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第四百一十一章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跟對人
最新網址: 第411章

 然而,程世傑其實並不知道的是,澳洲其實已經被發現了,早在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發現了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的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直到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

 但是,澳洲直到現在,依舊並沒有被重視,事實上,西班牙發現的大陸實在太多了,只不過他們最重要的是白銀、黃金和香料貿易,所在在他們看來,澳洲沒有開發價值。

 荷蘭人在1642年發現了澳大利亞的鄰居新西蘭,然後就把他遺忘了,1769年庫克船長再次發現了它。也不知道英國人如何在西班牙的海圖中找到了澳洲,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程世傑其實早在與威尼斯城邦共和國交易的時候,就提出了要他們的海圖。

 可偏偏威尼斯人自作聰明,在給程世傑海圖的時候,摻雜了一些私貨,畢竟在大航海時代,航海圖意味著國家命脈,威尼斯人雖然雖然來自大明的商品,也需要向大明銷售他們的商品,但是他們存在著私心,準備禍水東引。

 國家與國家之間,有的只是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甚至可以說,凱瑟琳與程世傑的友誼,到了國家層面,他們的私人友誼已經不重要了,威尼斯城邦共和國也不是凱瑟琳說了算的。

 在陰差陽錯的情況下,威尼斯人用花了十五個金卡特購買來的舊航海圖,也就是托勒斯後人發現的澳洲海圖,放在世界海圖中充數,程世傑在看到這份海圖中,沒有發現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他看過世界地圖,也知道澳洲的大致方位。

 不過,知道歸知道,有些事情必須需要驗證,西班牙不重視他們發現的澳洲,因為他們的領土實在太多了,而且澳洲的土著人口又太少,在這種情況下,殖民統治澳洲,對於西關於西班牙帝國來說,其實是沒有經濟價值的。

 雖然對西班牙帝國來說,沒有經濟價值,但是對於大明,對於程世傑來說,經濟價值就太大了,特別是因為小冰河氣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早在崇禎七年,遼東遠洋探險隊正式成立,主要探險和驗證的方向,就是在大航海時代的貿易航線、

 探險隊一共三支,分別是從呂宋出發,直接前往新西班牙,也就是墨西哥,這是一支由海盜組成的探險隊,目的就是抽冷子打劫西班牙的白銀船,反正這事英國人一直在乾,只不過英國人做得比較隱秘,

西班牙人找不到證據,在這個時代,被海盜打劫全軍覆沒的機率,跟海上遭遇風暴的機率一樣大。

 程世傑需要做的是,替西班牙人保駕護航,讓西班牙人留下幾個活口,作為見證人,給西班牙一個證據,至於西班牙會不會跟英國人打起來,這就不是程世傑可以決定的事情了,畢竟西班牙帝國就像大明帝國一樣,也是日落西山,國勢一天不如一天了。

 這兩支前往美洲的護航艦隊以鄭芝豹和施大暄二人分別率領,啟用鄭氏將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主要是海軍發展太快,再說了,鄭芝豹和施大暄的家眷都在程世傑手中,更何況他們的子侄跟著程家龍,屬於寧海軍二代的骨乾成員,沒有理由來背叛程世傑。

 事實上,就算他們背叛程世傑,也不重要。

 第三路則是以洪旭率領的,這一支探險隊共計十三艘戎克船,這種船放在歐羅巴中,屬於中小型戰艦,放在寧海軍海軍主力戰艦隊則屬於雞肋。

 扔了吧,有點可惜,畢竟很多都是十年內的船,再用十幾二十年也沒有問題,不扔吧,這種戰艦跟不上寧海軍主力戰艦的速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算是廢物利用。

 洪旭率領這十三艘戰艦,在五艘武裝商船的配合下,兜兜轉轉,總算抵達了澳洲,不過他們並沒有馬上登陸,而是沿著澳洲海岸線一直走,經過三個月的航行,總算沿著澳洲走了一圈半。

 直到洪旭他們看到岸邊有袋鼠,這才確定他們抵達了澳洲。

 這是一片遼闊的大陸,海濱平原從海天交接處那片醉人的蔚藍中不動聲色的隆起,在驚濤駭浪中蜿蜒起伏,一直延利向天際盡頭。

 大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衝擊著海岸,當它漫過白色的沙灘的時候會顯得很溫柔,但是當它撞上懸岸的時候卻會變得異常狂暴,發出雷鳴般的巨響,泡沫飛濺,一些由火山灰的硫磺堆積而成的懸崖在它的衝撞之下崩解變形,每一波巨浪過去之後都會少掉一大塊,似乎只要再有一個浪頭蓋過來它就會消失不見似的。

