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射雕之劍歸何處》第177章 棍法盤龍
看著從宮裡送過來的馬匹、甲胄、兵器,郭默心裡暗暗感動,卻也一陣無語。

 自己要真的把這一套都穿上,那不擺明了告訴別人,自己出身不凡,有雄厚的背景嗎?

 要不然誰能整來這全套的行頭,這些都算是當世頂級配置了吧?

 尤其是那套甲胄,這可不是民間能掌握的工藝啊。

 不過,既然送過來了,也就沒有退回去的道理。

 郭默還挑選了一匹黃驃馬,“大將無馬、如折雙腿”,有一匹好馬,在冷兵器的戰場上,也是很佔便宜的。

 然後,當然是選了那柄“亮銀盤龍棍”,重達三十六斤。

 不知道被銀水走了多少遍,在陽光照耀之下,閃閃發光,奪人的二目。

 郭默已經開始練習“盤龍棍法”,如今有了這柄“亮銀盤龍棍”,正當其用。

 真正練上了,郭默才知道,這“盤龍棍法”,不僅僅包含棍法,還詳細講解了練氣、鍛體、運氣之術,講究的是“舉重若輕”之法。

 而且,這“盤龍棍法”,居然分為馬上和馬下兩部分,各有三十六路,同出一源,卻又自成一體。

 陸冠英在旁邊看的眼饞得緊,卻也只有眼饞的份兒,沒敢說什麽。

 郭默看著好笑,就隨手把另一匹青騅馬贈給了陸冠英,高興得他一蹦三尺高。

 “冠英,你雖然有了馬,但是你練的槍法卻是太過普通,我這就寫一封書信,你帶著他到‘臨安’城外的牛家村去。”

 “找一位叫‘楊鐵心’的大叔,將書信交於他,在那裡學習十日正宗的‘楊家槍法’。”

 “不過切記,暫時不要透露我的身份給他們,就說你為報效大宋,準備參加‘武舉’就行。”

 楊鐵心的名字,陸冠英自然也知道,他更知道楊鐵心的孫子楊過,就是郭默最小的徒弟,自己這趟過去,只能是當孫子輩的。

 陸冠英拿著郭默寫好的書信,騎上新得的青騅馬,上船離開了“桃花島”。

 外面的世界如何繁雜,都暫時與“桃花島”內,“勤寫苦練”的郭默沒有關系。

 “桃花島”,現在歸屬於慶元府管轄的昌國縣安期鄉,早有人替郭默報了名,辦理了相關手續,郭默現在也算正經有大宋戶口的人了。

 九月十五那天,郭默去了趟慶元府府治所在地鄞縣。

 由於之前上下打點,郭默就沒經過層層“海選”,而是直接參加了州府的最終選舉。

 不是實力不行,真心不想浪費時間。

 就算是這樣,能進入慶元府決賽的,居然也有五百來人。

 此次“武舉”規則很簡單,包括三大關,四個小項。

 第一關射箭,包含馬射和步射兩項。

 第二關策論,也是唯一的文試,需要書面關於軍事知識、或戰役演繹的作答。

 第三關馬戰,直接一對一,上馬廝殺,勝者晉級,敗者淘汰。

 這個年代的人,讀書還是比較奢侈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都折在了第二關,交白卷的大有人在。

 除非你在第一關射箭裡,表現得非常出色,可能會被有心的考官記錄下來,有門路的引你做個門客,推薦一下也有可能。

 步射五十步的靶,郭默十箭全部命中,只是射中紅心的,卻只有七箭,其他三箭稍稍偏離紅心,這對他來講,已經算是苦練一個月的結果了。

 馬射八十步的靶,郭默同樣十箭全部命中,射中紅心五箭。

 綜合射箭排名居然全府第一,郭默苦笑不已,看來南人真的不善騎射啊,更何況這慶元府也算是“內地”了,不在邊防。

 第二關策論,真正能寫完再交卷的,居然只有一多零幾人。

 州府的策論,是為了向上舉薦,雖說量才錄取,總得來說還不會太為難自己人。

 看著郭默這一手漂亮的“瘦金體”,幾位主考官都有一種錯覺,這難道不是在考進士科?

