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命水滸》第291章:乘船回家
  天啟三年,八月二十。

  南方各州郡已經恢復穩定,並開展“兩年不征稅賦、不服勞役”的休養生息模式。

  羈縻州的改土歸流也在按部就班的執行。

  嶺南的土地改革卻不急於一時,等明年羈縻州初見成效後,再行開展。集中力量先辦大事,一下改動太多,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而晁蓋也準備返回中原了,現在的嶺南開發還嚴重不足,叢林密布,瘴氣叢生。就算自己“日啖荔枝三百顆”,暫時也沒有長做嶺南人的打算。

  神策、武威、千牛、射聲四軍在完成自己任務之後,從陸路返回梁山泊。晁蓋則在南方水軍一支兩千人船隊的護衛下,從海路返回。

  十艘兩千石海船,載著晁蓋和一些親隨,從欽州港出發,沿海岸線北上。

  晁蓋也正好巡視一下帝國沿海各港口建設。

  八月二十一日。

  穿過雷州半島與瓊州之間的海峽。

  秦始皇當年設置嶺南三郡,海南島便屬於象郡。

  漢朝時伏波將軍馬援曾駐軍海南島,還留有一處遺跡“伏波井”。

  大宋時,海南島上的有瓊州、儋州、崖州三郡十六縣,常常做為犯人流放地,蘇東坡也曾被貶謫海南。

  當年蘇東坡剛到儋州時,發現當地人不重視農業生產,多以貿易、打獵為業,多荒田。當地百姓還用著名美食“三吱”來招待蘇東坡,所謂“三吱”就是用剛出生未長毛的小老鼠蘸糖生吃,筷子夾起來吱一聲,蘸糖吱一聲,放嘴裡吱一聲,因此得名“三吱”。

  蘇東坡這麽熱愛美食的人都有點受不了。於是開始進行“勸農”,傳播種麥、種稷、種稻知識,積極發展農業,為當地帶來了長遠的福利。

  蘇東坡還傳播醫療知識,當地百姓非常迷信,患病時也沒有醫生,靠術士和巫師看病。最常用的治病方式就是殺牛祭神,每年從大陸運進來的牛都用於祭神,富有者多的殺牛數十頭。

  蘇東坡聽聞之後,開始傳播中醫知識,想要改變這種不良風俗。他親自到鄉野采藥,並考訂藥的種類,撰寫醫學筆記,為當地人探索出了治療疾病的藥物,如蕁麻、蒼耳等。但是給百姓用藥治病時,巫師卻說神怒了,得病不能吃藥,只能殺牛,結果“人牛皆死”。而聽從蘇東坡的勸告,乖乖吃藥的人,反而很快康復。中醫知識因此得以在當地傳播。

  蘇東坡還傳播儒家文化,開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先河。在他來海南之前,海南沒有出過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他來海南後,培養了當地第一位舉人薑唐佐、第一位進士符確。此後,海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屢有斬獲。

  後世很多人認為,詩句和文章寫得好的,不一定有政治才能。其實這倒未必。

  像杜甫、蘇東坡、陸遊、辛棄疾這樣的文人,正是因為苦難的經歷,讓他們看到了更多,想到了更多,所以才能寫出更多好文章。

  在崇尚空談的時代,他們確實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了解民間疾苦,並願意付出行動的人,你能說他沒有政治才能嗎?

