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我漢室宗親,奪天下氣運》第202章 進軍上黨郡
第203章 進軍上黨郡

 這時候的袁紹雖然是聯軍盟主,又有四世三公袁氏的名頭做大旗,好像天下英雄都很給他的面子。不過這都是無形資產,比較虛,事實上袁紹軍隊的糧草補給,卻還要韓馥給提供。

 眼看袁紹名頭越來越響,韓馥非常忌憚,害怕被袁紹給算計了,就在糧草補給上來控制,要麽拖延要麽不給夠量,把袁紹搞得很狼狽。

 當然以袁紹的兵馬體量,絕不是一月十萬斛就能解決的。

 針對這一點,逢紀提出建議。

 “將軍胸懷天下,要成就大業,可現在糧草軍需物資的來源,卻要仰人鼻息,實在不是長久之道。不佔據一州之地來做根基的話,是無法實現糧草軍需自給自足的。”

 說白了,要是不能實現糧草軍需自由的話,何談成就大業?

 “一州之地,談何容易?”袁紹哼了一聲道,這特麽誰不知道啊,本將軍天天跟韓馥要糧,跟個叫花子似的,這滋味不好受啊。“天下州郡皆有牧守,又往哪兒扎得根基?”

 “冀州不就是現成的麽,等於給將軍準備的一樣啊。”

 逢紀語出驚人,先鎮住全場,然後剝繭抽絲細細道來,“冀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足以作為霸業基礎。但韓馥才能平庸不足以服眾,所謂德不配位,他根本掌控不了冀州局面。此時正是主公謀取冀州的最佳時間。”

 “此事該如何運籌?”袁紹來了興致。

 “麹義反叛,韓馥正欲統兵討伐,我料韓馥必敗。以堂堂州牧之尊敗於叛將之手,必大損韓馥威望,他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主公可派人與麹義結交聯絡,以為支援,韓馥的地位岌岌可危也。”

 “善!此計甚妙,可依計行之。”

 逢紀又道:“另外,主公可悄悄派人聯絡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與他約定瓜分冀州,讓他出兵南下襲擊冀州。只要公孫瓚大兵一起,韓馥定會惶恐失措,再加上叛將麹義虎視眈眈,韓馥怕是連覺都睡不安穩了。這時候再派能言善辯之人前往遊說,不怕他不把冀州讓出來。如此,冀州唾手可得矣!”

 “此計大善!遠圖,此事若成,本將軍定會重重賞賜!”

 袁紹非常欣喜,便開始運作此事。

 沒幾天消息傳來,韓馥討伐麹義失敗,帶著殘兵敗將灰頭土臉撤回鄴城,氣惱鬱憤,無可奈何。

 袁紹當即給麹義和公孫瓚都寫了信,派得力人手分頭前往麹義和公孫瓚處。

 麹義彪悍桀驁之將,豈會服從韓馥約束,反叛亦是必然。不過總歸是以下犯上不合道義,加之身單力薄也想找個大樹靠靠,正好袁紹拋來橄欖枝,便欣然同意依附袁紹。

 公孫瓚接到信後更是二話沒說答應下來,這在幽州見天被幽州牧劉虞約束管控,實在施展不開,做夢都想兵進中原,現在好事上門,焉有不答應之理。當即開始集結部隊,準備南下襲取冀州。

 此時的韓馥窩在鄴城之中,心驚肉跳,惶惶不可終日,別說一個麹義的反叛都對付不了,若是麹義、袁紹、公孫瓚三巨頭一起來,就得原地爆炸,這該如何是好?

 還好用糧食賄賂了河內的劉霸郎,否則再加個霸郎軍進來,我這冀州還不得被打成碎片。

 卻說霸郎軍正緊鑼密鼓為征討上黨做準備,無暇顧及冀州事務。

 這一天長安朝廷使者來到懷縣,討寇校尉張遼率兩千精銳人馬隨行而至。

 使者當眾宣讀天子詔書,敕封侍中、滅霸中郎將、河內太守劉和為討賊霸郎大都護,總領河內兵馬。討寇校尉張遼的人馬亦歸屬霸郎軍序列,歸劉和調遣。

 同時敕封劉備為折衝校尉,關羽遷任孟津都尉,徐晃遷任平津都尉,韓浩升遷河陽都尉,其他人職位沒有變化。

 公事辦完,劉和置備酒宴盛情款待朝廷使者。

 張遼來見劉和,大禮拜謝,“屬下多謝大都護舉薦升遷校尉,日後但有驅策,屬下無不竭盡所能肝腦塗地。”

