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滿唐紅》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李世薜耐紡
最新網址: 一個用木槍的裨將,硬生生的在對陣的校尉身上扎出了一個洞,可見功力之深,武藝之精。

 隨後第二對、第三對、第四對……一直到第五十對。

 幾乎都有損傷。

 即便是尉遲恭、程咬金、薛萬均、薛萬徹、李君羨、侯君集這些大將下場,並且互相對上了,也出現了損傷。

 受傷最輕的是一個定遠將軍,散階已經達到了正五品上,被砸斷了一根手指,受傷最重的是一個忠武將軍,散階已經達到了正四品上,還是一位伯爵,差點被薛萬徹失手給捅死。

 雖說關鍵時刻薛萬均丟了一杆長槍上去,蕩開了薛萬徹的木矛,但薛萬徹的木矛還是刺穿了對方脖頸一側一寸深。

 軍中的大夫第一時間就趕上了台展開救治,並且已經將人抬下去了,在臨走之前隻留下了一句暫時無性命之憂。

 到底有沒有性命之憂,到底能不能確保活下來,軍中的大夫卻沒有保證。

 “這場比試,已經變味了,必須加以製止,不然第三輪、第四輪,恐怕要死人了!”

 李世民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了高台上,望著高台下那各自帶著傷勢的將校們語重心長的道。

 李元吉點點頭,表示讚同李世民這個說法,剛要開口,就聽到高台一側的台階處傳來的一聲急切的製止聲,“別啊,好不容易有點意思了,要是製止了,那多沒意思。”

 整個營地中,敢在高台上,敢當著一位掌權者,一位嫡皇子的面這麽說話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這座營地真正的主人李世勣。

 李世勣穿戴著一身魚鱗甲,腰間配著一柄長劍,臉上帶著頗有興致的笑意,大步流星的上了高台。

 在向李元吉施了全禮,向李世民施了半禮以後,笑著道:“殿下不覺得這個時候,這場比試這個時候才有點意思了嗎?”

 李世民跟李世勣熟歸熟,但交情不深,所以聽到這話以後,只是瞥了李世勣一眼,沒有搭理他,在他的眼底,甚至還帶著一絲不滿。

 顯然,他看不慣李世勣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性子。

 雖說李世勣說的是實情,這場比試確實在這個時候開始變得有意思了,但大戰在即,這個時候損兵折將,對大唐而言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他覺得李世勣有點不顧大局。

 不過,他有他的看法,李世勣也有自己的看法。

 李世勣在察覺出了他的不滿以後,笑呵呵的繼續道:“殿下難道不覺得,這個時候讓將士們比一場,輸了的人上了戰場以後,才會拿出全部的實力去跟敵人拚嗎?”

 這叫知恥而後勇。

 後世的高句麗戰場上,彭老總就用過這個法子,然後就激勵出了一支地表最強步兵軍團。

 現在李世勣明顯也要用同樣的法子。

 以唐人尚武的性子,真要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輸給了別人,尤其是輸給了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那一定會在戰場上拚命作戰,用性命來捍衛自己的尊嚴,用戰功來證明自己配得上現在的身份和地位。

 “西突厥不好打?”

 李元吉沒有急著回答李世勣的問題,而是反問起了李世勣。

 如果西突厥好打的話,李世勣也不會用這種辦法來激勵將校們的向死之心。

 畢竟,現在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在軍中有威望的將校了,其中一些人的身份地位還很高,為了不被人看扁,為了證明自己配得上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他們真的是會豁出命去跟對手比試的。

 所以在接下來的比試中,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死傷。

 在第二輪比試完了以後,場中剩下了五十位勝者。

 兩兩比試的話,有近二十多人很有可能會重傷或者被殺死,勝者恐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輕重傷。

 如果這些人都趴下了,沒辦法上戰場了,那麽此地有一半的軍隊可能都會癱瘓。

 在他們養好傷,或者其他地方的將校趕來之前,大唐就得暫時放緩征討西突厥的腳步。

 所以一定是西突厥不太好打,李世勣覺得可能要打幾場硬仗,所以才選擇了用這種辦法來激勵將士們。

 李世勣收起了臉上的笑意,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是也不是……”

 李世勣先賣了個關子,然後才神色凝重的道:“西突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好打,如今統葉護的叔父和統葉護的兒子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並且互相征伐不休,根本就無暇顧及我們。

