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王浩非常看重陳蒙檬和丁志強的研究,他決定讓他們兩個安心做研究,不要被其他事務所打擾,就讓其他人過來分擔一下助理工作。
陳蒙檬的工作還是非常重要的。
她需要負責和湮滅力場實驗組、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超導材料研究中心等機構對接信息數據,還負責管理王浩的郵件以及聯系方式,再加上會議類的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還是很複雜的。
其中好多的信息牽扯到保密問題,並不是找個人就能做的,適合的人也是很少的。
顏靜,就是適合的人選之一。
顏靜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老人了,她一直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負責實驗類工作,調過來擔任助理肯定沒有問題。
這樣一來,陳蒙檬就可以專注於研究工作中。
在王浩的指導下,陳蒙檬和丁志強已經找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論證能量素數化前提下,粒子邊界的宇稱不守恆問題,以此來對於絕對零度進行論證。
宇稱不守恆定律,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定律,指的是在弱相互作用中,互為鏡像的物質的運動不對稱。
在1956年以前,科學界一直認為宇稱是守恆的,也就是說一個粒子的鏡像與其本身性質完全相同。
但是,宇稱守恆中出現一個粒子的問題。
科學家發現θ和τ兩種介子的自旋、質量、壽命、電荷等完全相同,多數人認為θ和τ兩種介子是同一種粒子,但θ介子衰變時產生兩個π介子,τ子衰變時產生3個,這又說明它們是不同的粒子。
後來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深入研究各種因素之後,大膽地斷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種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環境中,它們的運動規律卻不一定完全相同’。
也就是說,“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稱不守恆的。
這個研究成果剛剛出現的時候就飽受質疑,因為科學界追求完美的,就像是很多數學家追求數學的完美一樣,許多物理學家都相信,微觀粒子世界的宇稱是守恆的。
“θ-τ”粒子,即便被證明宇稱不守恆,也只是被作為一個特殊例外。
後來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用一個巧妙的實驗驗證了“宇稱不守恆”,她在極低溫下用強磁場把一套裝置中的鈷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轉向左旋,把另一套裝置中的鈷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轉向右旋。
這兩套裝置中的鈷60互為鏡像。
實驗結果表明,兩套裝置中的鈷60放射出來的電子數有很大差異,而且電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對稱。
從此,“宇稱不守恆”才真正承認。
這一條定律對於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有重要影響,也開辟了對稱性破缺和基本粒子物理學等領域的新研究方向。
宇稱不守恆,已經成為了一條物理定律。
過去的研究都是以‘宇稱不守恆’為基礎所做的研究,就像是粒子標準模型的塑造,宇稱不守恆就是理論基礎之一。
陳蒙檬和丁志強的研究,則是粒子邊界和‘宇稱不守恆’的關聯,直白來說,就是以‘能量素數化’的模式下,去塑造粒子邊界來解釋為什麽會出現‘宇稱不守恆’問題。
這就是更加深入的理論物理研究了。
“如果能完成這個論證,就能粒子震顫問題,也能夠解釋,為什麽科學無法制造出絕對零度。”
“到時候,你們的研究就完善了。”
“那將會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理論,可以命名為《能量素數化:粒子邊界理論》。”
……
王浩對於兩個學生的研究非常期待。
同時,他也做了一點工作,就是給出能量素數化的定義,來打好理論的前置基礎。
能量素數化,是個非常好的想法,但‘能量是否能素數化’,肯定會引起一系列的爭議。
如果能量素數化的前置,違背一些確定的物理,後續的解析再精彩也沒有意義。
“首先,是單獨的素數能量不能夠被湮滅。”
“湮滅只能針對素數節點、微小的質量點,而不是分散的單獨素數。”
“其次,素數能量不能夠單獨大密度存在,超越臨界線的密度必須要依托質量點或粒子而存在,否則就會快速消散。”
“素數能量的消散,並不是被湮滅,而是像粒子湮滅一樣,會以光速形式快速分散到宇宙空間中,最終形成宇宙空間的均衡態勢。”
“……”
王浩思考著做了基礎定義。
這些定義和現有的物理都不衝突,一部分則融入到宇宙膨脹論的體系中,就可以支持能量素數化的基礎存在。
“如果能完成相關的論證,很多現有的理論都可以以此進行修正,再結合海倫和保羅的研究……”
“或許可以開始論證電磁力了?”
