定會騷亂悉定。此諸邊騷擾雖有丈人坐鎮隴邊、聲威震懾群眾之故而難成大患,但遠近群眾厭亂思安、不肯從賊的心思民意也是昭然可見。”

 李泰又開口說道,拋開對獨孤信的恭維不說,缺乏民意基礎也是這兩州騷亂難以做大的原因之一,就算隴右民情再怎麽桀驁好鬥,但這麽多年下來,心裡一團邪火也多消耗殆盡。

 獨孤信坐鎮隴右多年,對此人心民意的轉變也是感觸頗深,聞言後便點點頭:“不錯,此邊民眾適亂多年、倍思安樂,凡所躁亂之徒,上悖君父、下負黎民,注定勢不能久……”

 他本來是在回答李泰的問題,可在講到這裡的時候,自己也是愣了一愣,旋即便又暗歎道這話雖然是在點評別人,但又何嘗不是在告戒自己?

 歸根到底一句話,那就是無論什麽人再想以任何方式而割據於隴右河西,都會非常困難。地方上的豪族固然不可,如他這種朝廷和霸府所任命的方牧大臣更加的希望渺茫!

 關隴本為一體,往年隴右之所以能夠自成一方秩序,那是在關中秩序已經完全崩潰、徹底喪失了對隴右人物的吸引能力的情況下。

 而今局面雖然不謂大好,但西魏也算是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隴右與關中的人事交流互動又變得密切起來。

 這本來就是獨孤信在鎮多年所促成和親眼見證的一個趨勢,之前是有點當局者迷,但在經過李泰一番提醒後,他便也意識到當下的重點並不是他有沒有專製隴右之心,而是這種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李泰見獨孤信沉默下來,心中又是暗歎一聲,要讓一個人認清並直面他所不願意看到的現實是挺困難的一件事情。

 但是事情的發展卻不會以人視而不見、不願承認而停滯不前,與其被更殘酷的現實逼迫的不得不承認並接受更加惡劣的情況,不如早作準備,主動去謀求一個尚可接受的局面。

 “李賢和才力堪使同時又忠心可嘉,無論在朝還是在野,都有不俗的功勳聲望積累。所謂擅騎者必羨名馬,善治者必賞令才,如此茂才任使於麾下,我實在不知有什麽理由拒絕!”

 獨孤信聽到這裡,眉梢頓時一跳,臉上顯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只因自知李泰絕非迂腐愚鈍之人,於是便耐著性子繼續聽下去。

 “西州民風曠達且多康慨之士,諸如李賢和等不欲畢生困守於鄉土的壯義之士不乏。方今國中諸事待營、才力頻頻告缺,鄉中義士卻又難免受困於投獻無門,彼此不相通達。丈人於此守土牧民,為國舉才亦份內之事。若是來年西州才士盡出丈人門下而得以進用國中,宗師盛譽亦必實至名歸!”

 李泰話講到這裡,語調都忍不住高亢幾分,讓這番話顯得更加激情、更富有感染力。

 獨孤信對李賢提防不已,在李泰看來就是有點多余。高平李氏誠然鄉勢雄壯,但無論從哪方面而言,如今的李賢仍比獨孤信低了不止一個層面,彼此之間實在構不成什麽勢均力敵的競爭。

 因此獨孤信嚴防死守、不想讓李賢往隴右滲透影響力,其實意義不大。他真正需要關心、需要防備的,是涼州此戰結束後,宇文泰針對隴右河西整體的人事調控與安排,爭取更大的利益並降低或會出現的損失。

 如今的隴右已經很難再形成軍事上的割據與關中進行對抗,而且只要獨孤信敢有絲毫稍露痕跡的嘗試,都要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很有可能會與西魏霸府、與宇文泰等武川鄉黨們徹底決裂。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實說能做的有效選擇已經不多,最重要的還是調整自我心態並將視野拉高,不再只是執著於隴右一地的軍政管理和人事調度,而應該主動的加入到關隴新秩序的創建中去。

 李泰給獨孤信的建議就是,你不要再想著把隴右作為一個基本盤去加以管控經營,反正也形成不了實際的割據,還不如把隴右這些有能力的人主動送出去,讓他們都踴躍的加入到霸府統治中去,主動的給宇文泰摻沙子,而不是被動的挨刀。

 如此一來,獨孤信實際所掌握的權力未必會直線提升,但在時局中的影響力卻是會迅猛激增。

 他們隴西李氏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第一流的世族名門,並被那些山東世族所接納,可不僅僅只是李衝暖床挺帶勁,更在於深諳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將許多深受國史桉連累的世族人家再次抬舉起來。

 獨孤信在聽李泰講到這裡,眸光頓時變得透亮,對於李泰所描繪那種“西州才士盡出門下”的美好前景很是向往。

 但在略作思忖後,他又搖頭歎息道:“為國舉才誠是我份內之事,但想要覓得德才兼備者也是難得。若再加以知恩圖報的品性,則就更加稀少了。朝中人事紛繁,能夠久立其中而心志不移者幾近於無……”

 人才當然不可能俯拾皆是,還有一點比較讓獨孤信心懷遲疑的,那就是大行台收買人心的手段著實高明,獨孤信自己便屢受其挖牆腳之苦,好不容易挖回來一個李泰、偶爾還會懷疑這小子究竟愛大行台還是愛自己多一些,現在讓他主動向朝廷和霸府舉薦人才,也難免會有一點心理障礙。

 但也不得不說,在大行台並不放心他專製隴右的情況下, 李泰所提出這一建議也的確是獨孤信能夠光明正大擴充自己影響力的一個好辦法。

 將此鄉人才向朝中輸送,既能示好於此間諸人家,又有利於在朝中和霸府形成一股由其門生故吏所組成的政治勢力。大行台不是愛挖牆角嗎?現在主動提供大批西州人士供你來挖,怕你揮不動鋤頭呢!

 談話進行到這裡,獨孤信的心結已經被打開,雖還沒有對李賢一事徹底的釋懷,但也是針對李賢而產生的芥蒂,但對李泰也不再心懷抱怨,反而一臉欣慰的安慰他道:“此番召你來問,是我分心他顧、計量短淺。

 既然知你並非輕率冒失作此決定,那我也就放下心來,不再為此擔憂。知你行途勞累,暫且不必急於離開,且先別帳休息一番,稍後有暇引見幾位營中大將相見。此間也多隴右少壯列於行伍,可以訪查一番收作心腹。”

 李泰聞言後便點頭應是,心裡也松了一口氣。老實說他還是更樂意同獨孤信相處,這老丈人起碼還知道承認自己的錯誤,換了宇文泰又得瞪眼凶他你怎不早說,這事不怪我!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