 策論的成績,是無法當場公布的,上午的時間就結束了,滿卷的就算是初步通過第二關,能夠進入下午的第三關的,總共一百零七人。

 幾名主考官經過合議,又從第二關落選的人中,挑出二十一名第一關射箭考核突出的,組成一百二十八人進入第三關考核。

 第三關考核,未時正式開始。

 由於第二關成績沒有出來,只能參照第一關的成績排序,排出第一名到第一百零七名。

 為示公平,候補進來的二十一人,則從第一百零八名到一百二十八名,按第一關自己的實際成績,進行排序。

 一百二十八人排序完畢,按照首尾對決的方式,進行馬戰。

 就是第一名對第一百二十八名,第二名對第一百二十七名......一直到第六十四名對第六十五名。

 雖然未必公平,倒也相對合理。

 馬是統一配備的馬,武器也統一是一杆沒有槍頭的木槍,其實就算是一根長一點兒的棍子。

 郭默的第一個對手,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看樣子是一名獵戶,箭法還可以,就通過了第一關,可惜不識字。

 郭默也沒讓對方太難看,兩馬盤旋,五個回合,一槍杆把其拍落馬下,輕松拿下第一場。

 因為場地限制,不能六十四場同時開打,只能一次開戰一半。

 不到半個時辰,就都分出了勝負。

 由於用的都是沒槍頭的木槍,沒出現死亡或重傷,最多有的倒霉蛋,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擦破點兒皮。

 休息一刻鍾後,開始第二場,這次剩下六十四人,分為三十二場,可以同時進行。

 按照第三關開始時的排序,作為自己參賽的號碼,抓鬮選對手,排名靠前的抓。

 郭默當然是壹號,隨手抓了一個號碼,一百一十六號。

 居然還是一個第二關逆襲的人,可惜遇到了郭默,好運也算到頭了。

 二人也沒互報姓名,掄槍就戰在一處。

 郭默見此人,比上第一個對手,要稍微強一些,主要是力氣大了一些,好像也沒正經學過武功,馬騎的還算湊合。

 五個照面,同樣一槍,拍落馬下,晉級三十二強。

 一樣的流程......

 晉級十六強......

 晉級八強......

 晉級八強,就預示著拿到了進軍“臨安”總決賽的門票。

 而失利的十六強中另外八人,又通過兩輪一對一的廝殺,才確定了最終兩個人的名額。

 此次“武舉”,朝廷的重視程度,從連發兩道聖旨,就能看得出來。

 百官之首的史彌遠,雖然一時也想不明白,官家這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麽藥,卻也不好在這樣的“小事”上跟官家對著乾。

 你不是想重用武官嗎?那好,我把前十名爭取都奪下來就是了。

 因此,史彌遠也發動他下面所有人,一切符合條件的武官,實力強勁的,全數參與。

 這慶元府也格外重視,最後確定獲勝的十人也只是暫定。

 要等三日後,第二關策論的成績出來,才能給出最終的排名。

 如果這十人裡,策論實在有太差勁的,或者策論有非常出類拔萃的,且第三關有進入前十六強的,理論上還有翻盤的機會。

 郭默不願意在鄞縣等上三天,本來這裡距離“桃花島”,也只是半日的路程。

 郭默騎著黃驃馬,一路小跑就到了張大猛子的船行,給安排了條快船,就連人帶馬,送回了“桃花島”。

 張大猛子這人挺有意思,最近“桃花島”出來進去的,總是用他的船。

 有一次,他仗著膽子跟陸冠英說,自己想投在“桃花島”門下,將自己的船行也完全並入“桃花島”。

 陸冠英就把這事兒告訴了郭默,郭默想了想,覺得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可能用得著,就接受了張大猛子的“投誠”。

 作為回報,他讓陸冠英將“桃花島”入門的“碧波掌法”傳授給了張大猛子,算作“桃花島”的雜役弟子,跟“桃花島”上眾仆人一樣的待遇。

 別看只是“碧波掌法”,在張大猛子這類人眼中,那就是蓋世武學般的存在啊。

 至少在他看來,自己才練了三個多月,手下那幫夥計他已經能一人打十幾個了。

 有比他的船行更大的,知道此事後,都後悔不已,暗罵自己怎麽沒攤上這樣的好處。

 因此,見到是郭默要回“桃花島”,張大猛子自然親自駕船護送。

 一口一個少島主的叫著,他從陸冠英那裡知道了,自己的事情是郭默拍的板,就格外殷勤,端茶倒水地在旁邊伺候著。

 郭默看著他有些好笑,長得五大三粗的,身高比自己還猛著一頭,看來也是個大力之人。

 反正也有的是時間,就有一搭沒一搭地陪他聊聊天。

 “張大猛子,你的名字就叫大猛子嗎?”