“只是不知道,海倫和保羅有沒有類似於‘能量素數化’的絕妙想法……”
王浩思考的搖搖頭。
他還是把理論工作交給了其他人,自己則繼續專注於實驗和技術研究,只是湮滅力場實驗組的工作就已經夠忙碌了。
另外,核聚變工程項目組的事務也多了起來。
作為核聚變工程項目組的總負責人,王浩主要負責帶隊攻關關鍵技術,或者是解決那些其他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隨著項目基地的材料、設備到位,基礎的建造工作結束,工程項目也正式開始。
很多設計中的部件、模塊,都進入到製造、測試中。
王浩每天都要看大量的報告,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實驗數據,後來乾脆決定跑一趟實驗基地,現場去看看工程項目進展。
於此同時。
國際上發生了一個大事件。
阿邁瑞肯著名的能源公司倍因宣布成功製造出了超導電池,新的超導電池重量只有七噸,可以支持大功率輸出,並安裝在飛行器上使用。
一些媒體做報道,並分析指出,“這也就意味著‘阿邁瑞肯式飛碟計劃’已經提上日程。”
“阿邁瑞肯擁有橫向反重力技術,差的就只是能源,而倍因公司的成果很及時,他們就可以訂購倍因超導電池,來製造出屬於阿邁瑞肯的反重力飛行器。”
這個消息足夠勁爆。
之前就只有種花家製造出了反重力飛行器,其他國家的技術則嚴重受限,限制最大的地方就是能源動力。
也就是,超導電池。
現在倍因公司成功製造出來,也就代表他們很快就可以開啟‘阿邁瑞肯式飛碟建造項目’。
這時候,少不了一些政-客參與。
他們呼籲說,“我們要快速確立飛碟項目,知道出比種花家更好的飛行器。”
“速度,是很關鍵的。”
“種花家花費了一年多時間,就製造出了空艦飛行器,我們的速度要比他們更快……”
這些話是很多人的心聲。
種花家研製超導電池似乎都沒花費多長時間,他們製造第一台反重力飛行器,同樣也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種花家的速度是難以想象的。
很多人自然也希望阿邁瑞肯擁有同樣的速度,並製造出比空艦-2系列更好的飛行器。
但希望,畢竟只是希望。
阿邁瑞肯軍方早就了解了倍因的超導電池技術,他們就只是製造出了能夠運行的測試款而已,技術還遠遠稱不上完善,運行時間長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超導電池技術非常重要。
軍方對於技術研究非常支持,但後續的電池完善肯定需要不短的時間,他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是圍繞電池設計飛行器而已。
當召集了很多飛機專家,他們給出的信息和想象差距很大,“即便不考慮電池完善所需時間,類似於空艦-2飛行器的設計,製造,再到第一次試飛,最低也需要八年以上。”
“F-35,研發時間已經很短了,但從設計到試飛,也用了近十年時間。”
“現在要設計的飛碟,從橫向反重力技術到超導電池,全部都是新技術,製造第一台到試飛,用十年來完成……速度已經很快了。”
這個結論令人失望。
軍方的代表當即就問道,“那麽種花家是怎麽做到的?他們的空艦系列飛行器,最多用時也不超過兩年!”
