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乘風而起》第755章 法貼
很快,胡部長帶著周至又重新回到了故宮邊上又一處小院兒,門口還是沒有招牌,不過周至來過,知道這裡就是國家博物館瓷器鑒定修複中心。

 “肘子?!”辦公室裡,啟老和王老正在拿著放大鏡研究兩幅掛屏,周至一眼就認了出來,這便是上午老人會客廳裡那一對。

 “快來看看,成化五彩葫蘆瓶。”王老爺子對著周至招手:“西花廳那邊剛送過來的,這東西可是比天字罐兒都稀罕!”

 成化五彩是中國彩瓷硬片兒之祖,基本都是小件兒的小杯和小罐兒。

 小杯出名的就是雞缸杯和三秋杯,小罐兒因為底部常常寫著一個“天”字,因此被稱作“天字罐兒”。

 真稀罕在西花廳掛了那麽久你們都沒發現?!周至心底裡暗自腹誹。

 不過嘴裡卻道:“是嗎?那可得是國寶啊!”

 啟老樂呵呵地道:“這還真是燈下黑了,這掛屏在那邊掛了幾十年了,當時的鑒定工作沒有做細,把它當做全是乾隆朝的了,沒想到底下這葫蘆五彩,其實是成化官窯的。”

 “主要是工作人員被這瓶子下邊的‘三希堂精鑒’幾個字騙了,以為是乾隆晚年的東西,卻不知道那是後刻的。”周至說道。

 乾隆是個蓋章狂魔,除了在各種古代字畫上蓋章,還喜歡把各朝印璽磨平刻自己的文字,還喜歡在自己喜歡的瓷器上刻字。

 其實刻瓷這個工藝周至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在宋代汝窯天青瓷水仙盆下面刻自己的歪詩就太過分了。

 “誒?肘子你怎麽知道它有後刻三希堂款?”

 胡部長笑道:“啟老,王老,這個掛屏的特殊地方,卻是周至發現的。”

 “什麽?!他?他怎麽去得了那兒?!”王時襄不由得大吃一驚。

 “沒有逗你們啊。”周至被胡部長這一黑槍搞得哭笑不得:“主要是我都不知道說得說不得,該不該算保密事件……”

 “情況也是的確有些特殊。”胡部長說道:“具體的過程我們就不細說了,我們說說現在面臨的問題吧。”

 “那趕緊坐下來聊吧。”啟老說道:“先說大事兒,再看畫片兒不遲。”

 於是大家坐了下來,胡部長將事情大致說了一遍,然後說道:“現在組織上的決定,是讓周至同學,以個人身份加入這個統一碼組織。”

 啟老和王老當然明白周至這個建議的分量,非常驚喜他的作為,不過卻有些糊塗:“我們兩個糟老頭子,怕是在這事兒上幫不上忙啊?所以伱們今天過來……”

 胡部長問道:“國外有一幅我們流失出去的書法作品,叫《淳化閣帖》,啟老您清不清楚?”

 啟工的長白眉毛抖了兩抖:“可是……成親王的《臨淳化閣帖》?”

 “正是,另外還有四冊該貼的宋版祖本。”胡部長點頭。

 “這個我可太清楚了!”啟老有些激動起來:“是收到了李啟嚴要出貼的消息?”

 “呃……似乎有些風聲。”胡部長說道:“不過我們更關心的,是李老的大兒子李樂山,是耶魯大學信息工程學教授,他是統一碼聯盟會員,可以作為周至的推薦人。”

 “有風聲了?那得緊跟啊!”啟老有些急切:“說起這《淳化閣帖》,可是我國書法界的一件至寶。”

 “啟老您給我們講講吧,我家也主要是碑學。”周至趕緊掏起啟老的老底。

 啟老說道:“眾所周知,中國書法史上的高峰,無疑是晉人書法。”

 “然而晉人書法,甚至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書法,在宋代時候的存世墨跡就已極稀少,世人罕能見到。”

