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連橫,胡服騎射
半年後
合縱軍仍然在攻城,但是烈度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最用力的就是白、韓、趙三國,齊、燕兩國已經開始劃水了。
在大戰開始的第一個月,燕國首先開始劃水,以燕國小,不敢如同大國一般肆意消耗為由,開始了佯攻。
第三個月,齊國開始了劃水,也不要面子了,直接說,齊國與秦國利益不深,若是損失巨大,回國不好交代。
第四個月,趙國也支持不住了,看見齊燕兩國開始劃水,也不再用力,悄默默的開始了劃水之旅。
緊接著,韓國看見有三國都開始劃水,心裡不平衡,也開始了佯攻。白國見狀,也隻好做佯攻之舉。
因此,別看五國每日不停的輪流攻打函谷關,但是每日的損失還沒有達到十個人,而這十個人都是倒霉蛋,沒有防住弓矢致死。
秦王見五國的這種情況,也是放心了下來,於是回到鹹陽,專心處理政務,為大軍提供糧草軍需。
白仲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召集四位主將商議對策,田嬰提出和秦國議和,以現有戰線為基礎議和。
白仲想了想,認為如今的形勢已經不可能再打進函谷關了,所以同意了,於是派使者前往函谷關行議和之事。
秦軍主將聽到有使者前來,於是上前問話,聽說是面見秦王,為議和而來,讓人將使者用竹筐吊上來,接著派人護送回鹹陽。
秦國,鹹陽城,秦王宮
“外臣惠碩參見大王,大王萬年”
“寡人安!不知使者前來何事?聯軍是想要撤軍了嗎?”
“回稟大王,不是撤軍,而是議和!”
秦王問:“有何差別?”
使者恭敬的回答道:“撤軍是戰敗,需要返還秦國之前佔領的土地,而議和是雙方勢均力敵,是為了雙方不再遭受更多的傷害而暫時和談,雙方將不歸還佔領的土地。”
這時有秦國將領出言道:“好大的口氣啊!既然打不贏我秦國,有何臉面佔我秦國的土地?”
使者笑著說:“將軍怕是忘記了吧!關東之地,都是秦國憑借武力強行從列國佔領下來的,何時成為了秦國的領土了呢?”
有將領說:“既然我們攻了下來,那自然就是我們的了!”
使者不慌不忙的說:“既然如此,聯軍通過武力又攻打回來了,你們又有何臉面要回來呢?”
秦將不說話了,這時秦國大臣張儀說:“尊使的條件是什麽呢?”
使者說:“六國撤軍,但是秦王要發誓,此生不出函谷關。”
秦王憤怒道:“不可能!寡人不會發誓的!既然你們要打,寡人就奉陪到底!”
使者並沒有受到影響說:“還請大王三思,畢竟秦國是以一國之力和六國之力拚啊!我想如今秦軍聚集六十萬大軍,已經傾盡了秦國所有的力量了吧!
而六國只是動用了一半的力量,請問秦國拿什麽和六國比拚呢?對峙一年,秦國可能還能堅持住,如果兩年,三年呢?
如果所有的壯丁都在前線,秦國國內的土地就無人耕種,進而缺少糧食,最後導致秦國餓殍遍地,我想這是大王不想看到的吧!
我們能夠輕易的堅持幾年,可是秦國不可以,而之所以我們先來尋找秦王和談,是因為秦國也是諸夏諸侯國啊,
秦地之民,也是諸夏之民。為了秦國,還請大王三思!” 秦王沉默了,看向張儀,張儀也是歎氣的點頭,表示使者說的對。於是秦王開口道:“寡人同意了,我會派張儀全權代表秦國和列國和談!”
張儀出列受命。
白國四百四十五年
六國大軍齊伐秦國,秦國退據函谷關,雙方陷入僵持,最後雙方和談,以現有戰線為疆界,且秦國保證不再東出函谷關。
六國大軍撤退,六國瓜分秦國丟掉的利益,齊、楚、燕放棄爭奪土地,由白、韓、趙三國補償錢財和人丁。
最後經過激烈的交流,白韓趙三國達成共識,韓國佔據黃河以南全部地區加上河東地區以南,趙國佔據汾河以北全部地區加上河東地區以北,白國收復西郡,加上安邑以東(包括安邑)
分配好利益以後,六國軍隊各自回國了。白國也憑借此次一系列動作讓天下知道了白國的實力,不僅是武力。
秦王宮
盡管秦國抵禦住了六國的進攻,理應感到自豪,但是秦王還是感到十分憤怒。這時張儀說:
“我知道大王的志在天下,如今被阻擋在函谷關,心中憤懣無處發泄,但是臣有一計,可令六國聯盟分崩離析。”
秦王問:“何計?”
