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第四百三十章經濟問題是大問題
最新網址: 第430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全權代表在《大明帝國時報》看到了發表聯合聲明,大明帝國承認西班牙哈布斯帝國是西班牙、尼德蘭(荷蘭和比利時)、奧地利、阿爾薩斯、西裡西亞(波蘭南部、匈牙利王國、波希米亞王國、荷蘭、葡萄牙、新西班牙(墨西哥)、意大利、熱那亞等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而同樣,西班牙哈布斯帝國則承認大明是大明兩京十三省、西域、瀚海、烏思藏、努爾乾都司、朝鮮、失比爾汗國(西伯利亞)、準葛爾汗國(西至中亞費爾乾納盆地的撒馬爾罕,西北至巴爾喀什湖,北至楚河中遊和塔拉斯,東北至喀爾喀界,西南至巴達克山)、哈薩克汗國、阿斯特拉罕王朝、大員、呂宋、安南、東籲、椰城(巴達維亞)、蘇門達臘等地的唯一合法政府。

 雙方互派使節,相互通商等等,在費爾南看到這份公告的時候,他頓時急了,要知道現在的荷蘭聯合王國並沒有正式獲得獨立的地位,只是荷蘭和葡萄牙帝國一直謀求獨立,並且參加與西班牙帝國的戰爭,如果大明和西班牙結為盟友,對於歐羅巴來說,那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費爾南也非常為難,他只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全權代表可無法代表荷蘭聯合王國,他一方面向大明內閣遞交請求會面的申請,一方面趕緊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和董事會寫信,將大明與西班牙帝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且有可能結盟的消息稟告荷蘭聯合王國,希望聯合王國馬上派出重量級代表,來大明處理此事。

 同時,遊說外事部的負責人謝景林,費爾南做了很多功課,他在遊說謝景林的時候,主要說西班牙帝國的強大,大明現在確實是比西班牙帝國的環境要好,可問題是一旦讓西班牙帝國渡過眼前的財物危機,後來會養虎為患。

 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派出代表來到北京,向程世傑解釋北部灣海戰的問題,在荷蘭東印度公司那邊,他們堅持聲稱,是大明皇家海軍首先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隻發起攻擊,荷蘭東印度海軍是被迫反擊。

 而且荷蘭東印度公司還賣起了慘,事發海域雖然在北灣部,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安南國家有正常的貿易往來,他們這一次是派出了一千五百余名技術工人,準備用來提高安南國家的製糖技術。

 這種本來是正常的貿易往來,卻被大明皇家海軍粗暴的攻擊,直接造成四艘商船直接沉沒,遇難技術工人多達一千九百四十三人,還有四百五十七人失蹤,其中包括一千五百六十八名技術工人,連同三百多名工人家屬。

 這場慘劇是大明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主權的侵犯,荷蘭東印度公司強烈譴責大明皇家海軍不負責的行為……

 當荷蘭東印度公司代表闡述這個說法的時候,大明軍部直接表示,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入侵大明海域,在大明皇家海軍表明身份,要求上船檢查的時候,他們非但不按照要求檢查,反而亮起炮衣,這是對大明皇家海軍和大明帝國的敵對行為,大明皇家海軍當然有權力被迫自衛還擊,總不能讓大明皇家海軍挨了炮擊以後才能還擊。

 雙方各執一詞,互打嘴炮,問題的關鍵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真打不過大明皇家軍海軍,沒敢向大明發起戰爭的威脅。

 那麽問題來了,北部灣算不算大明的海域?

 現在可沒有國際法,大明皇家海軍執行的是程世傑的海權論,在整個南海都是大明的內海,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帝國甚至連荷蘭人自己的地圖上,都標注的是中國海,所以,北部灣是大明的海域。

 只要進入大明的海域,所有船隻必須向大明報備,並且隨時接受海軍的檢查,否則就是滲透敵對行為。

 謝景林因為此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打起了官司,雙方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雖然如此,反而是孫之澋找上門來,原本他是不太清楚西班牙帝國到底是一個什麽玩意,可問題是隨著孫之澋利用世界地圖,在地圖上找清了西班牙帝國的地盤,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王上,王上!”

