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第一百四十章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第141章 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第140章

 雖然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無論做任何事情,啟動資金非常重要。

 如果說,程世傑沒有拿到前任登州衛左千戶高望為官數年搞到的錢,他沒有資本養活他的家丁兵,沒有他的家丁兵,不可能打敗悍匪秦五,沒有剿匪的繳獲,寧海軍發展不起來,沒有程世傑超規格的待遇,寧海軍將士也不可能為了他而挺身走險……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循環。在這個循環裡最關鍵的人是程世傑,最關鍵的因素則是錢。

 遼南的發展也是一樣,沒有大力整修、疏通溝渠,遼南的屯墾就沒有最基本的肥料,沒有肥料,就沒有糧食的高產。而同樣的另外一個循環就是,如果程世傑不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吸引大量的流民進入遼南,為遼南帶來充足的勞動人口,遼南的溝渠也不可能像變戲法一樣,迅速綿延開來。

 光依靠農業屯墾,其實是遠遠無法讓遼南變得如此繁華,更為關鍵的是,程世傑開辦了各樣各樣的工廠,這些工廠不僅僅可以給流民提供工作,還可以生產大量的物資。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工廠可以源源不斷的為程世傑賺錢,就一個鹽廠,不到九個月的時間,就給程世傑賺了三百六十萬兩銀子,是目前程世傑所有的產業中,最賺錢的工廠,其次則是紡織廠。

 因為采取了麻、棉、絲加上羊毛,采取混合紡織技術,生產的羊毛布,由於透氣性好,舒適,再加上保暖性好,成為了江南的搶手貨。

 如果在後世,江南人很少能夠穿到羊毛衫,可是在明末這個小冰河時期,連廣州、昆明都會有極端天氣下下雪,南方人在冬天可不好過。金巧兒管理的紡織廠,在滿足遼南內部消耗的情況下,為程世傑賺了一百六十萬兩銀子,如果到年底,有望追平鹽廠,成為程世傑手底下最賺錢的工廠。

 再次,才能輪到程世傑的馬車工廠,由於寧海軍先後擴軍,軍用運輸馬車一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兩輪馬車和四輪馬車外銷量雖然不大,但是走了精品路線,反而有三四十萬兩銀子的收入。

 最後,才能輪到屯田軍田的收益,遠銷江南或山東的商品還好,價格還算公道,可是通過胡二奇和謝景林向建奴走私的貨物,包括鹽、茶葉、麻布、棉布、帆布、各種香料,賺十幾倍那是有良心,賺二三十倍甚至上百倍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程世傑依靠著從山東兵變、孔有德之亂以及勒索祖大壽,總共獲得了八百多萬兩銀子的啟動資金,當然,如果算上從土匪、海盜手中的繳獲,這個資金超過一千萬兩銀子。

 程世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超過了范永鬥七代人的財富積累。程世傑利用工廠和戰爭繳獲,以及走私的方式,獲得了比大明朝廷一年財政收入還要多的銀子。如果崇禎皇帝知道程世傑會這麽賺錢,恐怕不會再讓程世傑擔任遼東經略,

 而是,讓程世傑擔任戶部尚書,或者是工部尚書……可問題是,程世傑不是進士,無法擔任這樣的官職。

 如果沒有這麽多的本錢,程世傑拿什麽來開銀行?

 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工廠產能提高,賺錢的工廠也更多,特別是十幾家產品不待的鋼鐵工廠,這些工廠一直以來,都是生產軍用物資為主,在滿足了武裝寧海軍將士的需求之後,

已經有了產品可以賺錢。 比如說,遼南的精鋼打造的鋤頭,質量好,耐用,關鍵是還便宜,也有曲轅犁、斧頭、柴刀都可以對外銷售。

 甚至連家俱廠也在滿足寧海軍將士和遼南百姓以後,對外銷售,這些工廠的生產非常火爆,有了薄弱的工業生產基礎,程世傑可以辦的事情就更多了。

 他有錢,也有了技術儲備,可以開設了水泥廠,也可以開采銅礦、鐵礦,更可以開設造船廠,從年初開始,他不派人到江南去招募會造船的工廠。

 別看現在旅順造船廠還沒有正式投產,船工就招募了八百多人。

 為了吸引流民安心在遼南生活下來,程世傑現在給流民提供每人一套新衣服,被褥、臉盆、飯盒、還有單戶包、水壺。

 擁有了這些家當的流民,馬上就從無產階級,變成了有產階級,這些東西轉手賣掉,就可以換三四兩銀子,而這些物資的實際價值已經超過了十兩銀子。

 如果是有技術的人才,除了免費分發基本生活物資,還會提供住房,這個住房標準當然是普通工匠比不上普通的寧海軍士兵,但是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享受的待遇超過普通寧海軍士兵,甚至可以與軍官相提並論。

