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滿唐紅》第九百五十四章 賞功罰過
李元吉笑嘻嘻的道:「承乾說的可不是什麽胡言亂語,而是至理名言。他說的沒錯,這江山就應該是大哥這個嫡長子的,不是我等能窺視的。」

 李世民一下子急了,為李承乾辯解道:「他一介稚子懂什麽江山傳承的大事,他只是在別人引導下胡言亂語罷了,這你也要計較?

 你再怎麽說也是他的親叔父,如今大唐的監國親王,就不能有點親情,就不能有點肚量?」

 李元吉臉上的笑容一臉,眯起眼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臉色微微一變道:「是,我是沒資格跟你講親情,可我能跟你講肚量。」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澹然笑道:「我沒肚量……」

 宰相肚子裡能撐船,那是宰相的事,跟我一個親王有什麽關系。

 我一個親王去學宰相有肚量,那不是拉低我的身份嗎?

 李世民一下子被懟的沒話講了,難以置信的看著李元吉。

 這個時代的人是要臉面的,一些人把臉面看的比性命還重要。

 李世民長這麽大,估計是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人,尤其是沒見過這麽有身份,還不要臉的人。

 所以他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所以你到底講不講?」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笑問。

 李世民咬牙切齒的道:「我講,但我有個條件!」

 李元吉笑道:「你想讓我將那個引導承乾說出這話,並且當眾誇讚了承乾的那個家夥給處死?」

 李世民惡狠狠的道:「不是處死,而是五馬分屍!」

 說到此處,李世民又咬緊了牙關道:「最好是千刀萬剮!」

 由此可見,李世民是恨極了那個引導李承乾胡說八道的家夥。

 這件事的起因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些李建成的殘黨,看他和李世民都不在長安城,李淵又有讓李建成出來監國的打算,所以在教導李承乾等一眾皇子龍孫學問的時候,故意用歷史中的典故,引導李承乾說出了江山社稷應該由嫡長子繼承之類的話。

 這件事傳到了靈州以後,他是沒怎麽在意,也沒怎麽放在心上。

 畢竟,李淵想讓李建成出來監國的目的,從頭到尾都不是為了讓李建成接替他的位置,而是想讓李建成背黑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笑道:「這下可以說了吧?」

 李世民瞪了瞪眼,哼了一聲道:「那就招降吧。雖說招降了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以後就沒辦法幫我大唐解決各種問題了。

 但我大唐如今在各個戰場上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所俘虜的突厥人也與日俱增。

 這些人必須得有人管理。

 讓我大唐的官員直接去管理他們的話,他們肯定會很抵觸,甚至暗地裡還會殺官反叛。

 讓阿史那思摩去做這件事的話,就沒這些問題了。」

 李元吉點點頭道:「不會影響我們後續的計劃嗎?」

 李世民思量了一下道:「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並不大。畢竟,我們後續的策略就是在突厥人當中扶持起一兩個人,代替我大唐統領著突厥人去做我們的馬前卒。

 如今提前做了,雖然會催生出一兩個有可能會與我大唐為敵的家夥,但並不影響大局。

 而且從阿史那思摩對你我的態度看,他更親近我大唐。

 只要你對他好一點,他應該不會與我大唐為敵。」

 李元吉點頭道:「跟我想的差不多……」

 依照李世民最初的計劃,是要等到突厥徹底被征服以後,再在突厥中挑選代言人,讓其代替大唐掌控所有的突厥兵馬,去做大唐的馬前卒的。

 這麽做的好處就是,在大唐徹底擊潰了突厥以後,突厥才會徹底的臣服,在這種情況下,所挑選出來的人,對大唐的忠誠度會更高。

 因為那個時候突厥人的心都已經死了,願意為大唐效力的,肯定會獻出一部分忠心。

 不過,如果現在就讓阿史那思摩當大唐的代言人的話,也不錯。

 誠如李世民所言,從阿史那思摩的表現看,他更親近大唐。

 他在突厥未滅之前就倒向了大唐,在突厥滅了以後,他會對大唐更忠誠。

 再結合歷史上阿史那思摩倒向了大唐以後的所作所為看,讓阿史那思摩做這個代言人很合適,反叛的幾率很小。

 李世民聽到這話,瞪著眼道:「你既然都已經想好了,為什麽還要問我?」

 李元吉澹然道:「互相印證一下,有問題嗎?」

 李世民又惡狠狠的瞪了兩眼。

 有!

 但我不想說!

 李元吉當即對守在門外的趙成雍招了招手,吩咐道:「派人去跟阿史那思摩接觸,讓阿史那思摩準備向我大唐遞交降書吧。

 等到阿史那思摩遞交了降書以後,讓他將族人以及家卷送來此處,我會將他們送往新平,並且會奏請我父親改封他為新平郡王。」

 趙成雍應允了一聲,退出了房內。

 李世民在趙成雍走後撇著嘴道:「你這是要讓阿史那思摩納質子,你覺得這控制的了阿史那思摩嗎?」

 李元吉澹然笑道:「我沒有讓阿史那思摩納質子的意思,我只是依照你所說的,好好的待他罷了。」

 李世民愣了愣,難以置信的道:「你讓人家把家卷都送到你手裡,由你掌控,還不是讓人家納質子?」

 李元吉笑眯眯的道:「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李世民不知道阿史那思摩心中所想,又怎麽可能知道阿史那思摩想要什麽呢?