 越過海岸線,便是廣袤的大地,草原無邊無際,野草長得足有一米多高,異常繁茂,如果是遊牧民族看到這樣的景象,估計要放聲歡呼了,這簡直就是上天恩賜給他們的牧場啊!不過他們真要是這樣做了,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歡呼得早了點,這些野草異常堅韌,除了白蟻,沒有什麽願意去吃它,連袋鼠都不會去碰它。

 而草原的邊緣便是無邊無際的沙灌和煩人的灌木叢,那種鬼地方乾旱而炎熱,一連幾年都不會下雨,想在那裡生存是非常困難的。不過,總有一些人經受住了考驗,頑強地生存下來,沙漠裡經常可以看到濃煙滾滾,土著人縱火焚燒乾枯而茂密的野草和灌木,將這些植被一把火燒掉,然後在一層厚厚的草木灰上撒上種子,讓自己青睞的谷物和水果長出來。

 這些土著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四萬年,由於與世隔絕,根本就沒有跟別的文明交流的機會,他們至今仍然過著刀耕火種,靠采集為生的生活,用動物的骨頭和砸碎的岩石製造各種工具,那些簡陋的工具是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依靠。這片土地仿佛停留在了洪荒時代,幾萬年了,連環壕聚落那一關他們都沒有過。

 正在海濱平原上搜尋食物的土著人驚訝地看到海天交接處冒出了幾角尖尖的帆影。他們驚訝的停下了手裡的活計,踮起腳尖往那邊張望,只見一艘巨大的帆船切開海浪,朝這邊駛了過來,接著又一艘,再一艘……一共十三艘!

 這些可憐的土著人都被嚇壞了,他們這輩子都還沒有見過這麽大的船,他們見過的唯一一種船,就是小得可憐的獨木舟,那玩意放到這幾艘大帆船面前,簡直就是格列佛巨人面前的侏儒!

 部落首領驚呼一聲,大家停止覓食,呼啦一下全躲進了樹林裡,緊張的注視著海岸,千百年了,他們還是頭一回看到外來者,既驚恐又好奇。

 很快,那幾艘帆船已經駛近,不過由於這一帶並沒有天然的深水港,大船不敢靠岸,船上的水手一陣忙活,放下幾艘小船。

 船上的水手喊著號子一起劃槳,把小船劃得飛快,在浪峰之間穿梭如飛,繞過暗礁,衝過碎浪區,最後衝上了沙灘。土著人驚訝的看到,這些人蓬頭垢面,上岸後撲嗵一聲跪倒在沙灘上,雙手插入沙地裡又哭又叫,從沙啞的嗓子裡迸出古怪的聲音:“澳洲!澳洲!我們找到澳洲了!”

 洪旭激動的哭泣起來,程世傑向他們承諾,如果找到澳洲,就會賞賜一個都司,洪旭知道寧海軍的都司,已經是高級將領了,直到現在為止,寧海軍都司級別的將領,陸海軍加在一起,不到二十個人,絕對算是進入了寧海軍的核心,洪旭的這是一支探險隊,他們旅州順,穿過馬六甲海峽,先去拜訪了印度,在天竺佛國逗留了一段時間,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並且補充了一些食物和淡水之後再度揚帆出海,根據幾張不大靠譜的海圖和程世傑的一些描述,駛向一向孤立於文明世界之外數萬年的神秘大陸。

 這一路上他們經歷了可怕的風暴,恐怖的海嘯,陰險的暗礁,也親眼看見了生機勃發的島嶼和生活在那些島嶼上的許多聞所未聞的生物,比如說海豹、海獅,忍受著缺乏淡水和食物的痛苦,九死一生,終於在他們快要崩潰的時候看到了那塊讓他們賭上了一切的大陸,當然,他們沒有辦法確定這是一塊大陸,還是一座海島,直到用了幾個月時間轉了一圈,這才確定是澳洲。

