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皇帝諱扶蘇,高祖始皇帝太子也。秦王政六年冬,生於鹹陽。始皇帝二年,隨丞相珂往蓬萊為郡守。四年,立為秦太子。始皇帝八年,受禪為帝,號二世皇帝,改元二世皇帝,是為二世皇帝元年。
仁皇帝幼年師承逆賊淳於,秦王政二十六年,受惑,反郡縣。
彼時朝堂,無一言者。
後,高祖始皇帝令少府珂為其師,是時,初隨珂,言所至,禮所至也。
始皇帝元年,珂變法,仁皇帝隨之,時時親隨。
始皇帝二年春二月,高祖始皇帝令珂往蓬萊為總督變法,心中憂慮。
是夜,召仁皇帝入宮對問。
長夜談,後仁皇帝隨珂往蓬萊,為副總督。
四年,立為太子,後監國主政。
仁皇帝少性高潔,常以仁義之禮,體訓下臣,一舉一動莫過古之君子也。
五年,仁皇帝定規劃,朝堂之上,無一以對,皆叩首。
六年,高祖始皇帝巡天下,望之慨歎曰:“此天下,為吾兒所治,當為天下主也。”
是時,左丞相珂隨駕,同言:“此為天下之主,然不及陛下也。”
“陛下當為古往今來無出之右者。”
八年,高祖始皇帝歸京,望京之歎,後傳位於仁皇帝,自號太上皇,仁皇帝號二世皇帝,是為望後世之傳,皆為萬世者。
同年,改年號:二世皇帝,是為二世皇帝元年。
二世皇帝元年秋七月,天下複蘇,萬物具興,乃天之所感,仁皇帝治世,所為慶也。
是時,天下祥瑞之並發,乃前無有者。
蓬萊現黃龍,中牟現玄鳥,天海現玄龜,平涼現白虎,此乃四玄,四玄初現,天翻地動,後仁皇帝詔:“天之所理,為人之所用,何敢欺人也?”
詔下,四玄即安,天下無有憂患。
元年冬十月,仁皇帝令朝廷整頓,廢丞相署而立三閣,曰:東府、西閣、中書署也。
此三者製衡,約以中書為首。
是時,中書署丞相為珂、東、西二閣無相,以副丞為尊。
又改九卿,曰:“天下之事,何能以九卿治之?”
故設卿府十者有五,為:少府、製造署、研究院、市物署、稅賦署、教育署、鴻臚寺、財政署、科技署、禦史台、司法署、發展規劃署、軍事署、衛生署、衛署。
十五署各安其政,位可比丞相。
皆為一品,丞相者,正一品也,十五卿者,從一品也。
此時,丞相僅珂一人。
二年秋十月,又設丞相一人,擢蕭何為相,掌東府。
天下大安,改田地之法,使天下之戶皆慶。
三年春二月,天下之人增百萬之巨,又一年,巨增近千萬,天下人口已逾五千萬數。
四年冬十一月,徹候、丞相斯薨於宅府,仁皇帝大悲。
四年冬十二月,武成候、上將軍翦薨於宅府,仁皇帝悲慪。
四年冬十二月,高祖始皇帝感友之亡,悲慟不能言,三日不食,大病。
長安候珂訪仁皇帝,曰:“高祖始皇帝於我大恩,今高祖悲痛,吾怎能袖手?願入宮隨侍,願陛下準允。”
仁皇帝悲慪,隻言:“師者為父,仲父何辱我?”
“願隨仲父一同隨侍父皇。”
四年冬十二月,仁皇帝隨侍高祖始皇帝,親事親為,且無荒政,數日之間,體大減,幾若隨風而走。
五年春,
高祖康。 同年秋,丞相珂言:“天下我友,幾無人也。”
“願告老,隨侍高祖。”
“願陛下準允。”
仁皇帝大悲,幾不能言,淚落如珠,相執淚眼曰:“丞相欲棄我而去?”
“君心中無我耶?”
珂深感仁皇帝之恩,不仁棄之,故依舊為中書署丞相。
五年冬,仁皇帝隨軍獵於園。
同年冬,中書丞相珂諫不宜數行獵,帝掩面走,後愧曰:“朕何能如此?”
後三年,仁皇帝為政勤勉,天下大安。
八年冬,高祖崩於鹹陽。
仁皇帝大悲,罷政三日,青絲近白。
上朝之日曰:“父為子綱,欲守孝三年。”
丞相蕭何言:“朝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守孝三年,置天下於何地?”
仁皇帝大怒,斥曰:“吾為父孝,何能言?”
“爾儒也,豈不知此禮?”
遂貶為東府副丞,暫令中書丞相珂兼之。
次日,西閣丞相藺景諫曰:“朝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守孝三年,置天下於何地?”
仁皇帝更怒,責曰:“爾父之死,爾不為孝耶?”
“若為孝,何能言朕。”
景答曰:“父之亡,告我,不可悲痛忘民、不可悲痛忘己,故臣於父前,作樂舞,飲酒作樂數十日方罷。”
仁皇帝無言。
景又對曰:“此時天下大安,陛下孝三年,三年之政荒,高祖在天,何能瞑目?”
仁皇帝無以對,拂袖而去。
景、何、平、參、正春等,往中丞相府談,後中丞相珂入宮諫。
次日,朝。
仁皇帝以月為年,守孝三月,民以日為年,守孝三日。
天下皆感仁皇帝之慈。
十年春,研究院出蒸汽者,火車之物而出,天下皆驚。
仁皇帝令天下修軌,以用此物。
十一年冬,鹹中鐵軌成,自鹹陽至中牟,一日可達,天下皆驚。
十二年春, 丞相珂告老言病,上不準。
十三年冬,上將軍韓信伐域外蠻夷,大捷,上大喜,令於蠻夷處鑄城曰:“碎葉。”
十四年秋,瞻西國遣使來,請冊其王為帝。
仁皇帝準,賜封號:“西帝”。
又一年,商皇問安,親訪。
時天下臣,無有不為秦之臣者。
十六年春,中書丞相珂告老,言:“臣將死,望陛下準允告老。”
仁皇帝大悲,令太醫令察,與珂言無二。
十六年冬,長安候、中書丞相、太傅、司徒珂,薨於府。
仁皇帝大悲,昏。
次日,醒又昏,幾不能言。
詔令東府丞相蕭何、西閣丞相焉正春於殿前,詔立太子子微。
十七年春,帝康。
同年,仁皇帝追珂為秦王。
高祖皇帝子胡亥,去冠跪請,自求繼於珂。
十八年春,高祖子胡亥,過為珂之子,嗣位秦王,改陳姓,為陳胡亥。
二十年秋,仁皇帝巡天下,令太子子微監國。
二十七年春,仁皇帝歸。
是時,太子有過,仁皇帝大怒,幾欲廢太子,然感太子之過無大錯,令其改之。
二十九年冬,禪於三世皇帝。
三十二年冬,崩於鹹陽。
太史公曰:仁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寬仁曠大之度,心懷公平之誠,兼天下而愛人。有高祖皇帝之威,而無高祖皇帝之嚴,比之高祖,何遠之有哉?天下之民愛之如父,過千年而不改,有帝如此,何其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