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球神話之中古見聞》第26章 佛說創世
  朝陽再次於看似平靜的海面下躍出,除了不曾重樣的朝霞,與以往同樣,看似毫無差別。

  怎麽說呢?

  一夜未睡的孟岩,想了一夜,心中的困惑與迷茫始終未減分毫。

  無論是阿爾忒尼斯現在的性別問題,還是關於救助美杜莎的問題,他一時間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阿爾忒尼斯找還是要去找的,那日的激吻孟岩始終還記得。(第一次嘛,你懂得。)

  只是心中他也有些猶豫,那日,阿爾忒尼斯的一些當時沒怎麽在意的行為舉止,如今回想起來,孟岩不可抑製的又多想了幾分。

  至於美杜莎,孟岩倒是覺得好解決,有碧霞元君在,孟爺還就不信了,她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死在山頂上?

  想著,孟岩微微扭頭,正對上塗著兩團大大腮紅的慘白紙人那雙,打印出來的“大眼睛”,再往下,打印出的格外平整的鼻子,再往下,紙人打印出來的嘴角僵硬的勾起,發出薄紙板磨擦、褶皺的“嚓嚓”聲。

  “沒事,吃吧。”

  看著紙人嘴巴上,自己親手捅出來的圓洞,孟岩鼓勵道。

  雖然羲和娘娘沒說,但根據一些從老吳那看來的記載,想讓鬼魂跳過轉世,直接擁有肉身,第一步便是先試著吃些五谷。

  就跟第一卷教大家的幾個小法術一樣,這當然也不是信口胡謅。

  五谷文化在華夏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可謂是人類文明之起源。

  據“某度”的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就觀察到了高粱的痕跡。

  這一點充分說明了五谷已經孕育人類十多萬年。

  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谷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當然,作為回饋,五谷也孕育了人類的文明,並與人類有了不解的情緣。

  在五谷之中,粳米,更是其中的最強者。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食鑒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髒、壯氣力的良好功效。

  詩壇壽翁陸遊,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補養之益,從中悟出吃粥養生是延年益壽最簡便有效的妙法。他專門寫了一首《食粥》詩,大力讚頌:“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養生方法;多食粳米粥。“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國學大師曾仕強曾經說過:“吃飯,很多人覺得花好多錢,吃很貴重的東西才算吃好,這是搞錯了,其實粗茶淡飯才是健康的,往往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當然了,很多人過分解讀,將這話提升到了人生感悟的程度,怎麽說呢?

  讚對方一句腦子有病就好。

  不過,這也證明了這五谷的威力。

  另外,關於粳米,按佛教的說法,在上一個大劫的末期,天地崩壞,所有的生命都往生到了,第二禪的第三天,即光音天上,成為了光音天人。

  此天的所有生命都不是父母所生,而是自然化生的。他們也不吃五谷雜糧,而是以念為食。

  每一位光音天人的身體都發出清淨殊勝的光明,代替語言進行交流。

  他們都有神足通,能夠在空中自由地飛行。

  有一天,跟該溜子似的它們在宇宙中溜達的時候,

看到了水藍色的地球。  或許是好奇,也或許是無聊,總之,它們就那麽降生到了地球上。

  他們剛降生時,仍然是以念為食,具有神足通,能夠自由地在空中飛行,他們的身體仍然清淨,能發出殊勝的光明。

  但,無論哪個族群,總有那麽一兩個腦子有些......

  算了,

  總之,其中一些性情輕浮的人看到了蔚藍的大海,就想:“這是什麽東西啊?我來嘗一嘗吧!”

  說著,這位來自光音天的老6,就用手指沾了一點海水放到嘴裡嘗了嘗,覺得味道很好。

  於是,這位就放縱地開始了豪飲,其余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也感受到了他愉悅的心情,所以都來品嘗這美味的泉水,覺得味道很好。

  便,一傳十十傳百的,所有的人都敞開胸懷盡情痛飲。

  可是,時間一長,這些人的身體開始變得粗濁,失去天身妙色,喪失了飛翔的能力,只能在地上行走,身上發出的清淨光明也開始暗淡熄滅了。

  這個時候,地上的海水正好枯竭,自然產生一種叫“地肥”的美味,色味俱足,香甜細軟。

  已經掉維,不得不進食的它們又以吃細軟的“地肥”為生。

  那些吃得多的人長得醜陋,吃得少的人長得端正漂亮。

  有了美醜自然也跟著有了好惡,於是大家又生起更多的仇恨紛爭。

  再後來,這種細軟的“地肥”也沒有了,生出一種“粗厚”的地肥,雖然也很香美可口,但是比不上前者。

  人們這時就以吃這種粗厚地肥為生。

  同樣,吃得多的人長得就醜,吃得少的人長得就漂亮,互相更加仇恨,生起更多紛爭。

  再後來,這種粗厚地肥也枯竭了,從地裡自然長出粳米來。

  這種粳米沒有糠秕,“色味俱足,香潔可食”,人們就以吃這種粳米為生......

  孟岩又看了看紙人手裡......

  不是,

  是又看了看美杜莎手裡捧著的陶罐,那還剩一半的苞米茬子......

  受地域限制,只能先試著吃些五谷之外的東西了。

  當然,如你所想,這可不是一般的苞米茬子,這是南美洲的苞米茬子,比華夏早了......最少兩千年的苞米茬子。

  玉蜀黍(學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俗稱玉米棒子。

  李時珍曰∶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其苗葉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

  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棕魚形,苞上處白須垂垂。

  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亦大如棕子,黃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狀。

  其米:「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調中開胃(時珍)。

  其根葉:「氣味】原缺【主治」小便淋瀝沙石,痛不可忍,煎湯頻飲(時珍)。

  玉米的最輝煌的時期,其實是在山東近代的逃難中,跟著煎餅一起達到的頂峰。

  在中國,其實,煎餅中過去是不加玉米面的;其實,煎餅自發明之初到現代,都不是山東人的主食;其實,東北人吃的苞米茬子,山東人也吃......

  孟岩雙腳靜踏於一根原木之上,宛如於海面之上平移一般,身上女巫連夜改製的白色袍服與腦後簡單扎起的黑發一起飄飛。

  砸吧砸吧自己嘴裡的苞米茬子,怎麽說呢?

  你喜歡甜豆腐腦還是鹹豆腐腦?

  這特喵的是個不爭的同意的單選題。

  海風,微鹹,海浪洶湧。

  飄逸與憤怒交織的畫面亦如孟岩此刻的內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