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讓整個太原皆能感受霸郎軍充沛武德
經過多日的長途跋涉,當朝廷使者的隊伍抵達壺關縣城外時,劉和率領霸郎軍將領和一千鐵鷹騎還有壺關百姓,在此恭候,將馬日磾、趙岐的隊伍迎接入城,來到衙署。
董璜、北軍校尉的人馬也隨之入城。
作為朝廷代表,馬日磾、趙岐享受到劉和給予他們隆重的待遇,宣讀天子敕封詔書後,霸郎軍上下一片喜悅之情。
劉和也覺得小有意外,只是讓賈詡運作請董璜舉薦並州刺史,沒想到收獲了持節並州牧,又拜安北將軍,有假節的權柄在握,就有了生殺予奪之權。在並州行事,可就便利多了。
可以大展身手了!
另外張遼升遷河內太守,劉備升遷上黨太守,常林升遷壺關縣令,都是在劉和的預計之中。
流程走完,劉和、張遼、劉備等人向馬日磾、趙岐行禮致謝,馬日磾、趙岐也向劉和表示祝賀,劉和便讓人送上早就備好的“禮物”。
接下來眾將都來祝賀,劉和給他們皆有紅包打賞。
常林早安排人準備好了酒宴,此時下令立刻開席,美酒佳肴擺上桌,劉和請馬日磾、趙岐入座飲宴,賓主盡歡,其樂融融。
在壺關待了幾日後,馬日磾、趙岐來向劉和辭行,說朝廷交待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該啟程回長安交差了。
“馬太尉、趙太仆難得來並州一次,何不多盤亙些時日,待我揮軍挺進晉陽之後,再去太原遊玩一番如何?晉陽是古鎮名城,一定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劉和極力挽留馬日磾、趙岐兩人,不想讓他們回長安了。
馬日磾是大儒、經學家馬融的族孫,年紀輕輕就已經盡得馬融學問的真傳,是當世名士。鄭老夫子就曾經拜大學問家馬融門下學習三年,可知馬融學問有多深。能得馬融真傳的馬日磾又是多麽的有才華。
馬日磾曾經與蔡邕等人修訂過《六經》文字,並且刻在石碑上流傳後世,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
可是後來馬日磾卻因為接受李傕命令出使袁術,被袁術騙去節鉞不還,最後憂憤悔恨而客死他鄉。
不但如此,就是因為這件事他在歷史上還落了個晚節不保的名聲,讓人殊為可惜。那位讓梨的孔融對他的評價就極為的不堪。
劉和想馬日磾要是肯留在並州自己身邊,就一定能躲過這場人生磨難。
但馬日磾、趙岐搖頭婉拒,“劉使君好意我等心領了,朝廷每日國事繁忙,我等哪能流連在外遲遲不歸呢。只等日後再來叨擾了。”
“如此,就殊為遺憾矣。”劉和也不強求,可能是機緣沒到,也留不下來他,隻好順其自然了。
馬日磾、趙岐動身返回長安,劉和就在壺關南門外十裡長亭擺酒踐行。不但如此,劉和還發動城內世家名士以及宿老名流,齊來送行。
馬日磾頗有觸動,對劉和愈發的好感。
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酒宴之後,馬日磾、趙岐在北軍校尉兵馬護衛下登車啟程,劉和揖手告別,“馬先生、趙先生一路保重,恕不遠送。”
一眾送行的也都拱手告別,“先生保重……”
馬日磾、趙岐回禮,“告辭,請回。”
隊伍一路向南,漸行漸遠。
送走了朝廷使者,劉和率眾返回,和眾人商量前往晉陽事宜。
賈詡說道:“之前我以使君名義給晉陽城內幾大世家望族寫了信,告知使君要入主太原的事,時至今日尚未接到他們的回信,不知是何原因。”
“入主晉陽是原定計劃,便算有所阻撓也絕不更改。”
劉和讓人把羊皮地圖拿上來在幾上鋪開,那上面用筆勾勒了進軍路線圖,他雙目熠熠生輝,斬釘截鐵說道:“現在有朝廷任命,太原我更是勢在必得!”
關羽建議道:“使君,這些世家望族仗著家世悠久根深蒂固,對外人便多傲慢輕視之心,關某願意率一支人馬一路前往晉陽,兵臨城下,看他們還敢傲慢無禮。”
張遼也請纓道:“使君,屬下從前在丁原刺史麾下做從事,對並州地勢地形頗為了解,願做大軍先鋒,直抵太原。”
張飛、韓浩、典韋等紛紛請戰。
“稍安勿躁,本使君是並州父母官,有責任教化轄內的大漢子民,他們若是無視大漢法令,再動刀兵不遲。”
劉和搖搖頭道。憑自己持節權柄,大可發一道鈞命給太原各大世家豪門,讓他們前來拜見,若有違抗者自然便可興兵討伐。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劉和不想用兵,他們乖乖聽話最好。
劉備就比較冷靜,他說:“並州的世家豪門與鮮卑、羌胡、匈奴等外族不一樣,最好區別對待,要是能心平氣和勸說世家豪門支持,使君在並州將無往不利。若是隻想憑武力征服他們, 與那些未受文明教化的外夷就毫無區別矣。”
賈詡點頭讚同,“玄德公說得對,對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世家望族,還是要以懷柔為主的。”
“劉使君,在下不才,願意隻身前往太原城,勸各大望族主事來見使君。”
說話的正是現在已經被任命壺關縣令的河內名士常林,他走上前來,揖手為禮,“他們遲遲未有回信,應該是還沒拿定主意,想要再看看。我願前往遊說之。”
“那就有勞常先生了。”劉和點頭,但對常林的人身安全還是有點不放心,“先生前往太原,能勸則勸,對方若是油鹽不進,先生切不可勉強,速速離開為上。”
常林說道:“使君放心,我有自保之計。”
賈詡目光落在地圖上,“太原是古來名城,人傑地靈,孕育了多少世家望族,諸如太原王氏、郝氏、郭氏、張氏、羊氏等等,家世悠久人才濟濟,若能善加利用,都是治世的中流砥柱。”
他轉頭看向劉和與常林,繼續說道:“為使君大計,我願意陪常先生走一遭。”
“大善!”劉和點頭笑道:“若文和與伯槐同行,我無後顧之憂矣。”
賈文和是整個東漢末期三國時代最善於自保的高人,苟道大師,有他與常林同行,當無生命危險。
“為了表達霸郎軍的誠意,屬下建議使君還是要兵發太原,讓整個太原郡上下,都能感受霸郎軍的充沛武德!”
賈詡又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