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命水滸》第319章:9州改革
  目前在九州共有七支主力軍團三個特種作戰營,分別是羽林軍、青龍軍、神武軍、雷鳴軍、雲風軍、雲夢軍、解煩軍和陷陣營、浮屠營、猛安營,共計二十五萬人。

  另有新兵二十萬作為後備補充駐扎在各村莊;一萬高麗復仇軍駐扎在博多等待命令。

  還有三支滿編的水師部隊十萬左右。

  林林總總算下來,共有五十六萬部隊在扶桑活動,每月的軍餉都要近300萬貫。

  還有每月吃的米糧,至少需要六十萬石左右。如果從國內運送過來,還要加上飄沒。每月得運過來八十萬石才行。

  以三千石帆船每次運送兩千石計算,得用400艘船不停的運送才能滿足軍隊需求。而四百艘運輸船,幾乎就要耗光三大水師一半的運力了。

  如果再加上火藥、彈丸、開花彈、弓弩箭矢、刀槍鎧甲、療傷用品等等物資,這麽大規模的東征,耗上半年,就把開封汴梁的府庫給耗幹了。

  也幸好是晁蓋禦駕親征,可以直接從系統中兌換物資。如今每月800萬點的收入,六十萬石糧食不過才消耗60萬點。其他物資花銷也不過40萬點。再花費300萬點兌換300萬枚帝國銀幣。每月消耗400萬點即可,自己還有400萬點盈余。

  帝國范圍和人口越多,自己每月獲得的天命值越多;天命值越多,自己可以反饋和補貼國家的越多。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而且越到後期越強。

  而且偉力集於一身,自己就是移動的補給站和火力炮台,如果不是怕太驚世駭俗,甚至一人成軍都不成問題。

  這也是晁蓋敢於離開中樞,四處亂跑,卻不擔心反叛的底氣所在帝皇所到之處,便是世界中心!

  所以在探聽到扶桑發動全國男子,甚至連正在夏收的老農都集合起來才湊起來的三十萬農軍向九州開拔時,晁蓋非但不擔心,還隱隱有些期待。

  但也僅此而已了,他還是把目光放在了九州島的改革上。

  按照自己征服扶桑的五步法策略,自己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扼守要地、第二步搜山檢海。那麽就該進行第三步:分封土地了。

  神武侯董平、東瀛侯阮小七是一個很好的廣告,趁著這個熱度,晁蓋繼續在主力軍團中進行宣傳,鼓勵主力軍團立功的將士主動退役,在扶桑落戶。優惠有三:

  第一:扶桑遠離中土,封田按照中土1:2計算。也就是原本在中土可以兌換100畝封地,在扶桑可以兌換200畝。

  第二:稅收優惠。在中土稅收中,私田十稅二,集體公田十稅一,軍人家屬十五稅一,烈士家屬二十稅一。軍功授田屬於私田,退役軍人不算軍屬,所以需繳納十稅二。扶桑的封田稅收優惠,按照公田十稅一計算。

  第三:自願退伍的士兵前一千名,獲贈扶桑侍妾一名。

  最近那些扶桑商人為了錢財四處捕獲農村女子,結果在九州地區被駐屯當地的漢軍士兵當成劫匪給剿滅了幾支,嚇的連忙轉移了視線,坐著海盜船向四國和本島前進,每到一個海灘登陸,就蜂擁衝入村內,見到民女就搶,壓上船就跑。

  這些扶桑商人捕奴團特別熟悉地形,讓周圍的扶桑領主一點辦法也沒有,苦惱之余還得應付法皇的征召令,導致男子離開村子,防禦越發空虛。商人捕奴團也越發張狂,短短一個月就搜集了上千名女子。

  博多鎮那邊也按照上、中、下三等進行支付報酬。一個上等女子二十貫,中等十五貫,下等十貫,這實在太賺錢了,讓扶桑商人們欲罷不能。

  扶桑男子多粗狂,身體面容遺留了許多蝦夷人的原始形態。而扶桑女子則恰相反,因為扶桑具有很典型的海洋性氣候特征,女子肌膚在濕潤的空氣下水分流失少,顯得特別潤滑白皙。恰如江南小家碧玉,膚如凝玉,水潤白淨。

  就算是一些山野農家女子,也足夠吸引人目光。即便是只能做妾,想來也是極好的。

  這三項優惠政策一出,果然有許多士兵提出了退役申請,最後統計,二十五萬主力軍團中,有一萬多人選擇了在扶桑落戶。

  將這一萬多人平均分配到九州五百多個村莊,將新兵們修築的營寨作為他們的住宅,二十萬新兵們也得到了解脫,除了抽出一萬人補充進主力軍團外,剩下十九萬人屯駐到二十七座城池中,加強日常訓練,隨時準備為主力軍團進行補充。

