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填海移山,盾構機!
金銀島落成,機場建造計劃提上日程,遠在國內的陳念也終於松了一口氣。
海上的事情終於徹底平息,在這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應該是掀不起風浪了。
原因很簡單。
J-20B+造島這一套組合拳,實在是太強了。
天鯨號提前接近10年出世,且性能幾乎翻了一倍,那就意味著,在如今,美方深陷反恐戰爭泥潭、暫時無力觸及南海的情況下,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更充裕的空間去對海上進行經營。
造島的成本大幅降低,在極短的時間內,我們就可以在西沙海域建造起一個又一個“蛙跳式”的島嶼。
當然,哪怕經費再充足,這些島嶼也不可能每一個都像永夏島那樣,在後世建成擁有機場、各類基礎設施、甚至有生活區的大型島嶼。
最大的可能是,這些島嶼具備直升機起降能力,部分島嶼擁有可停泊小型船隻的港口,能具備基本的自持能力。
本來,按照這樣的設計,實際上這些島嶼的威懾能力是不足的。
但問題是,當J-20B開始部署到西沙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空軍的活動范圍,從一座島,擴展到了一片島群。
而敵方的打擊手段,在效果上也被極大弱化。
是的,如果只有一個永夏島,那你可以依托飽和攻擊輕松將其摧毀,在這顆釘子被拔掉之後,我們對南海的掌控力就會應聲下跌。
但是,現在我們不僅有永夏島、不僅有金銀島,還有一系列的小型島嶼。
怎麽,你們要一個個炸過去嗎?
只要在第一波攻擊中炸不完,那我們的製空權,就不會完全丟失。
因為,我們的J-20B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從任何一個島嶼上起飛!
這就是,一艘航母,和一套“航母體系”之間的差異。
要不然為什麽美方每次動真格的時候,都要搞雙航母戰鬥群呢?
數量,在某些時候,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啊
數量,質量.
陳念突然想到,現在部署到金銀島的J-20B還不是完全體,它的航程還是過短。
但是,611所那邊的變循環發動機一旦出世,它的戰鬥力,就能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接近1000公裡的作戰半徑,差不多能把整個東南亞半島都覆蓋住了。
到時候,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碰瓷印度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這裡,他滿意地笑了。
其實在最開始設想STOVL戰機的時候,他就做過這個打算。
到了現在,足足過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這個目標終於算是實現了。
而綜合來看,這一整套的科技進步,也帶給了他不小的回報。
現在,他日均增長的源點數量,已經第一次突破了0.3的大關,連續一周都維持住了這個數字。
雖然之後肯定還會有波動,但這也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而他手裡持有的源點總數,也達到了驚人的16點。
是時候啟動下一步的計劃了。
他需要一個規模龐大、但又能夠模塊化分解的項目來消耗掉這些源點。
陳念皺了皺眉頭,他看了一眼日程表。
明天就是星火小組的例行工作會議了,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了解了解各個項目的進展。
包括進行中的深藍16項目,包括彩虹-8無人機項目,包括已經與俄國合作,啟動預研的H-20項目,也包括已經完成了第一列車組建造,準備開始測試的高鐵項目
這段時間,自己其實也沒少在這些項目上投入源點,但基本都是零散投入。
這說明,這幾個項目確實還沒有遇到關鍵性的技術難題,暫時還不需要自己出手。
或者說,也許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項目的負責人們認為,讓自己介入的性價比太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自己就要重新好好分析分析了。
按照“任務管理器”的提示,也許可以在某些關鍵點上多投入一些資源,加快技術開發的進度
陳念收起了飄的有些過散的思緒,回頭看了一眼時間。
又到了該外出放風的時刻了。
這時候西工大已經放了暑假,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回家,但食堂倒是還一直開著。
——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本來壓力就極大的學校裡,總還是會有那麽一些像陳念啦、王建成啦、喬麥啦這樣的卷王留校的。
不過,今天正好是陳念跟其他三人約好了一起聚餐的時間,所以他也沒有去食堂,而是直接去往了西大門外的火鍋店。
在火鍋店裡,陳念見到了已經點好菜、等候多時的其他三人。
“就等你了,今天怎麽那麽晚?”
喬麥一邊張羅著給陳念遞筷子,一邊開口問道。
“害不好意思了,有點事情耽誤了。”
陳念沒明說,喬麥也沒繼續追問。
在這一方面,她實際上也並不傻。
哪怕不是像李想那樣已經加入星火,她也能猜得出來,陳念手裡應該是有一些不方便對外說的保密項目的。
——
這倒也不奇怪,這樣的項目她自己也有。
只不過規模比較小,自己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比較邊緣罷了。
互相寒暄了幾句,幾人熱火朝天地涮起了火鍋,各自聊著自己最近的事情。
李想和陳念互相心知肚明,掩護打得也很好。
王建成在折騰他的外骨骼,現在手裡的經費多了,玩心也起來了,甚至開始琢磨要不要先搞定大容量電池
而喬麥相對來說就要普通得多,上課,做項目,準備複習考研。
算是一個“普通學霸”的基本路徑。
聊了半天,鍋也熱了,菜也熟了,但幾人卻沒有急著動筷子。
不是因為聊的太過入迷,而是因為,所有人都被電視上的一條突發新聞吸引了視線。
“8月19日,湖北某地發生重大工程事故,某鐵路段輔助隧道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1人被困,目前暫未獲救。”
“幸運的是,隧道通風管道未被堵塞,12名受困工人能夠獲取到生活所必需的氧氣,受困的12名工人安然無恙。”
“目前,營救工作正在積極開展中”
看著新聞上的報道,四人的神情統一地凝重起來。
“十堰.那地方的地質條件不差啊,隧道坍塌?這玩意兒是工程設計問題吧?”
