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一百三十四 得道多助
權勢可真是動人啊!

 又送走一位訪客後,李泰站在前庭,遠遠瞧了一眼仍然等在門外等待入見的時流,他心中便忍不住暗暗感慨。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不短的時間,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待遇。最開始的時候還是挺享受的,畢竟誰又不渴望被關注、受重視呢?

 但很快他就感覺索然無味,甚至有些厭煩。這些來訪者似乎真的將他之前的客氣話當了真,覺得自己是來幫助李泰解決用人荒的,這就讓他有點不爽。

 他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想著團結群眾、分享權勢,畢竟得道者多助,也能免於來自背後的暗箭黑槍。

 可他現在不需要了啊,有了大行台出面力挺,他只需要專注於事務就好,一般的閑言誹謗根本傷害不到他。

 畢竟在這件事情上,宇文泰是選擇傷害北鎮鄉黨的利益來保證事情的進行,如果最後半途而廢,這對宇文泰本身的權威也是一大傷害。

 之前誠心拉你們一起搞事業,你們愛搭不理,現在看到一個明確的鍍金混資歷的機會又全都湊上來。那就不好意思了,得按照我的規矩來,就是這麽的小人得志!

 現在想要加入他這個小團體,首先第一點能力要足夠,如果連基本的辦事能力都沒有,我是不養閑人的。其次凡所舉薦,必須要是各自嫡系子弟。

 如果僅僅只是要求能力的話,李泰大可以自己挑選培養。

 之所以要接受群眾舉薦,就是出於一種綜合性的考慮,將家世背景、親長的政治資源和鄉土資源也列於考慮的范圍之內。大族嫡近和遠庶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可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雖然人不以血統論高低,但你們都已經要走後門了,老子又跟你們講什麽唯才是舉的普世價值觀?

 看重的就是你們自身的綜合實力,就得是那種只要我不好,你們也別想安生的親近關系,否則憑啥給你們開後門?

 如果哪天真要有人搞我,你們也得考慮自己會不會受牽連。就算是要大義滅親,也得有種鑽心的痛!

 這兩個條件,還是篩除走了不少的拜訪者。這些人要麽本身就不符合李泰的要求,要麽就是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理,有棗沒棗打三竿。

 邸中會客幾日,李泰最終選定八個備選,除了最初表態的裴漢堂弟裴鴻與李和的一名族子之外,還有六人皆是行台輔臣的近裔親屬。

 這六個人他也不打算全都留下來,還是要看各自的才力與彼此的配合度,爭取再淘汰幾個。就算因此得罪對方而被上眼藥,也沒什麽,順便在宇文泰那裡刷一刷自己做事公正無私、不偏不倚的孤臣直臣形象。

 確定了人選之後,李泰便分別給這幾家去信,讓他們各家子弟在八月上旬入鄉匯合,然後便先一步離開華州,返回商原。

 離鄉時還是盛夏,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初秋時節。鄉裡風貌變化不小,田間已經隨處可見勤勞收割的鄉人。

 也因為鄉人們忙於收耕,李泰這次返鄉雖然勢位、權力比之前進步更大,但鄉人們也都無暇擺出什麽盛大的歡迎場面,讓李泰沒有享受到衣錦還鄉的樂趣。

 入莊之後,李泰先將積存的家事記載翻看一遍,然後又在家人們一片恭賀聲中,交代了一下自家人事的調整。

 他當然要帶領一批家人事員參與到公事中去,但家事也不可就此荒廢下來。

 李渚生作為西行家人最年長者,無論忠誠還是能力都是讓李泰最放心的,李泰便著他留在家中專心處理家事。

 部曲少壯中最出色的三個,李去疾還在當郡鄉團輔左周長明、參戍河防未歸。李孝勇則被安排去了龍首原,負責那裡莊園開荒生產,順便對諸佛寺進行踩點、收集情報。

 李雁頭日常跟隨李泰出入,擔任他家部曲隊主,並跟著賀拔勝舊部的朱猛學習一些兵法韜略。

 賀拔勝的舊部,因為主公新喪熱孝,李泰雖然接手過來,但也沒有進行系統性的整編,隻挑選其中擁有一技之長的幾員做事。

 現在賀拔經緯兄弟那裡算是了結清楚了,李泰便也趁著這個機會將人事進行一下梳理。

 他最初接觸賀拔勝部曲時,賀拔勝士伍尚有三千七百多人。

 但除了正常的傷病死亡之外,年初賀拔勝遭侄子軟禁時,曾被驅逐了一部分,雖然之後有李泰的收容,但還是流散出一部分。

 賀拔勝在商原養病那段時間裡,也有一些已經擔任軍官的部將脫離,以個人繼續為朝廷效力,並帶走了一部分士伍精卒。

 等到賀拔勝去世,殉主、守墓加上離散等等,到如今賀拔勝的部曲還只剩下將將兩千余人,銳減近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李泰畢竟不是賀拔勝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彼此之間的交接也只能循於道義。肯留下來的這些人,李泰自然要負責他們的生活與前途,但離開的那些也無從指摘。

