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203章:曾頭市滅
  種家五代守衛邊疆,數十人戰死沙場。

  金國入侵時,種師道戰死於太原,弟弟種師中戰死於濮陽。

  面對這樣的老將,晁蓋特別給予了禮遇,讓他到梁山武院去擔任講師。

  折家六代鎮守邊疆,同樣功勳卓著。折二代女兒嫁給楊繼業,也成就了折老太君的威名。但可惜傳到第六代當家人折可求的時候壞了名聲,折可求面對金兵選擇了投降,然後在偽齊劉豫手下當狗腿子。劉豫死後,金國怕折可求握持重兵而生變,一杯毒酒給弄死了。

  折家壞了名聲,不但折家將無人再提起,連累折老太君也改名叫佘賽花了。

  不過,幸好折可求遇見了晁蓋這個大善人,給了他去礦山挖礦贖罪的機會,從而保住了折家六代清譽,折家真該給我立長生牌位呐!

  處理好城內俘虜事宜。

  宋江帶人前來拜見。

  “天王哥哥,這位這是我的恩人,禮賢好客小旋風,四海馳名小孟嘗,柴進柴大官人!”

  宋江當年逃難在柴進處待了半年,受了不少恩惠,這次算是投桃報李。

  只見宋江旁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須,三十四五年紀,端的好相貌。

  “天王在上,小可柴進有禮了!”

  柴進舉手投足有一股貴氣,這種氣質在人群中猶如鶴立雞群,一眼望去,就讓人印象深刻。只是眉間有一絲憂愁。

  “哦,原來是柴大官人,久聞大名,未曾一見,早些年就想去拜見,未得空閑。想不到在此處相見。”

  晁蓋也從座位上起身,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和藹模樣,將柴進和宋江拉到座位上,自有軍兵前來奉茶。

  晁蓋很些詫異,柴進不是滄州的嗎?怎麽跑來高唐州了?哦,晁蓋忽然想起這茬,柴進有一個叔叔,名為柴皇城,正住在高唐州。

  白衣秀士王倫便是柴進扶持上位的,兩年前晁蓋斬殺王倫之後,還想著抽時間前往滄州向柴進解釋一二,後來因為事情太忙,一直未能抽出時間,想不到在這裡見到了柴進。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小可也與天王神交已久,此次前來拜見,一是仰慕天王一了夙願,二是前來求助的。”

  柴進眼中的憂慮再次浮現。

  “求助?但說無妨,只要能幫上忙,在下絕不推辭!”

  晁蓋立刻拍著胸脯說道,以晁蓋如今的身份地位,世上已經沒多少事情是他無法解決的了。就當是替他還救助林衝、宋江的恩情吧。

  “是這麽這麽回事!”

  柴進將叔叔柴皇城與高唐州豪強殷天錫的矛盾講述了一遍。

  這殷天錫果然是作死小能手,原本的高廉被晁蓋弄死,他已做不成高廉的小舅子,結果竟然又被他趁機勾搭上了折可求。這一個月來,還真是仗著折可求的勢力為非作歹。

  殷家算是坐地戶,柴皇城是從滄州搬來的,兩家本就不對付。這次殷天錫趁機逼迫柴皇城讓出自己宅院,柴皇城仗著自己柴家有丹書鐵卷,不肯搬。

  “你的丹書鐵券在哪兒呢?”

  “在我滄州老家。”

  “胡說!我看你分明是沒有,冒充金枝玉葉!給我打!”

  可惜了柴皇城這麽冠冕堂皇的名字,被殷天錫手下潑皮混混打個半死。急忙書信求柴進來援。

  柴進找殷天錫理論。

  “我家是金枝玉葉,有先朝丹書鐵券在門,諸人不許欺侮!”

  “你的丹書鐵券在哪兒呢?”

  “在我滄州老家。

”  “胡說!便有誓書鐵券,我也不怕!左右,與我打這廝!”

