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31章:梁山書院
  天命值還剩2759點,他準備在今天的羅天大醮上,好好消費一場。

  眾將三鞠躬行禮之後,羅天大醮正式開始,入雲龍公孫勝作為主持人,也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在眾人面前展露了一場他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能力。

  其實就是利用山谷雲霧的障眼法,但在公孫勝魔術師一般的表演下,眾人卻看得直呼仙師。

  晁蓋也給他加把勁。

  從系統商城中以200點每匹的價格兌換了10匹大宛良馬,中原也稱之為汗血寶馬。

  當10匹身材修長、高大、猶如天馬一般的汗血寶馬從雲霧中衝出進入廣場時,眾人皆驚呼起來。

  “這,難道是天河中的天馬下凡嗎?”

  “果然,我們果然得上天眷顧!”

  “天王所言所行皆為正義,這才引上天降下天馬賞賜。”

  “公孫先生也很厲害啊,說不定是他的法力溝通了天界。”

  .............

  六營軍士激動萬分,越發覺得自己參加義軍是來對了。

  俘虜營士卒則是被完全震撼,他們在六營軍士的另外一側看熱鬧,清清楚楚的看到,那天馬是突然出現在薄霧之中的。自己竟然跟得天道垂青的義軍作戰,豈有得勝之理?

  那些不語怪力論神的學子也被震懾住了。一些心思活泛的,已經開始準備去找天王毛遂自薦了。

  公孫勝也是吃了一驚,但看到晁蓋的微笑,頓時放下下心來,也裝出一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模樣,繼續主持羅天大醮。

  “梁山規矩,有功必賞。上次賞賜鐵甲的時候,我曾說過,期待將來有一天再有人立新功。我將賞賜他們一匹戰馬。如今,我的諾言已經備好,十匹汗血寶馬,等待最先立功的十名勇士。”

  晁蓋大手一揮,十匹汗血寶馬排著整齊的隊伍,乖巧的去後山尋找牧草去了。

  留下眾將在現場心頭火熱。如此寶馬,即便林衝、武松這樣的好漢都心動了,恨不得再有戰鬥,確立新功。

  一些軍中勇士也在摩拳擦掌,想要分一杯羹。

  直到羅天大醮結束,大家仍在回味這次的見聞。

  以前只是聽聞世間有神跡,但從未見。今天算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

  一場羅天大醮,讓公孫勝出盡了風頭。也讓梁山眾人都明白了,自己這位右軍師,也是個身懷絕技的英雄般人物。

  會後,一百學子之中,有六十三名主動來投。剩下三十七個的親和度也在藍色區域,顯然還在猶豫。

  主動來投的六十三名學子,心思也是各異。

  有的單純是受不了勞動改造的苦,想著投靠之後能換個輕松點的活計,哪怕替梁山抄抄寫寫,也比每天搬運石頭、平整土地強。

  有的則是看好梁山的發展,想要趁現在山上文人缺乏,早點投靠佔個好位置。

  有的則是破罐子破摔的豁出去,反正這樣了,不如乾脆真的當個土匪。古有班超投筆從戎當儒將,今有書生投筆從賊當儒匪!

  面對學子們的熱情,晁蓋並沒有立刻使用他們。對付這些文人學子,就得如聖賢所言: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最後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一步,把這些富家學子從州學俘虜來,讓他們從天之驕子,變成了階下囚。這種心理落差打擊了一大批人,可稱之為苦其心志;

  第二步,

讓他們參加勞動,挖山、鑿石、平整陵園,還隻讓他們吃半飽。可稱之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現在要進行第三步,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顧名思義,就是要把他們以前所學的東西都攪亂了,讓他們重新認識世界。簡而言之,就是重塑三觀。

  為了完成這第三步,晁蓋命人在梁山民政司官署旁邊,建設了一座“梁山書院”,並自任山長。

  投誠的六十三名學子,和軍中都頭以上的將領二十七人,一起入學聽講。

  學院的課程分為六科:語文、數學、歷史、自然、品德、神話。

  語文:主講四本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符號拚音》,其中《百家姓》和《千字文》已經是宋朝的啟蒙讀物,《三字經》和《符號拚音》則是晁蓋根據後世著作的“再創作”。

  數學:學習漢語壹貳叁和計數一、二、三,以及阿拉伯數字1、2、3,講述加減乘除和乘法口訣。

  歷史:主講《春秋》、《戰國策》和《史記》。

  自然:主講《齊民要術》這部古代農業百科全書和世界地理風貌。

  品德:主講社會公德與個人私德的辯證關系。

  神話:主講晁蓋編纂的《洪荒歷》和《山海經》。

  用語文來陶冶情操,用數學來縝密思維,用歷史來增加智慧,用自然來了解世界,用品德來明辨是非,用神話來增強自信。

  晁蓋為了這些教材可是很費了一番心思,從系統商城裡兌換了不少書籍,這才編成了六課教材。

  “來來來,入學的同學請到這裡來領教科書!”

