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之乘風而起》第760章 臨陣磨槍
比如一些近現代的名家如徐悲鴻,關山月,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晚些的趙無極、蔣兆和、吳冠中,甚至更晚的范曾,這些人的作品價格都起來了,現在都能達到百萬千萬。

 然而明四家,清四僧,揚州八怪等人的作品,價格雖然比上面這些人遠有不如,但勉強也還可以。

 然而真正的清代大書法家,如王鐸、鄭簠、梁同書這些歷史上赫赫大名的清代大書法家,民間幾乎都沒聽說過。

 而比這些人名氣還差一大截的成親王和鐵凝這種,那就更是沒人認識了。

 所以他們的作品,便宜到令人發指。

 要不是周至之前收過幾位名臣的中堂對聯,加上今天了解了一下清代書法家作品的價錢,都不太清楚這件事兒。

 這本身是一個價值窪地,加上今天這事兒,啟老又對周至的書法提出了要求,要他開始“刷帖”,因此乾脆以此為契機,讓馬爺幫忙淘來了一批“資料”。

 之所以稱為“資料”,是因為價錢太便宜了。

 比如有“南董北王”之稱,歷史上與董其昌齊名的大書法家王鐸,其大作要再過十三年,才能堪堪突破百萬,現在簡直就是在地板上爬行,一幅筆意精到的《草書五言詩作卷》,六十厘米高,兩米多長,還不到八萬元。

 就連王鐸都才這樣,別的就更是慘不堪言。

 成親王的東西馬爺找來了好幾樣,立軸橫卷冊子都有,不過連破萬的都沒有,一幅臨趙孟頫的《千字文》,才六千塊。

 雖說六千塊已經是現在已經是市長一年的工資了,但是在在座幾位的眼裡,賣的都不算貴。

 啟老打開《千字文》:“這個好,臨字最講求‘追隨法度’,如果天馬行空自己寫,那就是抄內容而不叫臨帖了。肘子你看成親王的這個,這就是最規規矩矩的功夫,值得你學習。”

 這就有些以己度人了,周至搞這堆東西的目的就是因為便宜,未來升值空間巨大,哪怕現在去榮寶齋買出來的,也差不多可以理解為白菜價。

 真要是兩本《淳化閣貼》得以回歸的話,絕對會是一件舉國轟動的大事件。

 國人對於清人法書的興趣也必將大增,或許都不用在等上一世那麽多年,等到幾部出名的辮子戲出來,就能夠迎來一波追捧。

 這也算是抱著堤外損失堤內補的心思了。

 王老爺子也沒想到這些上來,對啟老爺子的說法很是讚同:“貼學和碑學大不同,碑學學的是間架結構,但是碑學的特點,注定了就會損失書法上無數的細節。”

 “貼學是紙上的書法,和石頭上的相比,那就是所有的細節都完全地保留了下來。”

 “哪怕是用雙鉤法做出的模本,那也只是‘下真跡一等’,是碑拓不能比的。”

 “對,所以當書法進境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應該從碑學向貼學轉變了。”啟老又從那堆作品裡挑出一幅來:“這個也不錯,他還曾經做過乾隆皇帝的書法老師。”

 乾隆的書法老師有兩位,一位是張照,一位就是現在這位,梁詩正。

 兩人的書法都是清代“館閣體”的代表,張照早年學董其昌,其後逐漸加入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之後學王羲之,終於獨成一家,而且左右手都能寫。

 乾隆非常欣賞他的字,當時很多旨意,都是張照代筆。

 而梁詩正的功名是探花,初學柳公權,再學文征明和趙孟頫,到了晚年再學顏真卿和李北海。

 現在啟老手裡拿著的是一份《奉和十詩貼》,就是他作為乾隆的書法教官,陪和乾隆詩作的十首詩歌的合集。

 不過館閣體因為過於追求華麗和規矩,在接下來會被醜書橫行的書法界大加抨擊,導致張照和梁詩正兩尊大神的書法,被一群愛好者抨擊得體無完膚。

 這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周至一直認為所謂的個性解放固然是好,但是那得有個前提,就是一個人已經把規矩做到了極致,到了不得不追求變化的時候了。

 就好像嵇康,天地當房子,房子當衣服,自己在裡邊赤身裸體接待客人還能夠泰然自若,的確是彰顯個性的表現。

 但前提是嵇康當時已經混成了精神領袖,文壇泰鬥,已經完全稱得上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竹林七賢其余六個哪個不是特立獨行張揚跋扈的人物,在嵇康面前都不夠看,規規矩矩稱小弟。

 《與山巨源絕交書》,《贈秀才從軍》,《幽憤詩》,能夠作出這些優秀作品,之後你打鐵也好,裸奔也好,那天下人都只有高呼牛牛牛的份。

 可要是伱家樓下小賣部老板,有一天喝醉了也來這麽一出,那大家就只有報警打110的份,不會有人認為他是嵇康,只會當他是瘋子。

 只可惜這個世界上,真性情的人少之又少,而為個性而個性,希望博眼球的家夥,實在是多得數不過來。

 沒有嵇康的內蘊,卻要比嵇康還張揚,這就不叫精神,叫精神病。

 書法界也是如此,周至的心裡,練習間架結構和筆畫圓轉頓挫的法度,是每個練書法的人的必經之路,這些都練好了,才有資格談變化,否則就是笑話。

 而張照和梁詩正,就是已經將這條必經之路走到了盡頭的人。

 雖然最終沒有“擲破門牆”,“另辟蹊徑”,卻已經足以讓人五體投地地佩服了。

 相比張照,梁詩正學書的路子和周至比較相近,周至也受顏真卿和歐陽詢的影響較大,還有就是黃庭堅。

 而文征明也是繼承的黃庭堅一路,所以梁詩正的參考大量文氏筆法的書風,在周至看來,就比較“易學”。

 這些書法作品加起來也有幾十幅,有中堂大字,對聯,大小冊頁,扇面,甚至書信,便箋……總之是各種花樣都有。

 最貴的就是王鐸《草書五言詩作卷》,其次鄭簠、梁同書,這些名家的作品一幅大的也不過兩三萬,而如成親王《千字文》,梁詩正《奉和十詩貼》,甚至都沒法過萬。

 有些扇面便簽,甚至連千都上不了。

 因此東西數量雖然多達五六十樣,卻也只花了周至二十多萬。

 啟老爺子隻簡單讓大家都過了一遍這些清人法書,最終將成親王的幾幅挑了出來:“臨陣磨槍,不利也光。今晚上我們就好好補補成親王這一課,別去港島露了怯。”

 雖然是臨同一本貼,趙孟頫、董其昌、王鐸、成親王,他們出來的字和明代肅王府碑拓的《淳化閣貼》,又多有不同。

 而成親王臨帖用的草書,相比行楷,也減了幾分趙體的端秀,多了幾分晉人的風流,這個變化周至當然看得出來,也感受得到其精妙。

 但是要如啟老那般拿著一支枯筆,在成親王一幅草書《書譜》的臨帖上,講解分析得頭頭是道,那就他做不到的了。

 一晚上下來,不光成親王書法鑒定方面增長了不少學問,就連關於書法的結字,守宮,晉人運腕變化的技巧細節,從書法的理論到實踐,周至都算是長了大見識。

 想到喬老爺時常能有機會過來得到耳提面命,周至甚至生出了嫉妒之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