  柴進手下莊客不敵,柴進也被打了一頓,柴皇城的宅子被搶,一家流落街頭,柴皇城又氣又傷,一病嗚呼。現在終於等到天王進城,又遇到自己的好友宋江,所以這才趕緊來向晁蓋求援。

  聽完講述,晁蓋暗暗思量,果然,這殷天錫惡人本性不改,遲早犯事兒。不過......

  晁蓋悄悄看向宋江,這種小人,宋江反手就能讓其萬劫不複,他還特意拉過來讓柴進向自己求情。哦,明白了。

  “咳咳”

  晁蓋乾咳兩聲,溫聲道:“此事簡單,我梁山規矩,每到一地,都要打黑除惡,反腐倡廉。這殷天錫以及他上面的保護傘,我必將其一網打盡,還柴員外,還高唐百姓一個公道!”

  “多謝天王!”

  柴進起身施禮,衷心道謝。又對宋江一躬身道:“若無兄長引薦,我走投無路矣!”

  柴進以前一直以為自家柴王爺之後,家有丹書鐵券,良田千頃,莊客數百,怎麽也算是一方人物,誰都得給自己幾分薄面。這次高唐州事件卻讓他看明白了,自己那些所謂的依仗,在真正的權勢面前,如同紙一樣薄。

  宋江將柴進扶起來,安慰道:“大官人,我早就說過,此事只要告知天王,天王必定會為你主持公道。可惜了柴叔父未能等到撥雲見日的一天。”

  柴進也長歎一聲,叔叔臨死前還拉著他的手,讓他去往京師攔駕告禦狀報仇。但這京城官家是那麽好見的嗎?見了又如何?他趙佶還能管到高唐州的事兒嗎?

  柴進可是親眼目睹梁山大軍一股破城,原本讓他窒息無法抵禦的大人物折可求,只能乖乖跪地求饒。

  那自己何必舍近求遠!

  宋江又道:“大官人,如今那宋庭昏庸無道,乾坤顛倒,天王順天應命,撥亂反正,正需人才協助。你一身本領,賢名傳遍江湖,何必困守家中?”

  “這.........”

  柴進也是個有抱負的人物,但在宋庭,他姓柴,便注定了要當一輩子富貴閑人。就如同賈寶玉銜玉而生,就注定一輩子只能平庸,但凡冒尖,就有殺身之禍。

  晁蓋對宋江點頭,柴進生的富貴堂皇,言語行事得體周到,這不就是上好的外交人才嗎?

  你讓柴進造反,他一個富貴閑人瞻前顧後,白忙活那麽多年,一個人才也沒留住。

  你讓他去當外交人員,在原著中,救助盧俊義、前往東京、南下方臘時,都表現不俗。

  所以,人才還是要用對地方。

  在宋朝,因為趙家奪了人家柴家孤兒寡母的江山,所以柴家子弟無論是否有才能,永遠只能做一個富貴員外。但這對晁蓋來說則不是事兒。

  都改朝換代了,你還想著前朝,也沒人把你當回事了不是嗎?你看慕容複,那麽多年也沒搞出個名堂。

  “柴大官人是否有意來我梁山擔任職務啊?”

  晁蓋正式發出邀請。

  柴進心中激動,多年夙願要實現了嗎?忙看了看宋江,見宋江向他頷首點頭。柴進大喜,躬身施禮道:“故所願,不敢請耳。”

  “好!我梁山迎賓司原頭領杜遷趕往登州去任職了。這迎賓司的司長虛席以待。”

  “進必鞠躬盡瘁,肝腦塗地!”

  柴進跪地行了大禮,算是歸順了。

  至於殷天錫?那真的只是件小事兒,派出軍兵前去捉拿,依法辦理便是,此事略過不提。

  如今

  西軍在河北東路的十萬人馬已全軍覆沒。河北東路宋庭有生兵力為之一空,只剩下三府十一州五十四縣,在幾千團練兵的守護下瑟瑟發抖。

  大好局勢,不可浪費。

  中秋即將到來,秋收將至,應盡快結束戰事,讓河北東路的百姓安心收秋啊。

  “命,神武軍率領三萬輔兵繼續掃蕩河北東路其他州縣,盡快實現軍管。”

  晁蓋丟出令牌。

  “得令!”

