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乘風而起》第610章 紫定
小白兔的身子和腦袋構成了一個S型,是一個扭頭回望的狀態,添上耳朵小腳,眼睛和胡子,簡簡單單幾筆,勾勒得生機靈動。

 這種筆觸是不知道畫了幾千幾萬圖案的畫工,在熟練至極的肌肉記憶下隨手快速勾勒出來的,這種流暢到極致的線條屬於真功夫,一般後世工匠非常難以模仿,因為下手速度和隨意度達不到前人那般熟練輕巧,所以常常流於呆滯刻板。

 “老康早期。”馬維度笑道:“肘子撿漏可真厲害,這是連吃帶包啊……”

 說完轉著筆筒:“兩百多個字吧這得有,書法還不錯……故世必有聖知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故虎嘯而風冽,龍興而致雲,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肘子你知道這什麽文章嗎?”

 “就是看到這篇文章才更想下手的,”周至說道:“西漢王褒的《聖主得賢臣頌》,後半段的節選,雖說是民窯花押款,但內容卻是官窯的內容,有點意思對吧?”

 “的確,康熙前期還沒有官窯器,從各方面看,這個筆筒,起碼得安個‘準官窯’的名頭,是件過渡期裡很有特點的物件兒。”馬維度點頭:“肘子可以啊,這文章可夠冷門吧?”

 “其實也不算太冷門。”周至說道:“《昭明文選》裡有選錄這篇的,宋代以降,《昭明文選》為士子必讀之書,當時甚至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說法。只是現在知道《古文觀止》的人更多了而已。”

 “肘子啊……”馬爺聽到這兒歎了口氣。

 “怎了馬爺?”

 “沒啥,只是我想我師父一定和你談得來……”

 兩人就這般一路走著一路閑聊,目光隨著頭燈掃視著身邊的攤位。

 走著走著,兩人的頭燈光柱同時落到一個瓶子上。

 這件瓶子瓶體柔和均稱,給人一種簡單的弧線美,瓶口窄小,頸短肩寬,瓶身漸收,底部微微外撇,造型優美勻稱,挺拔秀麗。

 除了典型的溜肩,長腹,圈足外,瓶口卻不是這種器型最常見的平口,從側面看,呈現為一個梯形,行話裡頭管這種小口叫“蘑菇口”。

 梅瓶,素雅清逸,宋代瓷器崇尚簡約的典型代表。

 然而這個瓶子的釉色卻一點不素雅,整體施醬色釉,外表泛黃,明明是一件瓷器,卻給人一種銅器的感覺。

 兩道光束短暫地在瓶子上會攏之後,又默契的移開,掃到了別的瓷器上。

 瓶子的賣家是一名老者,穿著一件藍布衫子,裡頭是一件紅背心,下面是犢鼻褲加布鞋,一臉地愁苦相:“兩位老客,要看上啥了,咱劃劃價。”

 周至並不老,卻被稱作老客,所謂的劃價,其實是老時間裡這行當的交易方式,就是拿袖子將手攏著拿手指在私下裡談價錢,不然外人知曉。

 現在雖然都是直接聊價錢了,但是老者還是用的老時節裡的行話,只能說明這位是在這一行裡待久了的人。

 遇到這樣的老手就沒辦法了,周至沉吟了一下,直接將這醬色的梅瓶拎到了面前,打開手電細細觀察了起來。

 另一邊馬爺也沒閑著,一樣拿手電照看。

 梅瓶上還暗刻這花紋,器身以弦紋分了五層,口沿處剃劃草葉紋;肩、腹及腰身處滿刻唐草紋,工匠有意忽略了唐草的枝乾,而用誇張的手法表現花葉的柔軟舒展,相信在白天的時候一定會非常的漂亮。

 從瓶口就能夠看得出來,釉層其實很薄,底胎是白瓷胎,燒造的時候釉料向下垂流,以至於露出了潔白的胎骨。

 這是當時的燒造工藝造成的缺憾,瓷胎固釉能力偏弱,高溫下釉面會融化流動,在停火後會漸漸凝縮,最終燒出的瓷器釉色會如同同時期的官窯汝窯那般,沒有後世瓷器那種玻璃般的明亮浮光,釉色充滿玉質的瑩潤感,光澤含蓄,有一種淳厚質樸之美。

 宋代藝術以“韻”為高,追求素雅,這也就是“備眾善而自韜晦,行於簡易閑澹之中,而具深遠無窮之味”的氣韻。

 正因為是流動的薄釉,因此燒造過程中的控制就極難,要控制窯變,達到釉色純正,通體一致,光潤美觀的效果,難度極大。

 因此這類瓷器當時燒造得非常稀少,存世就更加難得,一般都是以小件的盤碟碗出現。

 而瓶、罐之類的瓷器存世極為稀少。

 這是一件高度達到了三十多厘米的大件,準確名稱應該叫做北宋定窯紫金釉暗刻唐草紋大梅瓶。

 類似的梅瓶目前所知,只有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有一個,那一個更加優秀,帶蓋兒,向世人展示出了梅瓶最初作為酒器的原始狀態。

 不過從藝術工藝水準來說明顯不如現在這個,因為這個有美麗的唐草暗花加成。

 來來回回審視了一番,這個瓶子器型較大不說,保存得還十分完美,讓周至嚴重懷疑其才出土不久。

 不過現在多想那些也沒什麽用,紫定之珍貴兩件事情就可以說明,第一是宋代《見聞錄》記載,宋仁宗執政期間一位大臣為了討好后宮張貴妃,送其一件定窯紅瓷梅瓶,被仁宗發現,斥張貴妃貪財好利,將紅色梅瓶摔壞。

 大臣將定窯紅釉瓷器送給張貴妃,可見定窯紅釉瓷器在宋代當時非常名貴。

 鮮紅色的紅瓷是由宋代鈞窯創燒成功的,在這之前古人說瓷器上的紅色、紫色,其實都是指眼前的醬釉色。

 第二件事就是清代乾隆皇帝酷愛收藏古代瓷器, 他傾全國之力搜羅了不少宋代名窯瓷器,卻唯獨找不到宋代定窯的醬釉瓷。

 以帝王至尊都收不到一件瓷器,可見在清代時,紫定就已經極為罕見了。

 所以趕緊拿下才是正經。

 現在的周至隻恨太陽不會立刻跳出地平線,燈下看瓷實在是太坑了。

 對面的老農也不多話,也不著急,就安安靜靜看著周至和馬爺檢視器物。

 掂重量,看釉色,檢查氣泡縮釉,翻看底胎,檢查白底,鐵子,火石紅,在察看器物內部,檢查修胎工藝,再檢查是否又衝線,砂眼,磕碰……

 周至甚至還用指甲在梅瓶關鍵的部位大體地刮了一遍,檢查是否粘補過。

 最終判定為真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