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我孫策,開局遭遇刺殺!》第五十一章 攻山越(完)
  董襲的這一刀,毫不費力地插進了肉裡,隨即他再用力一扯,直接就將霍英的肚子劃破了。

  看著彎曲的腸子從自己開了洞的肚子中不斷漏出來,霍英一把扔掉了手中的環首刀,著急忙慌地抓著自己的腸子,想要再塞回去,可是那些東西滑不溜秋的,不管他怎麽努力也塞不進去。

  出於對死亡的恐懼,愈發手忙腳亂的霍英口中不由地發出一陣陣驚恐的叫喊聲。

  見狀,董襲不再看他,將補刀的事情交給了身後的近衛負責,自己則是繼續對戰另一名敵人。

  項踔眼見霍英這副半死不活的樣子,便聯想到了他自己可能的悲慘下場,猜到結局的他雙目頃刻間變得赤紅,舉刀就朝董襲砍來。

  董襲對此毫不在意,舉重若輕地抬起盾牌,便抵擋住了攻擊,隨後手中的環首大刀立即朝對方豎劈了過去。

  說來,項踔的身子也是頗為靈巧,面對董襲的快速反擊,他只是微一側身,便避了過去。

  然而,就在這時,城門處傳來了一聲巨大的轟響,隨後便能聽見江東軍的陣陣喊殺聲。

  那聲音讓項踔仿佛看到了無數的江東軍士卒衝入了城中,他這才意識到,歙縣的城門被撞木衝開了!

  趁著他愣神的功夫,董襲的環首刀已經劃破了他的喉管,一時間,鮮血四濺,場面血腥無比。

  董襲冷哼一聲,宛如沒有感情的戰神一般,一刀砍下了項踔的頭顱,然後扎在了刀尖上,隨即他高舉著頭顱厲聲喝道:“賊首已死,爾等還不投降?”

  跟著他衝過來的江東士卒們也齊聲吆喝道:“投降!投降!投降!”

  一陣勸降過後,一個又一個山越人,還有霍英的僮客都扔下了武器,除了少部分頑固份子外,其余人紛紛跪在地上向江東軍請降。

  至此,平定歙縣的事情,已經毫無懸念。

  ......

  建安五年七月三日,廬江太守李術領兵返回彭澤縣,校尉周旭隨行,宛陵郡內追剿山越事宜由都尉董襲接手,山越降眾的善後處理事宜由宛陵郡郡丞接手。

  七月四日,孫策帶著一眾人馬攻破了九嶺山中的山越老巢,俘獲山越降眾數萬,由秦松接手山越降眾安置善後事宜,陳端輔之。

  七月五日,安排好一切事務的孫策率領大軍動身,準備返回會稽。

  大軍途徑馬鞍山鎮時,竟然意外遇上了蒲成,他滿臉興奮地找到孫策,並獻上了一副鎧甲,孫策見後大喜,當即便賞了其百金。

  孫策之所以會這麽高興,是因為這幅鎧甲與明光鎧極為相似,從後世出土的實物來看,明光鎧大規模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

  當然,這並不是說光鎧就肯定是在南北朝時期發明的,畢竟從理論上講,一種樣式的鎧甲從發明到流傳開來,再到大規模使用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明光鎧最大的特征是,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板狀護胸的防禦效果,從理論上講,要比鐵片綴成的鎧甲效果強,這也是為什麽西方全身板甲的防禦能力要比中國的鎧甲強。

  當然,明光鎧並不是全身板甲,而是只有胸前的兩部分是板甲,其余部分仍是由大量的鐵鱗片通過筋皮串綴而成。

  這幅鎧甲從動工到完成,約莫用了蒲成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之所以會花費這麽長時間,是因為他也有其余工事要忙。

  自孫策在出征前,給他說起了打造這幅鎧甲的想法後,

斷斷續續下總算是完成了。  其中光是將宿鐵打製成板甲,花費了蒲成大多數的時間,剩下的各種工作他也是精益求精,所有的鐵部件全部用了上好的宿鐵。

  要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擁有一副鐵甲那可是極為了不起的,即使是後來的明清時期,鐵甲也是可以當做傳家寶的。

  如今,在江東軍中,也就是司馬以上的中上層軍官可以擁有一副鐵甲,其余基層軍官也只能穿戴皮甲,或是加上一塊護心鏡的皮甲。

  就連孫策的親軍之中,也才不過人手一副皮甲,至於各郡郡兵,著甲率能有百分之三四十就算很不錯了。

  為了提高士卒的著甲率,孫策想盡了一切辦法搞到甲胄,從各地搜羅,自己打造,總之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隨著孫策有意地引導麾下鐵礦的開發,江東未來一段時間的鐵產量會出現一次飆升。

  這些鐵會拿來做什麽?那當然是首先製造武器和鎧甲。

  目前孫策最希望的,是能夠打造出一支重甲步兵和一支鐵甲騎兵,以此承擔日後面對曹操時的正面作戰。

  至於郡兵等其余軍隊的著甲率,只能先往後稍一稍了。

  其一,是因為皮甲雖然製作簡單, 但需要大量的牛皮或者其他牲口的皮,江東並沒有那麽大量的皮來生產皮甲。

  另外,即便有足夠的原料,江東也缺乏能夠製作皮甲的大量熟練工匠。

  因此,孫策還不如在鐵甲上下下功夫,當鐵甲率提高之後,可以將一部分不用的皮甲淘汰給郡兵使用。

  離開馬鞍山鎮之後,沒過多久,便率軍回到了會稽。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孫策本人不會率領部眾對外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尤其是在對荊州方向上。

  他的目標重心,是人口,讓放在外面的魯肅,周瑜,太史慈三人,不斷地遷移流民到他麾下,以充實不足的人口底蘊。

  剩下的便是布置江北的防守,正所謂守江必守淮,乃是被歷史屢次證明的軍事定理,淮河對於江東來說,將會是第一道防線。

  而淮南地區是第二道防線,至於滾滾長江則是第三道防線。

  為了在官渡之戰結束後可能出現的南北大戰中取得一個有利的形勢,孫策有必要盡快實施淮河防線計劃。

  最前面的防守,孫策打算交給周瑜舉薦的霍峻來主導,朱治的養子朱然輔之。

  此事自然受到了許多老將的反對,但孫策力排眾議,強行將兩人給推了上去,並且還讓朱然在受過張昭教導的軍士中,挑選出五百人作為自己的部屬。

  至於霍峻,雖然他事先言明不會和文聘為敵,但布防還是沒有問題的,而其原本的部眾,自然是被打散,插入了江東軍營中,防止他權勢過大。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