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5年起,蒙軍入侵南宋,四川西北失陷後,為防禦戰爭,南宋淳佑三年初。名臣余玠以兵部侍郎出使四川,任四川安撫製置使兼知重慶府,並以重慶為大本營,領導全蜀防務。
抵達之後,余玠采納幕僚的建議,制定了依山為壘、設險守蜀的戰略計劃,在整個山城防禦體系中,以合川釣魚城為中心,在四川築起瀘州“神臂城”、蓬溪“大獲城”、萬縣“天生城”、金堂“雲頂城”等十余座山城,互相支援,抗擊蒙軍。
其中神臂城便是這條堡壘聯合體構築的一字長蛇陣的“蛇頭”,位置非常重要。
城池沿龍透山憑險修築,整個城池東西長為一千兩百米,南北寬八百米,總面積五平方裡,地勢東高西低。城四周除懸崖外,均有高低不一的石城牆,並修建了五處城門。
東門外坡地上還築有兩道護城一字石垣,夾出一個“耳城”。
與東門平行,耳城左右兩端設有炮台。在距耳城兩百米的有一條唯一的入城小路,小路兩側有護城池,左面叫紅菱池,右面叫白菱池。
這就構成了城外築城,城下鑿池,層層設防的布局。
城池修好之後,便將州治移到此處,因此這裡也被稱作“老瀘州”,直到今天,坐落在神臂城遺址上的這個村子,也叫做老瀘村。
這是蜀中保存最為完整,最壯觀的蒙宋戰爭長江上遊古戰場遺址。
在山腳城外河灘下船之後,只有一條狹小的陸路穿過兩個大池塘,連接上一處城門。
這裡江岸陡峭,怪石嶙峋,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無路可攀,唯有東面與陸路相連,然而這裡也橫亙這幾道直達江邊的石牆。
經過紅菱池,南面百米處有一處稍微開闊的地帶,這裡是整兵之地,名為校場壩。
然而校場壩西面有一堤壩,叫做一字城,又稱奪水城。此外校場壩上方還有炮台鎮守。
炮台在一處峭壁之上,易守難攻,稱為“貓嘴岩”,炮台和城牆各處還有地下坑道,是當年宋兵藏兵運兵,勾通城內城外的秘密進出口。
這樣的一字城牆有兩道,依坡而建,兩道城牆與崖壁、江岸圍成“耳城”。
耳城北端與神臂城崖壁相接,南端延伸至長江邊上,在城南形成自然絕壁、一字城牆與長江四面圍合而成的小城,不但增加了南門的防禦縱深,也有效阻斷了敵人在神臂山南岸的橫向交通。
兩道一字城牆均采用丁砌築法,楔形城牆石,規格統一,形製規整,傾斜明顯,不但難以佯攻,就連想要破壞都具有難度,也無怪能夠保存到今天。
穿過狹窄的城門城內有衙門,便開始爬山,到了山路上,就能夠發現這是一座軍事台地類城防設施。
可謂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這裡的防守設施有好些種。”方文玉進入了軍事觀察員的角色,給大家講解這座城池設計精妙的地方:“第一類為砲台,砲台沒有如普通城池那樣位於城牆上,而是位於城內外視野開闊、位置險要的地方,這就是典型的‘台地防守工事’的格局。”
“第二類叫敵台。敵台位於城牆一端或城牆拐角的高大台基上,台基和城牆連為一體,且砌築風格和城牆相同,敵台上可能建有敵樓,稱角樓。”
“角樓是城池防守的薄弱區域,因為它雖然可以二百七十度攻擊來犯之敵,但是也要承受來自二百七十度的敵人圍攻,因此需要打造得特別的堅固。”
“而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因此角樓下常常設有立體的射擊孔和出擊的暗道,利用地利優勢,結合伏兵,能夠給來犯之敵造成巨大殺傷。”
“第三類是城牆上的進攻防護面,稱作墩台,因為做了特別的加厚,形如突出於城牆上方的一面盾牌,中間也有射擊的方孔,兩側和下方可以藏人,亦稱‘馬面’。”
“第四類為哨所。一般位於城門兩側或一側的上方,為一加工過的平台,起著觀察和守城門的作用。”
沿著山路一路行上,沿途還要經過鍾鼓樓、腳碓、暗門,衙門,倉庫。
還有稻田和村落。
“這裡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了,”來到最高處,整個形勝之地盡收眼底,方文玉說道:“這裡有泉水,有井,有稻田,城門一關,大部隊的騎兵因為兩側蓮池的存在算是廢了,只能通過蓮池中間的狹窄通道采用添油戰術過來,成為當面守軍的活靶子。”
“而其余三面就更別想了,懸崖峭壁,猴子都難以上來。”張路點頭表示讚成。
楊和看了看周圍:“僅憑山上的梯田,種稻子養千人都不是問題。”
從南向北,眾人一邊聊天拍照一邊玩耍,最後在神臂城遺址北郊的紗帽岩下休息。
這裡有一塊石壩,壩上有一個巨大的宋代雕刻,造型為一隻周長二十余米、背高近兩米的巨大的石龜伏於地面,似欲爬行。
大龜的背上,有一條長余二十余米的巨蟒,盤纏在龜腹和龜背。
龜首上仰,與蟒首相視而戲,這是鎮守北方的神獸,玄武的雕像。
“咱們在這兒歇會兒吧,等人。”周至笑道:“大帥,這樣的城池換作你來防守,能抵擋元軍多久?”
“給三千人,再備些船,閑下來打魚種稻,操練兵馬……”方文玉想了想:“要是足兵足食,想防守多久都可以吧?”
“這樣防守有用嗎?”張路有些奇怪:“我扔你在那兒不管不就行了?”
“路路通你這是不懂軍事了。”方文玉說道:“古代戰爭,最重要的就是糧道,一兵一卒能夠攜帶多少糧食?我們就算一人一百斤,帶著它還能走多快?能夠在多大的范圍內有效作戰?”
“因此必須另有運送糧食的力量和渠道, 而這樣的力量和渠道一旦被敵人破壞,除非有本事兒‘因糧於敵’,否則前方軍隊只有唯一下場,那就是不攻自潰。”
“江南又不是北方,可以讓元軍趕著牛羊行軍,因此除了以水師突襲都城,否則就隻可蠶食,難以鯨吞。”方文玉說道。
“但是水戰是南方政權的強項,采石磯一戰就能說明問題。而這裡的江防工程還不止一處,後方還有多處奧援,因此就算敵人多來十倍,在這道關卡沒有拿下來之前,絕對不敢南進。”
“事實是這樣嗎?”張路問周至。
“差不多如此。”周至說道:“神臂城建成之後,宋、蒙雙方為爭奪這處戰略要塞,在宋理宗淳祐三年至宋端宗景炎二年的三十四年內,這裡發生了最殘酷的拉鋸戰,先後五次易手,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
“可最後還是給滅了?”衛非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