 就在程世傑睡午覺的時候,孫之澋的聲音有些緊張的出現在門外。

 程世傑起床,洗了一把臉,說道:“永言啊,怎麽了,出了什麽事?”

 “拜見王上!”

 程世傑道:“免禮,坐吧,有什麽事慢慢說!”

 孫之澋有些急促地道:“王上,我們與西班牙帝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且開放海禁,相互通商,只怕……”

 程世傑淡淡地笑道:“我們大明雖然一直有海禁,但是海上貿易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歐洲在美洲找到的黃金白銀通過海貿源源不斷地進入大明,數以億計。只是海貿一直都由江南海商所把持,根本就沒有朝廷什麽事,朝廷既不能參與海貿與民爭利,也不能從中收稅,萬歷倒是收了一點,結果被黑得跟墨汁似的了。”

 孫之澋道:“我們可以利用強大的海軍,完全封鎖江南海商……”

 “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後果?”

 “後果?”

 “對啊?”

 “我們如果繼續禁海,這樣搞法直接後果就是國窮,民窮,全便宜了中間那批王八蛋。而且大明對西方的興趣似乎僅止於他們的黃金白銀,對西方的科學知識全然不在意,甚至都不願意跟西方作正常的交流,這是絕對不行的。”

 程世傑接著道:“大明帝國的生命在於擴張,而國家的活力在於交流,一個國家,不管它強橫到何種地步,都不能關起門來自己玩自己的,必須跟外國交流,否則整個國家就要變成死水一潭了。”

 明朝和清朝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不願意積極跟外國交流,結果明朝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清朝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兩個王朝都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幸好,在這個時空程世傑力挽狂瀾,給了這個國家一次從頭來過的機會,利用停戰談判之機西班牙這個航海大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向他們打開封閉已久的大門,也利用他們打開了歐洲的大門。

 “可是西班牙帝國太強大了,他們已經擁有了強大的領土,數千萬人口,他們一旦渡過這場危機,只怕我們大明要養虎為患了!”

 程世傑歎了口氣道:“你想多了,好的貨物也得賣到外國去才能為國庫創造更多稅收,不是?除了跟西班牙和荷蘭建立外交關系之外,我還想著著跟另一個強國建立同樣的邦交關系。”

 “另外一個強國?”

 “對,那就是奧斯曼帝國,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然大物。”

 程世傑接著解釋道:“這個奧斯曼帝國是由突厥人的後裔建立起來的國家。”

 孫之澋自然是突厥人不陌生,在南北朝時期,鮮卑人開始衰弱了,接著柔軟人崛起,可是柔然仿佛像曇花一現,迅速崛起又迅速凋零。同樣有這個命運的還有突厥,他們在土門可汗的率領下,強勢崛起,一時間強大得令人膽膻的民族。

 他們怒弓強弓,來去於風,縱橫大漠,所向無敵,極盛的時候他們的版圖橫跨歐亞大陸,在東方像巨古一樣壓在隋唐兩代王朝的頭頂,壓得隋唐喘不過氣來。

 強大如隋朝,英明如楊堅,也不得不采取分化的方式,將突厥一分為五,後來一分為二,這樣才能了李世民各個擊破的機會。

 說到突厥,程世傑不得不想起大明,在歷史上的大明,自李自成進入北京,算是滅亡了,可問題是,幾乎所有大明官員和將領望風而降,偏偏是大順軍和大西軍這兩支叛賊還在極力維持著大明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直到他們流盡最後一滴血。

 事實上,突厥也是如此,在大唐滅亡的時候,無數節度使紛紛自立為王,割據一方,唯獨沙陀部還在為撐持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東擋西殺,打朱溫,打契丹,打……總之是誰敢動大唐他們就打誰,儼然已經成為大唐最後的守護者,如果突厥歷代先王看到這一幕,估計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成堆漢人節度使起兵造反,毀滅了大唐,而本應該是大唐死敵的突厥人卻在東擋西殺誓死捍衛大唐的榮光,甚至將自己建立的國家命名為後唐,是不是很搞笑?