 程世傑還給移民準備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只要抵達遼南的百姓可以免費洗澡,或者新衣服,吃上粘稠的雜糧粥,這些雜糧粥,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給流民養養胃。

 只要胃養好,他們就會增加營養,吃乾飯,比如說大米、饅頭、包子之類,至於肉,確實是不多,現在的程世傑還在積累階段,哪怕是待遇最好的寧海軍士兵,也不能保證天天吃肉,只是能保證隔仨差五吃點肉。

 紅娘子雖然有一個潭龍谷,也有一定的錢糧,可是她的資本卻遠遠沒有程世傑雄厚,她當然沒有辦法與程世傑相比了。

 紅娘子帶著人來到遼南,很快移民按照職業技能,分配到工廠裡,至於只會種地的,最後才會編制到屯田百戶所或者工程百戶所。

 看著熟悉的流民被一一分走,紅娘子終於忍不住找到移民管理中心的主任。

 這又是遼南的特色了,遼南不像中原一樣,設立省、府(州)、縣三級管理體系,府設知府,州設知州,縣設縣令。但是在遼南,只有管委會和執委會兩級,在執委會以下,各鎮原來的鎮長,或者鎮守,設立工委會,全稱某某鎮工作委員會。

 有一名正主任,一名主任,以及十名百戶,也就是委員,成立的工委會負責管理,除了工廠稱為經理或者總經理之外,地方官府,統一改稱主任或者副主任。

 移民安置中心的管理級別,與一個鎮平級,這個主任同樣姓程,不過跟程世傑沒有親戚關系,這是來自洛陽方城的程氏族人,姓程耀東。

 洛陽方城,其實是程世傑真正的祖籍。

 “程主任,所有人都安排了,為什麽沒有安排我?”

 紅娘子作為這支兩萬余人的流民首領,待遇其實還是不錯的,她在移民安置中心,有獨立的房間,這其實是三間房間,一間臥室,一間客廳,還有一個小書房。

 吃飯的待遇,享受的是小食堂,可以和程耀東這個主任一樣。

 “湯三娘,我正準備找你,我們遼南的規矩,是以自願為主,在未成年以下的孩子,可以由其監護人或者是父母作主,自願自主擇業!”

 程耀東並沒有因為紅娘子是一個女人而輕視她,畢竟,遼南和中原有些不太一樣,這裡的女人可以當官,像楊芸娘、金巧兒、劉雪、王微都是官員,而且級別比他還要高。

 程耀東接著道:“鑒於你的工作能力,這兩萬多名百姓,都是你帶著過來的,伱應該繼續發揮你的特長,擔任管理職位!”

 “什麽是管理崗位?”

 “簡單來說,就是當官!”

 “當官?女人還能當官?”

 “別的地方肯定不行,咱們遼南是可以的!”

 程耀東道:“你的情況有些特殊,並不是我可以作主的,也不是執委會可以做主的,現在需要經管委會和程大帥審批。”

 作為一個兩萬余人的流民首領,安置的話,給的級別不能太低,要不然以後誰還來投靠程世傑,當紅娘子的問題匯報到管委會,宋獻策的意思是,要給紅娘子一個超級待遇,也算是千金買馬骨。

 於是,這個問題就匯報到了程世傑那裡,當然程世傑現在太子河河畔,距離金州有五百多裡,就算快馬匯報,也需要兩三天時間。

 紅娘子望著程耀東道:“我可以自己選?”

 “可以自己選?”

 “海州執委會,還缺一個副主任!”

 程耀東為了方便紅娘子聽明白,就解釋道:“咱們遼南的執委會副主任,就像你們河南開封府的陳州或者鄭州知州!”

 這麽一說,紅娘子就明白了過來。

 紅娘子卻搖搖頭道:“我想從軍,領兵打仗!”

