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白馬義從投靠霸郎軍
鄒丹急著追殺趙雲、劉和報仇,不時派人催促白馬義從趕路或者讓開,爭吵起來,雙方還差點動手。
劉和招呼趙雲等人出擊,“攻打側翼,斬首鄒丹,不多殺戮!”
隨即一馬當先衝下山嶺,向著鄒丹所部一千五百人馬側翼襲殺下來。
趙雲、典韋、童飛、侯來吉以及霸郎軍、真定義從也呐喊著衝下山來,這二百多人當真如下山猛虎入海蛟龍,氣勢如虹。
本來鄒丹部隊前鋒被白馬義從擋住無法前進,河谷狹窄導致一千五百人被拉出長長戰線,一側兵力根本扛不住劉和、趙雲的全力衝鋒,再加上鄒丹後軍士兵本不情願追殺之前還並肩作戰的趙雲、劉和等人,所以稍作抵抗就四散逃開了。
白馬義從那邊更是做壁上觀,就算想支援鄒丹,可被鄒丹的兵馬塞住路段寸步難行,根本也過不來。
鄒丹氣急敗壞,連連吼叫命令手下結成陣勢組織反擊,可他不過數百的親隨死黨又怎麽擋得住劉和、趙雲的聯手衝擊,很快被殺得死傷狼藉四下潰散了。
沒過多時,劉和、趙雲便率軍衝到鄒丹面前。
劉和向旁帶馬,把趙雲讓到前面,“交給你了。”
趙雲胯下照夜玉獅子,手提龍膽亮銀槍,虎目圓睜,喝問鄒丹:“狗賊,你我無冤無仇,汝卻百般刁難,看在公孫將軍面上,在軍中時我對你百般忍讓,汝為何卻要對我不依不饒趕盡殺絕?真以為我不敢殺你嗎!”
“趙雲少廢話,膽敢離開隊伍就是反賊,我替公孫將軍來討伐你,去死吧!”
鄒丹不知悔改,拍馬舞刀便衝了上來。
“既然死不悔改,就休怪我無情了!”趙雲挺槍接戰,五個回合不到,噗!一槍將鄒丹挑於馬下。
鄒丹死屍落地,戰馬則落荒逃走。剩下的幾十個手下也沒命地跑散了。
公孫續都看傻了,這……這就交待了?鄒丹也太廢了!
口口聲聲說要來拿下趙雲的首級,可轉眼間就把自己給報銷了,這不是送人頭麽。早知如此,少將軍我不搶著來了。
劉和帶著趙雲、典韋等人縱馬奔公孫續而來,公孫續嚇得魂不附體,下令白馬義從上去阻攔,讓他們殺了劉和與趙雲。
可一千五百白馬義從沒人聽命,既沒有結陣阻攔,卻也沒有撤走,反而簇擁在公孫續左右,靜靜地看著劉和等人。
劉和明白他們的意思,鄒丹殺就殺了死有余辜,公孫續雖然不太成器可罪不至死,真要動他的話他們就不會袖手旁觀了。
距離還有十步之遙,劉和停住馬頭,衝著白馬義從們拱拱手。
“各位弟兄,我乃鎮北將軍、並州牧、蘭陵侯劉和劉子玉是也,能和名震邊塞勇武善戰的白馬義從並肩作戰,幸運之至。”
白馬義從們頓時嘩然,震動不小,簡直太意外了,這就是近兩年名聲鵲起威望日隆的霸郎軍主官劉子玉,難怪有恁般卓越謀略和身手,果然不是泛泛之輩。
這就對了,敢逆著敵人千軍萬馬而上的,又怎麽會是普通義從!
公孫續這回是徹底懵掉,劉和?就是那個在朝廷做侍中的劉和,大司馬幽州牧劉虞的嫡長子?
他爹是我老爹頂頭上司,人家也是天子敕封的持節並州牧,一方諸侯,我算個什麽?我還領兵來追殺朝廷命官,
這不是作死嗎! 公孫續身子一軟,又從馬上往下滑落,卻被一雙有力大手給拽上馬背,扭頭一看,原來是軍侯田豫。
“公孫少將軍,算起來你我都算是幽州一系的,彼此當和睦相處,就不要打生打死了。”劉和看著公孫續,笑呵呵道。
“對,對,劉並州說得對,在下也是這個意思,咱們是一家人,多親多近。”公孫續說著這話,直冒冷汗。
“其實你們知道的,我父向來不讚成公孫將軍某些做法,尤其是窮兵黷武連年征戰,會給百姓造成莫大災難。少將軍你說是吧?”劉和又說道。
“劉並州說得有道理,其實我也是不太讚成與袁紹開戰的。”公孫續為求生機,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少將軍,不知者不怪,你追殺我的事就一筆勾銷,不過這支白馬義從今天我要帶走,他們都是幽州突騎中的精銳,培養不易,我不想他們都白白消耗在麹義強弩兵箭雨之下。”
“啊這……”公孫續當時傻眼了,這把白馬義從帶走,我回去如何跟父親交待?
我和鄒丹帶了三千人馬追殺趙雲、劉和,最後鄒丹被宰,三千人馬都跑散了,我光杆兒一個回去幹什麽,還不得被老爹捶爆?
可現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敢不讓劉並州把白馬義從帶走嗎?
劉和急著要把白馬義從帶走,是可惜這支名震邊塞的騎兵勁旅,在接下來與袁紹的拉鋸戰中會消耗殆盡,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那該是多麽遺憾的事情。
若能將這隊伍保留下來,該有多好。
劉和向著白馬義從抱拳拱手,發出誠摯邀請,請他們加入霸郎軍來,白馬義從名號保留,俸祿優厚。何去何從,自由抉擇,我劉子玉尊重大家的選擇。
白馬義從起了一陣騷動,嗡嗡嗡的議論聲不斷。
過了一會兒,軍侯田豫策馬越眾而出,來到劉和身前,拱手說道:“劉並州,我田國讓願意投入霸郎軍麾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田豫率先表態,他的二百下屬也便一起跟隨過來,拱手為禮,齊聲唱喏,發誓報效霸郎軍。接著陸續有人過來投靠,到了最後統計下來,竟然有八百多人。
這些白馬義從算是看明白了,界橋之戰白馬義從損失慘重,但公孫瓚並沒有多大戰略改變,強弩手的殺傷力始終是懸在白馬義從頭上的刀,這樣繼續下去,白馬義從早晚會被袁紹軍殺光的。
二來田豫等人也看出來公孫瓚很多缺陷,勢力小的時候不明顯,可一旦急速擴張之下,他的氣度就不足以平衡各方面的衝突了。
總之一句話,公孫瓚並不值得我們跟隨一生。
良禽擇木而棲,這時候不投靠一個明主又更待何時?
當然也有六百多白馬義從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投效,比如家眷在公孫瓚大本營之類的。
劉和也沒強求,隻給他們留下一句話,想投靠霸郎軍,隨時都歡迎。然後讓他們護著公孫續離開這裡,返回清河公孫瓚大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