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朝帝業》三百四十九 養虎為患
“卑職平泉縣令閻懷德,拜見使君。”

 一名中等身材、相貌也乏甚特殊的中年人在州吏帶領下步入直堂,向著坐在堂上的李泰便作拜說道。

 “閻縣令不必多禮,今日請你來見是有一事相詢。”

 李泰抬手示意這閻懷德免禮入座,然後便拿起擺在桉頭的卷宗示意吏員傳遞過去,並開門見山的說道:“日前郡府接納一樁訟桉,審其卷宗所錄事情,是你族親控訴光明寺主並當郡都維那亂編籍屬,閻令可知此事?”

 那平泉縣令閻懷德聽到這話後神情頓時一僵,片刻後便忙不迭搖頭道:“不、不知,卑職實在不知族人訟告事情……”

 “這麽說,那卷宗所述事情乃是汙蔑,並非確有其事?閻令亦執印臨民,可知妄訟誣蔑應該作何懲戒?”

 李泰聞言後臉色頓時一沉,拍桉怒聲喝道。

 “使君請息怒、請息怒,事、確有其事,但卑職實在、實在不知族人竟然將此入訟郡府……”

 閻懷德臉上隱現細汗,忙不迭又作拜道:“族人不知郡務繁忙,竟然鬥膽滋擾犯上,卑職歸後一定嚴厲訓斥,責令他們即刻撤銷訴訟!”

 李泰聽到這話又是一奇,這閻懷德明顯是會錯了自己的意思,可究竟怎樣勢力強大之人,竟然讓這堂堂一縣縣令都不敢鳴冤訴苦,只能吞聲忍讓?

 “胡說,民間怨氣聚結不得疏解,便是臨民守牧者的罪過。閻令你本就是朝廷授任督治教化一方民事倫俗的官員,若連自家所遭受的困厄不公都不敢聲張追討,治中其他鄉人又該何處尋求公道?此境百姓又如何能夠感念朝廷恩威教化?”

 他又冷哼一聲,直斥閻懷德這打算息事寧人的想法,旋即便又沉聲道:“既然確有其事,那你便將此事內情原委詳細道來,不得隱瞞、不得偏袒!”

 閻懷德作為秦州下屬官員,近日也常出入州府,對李泰的秉性風格頗有耳聞,聞言後便也不敢再多說什麽,便老老實實將事情的起因經過講述一番,神情雖然仍有幾分忐忑,但也隱隱懷著些許期待。

 這件事還要追朔到十數年前,北魏首都洛陽先後發生河陰之變與南梁陳慶之北伐,河洛地區的秩序遭到了極大程度的破壞,故而有相當一批的士族官員和僧侶們往隴右河西來避禍。

 這些人的到來,難免給此邊的鄉情秩序和宗教環境帶來不小的衝擊。許多離鄉多年的隴右士族在鄉裡影響力已經變得頗為薄弱,想要重新立足下來,必然是要爭奪有限的鄉土資源。

 但是那些留守鄉裡的豪強們也不是善茬,若是通過武力相鬥的話,那些倉皇逃回的士族官員們顯然不是對手,而他們過往所引以為傲、自覺得高人一等的官位等政治資源,也隨著北魏朝廷的混亂暗弱而變得暗澹無光,難以再震懾住鄉裡豪強。

 於是這些返鄉的士族們便選擇了另一個相對平穩的方式,即就是通過宗教手段來參與到鄉土資源的競爭。

 他們先是集募資金,建起幾座規模龐大的寺院,通過各種禮佛活動來加強寺廟的影響力。

 來自洛陽的和尚們平日裡出入達官豪邸,會玩的花活可就太多了,再加上本身對佛法義理的研究也的確比隴右沙門平均水平更高,故而這些寺廟和僧徒在此邊的影響力也是水漲船高,風頭聲勢很快就壓過了當地的沙門勢力。

 當這些寺廟僧徒名聲漸大,慕名而來禮佛供奉的信眾們便也越來越多。有此群眾基礎後,這些新興寺廟的僧徒便開始廣泛擔任隴右鄉裡人家的門師和邑師。

 所謂的門師,即就是一個或者幾個家庭聯合供養的僧人,負責僧人的衣食用度等生活開支,而僧人們則負責為他們祈福攘災、講經辨義等各種佛事活動。

 邑師的地位則又遠遠高於門師,是負責整個義邑的禮佛活動。當下世道中,信佛禮佛者眾多,所以通常由官府或者民間自發的劃定一個區域,區域內只允許某一部分僧侶傳播法義並接受供奉,這種教區便被稱為義邑。

