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168章 漢帝親政,朝歌新氣象
漢帝三年

匈奴大單於的閼氏去世,冒頓遣使者送來一封言詞極為不敬的國書給呂後,其中的意思大概是:“我,匈奴的大單於冒頓,剛剛失去了妻子,我生長於荒蕪之中,牛馬生長之域。

我曾數次來到邊境,希望能夠遨遊於中國;陛下呢?我聽說你和我一樣因失去了配偶而獨居。既然兩主都因為失去配偶而悶悶不樂,不如咱倆湊在一起,互通有無,豈不美哉!”

呂後看後橫眉怒斥,認為受到了奇恥大辱,立即,召見丞相曹參,陳平及樊噲、季布等,欲斬使者,出擊匈奴。

樊噲立刻起身表示:“臣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仍然願意領十萬之眾,橫行於匈奴中!”

而中郎將季布卻持反對意見道:“先帝當年在與匈奴之戰最終未佔得便宜,不得已采納蘇立的和親建議,來換取大漢初立時國家的恢復與發展,如今歌唫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將會打斷大漢恢復的進度,因此臣以為,宜繼續和親為上。”

呂後聽後冷靜了下來,隻好歎氣道:“中郎將的話對大漢是有利的,哀家又豈能因為己私之利,而置大漢安危於不顧呢?”

說完派大謁者張澤回信表示:“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禦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讓張澤回信後,呂後讓人將匈奴送來的原本,放入太廟,與之前高祖放入的盟約與婚約放在一起,讓後世之君看看,該怎麽做?

匈奴方向得到回信後,知道不能挑起漢匈之間的戰爭,便繼續接受維持和親,並順便獻馬,維持兩國友好,然而不久之後,匈奴仍常年不斷侵犯邊境。

漢帝四年

漢帝及冠,群臣並徹侯功勳、諸侯王使者皆來朝祝賀,參加典禮,漢帝正式親政,呂後退居二線,將權利還給漢帝。

雖然呂後將權利還給漢帝,但是自己仍有一部分權利,這是通過呂氏來實現的,其侄子呂台被任命為中壘校尉,掌管北軍,其次還有呂產、呂祿皆在軍中任職,其余的一些呂家子弟也多有在朝中任職。

不過漢帝手中的力量也不弱,其中白駿自不用說,身為丞相府長史,能夠接觸到很多信息,不至於讓漢帝不解民情,其次原來的太子率更令白羽,被任命為南宮衛士令。

其父白煒,被任命為衛尉,掌管南軍,負責守衛皇宮;還有禦史大夫蘇立,是先帝留給他的老臣,都是可以信任的人。

十月

丞相曹參去世,呂後與漢帝商議,依照先帝之策,將丞相之位兩分,分為左丞相與右丞相,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十一月

漢帝認為此時的長安因為先帝時,國力有限,僅修了長樂宮和未央宮,就連城牆都沒有修。偌大的長安只有幾條街道,沒有城牆,布面不夠繁華,缺乏帝都王氣,並不足以體現大漢的氣度與威嚴,故而遭受匈奴人的輕視。

下令全面整修長安城,擴大長安的街道,並開始營造長安的城牆。

同時為了提高大漢的人口以及恢復經濟與農耕,漢帝召集群臣,討論了一個多月後,經過漢帝審查,下達了一系列政策:

其一,恢復十五稅一。因為高祖在位時,為了對內平定叛亂,對外迎擊匈奴,所以增加了一些賦稅,如今天下海晏河清,內亂已經平定,匈奴也因為和親政策不再騷擾邊境,所以,漢帝便取消了增加的賦稅,重新恢復了十五稅一。

其二,鼓勵農耕。

下令舉民孝悌、力田者複其身,即是對於有成績的農民,官府可以免除其徭役。其三,寬商。因為高祖對於商人的厭惡,所以高祖時期下達抑商法令,懲治不法商人,並下令商賈之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下令設立東市,整個長安的商業行為均需在東市進行,並設立東市令,負責收東市商稅,以及維持東市秩序。

漢帝保留了高祖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詔令,但還是以天下初定,複弛商賈之律,解除了對商賈的無理重稅,並對商賈的社會性歧視。

其四,修改一部分漢律,詔令廢除三族罪、妖言令,讓百姓可以隨意說話;詔令廢除一部分嚴刑峻法,並頒布贖罪法、鬻爵令,規定除了十惡不赦,有罪之民買爵三十級,即可免除死罪。

頒布十惡不赦令,即十種除了皇帝的特赦令外,皆不允許赦免的罪名。有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其五,頒布完婚重罰詔書。為了讓人口增長,漢帝下令各個地方官督促民間男子和女子要早取和早嫁,對於女子如果到了十五歲還不出嫁,男子到了二十還不娶妻,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賦。