 當然,孫之澋的擔心在程世傑看來,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他耐心地向孫之澋解釋道:“自從我在遼東改革土地,發展工業,發展海軍,打擊海軍,收取商稅,這些年我向朝廷前後送了一千三百萬石的糧食,通過收稅商稅,分潤鄭氏的財產,打擊晉商,前前後後搞了兩千萬多兩銀子,朝廷的財政局面改善了嗎?”

 “沒有!”

 孫之澋有些想不通,這麽多的錢糧,足夠崇禎皇帝建立類似於寧海軍這樣的軍隊,並且養活十數萬人馬,完全不成問題。可問題是,如果北伐的時候,崇禎皇帝率領十數萬寧海軍,北伐之戰不可能輸,甚至可以把皇太極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孫之澋接著問道:“王上的意思是,西班牙帝國也像大明一樣?”

 “可以說差不多吧,因為西班牙帝國在美洲開采了大量的銀子和黃金,西班牙帝國非常富裕,他們的無敵艦隊全軍覆滅之後,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重建了無敵艦隊,並且比之前的無敵艦隊規模更大!”

 程世傑笑眯眯地道:“可問題是銀子這個東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銀子一旦過多,其實並沒有什麽好處,就像我們大明,除去災荒戰亂的影響,明初洪武時,每石米的價格,折銀四錢六分銀子。到了去年時,哪怕是盛產大米的湖廣地區,每石米的價格,折合銀一兩二錢銀子。這還是直接從百姓手中收起的糧價,也就意味著,我們大明通貨膨脹高達四倍有余。”

 可以說現在並不是大明通貨膨脹最嚴重的時期,在歷史上崇禎庚辰、辛已、壬午(公元1640、1641、1642年)糧價升至每石三兩六錢,這個數據可不是統計的北方糧價,而是在江南出產的糧價,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出大明的通貨膨脹是多麽嚴重。

 面對財政危機,擺在崇禎帝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第一是印鈔票;第二是加稅。結果,崇禎皇帝是兩件事都幹了,短短十二年,通貨膨脹將近四倍。

 孫之澋驚訝地問道:“西班牙帝國也是這樣嗎?”

 “不,他們比我們更加嚴重!”

 程世傑笑道:“他們現在一顆雞蛋會賣兩個比索,約合一兩四錢銀子,哪怕是小貴族都吃不起雞蛋,你說他們百姓過的是什麽日子?”

 大明也好,西班牙帝國也罷,都是積弊難返,大明如果不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根本堅持不到崇禎朝,只是張居正死得太早了,而萬歷皇帝的能力又太強,如果把萬歷皇帝換成天啟,說不定大明還可以堅持更久一些。

 事實上,一個國家就像一個大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如果在上層領導出現了驕傲自滿,固步自封,那麽這個企業就會進入衰弱期,大量劣質資產該拋棄的就拋棄,只有輕裝才能跑得更快。

 所以後世很多企業都不設製造工廠,而是把生產任務外包出去,因為生產任務需要的人員多,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像大明開國初期到滅亡,他們不僅製造了二三十萬的宗室,也製造了十萬八千余名舉人和進士,這就是十萬八千余戶龐大的特權階級,他們這些特權階級在大明身上吸血,直接大明吸死了。

 很多說都會總結, 明亡於宗室多,貪腐,卻很少人會總結,他們真正的原因就是對讀書人太好了,瞞報土地的人都是士紳,張居正厘清全國田畝,多出來了三點九七億畝地,相當於全國耕地面積的將近二分之一。

 也就意味著,當時將近一半的土地都被士紳和官員隱瞞了出來,這樣做國家不出問題才是怪事。

 孫之澋道:“王上的意思是,就算我們跟西班牙帝國通商,他們問題也不會解決掉,國家財政問題也不會變得好轉?”

 “這是肯定的,通商雖然是國家行為,可西班牙帝國負責通商的,隻可能是貴族,與普通百姓沒有多大關系!”

 程世傑淡淡地笑道:“如果我們大明從西班牙帝國進口大量的貨物和商品,這樣以來,確實是有可能改善西班牙帝國國內的環境,可問題是,我們不會進口他們的商品,隻可能是進口他們的原料,比如說各種礦石,以及金銀,他們的國家經濟不會變得越來越好,反而會越來越差!”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