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乘風而起》第993章 半畝園
“作者要是董邦達的話……”周至琢磨了一下:“那這畫就更不該是地方所作的了,隻可能是當時蜀都地方政府提供圖樣上送京師,董邦達宮中以之為基礎,召集人手進行繪製。”

 “那這一百五十幅地圖繪製好之後,理應屬於軍國絕密,應該保存在宮中,現在屬於故宮博物院才對。”

 古代製作地圖那是國密級的大事兒,堪輿與天文,都不是平常人能夠觸碰的領域,伸手的唯一結果,那就是——與謀反等罪。

 “你的推斷與我們的研究結果是差不多的,這份地圖製作完成後,一直都是清宮秘藏,應該是八國聯軍入侵BJ之後,才從宮中流落民間。”

 “這份《巴蜀全圖》來到蜀中之後,先後留有兩人序文與跋文。”

 “序文是著名歷史學家黎澍序文一九三三年所作,裡邊提到該圖‘可考國家之盛衰,山川之險要,地理之沿革,制度之變遷。’”

 “再往前是一九三一年蜀省鹽運使梁正麟跋文,說該圖‘於內地及邊藏山川形勝、道裡、兵額、錢谷數目,皆記載無遺。’”

 “根據兩人文中推斷,這份《全圖》在京亂之後,先是為嵩山所得,辛亥革命之後由廖勁伯購得,後經手梁正麟,黎澍,最後又幾經輾轉,為蜀大學圖書館珍藏。”

 “嵩山?嵩山是人還是地名?”

 “這個還沒研究清楚,從文意來推斷,是嵩山的完顏氏。”

 “嵩山的完顏氏?”周至在自己腦子裡邊過了一下:“怎麽這麽古怪流落到河南……等下!李教授,這嵩和山之間,是不是還有個字啊?”

 “咦?你怎麽知道的?”李勇先一把抓住周至的手:“你知道這樁疑案?”

 “什麽疑案?我不知道啊……”

 “那你為何會覺得嵩山之間還有一個字?”

 “我猜的,我感覺這東西流落河南本身就不合理,就想起了另外一個人。”

 “說這麽多幹嘛?把跋文翻出來看看嘛!”袁所長急了。

 “我來我來……”李勇先心底砰砰亂跳,要是真給這小子拿出重要線索,這一趟來得可就太幸運了。

 跋文也非常的陳舊了,同樣有蟲眼,可見這套珍貴的圖冊經歷過什麽悲慘的境遇。

 小心地將之打開,因為字跡的缺損,導致文意都有點缺失了。

 嵩山二字的地方,字跡都沒有全部保留下來,也是根據邊角文字猜出來的,從寬度來看,那裡放兩個字,的確稍微開闊了一點。

 “如果這中間少了一個字,那會是什麽字?”李勇先接手《蜀藏》項目之後,對這個地方一直隱隱存疑,但是都沒敢提出來過。

 雖然這個問題並不算特別重要,但是能厘清這圖的流傳序列,那也是新添的文史發現,由不得他不關心。

 “犢,牛犢的犢。”周至看過跋文後更加的確定:“不是河南嵩山,而是一個人名,嵩犢山。”

 “嵩犢山?這麽奇怪的名字?”齊所長問道。

 “其實不奇怪。”周至認真地看著跋文,心中越來越確定:“這個人其實和清代一處著名的文化聖地有關,哈哈哈,真是想不到還有這收獲!”

 “肘子你就別打啞謎了,快講講!”齊所長笑道:“你想把李教授急死?!”

 “那李教授知道首都弓弦胡同半畝園嗎?”

 “半畝園?不是很清楚。”李教授是搞古代地理專業的,不曉得這園子。

 “那李漁李笠翁呢?”

 “臭小子討打呢!”袁所長都氣笑了,拍了周至的胳膊一下:“《笠翁對韻》還能不知道?!”

 “哦,”周至這才老實了:“半畝園是位於京城東城原弓弦胡同的一處園林,第一位主人是清初兵部尚書賈漢複。”

 “清代文化史上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鴻雪因緣圖記》,裡邊記載了半畝園的來歷,‘半畝園,在京都紫禁城外東北隅,弓弦胡同內,延禧觀對過。本賈膠侯中丞宅,李笠翁客賈幕時,為葺斯園,壘石成山,引水作沼,平台曲室,奧如曠如。’”

 “這麽生僻的文章你都會背?”袁所長跟看怪物一樣看著周至。

 周至微微一笑,沒有接這話:“李漁的設計理念是‘因地製宜,不拘成見,一榱椽,必令出自己裁’。由是,半畝園展現了新奇大雅的面貌,以疊石著名,獨出一幟。”

 “賈氏衰落後,半畝園幾經易主,最後落到了道光時期兩江總督麟慶的手裡。”

 “麟慶是滿洲XHQ人,金章宗完顏璟的後裔,祖上以軍功‘從龍入關’,被譽為‘金源世胄,鐵券家聲’。父親官至泰安知府,母親惲珠是清初常州畫派代表人物惲格之後,陽湖才女。這些都奠定了麟慶的文化水平。”

 “麟慶一家原來住在東四牌。做了兩江總督之後,麟慶便安排長子崇實物色新房,恰好弓弦胡同之半畝園要出售,崇實便將之購買了下來。”

 “園子買下來後還需要大加修繕,麟慶還為此特意寫了一篇叫《半畝營園》的文章,詳細記載了半畝園營造的經過和建築布局,以及他命二子‘繪圖燙樣,郵寄於江南’,定下各處地方名字,請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師友書寫的經過。”

 “園子修好之後,麟慶被詔回京,攜來了半畝園又一個著名的賓客——賀世魁。”

 “賀世魁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曾經入紫禁城繪道光皇帝禦容,題名《松涼夏健圖》。道光八年,疆亂平息,賀世魁又奉詔在午門觀看獻俘禮,並繪五十二功臣像,由此名動京城。”

 “其後遊於江淮,成了麟慶的賓客,這次歸來便在玲瓏池館流雲槎上,為麟慶畫像。”

 “流雲槎是一件著名的天然木家具,是以音樂聞名的明弘治間狀元康海的故物,原藏揚州康山草堂,因趙宦光題‘流雲’二字而得名。此後董其昌、陳繼儒各有銘記。”

 “後來麟慶的好友阮元偶然發現此物,將之購回後修整,又轉贈給麟慶,麟慶這次也載歸BJ半畝園。”

 “這件東西現在都還在, 麟慶後來在《鴻雪因緣圖記》裡將賀世魁為他所作的畫像裱在了卷首,並在《康山拂槎》中記錄此事,繪製了文物的圖形。”

 “新中國成立後,麟慶後人將流雲槎修複後捐給故宮博物院。因此流雲槎現在在故宮既有實物,又有圖形,還有使用場景的繪圖,堪稱神奇。”

 “《鴻雪因緣圖記》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漂亮,本來就是麟慶為了宣揚半畝園而作,結果也讓他滿意,半畝園果然就成為了晚清名園。”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宅第之園,當以弓弦胡同完顏氏之半畝園為最負盛名,緣山池皆李笠翁所造。道光末年,麟見亭河督得之,增修後半部,尤為深秀之致。”

 “麟慶之後,他的兒子崇實和崇厚都居住在半畝園,麟慶死後,兩個兒子又將園子進行了擴建。”

 “這個時候崇實做了刑部尚書署盛京將軍,也是晚清小有成就的詩人,而崇厚則沒有做高官,成了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別號匋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