  隨著書院工作人員的招呼,報名的學子和將領們排著對領取屬於自己的課本。

  都是用白紙和雕版印刷術製成的教科書。

  眾人們捧著自己手中的紙質書籍非常好奇,又萬分珍惜。

  領到教科書的學子隨著討論逐漸沉浸在了書本的內容之中,新奇的內容讓他們耳目一新,特別是《數學》課本中的小蝌蚪一般的符號,讓他們摸不著頭腦,卻又感覺很厲害的樣子。《神話》課本中的故事簡直就像志異小說,讓人一開始讀就欲罷不能。

  “仲宣賢弟,你說這古代真的有人會修仙,還長生不老,飛天遁地麽?”

  “德衡大哥,不可妄言,不可妄言,子不語怪力亂神,不可言,不可言!”

  .......

  林衝和武松、魯智深這些武將領到課本都是一臉懵逼,他們識字,但很有限。頗有種我認識書,書不認識我的感覺。

  九月初七,簡陋的梁山書院舉行開班儀式。

  一番熱鬧之後,六十七名學子,二十七名將領,總共九十人進入一個巨大的現代模式的教室,紅磚建造,水泥鋪地,兩人一桌,五桌一行,一共九排,眾人紛紛落座。

  學子和將領搭配落座,方便學子給將領們補課。

  眾人落座之後,每人發放一疊白紙,還有一根夾著炭心的小木棍。

  石墨加粘土,調整比例就可以製成筆芯,加上軟木棍,用魚膠粘合。就變成了方便攜帶和書寫的鉛筆。而且成本價格也大大降低,正好適合用來普及教育。

  梁山本質上還是一個軍事組織,方便,快捷,容易上手,量大管夠,才是最劃算的選擇。

  而晁蓋今天為了講課,還特意換了一身青衣,拿著粉筆,在講台的黑板上寫下了今天第一課的內容

  《洪荒歷》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洪荒天道傳。”

  晁蓋用這首開篇詞,開始了自己今天的講課。

  先從盤古開天辟地講起。

  三千魔神,龍鳳初劫。

  弱肉強食,巫妖爭霸。

  女媧造人,聖人傳道。

  天庭隕落,後土輪回。

  人族崛起,三皇五帝。

  絕地天通,歷史有序。

  “今天之所以講述洪荒歷史,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人類,是如何來的。”

  晁蓋一口氣講了一上午,結合自己前世看的洪荒小說,好一頓改編。

  “天王,這世上真的有神嗎?”

  有學子聽的心馳神往,不禁問道。

  “有,但因為他們破壞力太強,動輒毀天滅地。更有水神共工,撞倒不周山,造成天河決堤。所以顓頊大帝以大神通,絕地天通,人神分居,這才為我人族興盛打下了良好根基。這些內容在課本中都有詳細描述,下課後你可以細細品讀。”

  晁蓋信誓旦旦的說道。

  “那這些神和仙都住在哪裡?”

  武松這些武將也很好奇。

  “看看九天之上,天上的月亮真有只有盤子大小嗎?天上的星星真的只是小小的米粒嗎?不,那是如同我們腳下大宋一般的巨大陸地。只是因為太過遙遠,所以看起來渺小罷了。天庭重立之後,人身分居。普通人類苟活百年,輪回轉世,生生不息;神仙修士突破九天限制,飛升天庭,佔據無垠星河中的一處,長生久視。”

  晁蓋說的話,眾人並沒有太過驚訝,反而有種“本應如此”的感覺。因為中國歷代的神話傳說,對天空的想象,從來都是向往和宜居的。比如月亮,古人自古以來就認為,那裡是巨大的宮殿,可住人,有桂樹。對於滿天星河,也是想象成可供居住的天地。

  “真的有佛嗎?”

  魯智深問道。他是個和尚,雖然不怎麽守清規戒律,可他信佛。

  “自我修煉為仙、世人供奉為神、大徹大悟為佛、仙神佛墮落為魔。教義不同,但他們的歸處,都是那天外星河。”

  “人真的可以修成神佛嗎?”