  董平、朱仝、徐寧接令而去。

  “命,雲風騎帶兩萬五千輔兵駐扎高唐,就地擴軍,並押送俘虜回梁山修路改造。”

  “得令!”

  雲天彪、東方嘯、風會、傅玉、雲龍、穆弘躬身領命。

  “命,金剛軍、神機營秘密前往應天府,聽公孫軍師調動。”

  如今濟南府成了腹地,已經沒有駐守的必要,留少量兵力便可。金剛軍主力和神機營的火炮趕往應天府,可以參加西線的戰事。

  “得令!”

  魯達、花榮躬身領命。

  “至於雷鳴騎,備好快馬,帶好乾糧,隨我前往凌州,這曾頭市蹦躂的時間夠久,該給他一個結局了。”

  “得令!”

  李助、樊瑞、沙志仁、冕以信欣喜不已。

  眾軍各自準備,宋江又告辭而去,他還有許多地方要去疏通,再次遁入暗中。

  新入職的迎賓司司長柴進暫時也無事務,而且還需回滄州安頓家小,便跟隨晁蓋同行,先去凌州。

  趁著出發前的空隙。晁蓋又給《華夏半月談》撰了一篇稿,在不透露隱秘的情況下,大肆表揚大名之戰、淄博之戰、高唐之戰的將士英勇無畏事跡。

  又抄了一首歌,作為對中秋節仍在前線奮戰的將士們的敬意。

  咱當兵的人

  有啥不一樣

  只因為我們,都穿著樸實的軍裝

  咱當兵的人

  有啥不一樣

  自從離開家鄉,就難見到爹娘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都是青春的年華,都是熱血兒郎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一樣的足跡,留給山高水長

  ..........

  政和七年八月十四。

  東平府通往濟南府的寬闊官道兩旁,是熱火朝天的俘虜修路隊,他們現在越來越熟練,對這種辛苦卻又規律的生活也習慣起來。

  忽然從遠處奔來三人六馬,背上插著高高的紅色旗幟。

  三騎兵飛奔而來,只要見人,當頭一騎便高呼道:“大捷,大捷,梁山大捷。”

  左側一騎高呼:“臨淄大捷,俘虜四萬!”

  右側一騎高呼:“高唐大捷,俘虜五萬!”

  路邊俘虜看著飛馳而過,不禁都站直了身子,目送遠去,羨慕不已。

  “哎,早知如此,當時天王招兵的時候,我也該去的。”

  “是啊,以前天天打敗仗,現在好了,同樣的這批人,跟著天王天天打勝仗!你說邪門不?”

  “我看不是邪門,是天命所歸啦!”

  “哎,我是真有點兒後悔了。”

  “那也不晚啊,現在仗還沒打完,咱們還有機會呢。”

  報捷騎兵繼續飛奔,路過農田。

  “大捷,大捷,梁山大捷。”

  “臨淄大捷,俘虜四萬!”

  “高唐大捷,俘虜五萬!”

  .......

  “嘿嘿,咱們梁山又打勝仗了!”

  “不奇怪,天王領兵還能輸了?”

  “打勝仗好啊,梁山勝了,咱們才有好日子過。”

  路邊田地中的百姓聽到高呼,不禁露出安心的笑容。

  報捷騎兵繼續飛奔,回到主寨。

  “大捷,大捷,梁山大捷。”

  “臨淄大捷,俘虜四萬!”

  “高唐大捷,俘虜五萬!”

  .......

  梁山主寨眾人聽聞都露出自豪的表情,宋庭二十萬西軍又如何?加上之前大名府的三萬俘虜,西軍還剩什麽?

  “天王把文稿也送來了,我還想著用什麽角度寫又不泄密,又能發表呢。”

  李清照拿起晁蓋的文稿開心的看起來。

  “哼,這次戰鬥沒讓我去,真是可惡!明明連慧娘這個不會武功的都去濮陽了!”