為了以身作則,呂後為漢帝迎娶了白氏之女,即白駿的胞妹白蕙,並冊立白蕙為皇后,婚事在明年五月正式舉行。

其六,下令廢除挾書律。即秦始皇時在進行焚書時頒布的一項法令,除了允許官府有關部門可以藏書外,民間一律禁止私自藏書。由於大漢律法大多繼承秦律,故而這一律法也被繼承了下來。

最後,漢帝命令在長安北面,營造太學,並設立太學博士六十人,招請各家大賢前來擔任,並招收學生,每年招收六百人年滿十五,不滿二十的學生。為了增加太學底蘊,漢帝請白駿帶隊回白國,抄錄各家經典。

漢帝五年

三月

被漢帝任命為奉書大夫的白駿,帶著幾百個抄錄吏和一些官吏,組成龐大的車隊,前往朝歌。

為了保護書谷裡的典籍,不再重蹈古白王國,滅國後還要轉移典籍的麻煩,白卿下令將白氏藏書的書谷隱藏起來,銷毀一切關於書谷的記載,

並下令征集願意守護書谷的家族,任命為護書家族,將他們轉移至書谷外面,建造村莊,隱藏書谷入口,並讓護書家族擔任維護書谷藏書的重任,今後子孫後代,皆要傳承這個重任。

護書家族有五個,分別為蘇氏、元氏、權氏、白氏、王氏,他們都是白國五氏的旁系,其中蘇氏負責管理村莊;元氏負責村莊安全;權氏負責對外交流;

白氏負責維護谷內的竹簡和布帛以及分類;王氏負責抄錄,即外來的竹簡抄錄一份然後存入書谷,家主要求的典籍,他們負責抄錄一份副本,然後由權氏送至朝歌。

所以朝廷的抄書隊伍不必進入書谷,只需要前往朝歌的白氏學府的書閣、朝歌白府的藏書閣以及太白書院的經閣,太白書院位於太行山中,是白氏學府的高級學院。

白氏學府經過發展,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位於朝歌的白氏學府,主要是供初級學者和學生學習的場所,幾乎複刻了古學府的布局,思辨場、藏書閣等等,人數達到了幾千人。

白氏學府實現教授製,即大課堂,先生在大課堂教,下面幾十個學生聽,半自學。有不懂的可以向先生問詢,只是就要看先生有沒有時間了,也可以自行去書閣查閱經典。

其特色就是社院製,即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感興趣的院落,如射院、數院、禮院、農院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自己開設的,但需要經過學府同意,申請獨自的院落,有幾個先生加入。

另一部分,則是位於太行山中,白氏尋找的一個風景絕美的地方,花費六年的時間,依山而建,房屋層層疊疊的太白書院。太白書院主要是墨家大賢,儒家大儒,道家高人、其他各家的大師及其他們的弟子的聚集之處。

太白書院人數不過千,只有白氏學府極為優秀的人,以及被白氏認可的人才,才能在此入讀。實行的是問學製,即自學,有不懂的,先自行查閱書籍,還是不懂,可以提前向大師預約,到了時間,可以前往大賢居所親自當面請教。

不僅如此,也有極大地可能被這些大師收為弟子。除此之外,太白書院的大師或其弟子也會被經常邀請至學府舉行授課,往往座無虛席。

三月二十五日

大漢的奉書隊伍跨過黃河,準備進入朝歌。

朝歌是白公國的自留地,朝歌方圓五十裡, 都是白公國的屬地,由於朝歌位居河內郡,又幾乎處於中原的中心,再加上白氏重視商業,進而白公國對於商賈的限定十分寬松,只要你交稅,一切都好說。

又因為漢帝對於商人的壓製,使得幾乎全國的商賈都在朝歌有房產,在外面行商時穿著簡陋,宛若乞丐,但是一到朝歌,就可以換回華麗的絲綢製品,只要是不超出身份的明令禁止的格式,都可以。

這就造就了,在全國商業活動一片低迷的狀態下,朝歌的商業活動居然十分鼎沸,由於商業行為太多,白天幾乎交易不完,白公國不得不撤銷了一部分宵禁,即每三天取消一天宵禁。

在取消宵禁的這一天,整個朝歌晚上燈火通明,甚至衍生出了賞燈節,就在白公國正式頒布取消這一天宵禁的那個日子,也就是今天。

奉書隊伍因為白駿的身份的緣故,沒有並遭受守衛的檢查,朝歌一共有四個門,北門主要通往太行山,主要是些砍柴或一些其他的庶民,

南門主要是跨過黃河,前往朝歌行商的,西門主要來的是長安方向的,東門則是齊地,趙地方向的人。

每個方向的城門有三個,中間的是大門,主要過軍隊或是重要的客人,旁邊兩個是小門,左邊是過商賈貨物的檢查站,右邊是過行人的,車上只要沒有貨物的,都不用檢查。

奉書隊伍直接通過大門,帶著準備裝書的一兩千輛或馬車、或驢車、或牛車直接進入了朝歌。

車隊由城衛軍開道,因為街面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開道,不知道要走到何時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