 “宋太宗趙光義承襲太祖偃武修文之意,在淳化年間,專門建立了一個書閣,用於收藏各種書帖墨跡,史稱‘淳化閣’。”

 “淳化三年,太宗將閣中所藏漢、晉、唐各代書劄名跡,命侍書學士王著編輯目錄次序,標明法帖,臨摹刻板在棗木版上,共十卷,計入一百零三人法書,四百二十帖。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法帖《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其第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其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其第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其第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匯帖,將宋以前書家名作一網打盡。除了介紹‘二王’的書法,還把魏鍾繇和晉名家的書法進行了一番探尋、比較。”

 “另外,它比豐碑巨碣的拓臨更加方便,可以容納較多不同形式的書體面貌。受當時時代的影響,帖中楷書的成分很少,大多是‘稿本’,摹勒逼真,精神完足,卷首標題使用‘法帖’字樣,故稱為法帖的鼻祖。”

 “《淳化閣帖》的出世,帶動了中國綿延千年的刻帖與仿帖風氣,並在書法界形成了與‘碑學’相抗衡的‘帖學’。它對我們書體流傳,尤其對宋代行書的發展,確確實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一向被譽為諸家‘法帖之冠’,對後世法帖影響巨大。”

 周至的書法是跟著四表舅練的,四表舅是魏碑和歐體的大行家,因此自然是“碑學”一路,連帶著周至對字帖都沒啥研究。

 可啟老是旗人出身,走的自然是宮廷一路,他自己就是法帖大收藏家,對於華夏著名的法帖,那當然是非常清楚。

 聽過啟老的介紹,周至也感慨:“雖然流出了國境,但好歹這麽多年還能夠流傳下來,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哈?”啟老笑道:“肘子你也是練字之人,要臨黃山谷,貼學是逃不開的,看來裡這一年裡沒啥長進啊?”

 “啟老你就饒了我吧。”周至趕緊拱手:“這一年刷題都快把人刷廢了,哪裡還有刷毛筆的功夫?”

 “對喲,肘子你今年高考!”王老這時候才想起這娃今年高三畢業:“考得怎樣啊?”

 “他考得可好了,蜀川省文科狀元,還有二十五滿分加分。”胡部長說道:“我們還是說回字帖吧。”

 “胡部長你知道我成績了?多少分?”周至嚇了大跳:“您不會是哄我開心吧?”

 “成績剛出來,上午蜀都教委打電話來說的。五百一十二。”

 周至不由得翻起了白眼,他突然明白了過來,這根本就是胡部長有什麽好心,而多半是組織調查自己的時候,捎帶手乾的。

 “考得不錯。”啟老誇了一句後就丟開了:“說回《淳化閣帖》吧……”

 周至又傻了,堂堂一省文科狀元,連句恭喜都不配擁有?

 不過這句話在這裡也沒法說出口,全都是博導, 你好意思扯高考?

 隻好繼續聽博導開課。

 “肘子剛剛的話,就有些不學無術了,其實《淳化閣帖》的原版,因為宋仁宗慶歷年間宮中意外那一場大火,已經不幸全部焚毀了。”

 “嗨!”周至一拍大腿:“應該想到的!那場宮女製造的大火,燒掉了宋朝三分之二個國庫!大火燒了半個月,內宮幾乎全部焚毀!”

 “正是,因此《淳化閣帖》的原版,宋代見過的人都少之又少。”啟老說道:“不過幸好當年宋太宗還根據原本,用雙鉤法做過一些摹本,賞賜各位臣子,這個版本的的《淳化閣帖》,稱作‘祖刻本’。”

 “祖刻本是早期官拓本,數量原本十分有限,當時只有位登中書省與樞密院兩府的大官,才能夠得到官賜法拓本一部。”

 “所以,早期的《淳化閣帖》官拓本也非常珍貴,當時就得世人重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