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炎黃子孫,真為那些所謂的漢族精英感到羞恥,更為匹夫們的勇氣、不屈、忠義、尊嚴感到無上的驕傲和震撼!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古人誠不欺我啊!”
黃立剛得出結論,便眯了下眼睛,望著逐漸接近的一盞燈火,在院門前停了下來。
很快,趙小川便聞聲前去,引著李嶽和兩個親兵進到院內。
“黃先生還沒休息啊!”李嶽看著屋內的燈火,走過來,和窗前的黃立打著招呼。
黃立笑了笑,迎出門去,說道:“小公爺這麽晚了還過來,可是有什麽急事?”
李嶽說道:“我今晚也要住在山寨,明早好和黃先生一同入山狩獵。正好,找到一張好弓,送給先生,看看合不合用。”說著,他命親兵拿來弓箭,遞給黃立。
之前,李嶽送給黃立一張開元弓,是明軍常用的製式弓。但卻是軟弓,是專門為馬上作戰設計的弓種。
相比較其他角弓,這種弓弓片寬大,弓梢細小,具有極高的耐久度,可以保證騎兵遠程奔襲時即使暫時得不到好的保養也能保持戰鬥力。
開元弓最典型特征是弓梢兩端掛弦處有鉤狀的延伸,專為戰場上的騎兵待箭矢用光,便可以用弓梢兩端的鉤子去地上鉤取箭矢,而不必下馬去撿拾。
所謂的“軟弓”,是相對於步兵用的重弓而言,拉力在六十斤以下。
使用“軟弓”可以使士兵更為輕松的瞄準,也可以維持長時間的戰鬥力,對於騎射而言,這兩點更為重要。
但對於黃立來說,開元弓不到百米的有效射程,以及破甲威力,還不能達到他的要求,主要是不能發揮他的超能。
黃立接過弓,仔細觀察查看,又站定身形,試著拉開弓弦。
李嶽在旁解說道:“這是繳獲的清軍弓箭,應該是高手所用,需要很大的力氣,差不多有十力左右。”
清軍弓長約一米半,拉力通常為兩力至十五力。一力相當於十斤,十力的話,就是一百四十斤。
而十二力以上為練習弓,就是鍛煉臂力的,十一力以下才是打仗所用的弓。
清初的滿蒙八旗軍一般使用八至十力的強弓,射程近兩百米,很了不起的遠程武器。
黃立拉開了弓,手臂還是很穩,並沒有吃力的樣子,引來李嶽的讚歎。
“嗯,我能使用的弓,估計也就是這樣了。”黃立笑著說道:“差不多是全力了,再硬的弓,即便能拉開,也射不準。”
要張弓射箭,光是能拉滿弓還不夠,還得有余力保持穩定。吭哧癟肚地拉開了,手抖腳顫蛤蟆喘,還怎麽能射準?
李嶽欽佩地說道:“這也是很厲害啦,在我軍應該沒幾個人能夠使用此弓。黃先生,再看看這些箭。”
清軍的將官通常配箭五十支,騎兵配箭四十支,步兵弓箭手配箭三十支。這些箭中,重箭使用最多,其次是輕箭。
如果是七至八力的弓,射出的重箭可在五十米穿透鐵甲,七十米可以射穿鎖子甲和綿甲,一百一十米還能射穿皮甲。
當然,這是重箭的威力。清軍一般還配有些輕箭,射程比重箭遠了三分之一。但提高射程的結果,就是降低了威力,破甲能力大為減弱。
黃立仔細看過重箭和輕箭,極為滿意地連連點頭,說道:“很好,很好,多謝小公爺。”
李嶽見黃立滿意,也是心中高興,擺手道:“寶馬配英雄,
如此硬弓,也只有在黃先生手中才能發揮其威能,強似在庫房中蒙塵。” 黃立呵呵笑著,伸手相請,說道:“小公爺,請入內稍坐。”
其實,這個時間也就是晚上的七點多鍾,在後世正是夜生活很熱鬧的時候。
只是在古代,沒有什麽娛樂項目,百姓們兩頓飯,早睡不僅節省蠟燭和燈油,還能更耐肚饑。
黃立不認為李嶽就是來給自己送弓箭,加上對這個年輕人的印象也不錯,交談起來也比較融洽,才請他進屋小敘。
李嶽也不客氣,和黃立進到屋內落座,張五弟奉上茶水,兩人邊喝邊閑聊起來。
“家父對黃先生十分感謝,更是迫切地想在後天的演習中親眼見識。”
李嶽笑著說道:“另外,調動人馬、準備糧草物資也在加緊進行,最遲也不會超過半個月。”
黃立微笑著頜首,說道:“這真是個好消息。不知其他各家明軍的態度如何,是否會出兵助戰?”
李嶽搖頭道:“現在還不知道。不過, 書信送出去也沒幾天,回信還要等一等。”
不能出動兩萬以上的軍隊,黃立認為勝算不大。如果只是李來亨所部出兵,顯然是有困難,且有風險的。
抽空根據地的軍隊,對於李來亨來說,不僅僅是魄力的問題。棋勝不顧家,豈不成了軍事冒險?
所以,黃立固然希望能發動全力反擊清軍,可也不能輕易斷言,清軍不會在夷陵被攻時,采取牽製行動。
最可慮的便是已佔據房縣的陝西、河南的清軍,盡管黃立並不認為清軍能夠越過神農架的山林地區。
神農架茫茫的原始林區,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神秘莫測,罕無人煙。
這也是為什麽郝搖旗所部被擊敗,放棄房縣後,要繞道巴東投奔劉體純,而不是直接南下到興山茅麓山的主要原因。
同樣,在歷史上的圍攻茅麓山戰役中,清軍也是從東西兩線進軍,北線清軍則是繞過神農架山區,加入到東線清軍集團的。
黃立的思維是越來越清晰,對於所面臨的敵我態勢,也有著更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清軍的策略是個個擊破,最後圍攻兵力最多的李來亨所部,也是地形地勢最險要的茅麓山。
要破壞清軍的作戰意圖,提前反擊是一個辦法。既提振士氣,凝聚軍心,又能打擊湖廣清軍,奪取其將來支援圍攻作戰所需的糧草物資。
如果能借反攻的勝利,把各部明軍團結起來,形成統一的指揮,在清軍的大圍攻中,就可能改變歷史上被個個擊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