 當然,誰發現,誰命名,這裡就被命名為洪州,在後世這裡被命名為墨爾本。

 ……

 程世傑第一個需要廢除的政策,其實就是上朝制度,在程世傑看來,大明其實並沒有什麽必要天天上朝,雖然影視劇裡皇帝在早朝上會有太監高喊,“有事啟奏,無本退朝”,然後一群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發表各人意見或想法,經過皇帝定奪之後,一句“退朝”,便完成了當天的“工作”。

 電視劇只是對歷史事件的濃縮,還有更多的表演成分在裡面,皇帝上朝的程序並沒那麽複雜,更沒看到有考核人員給這些官員們“點卯”,只是一句“某某有病、有事沒來”就算是當場給請了假了,皇帝也十分好說話,一句“聯知道了”便是允了假。

 事實上,在程世傑看來,這根本就沒有必要,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眼光和思維都不一樣,如果是員工,肯定想不乾活,多拿錢。如果是老板思維,肯定是想讓員工多乾活,少拿錢,甚至義務免費加班。

 就像很多人讀了幾本兵書,就會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認為自己兵法大家,事實上,連皮毛都不算,這樣人的意見,其實並不具備參考性。

 只有說在具體的事務上,基層人員確實是有具體的發言權,比如說,一個農民,對種地就有較深的研究,畢竟是專業的,依靠這個吃飯,業務可以碾壓專業,那只有網絡的主角才能做到。

 畢竟主角是萬能的,就像一些文娛中,主角會作詞,作曲,也會演戲,會寫劇本,會當導演,拍電影,改台詞,無所不能,事實上外行看到的這些跨界全才,都是資本在推動,通常情況下,都是把來其他人的作品,冠上自己的名字,每一行有每一行壁壘,學霸是存在的,但是一個理科學霸,就一定會比一個高級焊工牛逼嗎?

 這真不見得。

 大明的內閣制度其實挺不錯的,朝會沒有必要天天拉著兩三千人參加,這是浪費人員,浪費精力,特別是大明的大量低層禦史、言官以及六科給事中,他們也沒有必要參與朝會。

 關鍵的問題是,程世傑也不是工作狂,他沒有崇禎皇帝的工作熱情,他更希望睡個懶覺,吃好喝好,作為瀚鋼集團機關辦公室副主任,他也沒有看到董事長天天拉著部門長開會,會是需要召開的,但是不是什麽事都需要在會議上解決,把時間浪費在朝會扯皮上,是沒有必要的。

 在程世傑看來就非常不錯,有問題解決問題,有事情,商量事情,非常簡單和高效。

 程世傑廢除大明的朝會制度,兩三千名京朝官有的感動得流淚,有的感覺天都塌了,如果不讓他們參加翰會,哪有他們的存在感?

 不過,命運下達,誰也說不出來什麽,這畢竟政治上的正確,程世傑只是攝政王監國,而不是皇帝,他有這個權力。

 在參加新內閣會議上,最感慨的還是陳子龍和方以智這兩位,他們去遼東的目的並不單純,結果陰差陽錯,成了遼東管委會的委員,又意外地成了內閣成員,這個職務無論放在秦漢,還是大明,他已經算是直接進入了權力的中樞。

 特別是陳子龍,妥妥地的大司農。

 方以智對陳子龍非常感激,事實證明跟對人才是最重要的,比努力更重要。

 程世傑看著內部成員就位,淡淡地道:“本帥準備軍改!”

 周寧率先道:“王上英明!大明軍製早就爛了,百萬衛所兵不僅打不了仗,還成了一個巨大的負擔,早就該裁掉了!”

 孫之澋皺著眉頭道:“衛所兵固然該裁, 但是,這麽多人,裁掉了往哪放?”

 程世傑淡淡地道:“好辦,把衛所全部遷到大員或呂宋!”

 讓程世傑感覺意外的是,現在大明隨著改革的深入,廢除徭役和各種雜稅,老百姓,反而不願意離開家鄉了,可問題是北方已經不再適合農業生產了,這些百姓,不願意走,他又沒有辦法,像對付俘虜和罪犯一樣,強製性的遷走。

 “王上,這只怕會引起衛所兵的不滿!”

 “這總參謀部負責吧,如何遷,怎麽遷,寧海軍各部無條件配合!”

 程世傑淡淡地道:“願不願意遷,由不得他們!”

 這件事是程世傑的一言堂,倒沒有人在軍事上面找不痛快。

 “下一個議題,就是藩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