 “文遠多禮了。”劉和扶住張遼雙臂拉起他,說道:“以汝之能,便算是升任校尉,也是大大屈才了。”

 “大都護謬讚了。”張遼十分謙卑。

 原來之前劉和讓賈詡替自己寫了一封奏章送到長安,其中就有表奏張遼為討寇校尉並且借調使用的請求。

 當然不能告訴董卓說自己要攻取上黨,隻說太行山脈黑山賊猖獗,為禍一方,民怨沸騰,自己借調張遼的兵馬,就是要剿滅賊寇,保境安民。

 董卓樂見關東這邊還有尊奉長安朝廷號令的官員,當即準許了劉和的表奏,派張遼前往河內找劉和報到。

 張遼待在董卓麾下,一天到晚受涼州諸將和呂布的排擠,生不盡的鳥氣,還發作不得,甭提多憋屈了。難得劉和相招有機會脫離長安,這下鳥飛翔天魚躍大海,說不盡的輕松愜意。

 自然對劉和感激有加。

 “文遠兄,我這次行動可要多多仰仗於你呀。”劉和毫不掩飾對張遼的欣賞。

 “府君言重,討賊殺敵保境安民是我份內之事。”張遼拱拱手道,心想仰仗這種話未免過譽,我何德何能啊。

 “文遠兄,汝知道我千裡迢迢把你調來河內,到底為了何事麽?”

 “府君難道是要……”張遼下意識看了眼牆上掛著的地勢地形圖,猜測道:“我猜府君是要在並州用兵。”

 “文遠兄心思機敏一點就透。”

 劉和點頭稱讚,“本府君此番用兵並州,要一路攻取上黨、太原、雁門,直至打開通往幽州的通道。文遠兄是雁門馬邑人,熟識並州情況,一定會大有助益的。”

 張遼拱手請命,“既如此,張遼願為霸郎軍前部先鋒,為大都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劉和笑道:“善!有文遠兄同行,此戰必勝!”

 張遼兵馬既已到位,河內這邊也準備妥當。

 第二天劉和召開戰前會議,運籌帷幄,調兵遣將。

 大都護劉和任主帥領軍親征上黨,校尉張遼、劉備,都尉關羽、張飛、典韋、韓浩隨軍出征。

 調動霸郎軍序列部隊,有張遼兩千精銳,劉備一千特種攻城兵,關羽一千鐵鷹騎,張飛五百鐵浮屠,典韋一千霸陣營,韓浩一千強弩兵。

 另外還有五百親衛營,五千馬步軍精銳。

 共計一萬二千人馬。

 賈詡、徐晃、侯來吉、曹安民留守河內,負責準備前線糧草輜重,後勤的穩定,才是前線打勝仗的有力支持。

 若想全指著河內大本營給前線運送糧草物資,沒個幾萬民工是不夠用的,所以此番行動重在出其不意的閃擊奇襲,一戰定鼎。

 徐晃、侯來吉自然想跟著一起出征,劉和就對來吉和徐晃說,霸郎軍根基大本營就在懷縣,守家的任務更為艱巨,必須有信得過的大將坐鎮才行。

 公明兄,老家就拜托你們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徐晃不好再堅持出征,連忙表態一定會守好老家,不辜負劉府君的信任。

 徐崇和鮮於銀也要隨軍出征,可是被劉和婉拒,跟他們說走太行陘路途艱難凶險,讓他們還是留在河內守家,等到霸郎軍進入太原晉陽,再派人護送他們過去。

 一切準備就緒,劉和也回太守府向家人告別。

 昭姬萬般難舍,並輕撫小腹面帶害羞告訴劉和一定要小心,自己已經有了身孕,讓他早去早歸,家裡不用惦念。

 劉和大喜過望,說一定要給孩子好好想個名字,囑咐昭姬注意身體注意營養,等自己凱旋歸來。

 第二天一早,劉和趕到野王,諸將會合,部隊開拔,向北進發。

 上黨郡乃是秦代所設置,地勢高險,是群山環繞的高地,自古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有人就形容上黨地勢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戰爭發生在上黨地區。一旦控制此地,兵精糧足之時,可東出太行山,攻略河北冀州,彷如懸在冀州頭上的一柄利刃。

 著名的長平之戰就發生在上黨。

 太行山自北向南有如屏障成了並州與冀州的天然阻隔,要想進入上黨,直接飛過太行山是不可能的,只有尋找山巒之間的縫隙孔道,這就是太行八陘的由來。太行八陘,就是穿越太行山,連通山西和河北、雒陽的八條險峻山道。