  扈三娘不禁抱怨連連。

  “三娘妹妹別急,如今天王大勝,正該咱們宣傳發力,讓所有百姓得知這個好消息,安定民心之時。我的半月談,你的巾幗營可是責任重大。這次天王送來文稿之外,還有一首歌。正好,你們巾幗營好好排練排練吧。”

  “哦,什麽歌讓我看看。”

  扈三娘急忙接過,輕聲吟唱了起來。

  “這詞牌好像有些奇怪,不像浣溪沙,又不像釵頭鳳,也不像西江月,嗯,但還朗朗上口的。”

  扈三娘和李清照一起研究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這就是一首沒有詞牌,平鋪直敘的歌!

  直接用嗓子吼出來就行了。

  “好,這首歌我要盡快排練出來,讓大家學會。中秋時節,將士遠征,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麽不一樣,而是因為他們有責任擔當!”

  扈三娘握緊粉拳揮舞了兩下道。

  ..........

  梁山這邊歡聲笑語,晁蓋這邊則罵聲連連。

  “哼,又讓曾頭市這些家夥給跑了。”

  晁蓋帶領雷鳴騎趕到凌州曾頭市,卻發現曾家嫡系早已逃走。據當地人士所說,他們已前往滄州。

  滄州有海港,這些人怕是要乘船出海前往金國,不行,給我追。

  不滅曾頭市,晁蓋的念頭不通達。

  八月十五日。

  三千鐵騎疾馳到滄州城下,還未等攻城,知州杜充立刻帶領大小官員出城跪降。

  杜充?晁蓋覺得這名字很耳熟,但現在忙著追捕曾家,也顧不上他。

  繼續追到海港,只見一艘大船已駛離港口,約有三百多步。

  “我還會回來的!”

  曾弄站在船頭上衝著晁蓋大聲發誓道。

  “你以為你還有機會嗎?”

  晁蓋嗤笑道。原本想給曾弄來一個流星火雨送葬。但天眼打開之後,他打消了念頭。

  只見,滄州外海,行駛過來一艘一千五百石大船,浩浩蕩蕩,攔住了出海的港口。

  “這是?”

  曾弄和蘇定抬頭一瞧,大驚失色,只見當頭旗艦上,站立一人,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雖然面容看起來有些消瘦枯槁,但昂然站立似天神。

  “盧俊義!”

  “他怎麽回來了!”

  曾弄和蘇定大叫一聲, 急忙催促手下急行。但哪裡逃得過大海船的追擊。

  “奸賊,納命來!”

  憤怒的盧俊義跳幫而入,兩三回合將二人打翻,鐵棒亂砸,夯成了肉泥,這才解了心頭之恨。

  岸邊,晁蓋突感一陣舒爽,心情莫名的好了許多。

  “天王!”

  隨船而行的還有周侗、史文恭、燕青、嶽飛。他們七月初趕往遼東,在這一個月裡吃盡了苦頭,幸好時遷與馬植搭上線,這才找到線索,然後一路殺出了金人腹地,坐著阮小五黑山水軍的船隻回到了中原。

  原本想在滄州悄悄登陸。不想恰好遇見了想要逃走的曾弄、蘇定。真可謂是冤家路窄啊。

  又聽聞晁蓋已經擊敗西軍進攻,全取河北東路,更是讓周侗等人有種恍然隔世之感,自己等人去了趟遼東,回來就不是宋民,而是梁山百姓啦?

  “天王,大恩不言謝,待我回大名府處理完家事,必前來誓死以報!”

  盧俊義單膝跪地抱拳一禮。

  “盧員外快快請起,李固、賈氏我已將其入獄,持我手書回去,自會給你一個交代。”

  “再謝天王!”

  盧俊義感激莫名,回大名府處理家事暫且不提。

  在城中坐定,看著面前這個中年官員,晁蓋沉聲道:“你說,你叫杜充?”

  “啟稟天王,正是下官啊。”

  杜充跪在地上,滿臉討好的笑道。

  “跪下!誰允許你抬頭的!”

  晁蓋怒道。他終於想起來這家夥是誰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