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仙唐:從傳授謫仙月煉開始》第55章 見縫插針,吐蕃野心
崔希逸和多數只為了自己高官厚祿的門閥之後還是有些不同的,或許是擔任過刺史的職位,知曉一些民間的疾苦。

 後來又長期在邊疆等地駐扎,軍中歷練,明白戰爭並非是短短奏報上的幾段文字,那是無數人命,錢糧堆砌出來的戰功!

 所以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他沒有太多的興奮,反而是頗有些憂心忡忡。

 可是他又知道,對於隴右的戰士們來說,在這裡經受邊塞的艱苦,目標就是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沒有敵人的首級,怎麽出人頭地?

 不過他內心還抱著幾分可以維持兩國和平的想法,給朝廷發了幾份建議的奏報。

 雖然他知道能夠得到同意的可能性不高,至少也盡了他的心力了。

 而他的軍帳之中又多了兩個小小的參軍,先鋒營內增加了一個校尉,這種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幾乎不可能留在他的心中多久。

 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來的三人似乎是受了長安城內貴人推薦來的,倒是有些不一樣。

 但...能來這邊疆廝殺搏一個富貴的,又有多少不一樣呢?

 ...

 比起盤根錯節的長安權貴階層,就算是李白也搞不清到底誰和誰敵對,甚至出身不低的杜甫很多時候也只能隨波逐流,不敢對任何人有不滿。

 在軍中就簡單多了。

 作為參軍剛剛來軍中,倒是沒有太多利益糾葛,很多人就是為了混一個資質,也有有才學的,那得日後才知道。

 平日裡處理的大多數是上面分發下來的雜事,固然有些瑣碎,可是涉及軍務,還真不能隨便看待。

 至少前面這一段時間裡,岑參和李白還是做的很認真的,這也讓不少同僚看到了,知道這是剛來的新鮮感,就把自己的任務也拜托給他們。

 自己找了一些機會就回堡城或者軍帳內喝酒去了。

 說到底周清都還是高看了這個年代的軍隊軍紀,別說是李白這樣喜歡喝酒的了,哪怕是日日招妓到軍營之內的,也不在少數。

 都是高官子弟,跑來邊疆受這戰亂苦寒之苦,還不能讓他們平日裡享受享受了?

 本以為長安城已經糜爛不堪,未曾想這邊疆兩國對敵之處居然也差不多。

 這倒是讓李白和岑參二人有些無法理解,不過除了這些出身門閥的世家子弟比較奢靡外,其余人倒也算是遵守軍令,除了偶爾喝酒倒也沒有太多的犯禁之處。

 似乎和這些來混軍功的貴族之人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

 剛剛步入軍中就已經看到了這麽多隱藏在明面上的暗流,就連李白和岑參兩人也因為是受到權貴推薦而隱隱受到不少人排斥,這才讓他們明白,天底下何止是長安城要步步登高難?

 就算是拿命搏,在軍中一樣有著數不清的各種門檻,一道道焊死了你的未來高度。

 而相比較已經看清楚了隴右軍中如今各種情況的李白和岑參,還在艱難的尋找自己的定位,準備以自己的才學獲得更多認同的時候。

 高適進入先鋒營就簡單乾脆得多了。

 一方面他本身門第就不差,渤海高氏一脈,祖父高侃更是陪葬乾陵,在軍中也有人脈威望留下。

 另一方面,他入的可是最危險,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先鋒營,這裡面不少都是桀驁不馴的軍中刺頭,以及死囚之類的,才會來這先鋒營當先鋒軍。

 這就不是簡單來混功勞的權貴之後了,這是真正有本事,有野心的高門子弟。

 在軍中不少人眼裡,就是自己的一類人。

 只不過能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一員,還得展現出自己的本事來。

 當然,高適第一時間進兵營後,就以四階百人斬的修為,一人擊潰先鋒營百人隊,立下了武威之勢,也是給他加了極多的分數。

 至少作為先鋒校尉,他的武藝已經是十足十的合格了!

 實際上因為修行了一部分周清都傳授的新仙道,已經開始有了更多感悟的高適,在那一場豎立下自己威望的切磋當中,就連五成的本事都沒拿出來。

 但就憑著他拿出來的東西,如今在先鋒營內的整頓軍紀,訓練武藝,就已經是一言九鼎了。

 哪怕是先鋒大將,對有這麽一個校尉越俎代庖也沒有意見。

 說白了先鋒營乾的好,功勞大半還得落在他頭上,剩下的才是高適和那些先鋒軍分。

 更何況高適受到的推薦以及他本身的出身也為他加分了不少,不要以為先鋒營很危險,先鋒大將就是一個很容易撈到的活計。

 哪怕是有著門第,要擔任一軍先鋒大將,那也是得各方面都極出挑才行。仟千仦哾

 而如今的這位先鋒大將正是後世著名大將,李光弼!

 站在這位身後的,便是如今的河西節度副使,威震外族的大將,王忠嗣!

 ...

 與巨唐的厲兵秣馬,準備許久不一樣,吐蕃就算和唐朝和親,多有被那些公主帶去的中原文明文化,也依舊不改其部族奴隸製的本色。

 對吐蕃來說,要大戰不過是一場掠奪罷了。

 集聚軍力對大唐開戰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就算吐蕃的國主赤祖德讚也很難支撐起這樣的消耗。

 不過日常的劫掠,偶爾的開戰,卻可以磨礪兵馬,順便獲得不少吐蕃少有的物品,這也算是吐蕃諸多財貨的重要來源之一了。

 實際上在去年之時,吐蕃就已經上表,要求定界互市。

 赤祖德讚在表文中說:“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只不過上表到了長安的鴻臚寺後,李隆基一直留案不發,其一是當時壽王已經有了幾分跡象,他要判斷舉世,其二朝廷內部錢糧壓力大,他倒也有些願意開市的想法。

 但,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大唐缺失的東西就全都有了。

 內部更是空前穩定。

 於是乎,這件事就成為了吐蕃王單方面的想法了。

 尤其是吐蕃在上表的同時,還不斷的襲擊搶掠邊境,甚至是攻伐絲綢之路上,被大唐護衛的國度。

 令這條被視為巨唐經濟大動脈的道路,幾乎斷裂。

 這更是引起了心高氣傲的李隆基的不滿。

 “此異族之,何稱親緣之乾系?”

 “狼子野心,明和暗攻,首鼠兩端,欺辱上皇也!”

 “朕必誅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