 “回少島主的話,小人其實叫張俊,可能因為長得不夠俊,就沒人願意叫,而我水性還不錯,時間長了就都叫我張大猛子。”

 “哈哈哈,沒想到你還有這樣一個好名字。”

 郭默覺得這個張大猛子,別看五大三粗的,衝剛才說話那點兒小心思,還有這端茶倒水的樣子,應該是一個膽大心細之人。

 “聽說,你學會了‘碧波掌法’?練一遍讓我看看。”

 等的就是這個機會,聽郭默這樣一說,張大猛子趕忙甩掉外邊的衣服,就在船板上,一招一式地練了起來。

 “少島主,請您指教。”

 練完之後,張大猛子規規矩矩地站在一旁。

 “嗯,‘碧波掌法’的套路呢,你算是掌握了,欠缺的是力道、熟練度和實戰技巧。”

 “這樣吧,我給你出兩個主意。第一個呢,你以後每天堅持在水裡練這個‘碧波掌法’,先下一半的水,慢慢適應了,再進更深的水。”

 “第二個呢,每練上兩個月,你什麽時候去‘桃花島’了,可以找管事的五娘子南琴,就說是我說的,讓她給你找一個,實力比你略高一點兒的對手。”

 “如此反覆,練上一年,如果你能把‘桃花島’上,所有的‘雜役弟子’都打敗了,我就讓人收你做‘外門弟子’,怎麽樣?”

 其實,郭默也是閑來無事,看這個張大猛子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就半真半假地逗逗他。

 “少島主,您說的可當真?”

 “當真啊,希望你能早點來找我。”

 船到了“桃花島”,郭默牽著馬走了,隻留下張大猛子,在風中凌亂。

 整個“桃花島”,知道郭默去慶元府參加比試的,沒幾個人。

 知道內情的那幾個人,也沒一個關心他比試的,都該幹什麽幹什麽。

 這一個多月,“伏龍居”的後期工程又開始了。

 鑒於現在郭默的身份得到確認,黃藥師又因地製宜,增加和修正了一下布局。

 郭默也懶得去叫那個真兒,隨他去吧。

 這次的比試,郭默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下一步要苦練射術了,好在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

 回來半天了,還沒見到黃蓉,問了下人,才知道一早就去找嶽母去了。

 郭默也沒在意,獨自來到島後的演武場,騎在馬上練起了“盤龍棍法”,陸冠英也回去參賽了,要過兩天才能回來,這個演武場暫時就被郭默獨佔了。

 雖然今天的馬戰,對於郭默來說,沒任何的挑戰性。

 但是,他突然想到,如果手裡沒有這樣霸道的“亮銀盤龍棍”,自己是否也能發揮出“盤龍棍法”的功效呢?

 “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兩個極端,又像是能夠相互轉化、互通的。

 那麽,什麽是輕?什麽又是重呢?

 郭默的腦子裡,一遍一遍過著“盤龍棍法”秘籍上記載的“運氣”之道,跟平常內功心法的真氣,還不是一樣的概念。

 正常內功心法的真氣,多存於經絡,遊走於各大竅穴。

 當然也有例外的,就像他現在,安安靜靜地躺在“丹田”裡的那道“先天真氣”。

 已經好多天沒有動靜了,都快被郭默給遺忘了。

 他覺得這“盤龍棍法”上的“運氣”之術,似乎和這個“先天真氣”有相通之處,都可以從髒腑,走骨骼、散肌肉。

 郭默試著調動一下丹田裡的“先天真氣”,沒有任何反應,好像上次消耗太過,貌似還沒有恢復過來?

 無計可施之下,郭默想著還是先練“盤龍棍法”吧。

 馬上三十六路,馬下三十六路。

 棍為“百兵之祖”,槍扎一條線,棍掃一大片。槍法全在圈點之伸縮,棍法則以搗劈之神速。

 “慢刀急棍撒手鐧”,棍論一搗、一劈,全身著力。

 棍長不過眉,身步要相隨,虎口對虎口,上下任翻飛。

 郭默一會兒騎在馬上,練那馬上三十六路;一會兒又飛身下馬,練那馬下三十六路。

 一會兒又在馬上練馬下的三十六路,一會兒又在馬下練馬上的三十六路。

 自己都分不清哪是馬上,哪是馬下,一開始還一棍一棍,清晰至極。

 到後來,哪裡還能見到人影,滿場都是棍影。

 “爹爹,默哥哥不會有事吧?”

 原來,下人們稟告郭默回來了,黃蓉就和“東邪”一起到“伏龍居”看看,卻沒有見到人。

 聽說他到島後的演武場來了,二人也趕到了演武場,愣是在場外看了兩個多時辰,天都已經黑了。

 “蓉兒,還是不要去打擾他的好。默兒天資過人,此時練棍正是關鍵時刻,不可讓人打擾。”

 兩人遂離的更遠一些,守住通往演武場的路口,以防他人進入。

 好在今天是九月十五,一輪明月高掛當空,兩人還能看清郭默的位置。

 突然,郭默將盤龍棍拋向空中,雙手在不停地比劃著,然後騰身而起。

 在空中,單手接住“亮銀盤龍棍”,倒背在身後,輕飄飄地從空中落下來。

 “哈哈哈——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這個太祖皇帝,真有你的,幾百年了,你蒙蔽了多少世人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