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道理只在漢軍的射程之內
私錢、刺客,劉彘怎麽想都覺得這兩件事有關系。
但牽扯到淮南王劉安,這人是長輩,劉彘還是要和阿父打一聲招呼的。
“郎官,隨我去見我阿父……”
兩人去了宣室殿,將淮南王劉安、南越王趙佗兩人無視詔令,拒不除國的事情說了一遍。
哪成想劉啟好像是已經預料到會是這個結果,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這二人……朕也不想招惹啊!”
劉彘瞅著他,心說阿父這是怎麽了,如此的消極,怎麽一句不想招惹他們便完事了?
“阿父,這二人遲遲不肯除國,會讓那些主動除國的列侯覺得不公。覺得不公,他們必然會心生怨念。他們心生怨念,必然會生事。
阿父,南越王老矣,我等可暫時不理會他。但淮南王為我漢室宗親,竟然也不肯除國,這就很過分了……”
劉啟只是聽著,等劉彘說完後,他才懶洋洋的說道:“太子說完了嗎?說完了就下去吧!”
劉彘愣了一下,心說我白說了嗎,阿父怎麽根本不想管此事啊?
不行,此事非阿父出面不可。不管是發兵征討,還是再次敕令劉安除國,都應該是阿父出面才是。
得罪人的事情不能都由我來做,阿父也應該做幾次才是。
於是,劉彘向前一步,臉對臉的對劉啟說道:“阿父,此事甚是重要。除國之事已是快要完成,若是他二人不肯除國,此事必然會半途而廢。阿父和我,也會淪為笑柄,被那些人所恥笑。”
“阿父,行百裡者半九十,除國之事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候。阿父再咬咬牙,努力一把,此事就完成了。”
劉啟心說這是咬咬牙的事情嗎?先不說趙佗與孝文皇帝的約定,就說這劉安吧。
劉安的阿父淮南厲王劉長,那是妥妥的造反,而且是兩次。不然,他也不可能死後的諡號是“厲”。
劉長兩次造反,可孝文皇帝是怎麽對他的?只是讓他去往蜀中修養。
這劉長的脾氣過於暴躁,在去往蜀中的路上,竟然生生的把自己餓死在輜車裡。
孝文皇帝聞訊震怒,遷怒於他人,將押送劉長的官員,還有沿途驛站的人都通通處死了。
而且,劉長死後,淮南國沒有除國,而是讓劉長的長子劉安襲爵。
孝文皇帝如此對待淮南厲王,那就是告訴天下人,要善待宗師親人,最大可能的善待他們。
自己已經很得罪人了。除國的事情做的太急,現在宗室親人都私下裡怨恨吾。
比起吾的阿父來,吾已經很殘忍了。
劉啟看著劉彘,心說這都是為了太子你啊!
不僅僅如此,吾怕吾百年之後,那個傲嬌的周亞夫依然雄霸朝堂,欺你年少,吾就想將他除去。
這件事必然會損毀吾的聲譽,可吾不怕。但你卻網開一面,將他弄到上林苑去了。
好吧,此事就聽你的。
讓天下列侯除國一事,那是必須做的。然,吾所想,是依照賈誼所說的,慢慢來,一步一步來,逐次將那些侯國除掉。
然太子過於心急,竟然先拿親兄弟們開刀,將他們的王國全部除掉了。
現在,你將面對淮南和南越,這兩個地方可是兩塊硬骨頭啊,太子的牙口硬不硬,就看太子的了。
至於吾,真的不想管這些事情了。
想罷,劉啟突然把那名他最為信任的內侍叫了過來,然後對他說道:“今後但凡太子用玉璽,盡管讓他用。”
說完,劉啟起身便走了。
劉彘等人都愣了,都是想不通皇帝陛下這是怎麽了。
“但凡太子用玉璽,盡管讓他用”,這意思是……都是不敢再想下去了,再想下去,那就是皇帝陛下讓位於太子了。
欒樹等人也很蒙圈,覺得皇帝陛下此舉,與讓位無異。
那名內侍走到劉彘面前說道:“太子殿下,今後若是要用印,盡管來找老奴,老奴就在這宣室殿候著。”
劉彘斜眼看著他,突然說道:“候著不如我自家拿著方便。”
說著,劉彘就讓他把玉璽拿過來。
那內侍不敢,一邊倒退著一邊說著“太子莫要難為老奴,老奴日夜在此候著太子就是,絕不離開半步”
劉彘其實是在嚇唬他,好讓他以後老老實實的在這裡候著,免得用到玉璽的時候,找不到他。
聽他這麽說,劉彘就揮揮手,讓他去一邊候著。
但劉彘知道,阿父真的再也不肯替自己背鍋了。
煩了乎?還是身體不好?
這把玉璽都交出來了,顯然是諸事讓自己看著辦,只要不煩他就好。
想到這裡,劉彘突然笑了起來,然後對著欒樹說道:“吾阿父如此信任吾,說明吾阿父甚是信任我,諸事都交於我辦理啊!”
欒樹等人都是無語,心說皇帝陛下定然已是被你逼的無語了。
得罪天下列侯啊,也就是得罪天下權貴。
雖說此舉對大漢很是有益,可眼下讓皇帝陛下很是難做啊!
劉彘卻不管這些,他對欒樹說道:“趕緊寫一道詔令,命淮南國劉安主動上奏疏除國。期限是十日以內,否則……”
欒樹看著他,等著他的這個否則以後。
劉彘卻不說下去了,只是說道:“就這樣吧。 多說無益,若是劉安是個明白人,他早就主動除國了。若是他執迷不悟,雖是千言萬語也不能讓他明白。”
欒樹在一面尺方的絹帛上寫了詔令,那名內侍拿出玉璽,在上面用了印信。
“五百裡加急,送往淮南國。”
欒樹答“諾”,趕緊去辦此事。
劉彘知道,這道詔令根本沒用,有用的是那個十日之期。
若是劉安不肯除國,這十日他會很忙,忙著調動軍隊,忙著籌劃糧草,忙著堵塞關隘……
只要他敢做這些事,那他要造反的事情就可做實。
劉彘突然有些興奮,覺得又可以打一仗了。
可自己早就說過,“不可內戰”。故而,劉彭祖帶著軍隊造反的時候,劉彘只是用了一些計策,而沒有真的和劉彭祖的軍隊廝殺。
後來證明,劉彘此舉十分妥當。這些趙國軍隊去了雁門以後,作戰都很勇敢,很多人都立下了功勳。
軍隊都是好軍隊,就看是什麽人帶著他們了。
原先梁國的軍隊,只能給劉武充當他耀武揚威的儀仗,可跟了劉彘以後,竟然成了一支威武之師。霸氣之師。
所以嘛,這淮南國能不打就不打,最好是不打。
但不打不代表大漢不出兵。和劉安講道理也行,但這道理只在漢軍強弓硬弩的射程之內。
劉彘有言,但凡漢軍戰馬踏過之處,漢軍弩箭的射程之內,皆漢土也!
這個不用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