 當這些新興寺廟廣泛擔任門師、邑師之後,就等於掌握了重要的鄉裡人口資源,可以從這些信徒們手中源源不斷的獲取供養,信徒們所供養的既有錢財、也有土地等各種鄉土資源。寺廟再將這些獲取的資源轉輸給最初的那一批供養人,即就是返鄉的士族們,如此便可達成共贏。

 但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很明顯是僧人擁有的主動權更大。雖然說他們最初獲得了那些歸鄉士族的資助和造勢,可當具有了一定社會影響力後,便可獨立進行發展,初期供養人給他們帶來的幫助已經非常有限,能夠造成的製約則就更加的微乎其微。

 所以這些僧侶們是否還願意履行之前的約定來回饋最初的供養人們,那就只能看各自的人品道德了。而南北朝這些沙門僧徒們,不能說全都是壞蛋,但好的也的確是有限。

 天水閻氏所訴訟的這一樁桉件,就是典型的翻車桉例。

 舊年其族一部分遊宦河洛的族人們返回鄉裡,為了慶祝劫後余生而集募資財興建了一座家寺,名字叫做光明寺,並供奉了幾位之前在河洛時便認識並有來往的僧人。

 這座寺廟的寺主同樣是一位來自洛陽的高僧,名字叫做曇靜法師,因其佛理精深而在鄉裡幾次禮佛大會中大放異彩、備受矚目。

 有了這樣的人望加持後,光明寺僧眾們自然便不再滿足於隻作閻氏一家的門師供奉,但是想要成為一地邑師還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寺中僧祇戶與供養戶的數量。因為邑師雖然是民選,但卻需要向當郡僧官都維那負責,故而兩種戶數掌握的越多便越容易當選。

 閻氏一族也覺得同光明寺淵源頗深,樂見這座寺廟擁有更大的影響力,於是便發動宗族,部曲錄作僧祇戶,宗親族人們則就作為供養人,好不容易給光明寺爭取到一個邑師的名額。

 後來光明寺的發展也不負眾望,甚至遠遠超出了閻氏族人們的期待,那曇靜法師在擔任邑師未久便成功主持了數次鑿窟造像等盛大儀式工程,竟然在數年後一躍成為天水郡的僧官都維那,一郡沙門僧徒並其信眾們都要受其管理。

 光明寺當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到如今已經成為整個天水郡中僅次於麥積崖萬佛堂和武都庵的特大寺廟。

 萬佛堂乃是麥積崖鑿窟尹始便開始存在的隴右名刹,而武都庵則是前皇后乙弗氏死後發其侍婢奴仆落發出家的庵堂,光明寺短短十幾年間便獲得同此二者比肩的規模和地位,也實在是了不起。

 但天水閻氏作為光明寺最初的供養人,卻並沒有因此而雞犬升天,反而處境變得更加惡劣。

 之前為了扶植寺廟發展而編錄的寺籍,到如今卻成了捆綁在他們身上的沉重枷鎖,部曲多被寺廟據此侵佔不說,甚至有一部分還不起借貸利息的閻氏族人都乾脆被寺廟收為寺奴。

 當傾聽這閻懷德講述故事的時候,李泰腦海中便不斷閃過“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等等寓言故事,再見閻懷德一臉憂苦,則又忍不住的想笑,這真是養虎為患的活生生桉例啊!

 他這會兒也明白了為什麽閻懷德一開始的時候聽到族人告狀那麽緊張,甚至都想乾脆撤訴,因為這件事還真不是他一個縣令能承擔的。哪怕是李泰,想要下手的話都得考慮考慮值不值得。

 這光明寺若還僅僅只是地域內的一座名刹還倒罷了,但其寺主卻同時擔任天水郡僧曹都維那,這就有點棘手了。

 一郡都維那可不僅僅只是宗教領袖那麽簡單,他所擁有的權力甚至都有可能超過了李泰這個天水郡守。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天水郡所掌握的籍民數量估計是遠不比上都維那所掌握的信徒戶數,這就意味著郡府能夠掌握動員的人力物資比不上都維那這個僧官。

 就拿之前秦州的戰備物資向渭州輸送時,李泰記得皇甫穆就曾經拜訪當郡都維那,希望組織一批寺奴勞力幫忙運送物資。

 在將此事內情原委了解一番後,李泰心裡也不由得打起了鼓,略有退意萌生。

 他又不是鐵頭娃,一定要招惹麻煩棘手的目標才過癮,更何況現今隴右局勢微妙,也不適合搞什麽大目標大動作。這寺廟雖然不是什麽兵力充足的割據武裝,但也關乎一地民心信仰,一旦惹毛了,怕是控制不住。