 河內通往上黨相對最近的通道,就是位於太行山南端的太行陘。

 劉和霸郎軍選的就是這條通道。

 大軍從野王出發,趕到太行陘入口,距離到北邊出口,大約二百五十漢裡,十萬米左右。

 太行陘又名太行道,全程行走在崇山峻嶺之間,孔道如絲線,蜿蜒曲折盤繞往複,險峻難行,重重險阻。

 劉和以張遼、劉備、韓浩為先鋒,自己率典韋、張飛、關羽為中軍大隊人馬從後推進,後軍是劉辟、龔都的人馬。

 霸郎軍這支步騎混合的隊伍,緊趕慢趕,通過太行陘也用了五天時間。而且路上並不太平,間或會遭到黑山軍侵擾襲擊。

 太行山是黑山賊出沒的地方,說是黑山賊的天下也不為過。

 黑山賊是與黃巾軍先後起事的賊兵,組成構成大多是周圍吃不上飯的窮苦老百姓,當然組織者也不乏地方豪強,看到朝廷勢弱衰微,趁勢揭竿而起想割據一方的。

 黑山賊以張飛燕為首,會合了大大小小幾十上百的綹子,有名有號的就二三十家,沒名號的更是不可勝數。

 人數更是多如牛毛,對外號稱有百萬之眾。百萬眾有點扯淡了,幾十萬想必是有的,這應該是包含家眷的。

 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所以一人為匪,往往全家入會,不是,是全家上山。拖家帶口幾十上百萬,太行山周邊郡縣的老百姓,差不多都跑光了。

 這片禍害周邊的,除了黑山賊還有白波軍,以及黃巾軍余孽,還有各處的軍閥武裝,經常劫掠百姓,早沒了官匪之分。

 劉霸郎這支隊伍中,劉辟、龔都就是黃巾軍余孽,劉、關、張則是打黃巾軍起家的,至於張遼、韓浩,則是抗匪專家。

 半路上死催的跑出來找霸郎軍晦氣的黑山賊,無一不被霸郎軍給錘爆砸爛,有的更是連老巢都給端掉,再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劉和的判斷邏輯很簡單,這年月只要上山為匪的,就沒有不禍害老百姓血債累累的,所以碰到一個滅一個,絕不容情。而且隊伍行險過太行陘,沒帶多少軍糧,養不起那麽多俘虜。

 所以趕著來送死的,一律成全他們。

 但也為了需要,留一些黑山賊俘虜,做向導或者盤問口供。

 這天抓到的黑山賊交待說:“小人回稟大都護,前方數裡便是天井關了,天井關如何險要想必大都護已然知曉,就不容小人多嘴。只是有一點,如今的天井關不同往常,關上守衛的漢軍早被驅趕,現在已被黑山軍佔據。”

 劉和命令隊伍暫停歇腳, 這一關可不簡單,必須要探查明白方可行動。

 天井關乃太行陘路上的一座險關,位於山頂之上,扼守住太行古道,又名天門、太行關、楚雄關、平陽關等等。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有一支強兵據險固守,強攻之下損傷只怕不少。

 這座天井關西漢設立,因關前有三口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

 劉歆在《遂初賦》中說:“馳太行之險峻,入天井之高關。”

 蔡邕也曾說過:太行山上有天井關,關在井北,為天設之險。

 可見此關之險要,是天下聞名。

 劉和問那黑山賊俘虜道:“佔據天井關的,是黑山賊哪路綹子,什麽名號?”

 “綹子是啥意思,小人妄自猜測一下,應該是哪路人馬吧。”

 黑山賊俘虜嘴還挺貧的,他想了想繼續說道:“盤踞天井關的,是張雷公、張白騎、白雀和張大目的人馬。”

 史書記載,盤踞太行山的各路豪傑起名沒個章法,隨心所欲,頗有隨手拈來的妙趣。

 上山落草為寇的大多是土地被剝奪的窮苦農民,都是文盲,根本不認字,起名也就可著開心來。比如眼睛大的就叫大目,嗓門大的叫雷公,騎白馬的叫白馬王子是不可能的,而是直接叫白騎。

 “天井關有多少人馬?”劉和又問。

 “守關的大概一兩千,藏在深山老林的就多了,只怕有一兩萬人。”

 感謝玄清道君、KKing投的推薦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