  扶桑的農民並沒有土地的所有權,他們一直都是武士老爺土地上的農奴。現在他們的主人不過是從武士變成了華夏封田爵士而已,對他們觸動並不大。

  在完成分封與進駐之後,晁蓋又頒布了幾項政策,就涉及到了這些農民。

  第一,種族令。華夏封田爵士為華族,其余人為倭族。倭族不允許讀書識字,不允許做官吏。

  第二,刀狩令。倭族不允許從軍,不允許持有任何類型攻擊性武器、防禦性裝備,否則可視為叛逆,由華族當場斬殺。持有官府特許令的商人除外。

  第三,通婚令。華族男子可與倭族女子通婚。該女子及其後代自動獲得華族身份。

  第四,稅賦令。華族可雇傭倭族耕種土地,賦稅最高不得超過五成。

  第五,認養令。華族可以認養倭族孩童為義子義女,在官府報備之後方可獲得華族身份。

  這五項命令作為封田後的第一道政令,自頒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政令經由華族爵士傳達給五百座村莊內的農民後,扶桑農民大都一臉懵逼,然後三三兩兩的小聲嘀咕。

  種族不種族的他們不在乎,因為他們本來就不識字也不做官;

  刀狩令可能對獵戶有些影響,以前可以偷偷進山打獵,以後怕是不成了。不當兵更好,他們是柔弱的農民,上陣打仗實在太可怕了。

  通婚令對他們反而是個好消息,若是自家的兒女能被爵士看重,以後家裡也能富裕些。

  認養令更是一種福利,就看誰家孩子聰明,能入爵士老爺的眼了。

  最讓他們開心的是賦稅令,不超過五成?那豈不是說賦稅要降了!

  “仁慈的華族爵士老爺,竟然主動給我們降稅,從八成變成了五成,實在是太仁慈了。”

  “是啊,是啊,終於可以多吃一口糧了呢。”

  “現在的爵士老爺比以前的武士老爺好太多了呢”

  .......

  農民們議論紛紛,總之就是覺得自己的好日子要來了。

  六月初七。

  在九州封田、改革有序推行的時候,扶桑三十萬大軍終於姍姍而來,他們分兵三路,分別是經鳥羽、石見、長門城的上路軍;經備中、備後、芸中、周妨的中路軍;經攝津、淡路、阿波、土佐等四國的下路軍。

  上路軍由大將楠木希典統率十萬人;麾下部將板垣征四、中島今五、山本六郎、東鄉平七

  中路軍由大將東條鷹雞統率十萬人;麾下部將谷壽零夫、土肥圓一、石原彎二、阿部信三

  下路軍由大將近衛文莫統率十萬人,並最後一支水軍部隊。麾下部將兒玉八郎、西鄉九道、松井十根、柳川平助。

  這支部隊集合了扶桑所有精華和力量,白河法皇對此給予厚望。藤原家也竭盡全力調度物資,這一戰不光關乎天皇一系的統治,同樣也關乎著他們藤原家的家業啊。

  扶桑的分封製固然有落後的一面,但同樣也有一定的優點,那就是將公卿與帝王的統治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沒有外敵的時候他們互相爭鬥,東風壓倒西風。遇到外敵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團結一致,共同抗敵,歷史上兩次抗元之戰就是如此。

  因為外敵入侵的每一塊土地,名義上是天皇的,可實際上卻是他們公卿自己的家業。

  恰如華夏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華夏大地分裂成數百個大小國度,互相征伐不休,但是遇到戎狄入侵,立刻就有大國站出來“尊王攘夷”,帶領大家先把外敵打出去再處理內部家事。

  這也是春秋五霸的“霸權”之來源。而內部戰亂不休的春秋戰國,反而是不斷向外擴張的時代。 www.uukanshu.net

  到了後來中央集權,權利歸於帝王,文臣變成了打工仔,大都是四朝元老馮道那樣的打工人心態,順便搞點錢。國家存亡,在他們眼裡只是皇帝一家一姓之事,與他們文臣其實沒有根本上的利益衝突。而武將想要通過戰爭立功,卻被皇帝所忌憚,在大一統王朝,必然受到壓製。

  結果到了王朝後期,便是文臣貪腐,武將頹廢,遇到外敵,一觸即潰。這也是秦漢之後,國家多亡於外族的原因。西晉亡於五胡亂華、大唐墜於安史之亂、大宋亡於金蒙鐵騎、大明亡於女真八旗、大清亡於西方列強........

  分封作為一種落後的政治方式,並非強於大一統。但問題是,你大一統之後,要有所作為,像秦皇漢武一樣集中力量去辦大事,而不是去內耗啊!

  再強大的大一統帝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去內耗,也終有一天會把自己耗死。歷史已經用無數次輪回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要向外拓展,就必須要激發文臣將士的積極性,高雅一點說就是“共享拓展紅利”,俗一點說就是“得加錢”。

  這也是晁蓋一方面在中原固有統治區實行大一統的郡縣製,卻在開拓區設置都護府,采取分封製的原因。

  有好處,才有動力,大家的利益才會跟皇帝一致,才會為你賣命。

  扶桑國內的公卿分封還停留在華夏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封階段,猶如泥沙堆砌的巨人,遇到華夏大一統王朝集中力量開拓之力,必然會被擊破成為一攤散沙。

  很期待你們的到來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