王建成疑惑地開口問道。
“不一定,有可能是工程設計問題,也有可能是不可抗力。”
“湖北那地方,總體來說雖然不像南方的喀斯特地貌那麽複雜危險,但地下水系豐富,岩層侵蝕嚴重,施工難度還是很大的。”
“再加上,我們現在施工的設備比較落後,出問題也很正常。”
“-——不能說很正常吧,總之,可能性不低。”
喬麥說完,又繼續感歎道:
“這兩年,我們軍工領域的突破確實不小,但在民用領域、尤其是民用大型機械領域,其實真的還是不夠的。”
“伱看,我們現在在搞高鐵了,但實際上,就算高鐵搞出來了又能怎麽樣呢?”
“有車無路是不行的,動車組再快,那也得是在鐵路上跑。”
“我們國家地形那麽複雜,想要讓高鐵能最大程度覆蓋到需要的地方,就得架橋修路。”
“架橋機、盾構機,這都是我們極度落後的領域.”
“極度落後?!”
陳念大驚。
在他的印象裡,這兩個玩意兒都是國內重型機械反向出口的典型案例,別說國內了,甚至在他穿回來的那個年代,盾構機都打得西方廠家直接沒飯吃了。
就這種實力,居然還有“極度落後”的時候?
看著陳念難以置信的表情,喬麥微微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啊,要不然你以為呢?”
“我本來是搞機械的,對這一塊比較關心,上次我看到的報告,現在國內的盾構機,80%以上都依賴進口。”
“而且,根據市場預測,在未來幾年裡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漲,可能要在09年達到峰值,也就是98%以上。”
“要真是那樣的話,我們再想要翻盤,真的就很難了.”
好家夥,98%
那實質上,就是整個國家的盾構機市場都控制在別人的手裡了。
陳念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按照歷史的經驗,他知道這樣的處境是暫時的。
就好像稀土被西方掌控的窘境也是暫時的,上層總是有各種辦法,能夠調動各種資源,在這些關鍵領域打一場翻身仗。
但不可否認,這畢竟是“翻身”。
是翻身,就意味著,我們確實被壓在下面過,也確實因為對方的壓製,而損失過重大的利益.
這樣的損失,如果能節省下來,那得是多少錢?
陳念開口問道:
“我們現在的盾構機使用規模,大概有多少?”
喬麥搖了搖頭,回答道:
“在用規模不知道,不過根據預測,到明年,我們至少會產生200台的使用需求。”
“如果還要考慮高鐵項目的話,估計300台都打不住。”
“現在平均的進口價格,一台盾構機至少也需要1億人民幣以上,這麽算起來,每年就是300億左右的銷售額吧。”
300億!
這看上去不是一個大的數字,但陳念卻知道,這個數字,是基於現有的情況去做出的保守推測。
畢竟,無論是喬麥還是那些經濟學者,都不可能預料到未來華夏的真正發展速度。
到2008年前後時,因為奧運會及其他因素的連鎖影響,大量發達城市開始興建地鐵,高速鐵路全面鋪開,再加上某些高速公路、海底隧道項目的開展,這玩意兒的需求量,可絕對不會只是300台。
他記得一個數據,在2020年的時候,國內盾構機的需求數量是650台。
並且,這個數字還是有所下降的。
實際上,從2011年開始,盾構機的需求量始終居高不下,10年的時間,光是內部消化掉的產量,都應該是5000以上這個級別
“好多錢啊.”
陳念不由得感歎道。
“是啊,這東西可費錢了.哎,建成,你不是想搞機械外骨骼嗎?這盾構機就是大型機械外骨骼,要不你乾脆搞這個算了?”
王建成翻了個白眼,回答道:
“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嗎?”
“真要搞盾構機,還不如讓造天鯨號那幫人來搞。”
“天鯨號的絞吸刀組設計其實跟盾構機是有很大關聯的,估計在技術上不會有太大的代溝。”
“再加上之前不是宣傳天鯨號用了船舶綜電系統嗎?直接移植到盾構機上也是一樣的啊。”
聽到這話,陳念眼前一亮。
對啊!
天鯨號的設計,和大型盾構機的設計,還真就是有相似之處的。
不,不應該說相似,應該說,它們所涉及的基礎技術,其實本來就是互通的。
既然這樣,那如果要搞盾構機,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吧?
想到這裡,他立刻在腦海中點開了系統頁面。
隨後,他在系統中輸入了一個解析詞條。
“振興號超大型盾構機。”
結果很快從系統中反饋了出來。
【振興號超大型盾構機】
【解析需求:4源點】
果然!
陳念精神大振。
這玩意兒還真便宜的很啊。
4個源點,相比起自己手頭的16個源點來說,還真就是灑灑水啦——
不過,陳念當然也不會那麽衝動的立刻就對其進行解析。
他必須要對整個星火小組、對整個國家負責。
星火小組的例會就在明天了, www.uukanshu.net 在明天的會上,他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然後讓其他更專業的人來判斷是否可行。
想到這裡,他重新拿起了筷子,給自己的碗裡夾了一塊羊肉。
其他人也紛紛回過神來,視線從電視上、移到了鍋裡。
“希望人沒事啊.”
李想歎了口氣說道。
“肯定會沒事的。”
陳念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剛剛想起來,這次的事故其實在他那個時代還算出名。
這是一次極端條件下大獲成功的救援,在世界礦井、隧道救援案例中,也算得上是少有的先進案例。
依托於這次救援的經驗,其實在之後的多次事故中,我們都做得比其他的國家更好。
——
但是,即便是這樣,陳念心裡還是有一種期望:
希望以後,這樣的事故,再也不要發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