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士頌三國》第370章:磅礴之氣
第373章 磅礴之氣

 兩人被司馬徽一頓懟,兩人有些啞口無言。

 說實話,他們想過去夏國,但是夏國本身人才已經足夠多了,光士頌身邊心腹謀臣武將,被稱之為王佐之才的就有好幾個。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兩個如果去夏國,至少要蟄伏很多年才能發跡。

 對於心高氣傲的年輕人來說,多等一天,都尤其難受。

 但是,司馬徽說得很在理,天下最後花落誰家,不管諸侯肆意貶低,蔑稱夏國有一大半都是蠻人,同窗們也在世家的潛移默化下,視夏國於洪水猛獸。

 但是夏國國力最強,百姓最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祖上來追溯,在幾千年前,又有多少兩河流域正統的漢人呢,都是通過侵略、滅族、童化,將原本的蠻夷,慢慢同化成漢人。

 所以,在幾百年後,中南半島的百姓,可以驕傲地稱自己為漢人。

 兩人卻不知道,其實作為士頌的肱骨之臣,也不好受,士頌思維跳躍,徐庶等人,都被士頌帶著跑,甚至是拽著跑。

 士頌很多決策,在他們看來都是荒謬的,可笑的,但從結果來看,士頌的決策很多,把很多隱患全部壓製了下去,就連一貫固執的程昱都變成了一個無情的執行機器。

 是的,士頌不需要你們有大的決策,這些事情士頌自己來做,下面的人,需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

 如果他們有閑余的時間,士頌也不會吝嗇給他們充充電。

 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份內之事,執行好,完成好,這也需要能力的。

 士頌並不討厭自己手下能多一點獨當一面的人才,這樣士頌就可以掌握總舵,抽口多陪陪家人。

 諸葛亮和龐統從司馬徽的住所出來後,兩人相視一望,最終一句話都沒說,各自散去。

 回到家中,諸葛亮默默收起了行囊,踏出了門。

 沒想到半道上看到了正好一樣行裝的龐統。

 龐統詢問諸葛亮有何安排,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

 “先去兗州昌邑,見過吾父親再說。”

 龐統也有些混亂,沒有目的地,於是和諸葛亮同行。

 諸葛亮的父親是諸葛圭,先前任泰山郡郡丞,後曹操開啟九品六部製後,便把諸葛圭直接調任昌邑,任工部侍郎。

 說實話,這是從地方二把手,直接進入中央決策層,屬於多級連跳。

 要是在和平時代,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生,但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並不覺得突兀。

 只因為諸葛圭在曹操推行九品六部制度的前期,就上書表達自己對曹操的忠心。一定會堅決支持曹操。

 曹操在之前與荀彧鬧掰後,把親近,或明或暗支持荀彧的保皇派,全部送到劉宏身邊,邊緣化起來,根本不讓他們參與政事。

 所以,荀彧等人離開權力核心,空出來大量的職位,加上九品六部制度,需要的官員更多。

 曹操正愁怎麽分配官職的時候,諸葛圭跳了出來。

 曹操一查諸葛圭的履歷,算是蔥花小吏一步步乾上來的,個人能力十分出眾,足夠獨當一面。

 因此,諸葛圭就被從郡二把手,直接調任上來。

 這次,諸葛亮就是要到兗州昌邑,聽聽父親的說法。

 其實,諸葛亮的選擇很多。

 在之前,作為司馬徽名氣最大的兩個徒弟,

他們當然受到多方重視。 諸葛亮早就或明或暗收到很多橄欖枝。

 所以,光看條件的話,諸葛亮選擇太多了。

 現在潁川在曹操治下,一路行至昌邑,並沒有受到什麽阻攔。

 像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書生,是個諸侯都不會刁難,甚至要給予方便。

 天下大亂,諸侯們最需要的是什麽?

 是人才!

 因此,遊學的學子,很有可能受到重用,轉頭來再扒出什麽不友好的事情,不死也要脫成皮。

 就像名聲不好的呂布,對待這些書生都是客客氣氣的,否則一個桀驁不馴,擅自刁難學子的名聲傳出來,誰還敢投靠他。

 因此,當兩人拿出潁川的路引後,甚至一人贈予了一匹駑馬,作為代步。

 不過十天時間,兩人就來到了昌邑城下。

 現在昌邑作為帝都,卻並沒有想象的氣勢磅礴,可能是曹操的政治核心,所以常住的世家和人口稍微多了一些。

 隨便一打聽,便找到了諸葛圭的住所。

 開門的是諸葛圭的老仆,當然見過諸葛亮,熱情地把兩人迎進門。

 晚上,諸葛圭下下職後,便和諸葛亮聊到子夜。

 第二天,諸葛亮又找到龐統,告訴龐統,他要去夏國,要去廣信。

 龐統並不驚訝,其實自從諸葛亮要來昌邑, 他就知道了,諸葛亮會去夏國,投靠士頌。

 諸葛圭原先在地方,還不知道士頌的恐怖之處,但是進入曹操和核心階層後,才知道,士頌是所有諸侯王們頭頂上挪不開的巨石。

 所以,諸葛圭明確告訴諸葛亮,要去廣信,投靠士頌,為未來的諸葛家留一條後路。

 諸葛亮最後不得不屈服,是的,他不是陳宮,為了理想,什麽都不想,直接拋家棄口。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諸葛亮投靠袁紹、劉備等人,曹操得知後,一定會猜忌諸葛圭,甚至招來殺身之禍,但是投靠士頌卻不會,曹操只會覺得理所應當。

 他們兩人悄悄來到昌邑,沒有激起任何一點水花,便在第三天后,辭別了諸葛圭,諸葛亮就和龐統一起離開了昌邑。

 諸葛亮回頭看了一眼昌邑,看似繁華一現,卻怎麽也顯露不出一絲磅礴之氣。

 昌邑也是曹操不得已的選擇,曹操背面是勢力雄厚的袁紹,南邊是名聲不好,但是能征善戰的呂布,因此曹操不得已把治所安排在了昌邑。

 天子就是一個香饃饃,吸引了大批的目光。

 兩人直接到了齊國港口,一路坐著海船,去往南方。

 兩人一路上,放低了身段,和船上的商人,水手攀談,船上的人也因為他們學子的身份,也有什麽說什麽。

 沒幾天,兩人就和船上的人混熟了。

 他們從其它口中,慢慢去認知,了解最真實的夏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