 自從被玉郎君抓走的那一刻,紅娘子就沒有回頭路了。

 以她的性格,認命是不可能的,她肯定是會反抗。

 當殺了第一個人開始,她就更沒有回頭路了。

 手刃玉郎君,血染洞房,紅娘子就開啟了她人生另外一條路,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在這一條路上,她就需要不停地殺人,殺想殺她的土匪,殺流民中間的敗類,也殺土豪劣紳……

 總之,紅娘子紅娘子手上沾染的人命,沒有八十,也有一百了,人殺的多了,心裡自然就留下了陰影。她只要閉上眼睛,就會做噩夢。

 如果沒有刀,她連睡都不敢睡,並不是她非常喜歡穿那件紅色的喜服,因為只要沒有這件紅色的喜服,她看自己的穿的任何衣服,都像是沾滿了血。

 “從軍……這個問題……非常抱歉,這不是我的職權范圍內可以幫你解決的!”

 程耀東道:“你要從軍,需要等寧海軍招兵的時候,報名參軍,或者直接去寧海軍總兵府,直接報名,以特招的方式參軍,特招的話,需要你有特長!”

 紅娘子咬了咬嘴唇:“我會騎馬,算不算特長?”

 “算!”

 “我會射箭,雖然不敢說百步穿楊,但是,百步之內,如果射人,可以做到十矢九中!”

 “算!”

 “我還會帶兵!”

 “這個更算了!”

 紅娘子騎著她的棗紅馬,背著她的長弓,腰掛長刀,朝著金州城方向急奔而去。

 ……

 程世傑怎麽也沒有想到,他與楊青雲的會面會以病人與醫生的方式,在太子河河畔駐軍,程世傑天氣太熱,就跑到太子河裡游泳。

 上岸的時候,程世傑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鋒利的東西,腳底板上被劃傷了一道不算太大的口子。

 程世傑也沒有在意,短短三天的時間,他的腳就腫了起來,傷口潰膿了……

 程世傑本想回到後世治療。

 然而,吳勝卻連夜騎著馬,利用了剛剛建立起來的驛站系統,將遼南唯一一名前禦醫之子深得其父真傳的楊青雲,帶到了太子河河畔,寧海軍近衛都司大營。

 楊青雲也非常清楚,現在的程世傑就是遼南的天,如果程世傑出了意外,遼南的天肯定就塌了。

 他也不敢怠慢,在為程世傑診治一番以後,就迅速拿出鋒利的刀片,給程世傑刮出潰膿的部位。

 程世傑終於見識到了中醫的神奇之處,楊青雲僅僅拿著幾枚銀針,消毒以後,分別插入他的腦袋上,然後就是大腿上、腳面上,足足插了數十根銀針後,他就發現自己的整個左腳沒有了知覺。

 親眼看著楊青雲用小刀子,刮出腳底的膿,用了將近一柱香的時間,程世傑就看到楊青雲開始收拾傷口,上藥,包扎。

 直到大部分銀針被拔出,程世傑這才隱隱感到疼痛。

 “這是傳說中的針麻?”

 “雕蟲小技,讓程大帥見笑了!”

 “真本事就是真本事!”

 程世傑道:“楊先生節醫術高明,本帥想聘請楊先生擔任遼東醫學院院長,不知楊先生是否肯屈就?”

 “這個……”

 楊青雲起身拒絕道:“楊某何德何能擔心醫院院長,還請大帥另請高明!”

 楊青雲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他的父親因為是禦醫,明明自己沒錯,也沒有治錯病,也沒有開錯藥,僅僅是查出了天啟皇帝中了鉛毒,就被人家滅了口。

 原本,他只是想平平安安當一個小醫生,可是就是因為給睢陽侯氏的侯恕治病,明明是侯恕服用虎狼之藥過量,偏偏要讓他……

 程世傑也理解,醫生的想法,在這個年代,對於醫術的要求非常低,十個病人能救活七個人,這就是合格的醫生。如果十個病人可以活八個人,那就良醫。如果十個病人能救活九個人,這就是神醫了。

 作為醫生,其實不喜歡給大富大貴的人治病,治好了自然有重賞,可問題是,一旦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而生鬥小民,才是最理想的病人,無權無勢,死了也只能自認倒霉。

 “楊先生誤會了,本帥的意思是,成立一座醫學院,讓楊先生開宗立派,開門授徒!”

 程世傑沉吟道:“不知楊先生有沒有聽學過振海城?”

 “六賢城?”

 “六賢城?”

 程世傑反而疑惑起來。

 雖然程世傑給振海城取名振海,可問題是,因為振海城的中心廣場上,豎起了農家六賢的塑像,既神農氏,賈思邈、泛勝之、陳旉、王禎、徐光啟六位農學專業的石像,雖然這農家六賢是程世傑封的。

 可問題是,徐光啟門生故吏也不在少數,這種可以為徐光啟揚名的事情,怎麽會放過?