 所以我們兵進西突厥以後,可以一路長驅直入的打到敦煌。

 但到了敦煌以後,我們就必須兵分三路。

 一路向西南而去,過三沙、鄯善,越且末,直入於闐,然後沿著沙漠繼續西進。

 這一路上雖然會遇到很多西域小國,但實力都不強,我大唐只需要派遣出去一支偏師足以。

 一路向西而去,入焉耆,過龜茲,直擊西突厥王庭所在的三彌山,隨後再西進碎葉,南下疏勒,跟第一路大軍匯合,再次西進,掃蕩西突厥剩下的疆域。

 最後一路得向西北而去,入高昌、破薛延陀,蕩平西突厥西北各地。

 前兩路還好,一路上能遇到的敵人都不強,即便是碰上了統葉護的叔父和兒子,我大唐即便是只有三四千人,也能與之一戰。

 真正麻煩的是最後一路,而最後一路所要面對的人卻不是西突厥的人,而是從東突厥逃出去的人,也就是阿史那社爾。

 目前阿史那社爾已經收復了薛延陀部各部,並且率領著兵馬攻佔了契山以北的所有西突厥疆域。

 在此期間他還發掘出了數位能力出眾的將校,其中最厲害的就是一個叫契苾何力的家夥。

 據說就是此人主導的破高昌之戰。

 並且以僅僅不到五百人的代價就拿下了高昌全境。

 我們要是碰上了他們,至少得打兩場硬仗。

 所以最後一路才是最麻煩的一路,我們必須在這一路上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及更多的人力物力。”

 還有一點李世勣沒說,那就是精力。

 跟突厥不同,西突厥的地域更遼闊,地形也更複雜,不僅有山有溝,有丘有陵,還有兩大片沙漠。

 也正是在這兩大片沙漠的加持下,西突厥的疆域才變得比突厥還大。

 這樣一來,大唐需要面對的戰線就長了,三路進軍的話,戰線就等了個三。

 這對將士們來說雖然是個考驗,但將士們在突厥已經磨練出了一些在草原上作戰的經驗,所以即便是有困難也能克服。

 這對後勤輜重運輸來說也是個考驗,雖然大唐的後勤輜重運輸隊伍已經在不斷的加強了,但一下子供應三條戰線上的軍需,並且每條戰線都有上千裡長,以大唐如今的後勤輜重隊伍的運輸力看,根本做不到。

 所以大唐必須增加後勤輜重隊伍的數量,削減兵馬的數量,激勵起將士們向死之心,也得讓將士們有一個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增加後勤輜重隊伍的數量,以及削減兵馬的數量,能減輕三路大軍對輜重的需求,激勵起將士們的向死之心,是為了提高將士們的作戰效率,只要將士們攻城略地的速度夠快,擊潰敵人的速度夠快,不給敵人反應和拚死抵抗的機會,將士們就能繳獲到大量的牛羊馬匹,充作軍需。只要將士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拿下西突厥,盡快的結束這場戰事,那大唐所需要付出的也會成倍數的減少,對各種軍需的需求和依賴也不會那麽大。

 至於讓將士們有一個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那是最壞的打算。

 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開始征討西突厥了,就不可能征討一半就離開,必須拿下西突厥全境,將西突厥納入大唐的治下才能終結。

 如果將士們不能以一個極快的速度拿下西突厥全境,那就得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所以你想讓他們繼續比下去,一方面是為了讓他們中間一部分人能知恥而後勇,另一方面是為了將他們中間一些不合格的人淘汰出來,然後幫民夫去運輜重?”

 李元吉在聽明白了李世勣用兵的策略以後,也猜到了李世勣讓將校們比下去的具體原因。

 李世勣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激起將士們的向死之心,提高將士們的作戰效率,還要借此精簡兵馬,讓不適合穿插在敵人中間玩大縱深的兵馬去搞運輸。

 這樣一來,精兵就可以集結在一起,小規模的突進,不僅機動性會提高,破壞性也會增加。

 畢竟,數萬兵馬和數千兵馬同時去攻打一個地方,數萬兵馬移動起來會很緩慢,打完了這個去打另一個,人家也會及時做出防禦。

 數千兵馬就不一樣了,清一色的騎兵的話,速度會很快,在突破了一個地方以後,立馬就能轉戰去另一個地方,根本不會給另一個地方反應的時間,能征討的地方會增加一倍,甚至更多,還能靈活的改變戰術,對輜重的需求也會降低。

 剩下的非精兵的將士們去搞運輸,也會降低運輸的壓力,必要的時候還能輔助精兵作戰。

 如此一來,這裡就不需要再增兵了,也不需要增加太多的輜重隊伍。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