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袁紹一戰在所難免,故而楊業提前布局,至於袁紹入不入這個坑,其實楊業尤不能確定。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若是袁紹揮軍南下,則白馬城是最重要的樞紐,因此楊業打算請關羽帶五千兵馬去駐守。
“子瞻,只有二弟一人是否人手不足。”
說道此處,關羽說道:“五千足以,關某定能守住白馬。”
“那就請元直一起。”有了徐庶,自然更加穩妥一些,
很明顯劉備就不是這個意思,就算再喊一人,也抵擋不了袁紹數十萬的兵馬。
眼看劉備面露憂慮之色,楊業說道:“不用,去多了就明顯了,袁紹不見得會來。”
楊業又再次露出一個人畜無害的笑容,
張飛在一旁倒是激動了:“大哥,你就放心吧,到時候誰人手不夠還不一定呢。”
這對話讓在一旁研究地圖的賈詡,都忍不住心中一驚。
賈詡方才推斷有可能在秋收後便會有所行動,現在距離秋收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
一想到楊業提前這麽久布局,賈詡忍不住冷汗直冒。
如此逆天的存在,那徐州一戰鬥,輸在楊業手裡,那可是一點都不願望。
再看楊業這樣的謀士,腦回路清奇,完全想不到他到底想的是什麽。
不僅如此,還喜歡使用連環計,一環接著一環,防不勝防。
賈詡在曹營之中時,本以為最大的對手是袁紹,現在對比看來,也就不足為據。
連曹操這樣的人物,都被楊業連續擊退好幾次,對於袁紹和劉備一戰,賈詡倒開始好奇楊業如何應對。
知道楊業此舉乃是誘敵之計,劉備自然也放心了不少,
關羽保拳領命下去準備去了,不日便率兵前去白馬。
此刻,
劉備突然問道:“元直是何許人也”
楊業都忘了現在的徐庶和劉備還不曾見過,雖然書信之中跟他提過。
“先請元直來一趟徐州。”
劉備欣然同意,得知徐庶是徐生的親人,又擅長用兵,
劉備感慨道:“還真是有緣。”
於是當下決定要好好招徐庶。
然而事實證明,徐庶也值得。
至於呂布如何應對,先看跟袁紹一戰如何。
不僅是賈詡期待,楊業也十分期待。
時間日複一日的過著,劉備大軍都在積極準備著。
而這段時間裡,
鄴城之中,
袁紹大軍也是蠢蠢欲動,
袁紹高坐其中,沮授正拿著曹操的信件,匯報給袁紹。
沮授道:“主公,曹操來信,同意達成聯盟,不過他剛遭遇大敗,兗州蝗災,希望我們能支援他二十萬糧草。”
為了跟劉備對戰更穩妥,他必要找曹操為盟友,
畢竟曹操曾是他的好友,也最為熟悉,跟他結成同盟最合適不過。
而這一行為,曹操則是求這不得,為了促成聯盟達成,曹操毫不客氣的開口跟袁紹索要糧草。
袁紹看到信件並不意外,要是曹操不開口,他反而有了麻煩。
“嗯。給他吧。”
曹操的情況他是知道的,被劉備折了不少兵馬,兗州還造了蝗災,可笑的是還被呂布偷襲了。
現如今他也只能組成一隊兵馬去挖墳,取些錢財。
沒有糧草只能鞏固關隘,城防。
在這樣的情況下,啥也不缺就太奇怪了。
“主公,曹操名為盟友,實則最後會成為我們最大的敵人。”
“現在兗州停戰,就算我們不援助與他,來年糧草充裕,他也能圍攻呂布和劉備。”
站在一旁田豐開口了,
“等他緩過來,還需要我們嗎?錦上添花永遠不及雪中送炭。”袁紹開口說道。
袁紹現在也不敢再等了,距離上次見到劉備,這才幾年,從五人到現在擁兵三十萬。
如今想來,倒真是小瞧了他。
“主公劉備雖然擁兵三十萬,據我所知,徐州除了丹陽兵之外,多老弱,與之交手,不足為懼。”
袁紹點點頭,
倒是一旁田豐開口:“主公,萬不可小瞧劉備,曹操二十萬兵力,當時遠超劉備十萬大軍,但是他手下謀士楊業,一連多計,讓曹操一點點被餐食,直到最後節節敗退。”
“並不是他兵力增長太過迅速,而是他兵力分散各處,所以與劉備一戰一定要慎重。”
現在不僅是田豐就連沮授也這麽說。
再看袁紹,他壓根不信,
“要是你們口中的楊業如此有勇有謀,何至於一點名氣都沒有。”
說實話,關於這一點,田豐和沮授也不太明白。
袁紹一想,或許曹操也是這麽想的,這才被劉備打敗,於是道:“元皓擔心的不無道理,自然要小心些。”
見袁紹難得的聽勸,田豐也是很欣慰,
袁紹繼續說道:“一舉拿下劉備,光憑現在的曹操,又怎會是他鐵騎的對手。”
“如今將糧草給他,算是結盟以成,他定不會背刺盟友,何況這點糧草而已,成大事者,眼光要放長遠一些。”
這些糧草對冀州來說,真是九牛一毛,但是這些糧草卻能讓他安心去圍攻劉備。
如此得意之舉,袁紹早就心意已決。
見袁紹如此,田豐也不再勸阻。
何況也只有糧草而已, 這二十萬糧草,對於曹操來說,恐怕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因此田豐也就同意了這項舉措,而沮授,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一時間也說不上來。
袁紹見狀,於是趁熱打鐵說道:“寫封討賊檄文,痛責劉備不尊聖駕,強佔兗州。”
袁紹部將領命退下。
袁紹也不傻,曹操天子名義將兗州敕封給他,無非就是給他出兵的理由。
不過這樣也好,也算是名正言順,
隻怪劉備名聲太甚,就連出兵也要找個理由。
不過袁紹也覺得奇怪了,他劉備從什麽時候開始,劉備的大名,人盡皆知。
時間一晃而過,距離秋收還有兩個月。
袁紹召集部將。
“傳我軍令,讓文醜為先鋒,帶兩萬精兵突襲白馬城。”
“不,還是讓顏良去吧。”
相比顏良,文醜更加謹慎一些,既然是突襲,顏良更為合適。
細節,才是成敗關鍵。
而站在一旁的其他部將都懵了:“主公,距離秋收還有兩月,為何現在用兵?”
袁紹說道:“用兵貴在神速,且不守常規,如此一來摸不清規律,也就掌握了先機。”
“劉備想必也會認為我在秋收之後用兵,現在出兵白馬,一來是劉備毫無防備,二來也只有兩萬精兵突襲,也不耽誤兩月之後的秋收。”
這思路別說,你還真別說,有那麽一點道理。
袁紹的思路,別說逢紀跟不上,就連田豐沮授也不一定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