  “修仙講究靈根、修佛講究悟性。都是特定之人才有可能修煉而成,百萬之中未必有一人。但是修神則不同,有文聖孔丘以教化天下而成神、有武聖關羽以忠義無雙而成神、有兵聖孫武以兵法傳世而成神、有李冰父子以修建江堰澤被蒼生而成神。只要為國為民,家國祭祀,便可成神!”

  “為何我們平時只見妖魔鬼怪,難見仙神下凡?”

  “鴻蒙成天道之後,天地運轉自有秩序。天道至公,天道至正。無論人仙神佛、獸鳥蟲魚,都一視同仁,也都被天道規則束縛。凡做有益人類之事,皆有功德;凡禍害蒼生,皆有因果。人類修有功德,好處多多。仙神沾染因果,會遭天劫隕落。所以世間不常見仙神。至於那些妖魔鬼怪,如今時代,人類為尊,所謂的妖魔鬼怪,不過是人類自己作祟而已。”

  ........

  一場神話課,引起了眾人的好奇好學之心。為之後其他課程進行開了個好頭。

  語文課上,那些學子幫助武松、劉唐他們這二十七名將領補習啟蒙課,三、百、前從頭學起。新加入的《符號拚音》也在啟蒙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課堂上經常能聽見“阿啵呲嘚額佛歌,和以及可樂莫呢”的朗朗讀書聲。

  數學課上,眾人在紙上用鉛筆,一遍遍的寫著壹到玖、一到九、1到9;並背誦著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歷史課上,承接神話故事的就是《史記》中關於夏、商、周的歷史故事。讓眾人感歎中華歷史悠久。

  自然課上,晁蓋從人類刀耕火種講起,工具在人類歷史中的促進作用。

  品德課上,晁蓋以自己為例,講述了何為社會公德,何為個人私義,以及兩者發生衝突時的解決方式。

  神話課上:晁蓋根據《山海經》,還有自己根據印象畫出的世界地圖,指著青藏高原說,這就是不周山倒塌後形成的昆侖虛。不周山倒,人類走向四面八方。走向東方和北方的人類,創造了華夏文明;走向南方的人類,創造了佛教文明;走向西方的人不斷分化,有的人深入非洲大陸被曬成黑炭、有的深入歐洲冰原被吹的煞白、有的留在中東和地中海,成為一對累世冤家。

  “天王,這世界上真的有渾身如同黑炭一樣的人嗎?”

  “有,《海外南經》的“不死民”,《海外東經》中的“黑齒國”、“雨師國”以及“勞民國”!

  絕地天通之後,人對神已經不了解。加上分散四處後,人與人語言發生變化, 所以造成了許多誤會。

  比如《海外南經》的不死民,其實就是非洲的黑人,因為手足皆漆黑如炭,以為他們跨過了生死界線,以為是不死族。其實只是因為乾旱,被曬黑的。

  比如《海外東經》中的“黑齒國”、“雨師國”以及“勞民國”!其實就是東海之東的雙子洲上的野人。我們可以稱呼他們為印第安人。

  在大唐時常有胡商販賣的昆侖奴,其實就是從非洲沿岸抓來的不死民。”

  晁蓋拿著自己手繪的世界地圖牽強附會的講解,眾人卻被唬的一愣一愣。

  “天王,既然不周山是我人族發源之地,為何如今卻在吐蕃治下?”

  有人充滿不解。

  “三皇五帝時期,所有人族皆在我中華統治之下。

  夏商周三朝依然可以控制昆侖虛。

  但春秋、戰國中華諸侯內亂五百五十年,昆侖被吐蕃先民佔據,其人不再信奉天道,反而開始信奉南瞻部洲傳來的佛教。

  漢唐時期,吐蕃臣服,納貢稱臣。

  到我大宋,如今只剩下區區國土,北方向遼國俯首當孫;西方被西夏勒索百年;西北吐蕃、大理年年寇邊;南方諸蠻也不把大宋放在眼裡。

  哪裡還有大國氣象,哪裡還有什麽臉面去昆侖祖地。”

  晁蓋的一番話讓眾人沉默良久。如今的大宋,對內強硬對外懦弱,年年供奉歲幣,即便邊軍打了勝仗,皇帝和文臣也想著趕緊求和。大宋的骨氣就是這樣一次次被磨滅的。

  這樣的朝代還講什麽祖地,把祖先的臉面都丟盡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