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在漁陽北方軍事基地調兵遣將。
劉虞在城裡坐不住,以勞軍名義帶著一批物資親自送到大營,看眾將各有任務忙忙碌碌,劉虞覺得自己有責任要統籌全局。
“子玉啊,汝給我安排一個位置,幽州大軍出戰,我不能閑待著啊。”
“汝想去幹嘛,禦駕親征嗎?”
“別瞎講話,禦駕親征那是形容天子的,為父就是個上公,當不起這個詞。”劉虞連忙糾正劉和的說法,還表明態度毛遂自薦,“乃公我沒事也是常看兵書戰策的,對《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也甚是精通,明天由我坐鎮中軍,一切聽我調動即可。”
這老家夥要上天啊,劉虞果然不是個省油的燈。
劉和聽罷大皺眉頭,這要是不管他,他真能乾出來領十萬烏合之眾打公孫瓚的這種事。從這個角度分析,被刷戰功狂人公孫瓚反殺一點都不冤。
人就怕沒有自知之明啊。
“別給我裹亂了,你老實兒在薊城呆著比啥都強。”
劉和斷然拒絕,告訴典韋找兩個彪形大漢,不由分說把劉虞塞進車裡,強行給送回了薊城。
就這種人能乾出來為了保護民居不傷及無辜,寧可避道而行,隻殺公孫瓚一人不殺他人這種弱智行徑。所謂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帶兵作戰處處想做得仁義道德,最後坑死的就是自己和麾下將士。
想做聖母自己做,別坑他人。
一切準備停當,劉和下令出征。
按照計劃,趙雲、田豫的兩千白馬義從率先而行,象一團白雲般席卷而出,向南奔去。
接著是閻柔兩千烏桓騎兵,分作十個分隊,向著故安方向行進,尋找敵軍的運輸通道和部隊,給予奇襲打擊,擾亂敵軍部署。
劉和率領侯來吉、張白騎率領三千幽州突騎,走在主力軍陣的前方。
對比來講,幽州突騎披甲率要遠重於白馬義從和烏桓騎兵,算是幽州部隊序列中的突擊騎兵。
幽州突騎的披甲強度自然是比不上霸郎軍那支鐵浮屠部隊,但卻大幅提高機動性,介於輕騎兵和重騎兵之間的狀態。
這一年時間,劉和設立的大匠工坊打造了足夠多的裝備,給七千騎兵都換上了雙馬鐙和馬蹄鐵。看起來不起眼的改進,給騎兵帶來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同樣數量的騎兵,諸侯同行們與霸郎軍騎兵已不可相提並論。
接著是典韋、童飛率領的四千突擊步兵方陣,後邊跟著是鮮於輔坐鎮的一萬三千後軍。
在基地大營往南三十裡外,與公孫瓚、張燕的人馬迎面相遇。
公孫瓚、張燕主力兵馬五萬背山列陣,東西綿延十裡。
兩家聯軍不是十一萬人馬麽,怎麽出陣才不到一半?
十一萬只是籠統說法,有三四萬後勤人員,還有留守大營以及其他做雜七雜八工作的部隊,能擺上台面的五萬已經不少了。
劉和按照老習慣,帶著三千幽州突騎就上了戰場西側的一座小山上,這裡視野開闊能俯視戰場一覽無遺,還有樹林可做掩護,既是天然的指揮所又是設伏突襲的好地方。
劉和讓侯來吉、張白騎安頓人馬,自己找了個製高點,打開單筒望遠鏡就開始了望敵情。
典韋、童飛和鮮於輔兩軍的一萬七千步軍推進到距離敵軍三百步外停下,穩住陣勢,等待主帥命令。
閻柔兩千烏桓騎兵早繞道前面去了,
開始四下尋找可乘之機,準備對敵軍施展閃電突襲。 還有閻志三千後備軍等在山下,隨時準備派上用場。
公孫瓚、張燕兩人在與袁紹作戰的過程中學了很多東西,總之就是變謹慎了,列成嚴整的防禦陣勢,紋絲不動。
要等劉和先行攻擊,他們尋找破綻打防守反擊。
公孫瓚在界橋之戰吃了大虧,白馬義從損失慘重,又被劉和拐走八百,導致所剩無幾,余下的現在編在其他騎軍中,白馬義從名存實亡,就差公開說取消番號了。
公孫瓚再也不敢讓騎軍衝陣上去莽了,一旦劉和也埋伏一千強弩手,可就全完蛋了,要知道豎子劉和也是素有陰險狡詐之名的。
劉和看著公孫瓚這樣忍不住暗笑,真學乖了,你不是不動麽,老子會讓你動的。
他吩咐一聲,“給趙雲、田豫下令,討敵罵陣,挫其銳氣!”
傳令兵當即揮動令旗,給戰場第一線的趙雲、田豫打信號發出命令。
兩人率領兩千白馬義從飛掠陣前,旗幟飄揚白馬如雲,人帥馬靚,精神抖擻。
公孫瓚、公孫續等人看得怒氣勃發眼眶欲裂,白馬義從?!這是我白馬將軍的白馬義從!劉和派出白馬義從來挑釁我,這是要氣死我嗎!
本來白馬義從是自己王牌部隊, 現在成了敵人耀武揚威的本錢,就問誰還能扛得住,不被當場氣死都算是有涵養的。
趙雲示意白馬義從勒馬列陣,他縱馬向前而立,衝著公孫瓚拱手,高聲喊話,“公孫將軍別來無恙。將軍素來是明理之人,應當知道長幼尊卑之禮,可如今大舉興兵進犯州郡主城,不知道這是以下犯上的反叛之舉嗎?我勸將軍還是早早退兵,向我家劉使君負荊請罪才是。”
田豫也道:“忤逆主官,公孫將軍這是離經叛道之舉,若將軍還記著授業恩師盧尚書的教誨,就請罷兵退去閉門思過才是。”
“啊呸!憑你兩個忘恩負義的豎子也配跟我談論禮儀道德!”
公孫瓚氣得破口大罵,顧不得形象,唾沫星子直飛,向趙雲、田豫喊話發出靈魂拷問。
“想本將軍對你兩個不薄,俸祿錢糧不曾少過,卻為何養出爾等這般恩將仇報的豎子!”
公孫瓚這樣一說,趙雲是個直心忠厚的老實人,想起曾經得到公孫家的收留,便覺心有虧欠。
田豫前日得劉和提醒囑咐,知道趙雲是這樣的人,便面授了一些話給田豫,讓他兩軍陣前喊出來。
田豫見情形果如劉和所料,便催馬上前,反唇相譏道:“將軍如此說未免枉顧事實,公孫家是曾容留子龍與我,可我等未曾與你公孫家賣命否?想那磐河兵敗,麹義追殺將軍甚是急迫,若沒有子龍挺身而出救下將軍,敢問將軍此時當身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