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留守的兵力不多,劉體純不得不收縮防線,主動放棄一些據點,以便集中兵力堅守數處要地。
隨著布署的改變,必然要遷走家眷。甚至於,劉體純還要做好向茅麓山轉進的準備。
劉體純點了點頭,說道:“你也要做好安排,準備護衛部分眷屬向興山轉進。”
劉享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父親為一軍之主,系軍民所望。若是戰事不順,當先行撤退,由我來殿後擋敵。”
劉體純很嚴肅地看著兒子,說道:“讓你去興山,是聽命於黃先生,表示忠心,並多學些知識,以增強我軍的戰力。”
袁宗第回來的時候,還帶回了幾名工匠,這是黃立所建議的,為劉體純所部改造火藥、製造爆炸武器,增強其戰力。
見識過新式火藥武器的威力後,劉體純既驚歎又振奮。有了這些武器,堅守各處要點,便多了幾分勝算。
而讓兒子劉享前去黃先生手下聽命,劉體純與袁宗第打著差不多的心思。既拉近與三太子的關系,也是為兒子多爭取一條生路。
因為,當看到袁宗第帶回的龍紋匕首,聽到他的陳述後,他信了。哪怕有很小的可能不是三太子,也必然是宗室無疑。
“再等兩天,你便出發,護送老弱家眷的同時,也把皇家信物還回去。”劉體純的語氣緩和了一些,說道:“此事關系重大,不得有失,你應該是清楚的。”
劉享躬身道:“孩兒明白。此乃三太子的身份證明,能夠令各家擁戴,齊心對敵。”
“這也是三太子日後能夠再次複起的明證。”劉體純沉聲強調。
停頓了一下,他又暗自歎了口氣,解釋道:“即便我軍最終不能擊敗清軍的圍剿,你們也要盡死力保護三太子逃出生天。”
劉享聽出了父親話中之意,目光黯然,無奈地低頭領命,“是,孩兒聽從父親的吩咐就是。”
劉體純露出笑容,臉色稍霽,說道:“興許到不了那地步,三太子的出世就是好的轉機,定能扭轉乾坤。”
“黃先生真的是三太子嗎?”劉享還是有些懷疑的,問道:“為何他不願承認,非要搞個使者的身份?”
劉體純無所謂地淡淡一笑,說道:“按他的初衷,連使者身份都是不願承認的。如今的形勢,他有顧慮,也是理所當然。”
輕輕揮了揮手,劉體純溫言道:“你下去好好安排準備吧!”
形勢在向好,或者說是出現了轉機,劉體純看得很清楚,這就夠了。不管是三太子,還是所派的使者,差別並不大。
袁宗第和郝搖旗為什麽要與李來亨合營,一來是李來亨盛情邀請,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原因可能是因為輩份,李來亨覺得幾個叔叔大爺來到跟前,會影響到他的指揮。那些叔叔大爺可能也抹不開面兒,落難時跑到小輩那裡求收留。
但有了三太子就不一樣了,李來亨作為最先的發現者,三太子算是依附於他,自然身份和地位大有不同,且有自身的實力作保障。
最重要的還是三太子這個名號發揮的作用,袁、郝兩部已經遭到重創,繼續孤守據點幾無勝算。
與李來亨合營,他們可不算是投靠小輩,而是歸並三太子麾下聽命。
雖然袁、郝兩部的行動,對劉體純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總體上是不大的。即便如此,他還是從大局出發,毅然派出了四千援兵。
“可惜黨守素、塔天定和馬騰雲還沒有回信兒。
”劉體純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甚是焦急。 ………………
推車、挑擔,背著包袱,長長的隊伍行於路上,都是百姓的穿著打扮,老弱婦孺更是不少。
郝搖旗跳下馬來,讓親兵牽走拉車,減輕家眷們行走的負擔。
曾經身為順軍中的大旗手,郝搖旗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濃密的眉毛下是又大又圓的眼睛,高顴骨挺鼻梁,寬下巴被半寸來長的連鬢胡子包裹。
“還有不到百裡,兩三天總歸是能到達興山的。”郝搖旗徒步而行,望著遠方的山巒,輕輕呼出一口長氣。
作出與李來亨所部合營的決定,郝搖旗也有著多重的考慮。袁宗第的決定和勸說,當然是主要因素。
現在,袁宗第和郝搖旗所部,連遭失敗後,都算得上是殘兵敗將,連一營人馬也湊不出來。
茅麓山方圓百裡,形勢險要,這是袁宗第親眼所見。為了家眷考慮,退至這裡也是最安全的。
原來的根據地大昌、竹溪、房山,已經被清軍佔領, 兩部歸附於巴東劉體純,也不是長久之計。
“既然三太子在興山,前去投靠,應該還能保持獨領一軍的地位。”郝搖旗邊走邊思索著,“小老虎再怎麽樣,也不會將我和老袁的人馬吞並吧?”
“三太子肯定不想一家獨大,免得日後被架空權力,成為傀儡。嗯,帝王心術便是如此。”
郝搖旗停下腳步,伸手從路過的一個老人身上拉過大包袱,背在了自己身上。
“國公大人,您——”老人伸出滿是皺紋的手想爭過來,卻被郝搖旗擋住。
“是某無能,戰敗而逃,累得伱們也要受苦。”郝搖旗面帶愧色,擺著手說道:“就讓某出點力,心裡也好受些。”
老人搖了搖頭,用低沉而蒼老的聲音緩緩說道:“國公大人言重啦!從來到夔東建立根據,到現在已經是二十年啦!”
“能夠堅持這麽長時間,又讓老百姓能夠安逸的生活,國公大人和將士們盡力了,千萬不必愧疚於心。”
二十年,一代人的時間。過得這麽快嘛,郝搖旗在瞬間竟有些恍惚。
老人摸了摸頭上的發髻,笑著說道:“二十年啦,還能留著這頭髮,不全虧了國公大人。”
剃發易服,華夏淪亡!因為這不僅是髮型和衣冠的簡單問題,而是要剝奪漢人的骨氣和廉恥。
“華人髡為夷,苟活不如死!”為捍衛中華幾千年的傳統與氣節,各地人民紛紛揭竿斬木,力抗強暴。
漢人為此而拚死抗爭,也招致了滿人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總計死難不下數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