雖然只是預估的數據,但偏差也不會太大。
空艦-1飛行器第一次試飛就被拍攝到了,當時距離種花家宣布掌握超導儲電技術也不到一年時間。
後來的測試完善,速度快到令人驚歎。
現在擁有‘隱形護罩’功能的空艦-2,其技術之高端甚至讓阿邁瑞肯根本就摸不透。
……
倍因公司宣布研製出超導電池,讓很多阿邁瑞肯人非常期待,卻讓軍方以及高層感受到了很大壓力,因為他們無法以此快速研製出反重力飛行器。
阿邁瑞肯高層召開會議,再次決心和種花家方面進行溝通。
他們連續派出了代表來種花家商談合作問題,除了一些常規的商務合作以外,他們的重點還在於‘科技研發合作’。
在雙方的溝通中,還談到了湮滅力場技術。
“湮滅力場是基礎物理研究,種花家應該考慮開放基礎物理領域的成果以及技術信息。”
“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我們的格魯姆湖計劃,擁有最龐大、最優秀的科學家團隊,可以和種花家相應的科學機構進行學術領域的交流……”
“……”
阿邁瑞肯的代表說了很多,他也得到了很明確的回復--拒絕!
任何頭腦正常的人,都知道阿邁瑞肯就是想‘白嫖’技術,什麽合作、學術交流之類,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
王浩團隊掌握著最高端的湮滅力場技術,而格魯姆湖計劃剛製造出的設備,基礎技術還是從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換走的’。
雙方的技術層級不對等,自然沒有什麽交流的必要。
於此同時。
種花家的軍方也有了行動。
近一段時間,軍方重點關注兩個科技項目,一個是F射線釋放技術,他們已經在論證建造幾台F射線釋放設備,來輔助配合重點地區的防空任務。
另一個則是一階氘氚聚變實驗。
這個實驗是核物理所的團隊負責,他們最開始進行的是一階氘氘聚變,是為了研發提升可控核聚變設備打基礎。
後來則實驗一階氘氚聚變。
氘氚聚變,顯然不單純為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而是為了對核武進行下一步的升級。
現在的局勢來看,增大核武庫是很有必要的。
即便常規情況下不會使用核武,但增大核武庫的規模也能起到威懾作用,一階氘氚聚變用於製造核武,效果比常規氘氚聚變好的多,一個是點火需求降低,另外則是爆炸強度增大了四倍以上。
一階氘氚爆彈的研發方面,技術相對簡單許多,只要有材料供給就肯定沒有問題。
F射線才是重點。
軍方派出了代表來到湮滅力場實驗組,他們一方面是參觀湮滅力場實驗組,對於前沿技術進行一定的了解。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和王浩商談F射線設備問題。
軍方團隊的負責人是許國茂,他也是戰區的二號決策人物,見到王浩以後很直白的說道,“王院士,我們正在研究F射線設備用於輔助防空任務的可行性。”
“我們參觀了F射線實驗組,現在的F射線設備的技術強度足夠,只是太複雜了……”
廖建國聽的有點尷尬,他解釋了一下,說道,“是這樣的。他們需要更簡化的技術。反重力場內置能源會造成安全性風險,而且也會影響到外部電力和磁場,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也會很麻煩……”
王浩疑惑問道,“如果只是用於防空輔助,覆蓋范圍百公裡內就夠了吧?不用內置核反應堆吧?”
廖建國抿抿嘴, 提醒道,“其他內置能源不具有持續性。”
王浩頓時恍然。
F射線使用的是一階鐵基超導直流反重力技術,最開始製造的反重力場前度很低,要靠外部螺旋磁場擠壓以及內置熱源,來提升激發F射線的距離和強度。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必須要內置熱源!
現在最高端的F射線發生設備,內置熱源是核反應堆,但內置核反應堆會讓設備使用和維護變得極為複雜。
如果內置其他熱源,比如,最簡單的電力散熱,外部有一層強湮滅力場,會影響到正常電力輸送,持續和穩定性就是個問題了。
“而且,還需要考慮成本。”
許國茂搖頭說道,“內置核反應的方案,需要大量電力持續不斷的供給,維持成本實在太高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