張儀說:“連橫之計!”
秦王疑惑:“連橫?”
張儀解釋道:“正是連橫,既然六國聯合在了一起,那麽我們就破掉他們的聯盟。只要有一個國家退出了合縱,整個聯盟就不再如現在這樣緊密,將會被我們輕易破掉。
不僅如此,還能在六國之間插上一根刺,使得六國不可能合作在一起,這樣的話,我秦國就可以一一破除他們。”
秦王聽後高興道:“具體如何實施呢?”
張儀說:“我們應該首先將一個國家使他退出聯盟,那麽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秦王想了會說:“韓國?”
張儀笑著說:“大王英明,正是韓國,六國之中,韓國離我們最近,也是最弱的,如此也是最容易受我們影響的,韓國是破除合縱的不二人選。”
秦王說:“那該如何勸說呢?”
這時張儀說:“還請大王允許我前往韓國出仕,如此,我和大王裡應外合,一定會讓韓國退出合縱,以臣事秦國!”
秦王看著張儀,好像在看張儀說的是否是真心的,不是為了讓自己幫助他成為韓國國相而欺騙秦國。
最後,看見張儀沒有絲毫退縮,又想到,其實秦國除了損失點錢財,也沒有損失什麽不是嗎?
於是秦王起身,同意了,說:“寡人同意你的計策,不過寡人會先任命你為秦國大庶長,之後我們演一出戲,你逃到韓國,最後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記住,如果有困難,你一定要及時和寡人通信,寡人竭盡全力一定會幫助你的,你不是孤軍奮戰!”
張儀感動道:“多謝大王,秦國萬年!”
同年,六國大軍撤退一個月後,秦王任命張儀為秦國大庶長,即秦國國相。
白國四百四十六年
趙國在得了大量膏腴之地之後,國庫也充實了起來,趙王決定變法,趙王為了增強趙軍的戰鬥力,果斷的舍棄了戰車,學習胡人,建立騎兵部隊。
而又為了在國內養成騎射之風,趙王決定改變穿著,要求趙國百姓都要穿短衣胡服,學騎馬與射箭。
這時國相肥義前來阻止說:“大王,您這樣是改變諸夏的文化啊,這是天下所不許的,一定會遭受天下的非議。”
趙王說:“你不必擔心,愚蠢的人會嘲笑寡人,但聰明的人會明白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寡人,寡人也一定會這麽做。
因為寡人這樣做了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領地都奪過來,這樣趙國一定能成為天下大國,也不用再擔心胡人的侵擾了!”
於是為了做表率,率先穿胡服,並走上街道,讓百姓知道。
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趙國百姓都不願意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為了不被趙王逼著穿胡服,稱自己患了病,不來上朝。
公子成是趙王的叔父,於是趙王派人前去說服他:“古人說:‘家事聽從父母的,國政要服從國君’。現在寡人要國人改穿胡服,而叔父您不穿,寡人擔心天下人會議論寡人徇私情。
治理國家有一定的章法, 要以有利人民為根本;處理政事要有一定的原則,要以施行政令為重。
宣傳道德要先讓百姓議論明白,而推行法令必須從貴族近臣做起。所以寡人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樣來完成改穿胡服的功業。”
公子成拜謝罪道:“我聽說,中原地區在聖賢之人教化下,采用禮樂儀製,是遠方國家前來遊觀,讓周邊地區學習效法的地方。
現在君王您舍此不顧,去仿效外族的服裝,是擅改古代習慣、違背人心的舉動,我希望您慎重考慮。”
使者將公子成的話轉告趙王,趙王便親自登門解釋說:“趙國東面有齊國、燕國;北面有林胡、樓煩;西面是強大的秦國,南面與韓國、白國接壤。
如果沒有騎馬射箭的訓練,憑什麽能守得住呢?先前齊國依仗他的強兵,侵犯趙國領土,掠奪人民,又強行佔據了趙國人用血肉換來的邯鄲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趙國的幾十萬大軍就全軍覆沒了啊。
此事先王深以為恥。所以寡人決心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想以此抵禦四面的災難,以報邯鄲之仇。
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舊俗。厭惡改變服裝,忘記了邯鄲的奇恥大辱,寡人對您深感失望啊!”
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從命,趙王便親自賜給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於是,趙王正式下達了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學習騎馬射箭。
一時間,趙國境內穿胡服,學騎射成為了一股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