 於是,振海城的名子,不見傳播,但是六賢城卻已經傳遍天下。

 這個農家六賢之一的名頭,甚至傳到了崇禎皇帝的耳朵中。

 楊青雲的目光變得熱切起來,他不想成為程世傑的私人醫生,也不想成為遼南權貴的專職醫生,卻不代表他不願意成為醫家代表。

 “大帥的意思是,要向農家六賢城一樣建造一座醫家城?”

 “本帥……可以!”

 程世傑想了想道:“在蓋州金石山本帥欲建一座新城,取名興海城,在興海城成立遼南醫學院,從興海城周圍,劃出六十萬畝地作為藥田,種植中藥,以滿足醫學院對中草藥的研究和需求。”

 楊青雲一臉興奮:“大帥,這藥田與農田不一樣,只能精種,如果要打理六十萬畝藥田,只怕是需要兩三萬人。”

 “本帥不厚此薄彼,也給你五個鎮,五十個屯田百戶所,你可以指揮這五十個屯田軍戶種植你們需要的藥材!”

 “遼南的氣侯,還是很適合大部分中草藥種植的,部分不適合種植的中草藥,我們也可以從其他地方購買!”

 “沒關系,不著急,三兩年之內,能在遼東培養大部分中草藥就行,實在無法培養的,就去其他地方購買,總之我要中醫在遼東發揚光大。”

 程世傑知道在後世很多人,其實不相信中醫,因為中醫騙子多,什麽祖傳醫術,家傳醫術,什麽多少代名醫後裔之類,十有八九都是騙子。

 曾經何時,網文也有這種類似的偏見,網文等於小黃文。

 “三兩年肯定沒問題,咱們有足夠的土地,有足夠的工人,三兩年時間,足夠培育出數量充足的中草藥,到時候如果醫學院能跟得上,那就沒有問題了。”

 楊青雲也有信心,到目前為止,程世傑做事還從來沒有失敗過。

 其實一直以來,中醫和中草藥受到的重視都不夠,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雖然對中醫也有過扶持,但是扶持的規模和力度都遠遠不夠,堪稱杯水車薪,對於中草藥的重視程度也不足,很多醫生還需要獨自一人進山采藥,偶爾有藥商種植藥材,也只是被經濟利益驅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程世傑願意拿出來六十萬畝地用來種植中草藥,因為他知道,中醫是有價值的。也是可以在西醫踩在腳下的時機。

 雖然整個遼南頂級中醫人才雖然只有楊青雲一人,不說遼南中醫水平能達到一個多高的程度,至少規模種植中草藥是沒問題的。

 其實中醫的研究也不是多困難,只要舍得花錢,那些傳統的中成藥,按照流傳下來的配方反覆試驗,總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配比。

 至於實驗對象……

 寧海軍一點兒也不缺。

 楊青雲道:“大帥,楊某雖然深得家父真傳,但醫術並不是最好的,楊某有一個師兄叫蘇邕,現在正在南直隸老家,楊某想辦法,把蘇師兄騙過來……不,請過來,不過具體情況還需要等一段時間才有結果。”

 程世傑看著楊青雲有些急迫的樣子,有些好笑。

 果然,這個世界上沒有收買不了的人,只有沒有用對方法。

 對於要成立興海城的意見, 程世傑直接發給遼東管委會,讓管委會進行討論,以及具體執行辦法。

 現在距離入秋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而遼南可不是四季分明,事實上,遼南沒有明顯的春天和秋後,入秋就是寒冷入骨,開春就可以甩掉棉衣,穿單衣。

 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

 將成立興海城的文公簽署,發出去之後。

 程世傑望著楊青雲道:“楊先生,眼下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嬰兒夭折率居高不下,別說平民百姓,就連皇室也是如此,就像當今天子之父泰昌皇帝,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五個夭折,十個女兒,七個夭折,十七個孩子夭折十二個。”

 “這個問題,原因其實是很多的。”

 楊青雲還沒有開始解釋。

 程世傑道:“你最先應該做的事,把遼南的穩婆,都集中起來,給她們先培訓一下醫;療方面的知識。”

 其實,這些知識程世傑都知道,可問題是,如果他不可能給接生婆去培訓生育知識,以及注意事項。

 哪怕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前,嬰兒夭折率也高達千之兩百,人均壽命只有三十五歲,可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那就是增設醫療機構,增產藥品,建立涵蓋全國的各級衛生防疫、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的公共衛生體系。

 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點點努力,一點點去做,遇到的困難也非常多。

 可問題是,就算再難,也要堅持到下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