 結合歷史上阿史那思摩的一生來看,阿史那思摩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被認可,被接納。

 他希望有一個族群能接納他,把他當成自己人。

 他也希望有一個人能認可他的能力,讓他將所有的能力發揮出來。

 歷史上李世民接納了他,還讓他將族人遷移到了河南道。

 他並沒有把這當成是一

 件納質子的事情,反而當成了是大唐接納了他,所以他在歸降了大唐以後,一直忠心耿耿的追隨著李世民。

 李世民認可了他,對他委以重任,他就拚命的為大唐建功立業。

 李世民親自為他吸膿毒,以誠相待,他就舍命相報。

 這就是阿史那思摩。

 一個明明身份高貴,有機會坐擁突厥的人,一生所追求的卻是被認可,被接納。

 這聽上去很可笑,但卻是一個可悲的事情。

 如果不是他的族群不願意接納他,不願意認可他,總是把他當成外人,當成敵人提防著,他又怎麽可能連突厥可汗的位置也不覬覦,卑微的去追求被認可、被接納呢?

 如果突厥的啟民可汗當時能夠認可他、接納他,或許他會成為最忠誠於突厥的死士。

 如果始畢、處羅、頡利三位突厥可汗中有一位認可他、接納他,他又何必跑到大唐尋求認可和接納呢?

 所以,不是他不忠誠於他的民族、國家,是他的民族和國家拋棄了他。

 他只能在其他民族、國家中獲取認可和接納。

 誰認可他,接納他,他就忠誠於誰。

 李世民不知道其中的詳情,氣急敗壞的譏笑道:「我還從沒聽說過納質子是一件樂事!」

 李元吉瞥了李世民一眼道:「那是你孤陋寡聞……」

 不等李世民開口,李元吉又道:「如果我讓新羅王獻上一位質子,或者質女的話,你說他是會高興呢,還是會悲傷?」

 李世民一瞬間被懟的沒話講了。

 如果讓新羅王獻上一位質子的話,新羅王大概會懵逼,因為他沒有兒子。

 但如果讓新羅王獻上一位質女的話,新羅王估計會高高興興的給你送來,並且還是自帶被褥,自帶各種寢具的那種。

 如果你敢寵幸新羅王送來的質女的話,你信不信新羅王會舉國歡慶?!

 送質女給大唐,並且讓其跟大唐的皇族歡好,對新羅而言絕對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

 因為這種事情一旦達成了,新羅就等於徹底抱上了大唐的大腿,就再也不用擔心高句麗和百濟對他們的覬覦了。

 如果質女能懷上大唐掌權者的一男半女,那新羅就徹底高枕無憂了。

 誰敢打我?!

 我背後可是大唐罩著的,很鐵的那種!

 所以李世民說送質子對很多國邦來說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並不準確。

 「好了,閑話就別說了,繼續說正事吧。我準備削去李世勣一百封戶,厚賜此次征討施火拔部建功的將士,你覺得如何?」

 見李世民徹底不說話了,李元吉說起了正事。

 李世勣突襲施火拔部,將施火拔部徹底蕩平,按理來說是應該厚賜的。

 但他卻違背了靈州的命令,所以必須懲罰。

 在李靖前去突襲頡利的時候,靈州這邊給李世勣的命令是讓李世勣去李神符那裡幫李神符一把,可李世勣沒去,反倒派了別人過去。

 雖說李世勣這麽做事出有因,可違背了靈州的命令就是違背了靈州的命令,該懲罰就得懲罰,沒什麽道理可講。

 至於說李世勣依令離開了中軍,使得中軍群龍無首,會不會出現什麽問題,那不是李世勣該考慮的。

 他不是大軍的統帥,沒資格操統帥那份心。

 真要是出了問題,那也是靈州的軍令和李靖的軍令產生了衝突的結果。

 錯在靈州,李靖跑來靈州要個說法,靈州這邊是該承認錯誤,還是該下發罪己文書,那是靈州這邊和李靖的問題,跟李世勣沒關系。

 所以李世勣錯就是錯了,該怎麽懲罰就怎麽懲罰。

 至於他在李靖那裡有功,遵從了李靖的命令,李靖回頭來幫他討要說法,並且為他請功,到時候再賞賜他,那又是另一回事。

 雖說聽起來有點像是脫褲子放屁,可軍中的規矩就是這樣子的,是非對錯,不能一言決斷,必須按照流程,一絲不苟的走下來。

 哪怕走到最後白費了很多功夫,也不能省任何一步。

 這麽做的弊端雖然很大,但好處也是巨大的。

 它能堵住絕大多數的空子,讓那些投機取巧的人沒有多少空子可以鑽,也能讓那些做了錯事的人不存僥幸心理,更能避免許多功過相抵的事情出現。

 治軍,賞功罰過四個字很重要,也是最基礎的。

 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必須要分的清清楚楚。

 一旦分不清楚,混淆在了一起,那就很容易出現有失公允的事情,將士們鬧起來了,那就是嘩變。

 嚴重一點的,嘯營給你看你信不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