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的早晨,正是測算的黃道吉日,
此刻,豫州街頭巷尾已經擠滿了人群,
軍師楊業要成親,在豫州,這算是一件大喜事,尤其是楊家院子內布置得十分精致,在紅紅火火的映襯下更顯熱鬧非凡。
原本楊業想一切從簡,架不住劉備張羅,用他的話來說:“子瞻,都是自己人,說什麽見外的話。“
成親也算是頭一等大事,婚禮前後都是劉備等人幫忙操持。
由於大小喬的故鄉在廬江,因此接親也不能遠去廬江,於是在快要成親的前幾日,楊業就在城中購置了一處院落。
商議之後,成親當日楊業打算從州牧府衙出發,接到大小喬兩人之後,在城中繞一圈,算是接親完成。
楊業騎於馬上,一直等著吉時出門。
在豫州城中百姓,有一部分是從洛陽而來,楊業之名他們自然是聽過的,何況城中開墾荒地的曲轅犁,也是出自於楊業。
因此楊業所到之處,百姓紛紛抻著脖子觀看,並且真誠的送上祝福。
接著糜竺將準備好的喜糖,以及裝有錢幣的錦囊拋給路人,
沾沾喜氣,東西不多,但是百姓異常開心。
而楊業也是在這種氛圍之中,繞完一圈回到院內。
此刻楊業身穿一襲錦衣,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他對於這場盛大的婚禮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有點小緊張。
盛大歸盛大,但是劉備大軍並未掉以輕心,因此薛虎主動承擔了今日城防一事。
遠在揚州的甘寧和駐兵青州的張燕,雖未參加卻也提前送來了賀禮。
除了以上這些人不在場之外,其余兄弟都在。
而且還來了一些世家大族,
比如鍾民代表潁川鍾家,甚至就連平常沒有太多聯系的其他世家,也都派人送了一份賀禮。
待到楊業他們走進之後,這些賓客便開始帶著各自的賀禮進入。
不過這些人的賀禮之中竟然還有天子劉協一份,
相比於楊業的心大,其他人倒是看出來了曹操的心思。
眾人面色凝重,倒是劉備十分信任楊業,隻歎是好事,喜上加喜。
眼見劉備還在為楊業招待賓客,楊業心中苦笑,
思緒回到當年的那個初冬時節。那時候他還身在安喜縣中準備躺平擺爛,沒想到竟和劉備一路至此。
楊業暗自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如果沒有劉備,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在哪兒,更別提還能朝九晚五了。
楊業動容的看著大小喬,心中感慨萬千。
一陣吆喝聲打亂了眾人的思緒,
在一聲聲禮儀聲中,楊業與大小喬躬身拜了拜喬父和劉備,一套完整的禮儀下來,已經快到正午十分。
大小喬退下之後,楊業便是同在場賓客痛飲,
這香氣四溢的美酒張飛已經惦記了很久了,今天楊業大喜之日,執意要一醉方休。
劉備無奈擔心張飛喝多了犯渾,誤失了禮數,叮囑了許久之後不放心,又讓趙雲跟在旁邊。
宴會進行之時,張飛看著糜竺為此還準備的無數佳釀,眉眼之中竟是喜慶之意。
“子龍,你放心俺心裡有數。”
說完舉起一壇酒水,喝了不少。
趙雲心中直呼好家夥。
“你喝可以喝,要是喝醉了,我可不負責扛你回去。”
“來,子龍你也喝……”
見張飛和趙雲開始鬧騰,
楊業無奈搖搖頭。 宴會進行得十分熱鬧,每一個來賓都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中。宴會廳內擺滿了各式美食,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酒席上敬滿了杯盞,賓客們舉杯祝福新人,祝願楊業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這一輪走下來,楊業都有些醉意,要說一點醉意不見顯的,就是酒蒙子張飛,還有郭嘉以及關羽。
或許是劉備今天高興,竟喝的有些搖搖晃晃。
楊業就更別說了,喝的都有些後悔釀造這些高度酒水。
宴會持續到深夜,伴隨著歡笑聲和祝福聲,當最後一位賓客離去時,楊業回到屋內。
白天有白天的耕耘,晚上有晚上的收獲。
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楊業還沒醒時,大喬已經起床,想不到大喬廚藝不錯,已經早早準備好了許多吃的。
接下來的幾天,楊業並沒有去上值,
豫州城中的事情如今有郭嘉和徐生處理,
要是有大的動向,劉備自會上門。
不過這段時間,並無太大事情發生,楊業倒是過了大半個月的幸福日子。
楊業白天種種花,養養草,聽聽大小喬彈彈琴,日子好到飛起,頓時想就地退休。
然而楊業購置的這處院落的二層,恰好能看到院外的場景,
這幾天下來,郭嘉倒是偶爾會路過此處,不規律的徘徊。
……
徐州,
曹嵩變賣房屋田產,全部換成了銅幣,錢糧整整裝滿了一箱又一箱。
得知兗州饑荒之影響,曹嵩決定帶著錢糧用於援助曹操,
在兗州的曹操聽到這一消息,頗為高興,於是派出手下部將去迎一迎。
而徐州陶謙知道這件事之後,覺得事情不對勁,
青州缺糧,兗州也未撥糧援助,而且近期聽聞兗州之地購買鐵礦數量之多,導致鐵礦價格翻倍,種種跡象表明,曹操有屯兵的可能。
如今他兵力強盛,連袁術也久攻不下,那若是擊退袁術之後,那他徐州豈不是岌岌可危!
於是,陶謙便也動了募兵的念頭,關鍵是募兵是需要錢糧。
而徐州最大的客商糜氏已經好幾個月都在青,豫兩地,根本見不到人。
這讓他一時之間犯了難,
不管怎麽說,募兵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就在陶謙思慮之時,
曹宏說道:“明公,曹操在兗州,不管他意在青州還是北海,徐州危矣。”
尤其是最近曹操兵力已經直逼徐州等地,
陶謙不可置否的點點頭,
“這可如何是好?”
“明公,稍安勿躁,有一計或許可以一試,可邀請曹嵩來徐州,以誠招待,向曹操表明結善之意。”
陶謙一聽,確實是個好法子,
“不僅如此,還要徐州文武都要參與其中,以表示結善態度之誠。”
“那曹嵩若是不願意來可怎麽辦?”
“去往兗州必定要從徐州借道,若是他不願意與徐州結善,咱們也無須跟他客氣。”
陶謙見此情形,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