 這當中,賀拔羖的自殺是李泰最感心痛的,他敬重這份忠心,但卻不認可這種行為。

 賀拔羖不只是賀拔勝的部將,還是他的養子,如果其人不死,無疑能更加穩固的統率這些舊部,賀拔經緯兄弟們也不敢那般威逼李泰。

 但人都已經去世了,再說什麽也已經於事無補。好在還有朱猛這個長期擔任賀拔勝親兵都督的部將仍在,如今也是賀拔勝遺留部伍的首領。

 整治洛水不只是單純的民政行為,少不了要與地方豪強發生摩擦,還有上遊的牧區也要做好爆發軍事衝突的準備。

 盡管大行台沒有提及,但李泰也要確保自己手中能有一支可戰之軍。規模不必太大,起碼也得有著五六百人的兵力。

 他已經從高仲密那裡討來一個名叫高鶴的家將,再加上朱猛,正好可以做這支隊伍的督將。

 當他將自己的心意向朱猛透露時,這仍然喪服守禮的猛將頓時點頭答應下來。

 他們這些賀拔勝的部將,是失志要為賀拔勝報殺子之仇。但賀拔經緯兄弟明顯的不足指望,想要達成這一夙願,只能建立在李泰權勢進步上面。

 見朱猛答應的乾脆,李泰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他如今還只是帶五品將軍號的四品行台從事,但朱猛跟隨賀拔勝征戰有功,卻有著三品的龍驤將軍號,一般情況下是絕不會屈事自己麾下,率領區區五六百人、還沒有正式編制的隊伍。

 賀拔勝麾下還不乏朱子勇之類隨他從南朝返回關西的部下,這些人未必以武勇著稱,但江南雖然士庶分明,文教還是淺勝北方,哪怕寒庶出身,但能有志於學,也能積累下一定的文化水平。

 李泰又從其中挑選幾員,搭配自家經過培訓的一些家人們,進入都水官署擔任令史、書令史等,將基本的行政基礎先搭建起來。

 將家中人事調整一番後,李泰便又著令通知渠盟在事人員,讓他們到商原莊來相見。

 “恭喜郎君、賀喜郎君,榮遷河使,鄉土生輝啊!”

 商原趙黨長等人第一時間趕來莊上,見到李泰後便是一連串的恭維道賀聲。

 李泰聞言後便笑語道:“大行台之所以再授新事,也在於鄉親諸位的確治水修渠卓有成效,我今竊據眾功,心中也自感忐忑慚愧。邀見諸位,便是立足前事、放眼未來,希望能將吾鄉鄉德更向上下推廣,也需要諸位繼續助我,如此事業才能大有可望!”

 《劍來》

 “郎君謙虛了,鄉裡故態如何,我等各自清楚。若非郎君入鄉,仗義號召、首倡渠事,豈有今日水土祥和之態!無論台府鄉野,凡是就此議論的群眾,誰能否認郎君首功?”

 吳敬義站起身來,一臉正色的說道。

 他本來還擔任鄉團都督官職,按照規定是應該參戍河防的,但卻擔心耽誤了渠盟事務,主動表示負責留守,已經將渠盟事務看得比鄉團事情還要重要。

 李泰一人得道,當然也要照顧渠盟這些共事鄉豪們,但在此之前,他還是問了一下渠盟事務發展如何。

 “之前鄉裡得到郎君繼續擴大渠盟人事的指令,某便入周邊諸鄉逐一采訪,別境鄉戶也都深羨此鄉事業,又為渠盟引進願與共事者上百人家!”

 負責外聯事宜的吳敬義連忙起身說道, 並將一份洛水流域地圖呈交上來,裡面清晰標注了這段時間加入渠盟的鄉戶所居位置。

 要治水,首先便需要確保民意基礎。而在這方面,李泰所組建的渠盟要比霸府和州郡的統計能力更強,渠盟的擴張就意味著鄉土人心的聚攏。

 “做得好,洛水乾流悠長,治水也需要先後權衡。疏浚河渠、增設堰埭,無論朝廷還是台府,都需要從鄉情急迫之處著手。渠盟所感召的鄉情聲音,便是都水立事的優先準則!”

 李泰接過那地圖看了一眼,旋即便給渠盟加上一層鄉情乾政的意義,接著又望著吳敬義笑語道:“都水衙署新設,亟待乾員參事。只可惜吳都督你尚有鄉團事繁,否則我倒希望能將你引入衙署共事。”

 吳敬義聽到這話,頓時一臉激動的起身表示道:“郎君如此垂青重視,某怎敢傲慢拒絕!鄉團少勇不乏,能代替我者亦有,錄事李去疾便可足當我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