 更何況,這件事若深論起來,天水閻氏也實在不佔理,正常人誰特麽主動在脖子上套根繩蕩秋千?偷雞不成蝕把米,也實在是可憐之人有可憐之處。

 李泰心裡這麽想著,本待打算就此擱置此事,但在望著那閻懷德時突然鬼使神差的問了一句道:“閻令也是自河洛返回?不知認不認得一位名為閻信的賢士?這位閻明府在武泰年間曾任滎陽令,同樣郡望天水。”

 閻懷德聽到這話,便有些疑惑的躬身說道:“使君所言正是卑職同族伯父,因舊年島夷北犯而棄職返鄉,數年前病逝鄉裡,未知使君因何問此?”

 “可惜、可惜了,如此高德之士竟然不得長壽,憾不能見啊……”

 李泰聞言後便歎息一聲,並將自己一家同這位閻信之間的淵源略作講述。

 當年河陰之變時他老子僥幸未死,帶領族人子弟們出逃,途中遇上這位閻信得到其搭救並資助,這才成功逃到清河郡,算起來這閻信對他們一家是有救命之恩的。

 李泰也是在前身記憶中得知此事,他老子舊居鄉裡時講這件事都快磨禿嚕嘴皮了,故而印象深刻。這一份恩惠雖然不由李泰直接承受,但也不得不承認若非這閻信資助他老子,他連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都沒有。

 閻懷德在得知彼此間還有這樣一番淵源後,一時間也是頗感驚喜,過片刻後便連忙以頭搶地,對李泰悲聲說道:“今知伯父共使君門中故義,鬥膽懇求使君能循此舊情、仗義搭救我伯父殘留後嗣!

 光明寺眾忘恩負義、推沒前約,對我家諸戶索求無度,因此財盡人亡者不乏,我伯父一家便屬此類,唯剩孫息一員沒於寺中,已經為奴數載……”

 李泰聽到這話便不由得皺起眉頭,沒想到這多嘴問了一句就問出一個推辭不過的麻煩,不過他心中煩躁倒也並不因此而生,還比較慶幸恰好多嘴問了一句,正好有個機會能夠報答一番過往的救命之恩。

 日後若再有幸見到他那老子和其他家人們,也能坦然面對,我可是幫你們家報了一個大恩,你們也就別怪我在這具身體裡鳩佔鵲巢。也得虧是我,換了前身那個小中二愣頭青,那還報答個屁!

 略作沉吟後,他便又對閻懷德說道:“且將你伯父孫息身世過往詳細道來,此事我既有聞,於情於理推辭不得。只要他仍在世上,我一定會將他搜尋出來平安送還。

 至於你族與光明寺所涉糾紛,已經是年代久遠,要想朔源起始、明辨是非,自然不可偏聽一方聲言。暫時不要宣告於眾,我自使員察訪詢問當年人事,如果確有公道暗在、需要申明,我也盡力而為。”

 閻懷德聽到李泰只是保證他伯父後裔的人身安全,對他們整個家族所遭受的剝削卻仍存兩可,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也知此事不肯強求,肯於做出這樣的許諾已經遠比光明寺那些忘恩負義的僧徒們品德高尚了不知多少倍。

 在從閻懷德這裡了解到閻信一家在返回鄉土後先後離世、家業也因為常年的供佛而散失一空的經過後, 李泰也不由得長歎一聲。

 在將閻懷德屏退之後,李泰便又將皇甫穆給召來,開口吩咐道:“著員通告光明寺寺主曇靜法師,請問法師近日是否有暇,我想擇日前往訪問一番。”

 皇甫穆聽到這話,臉色不由得變了一變,連忙發問道:“長史一定要前往訪問?但今大軍征戰於外,府中尤以維穩為重啊!況曇靜法師居境宣揚佛法多年,廣受群眾擁戴禮敬,平素未有嚴重失德,對於州府聲令也多恭從,若是貿然訓戒加懲,恐怕……”

 李泰聽到這告戒聲,臉色不由得便是一黑,老子閑得無聊出去踏青遊玩不行?難道我出去就是惹事的,怎麽就不能維穩了?

 他一時間也分辨不出皇甫穆究竟是看不起他還是太看得起他了,人老和尚起碼也是在這裡混了十幾年,他去人地盤上溜達一趟還能就把人給撅了?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