  只是那個時代,不允許實乾的人施展才華而已。

  晁蓋懷著瞻仰的心情,讓船隊停靠在瓊州兩天,騎馬到儋州瞻仰了一番蘇東坡書院和蘇公祠。

  八月二十七日。

  船隊繼續航行,抵達廣州城。

  此時的廣州城,已經頗為繁華。東西長五裡,南北長八裡。擁有人口三十余萬。

建有一座市舶司,有寬闊的碼頭,商船來往如織,多是南洋來的胡商。  大宋原本有密州、杭州、明州、溫州、泉州、廣州六大市舶司,每年靠收稅能得純利320萬貫。

  到了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發現六大市舶司船隊吞吐量非常大,但是稅收卻越來越少。於是鼓動徽宗取締了杭州、明州、溫州、泉州四個市舶司,一方面節省開支,另一方面加強對走私點的打擊。隻留下北方的密州市舶司和南方的廣州市舶司。

  密州市舶司主要貿易對象是日本、高麗、遼東半島等地。廣州市舶司主要貿易對象是南洋各地。

  這大宋看似海外貿易頻繁,其實遵循的依然是重農抑商的國策,骨子裡仍然是閉關自守的小家子氣。

  因為市舶司的商貿船都是官船,不允許民間出航,市舶司開設的目的不是繁榮經濟,僅僅是為了朝廷提供賦稅。比如,不允許私人船只出海,若有違反者,“徒二年,財物沒官”;不允許銅錢出境,“以銅錢出外界一貫以上者,為首者處死刑”;連銅錢和私人出海都不允許,自然更不允許海外探索和移民。

  這種自捆手腳的方式,導致大宋海貿看似繁榮,卻無法擴展自身影響力。白白放著廣闊的世界,遲遲無法打開大海航時代。

  不讓國人出海,卻積極吸納外邦友人來華。相當於主動把擴展世界的機會讓給他國。

  問題是,別國都能不遠萬裡抵達你家門口了,說明他們的航海技術比你強大,憑什麽還讓你吸血?

  這樣被反噬的例子其實很多。

  比如大唐時期,廣州不允許漢人出海,卻千方百計吸納胡商來定居,最後導致大唐末期,胡人一看機會來了,十萬胡人鳩佔鵲巢,屠殺奴役粵人百姓數十年,也不再向大唐交稅,建起了小王國。最後還是靠著黃巢攻陷廣州,才撥亂反正。

  到了大宋,依然沿襲大唐善待胡人之策。因為有黃巢殺胡的前車之鑒,胡商老實了許多,可隨著他們人口逐漸增多,又開始了擁兵自重。到了南宋末年,胡商蒲庚壽在泉州搞起了國中之國,不但襲殺張世傑,還盡屠泉州城內南宋宗室,投降蒙元。一直到一百多年後朱元璋攻下泉州,才結束了蒲家對泉州統治。

  到了大明,依然是這個德性。鄭和七下西洋,看似是海貿盛世,其實沿襲的依然是“重農抑商”國策,下西洋的都是官船,不允許私船出海。七下西洋之後,將大明民間海商一網打盡。隨後明朝便宣布海禁,官商、私商都沒了,只能繼續沿襲唐宋的老路,坐在家中,等著胡商上門。倭寇之亂和葡人霸佔澳門就是主動放棄海洋,閉關自守的惡果。

  到了清朝更不用說了,同樣繼承這種閉關自守的思想,自詡天朝上國,坐在家中,等著別國來朝貢。結果,英國殖民者發現自己年年貿易逆差賠錢,就不樂意了,一棍子打翻了清朝這個紙老虎。中華大地自此陷入百年屈辱之中。

  所以,閉關自守真的要不得,不肯打開國門,放眼世界,最後只能落入妄自尊大的虛妄之中。因為當你停步不前的時候,別人可能正在發憤圖強。

  就以目前的廣州城來說,政和元年,城內有胡商三萬余人。這些胡商在廣州聚集成坊,或者攜家帶口到廣州,或者在當地娶妻生子,官方對這些胡商的管理,主要依靠“夷人自治“的方式,指定胡商中的一些久居廣州,有影響巨大的商人,授於“蕃長“的職務,要求他行使一部分的管理職責。

  這些胡商不遠萬裡而來,他們的航海技術、繪圖技術都經過了實地考驗。而且還吸納了大宋的造船技術、指南針、水手羅盤,可謂是取長補短。

  這些胡商還在城內建立了許多蕃學,裡面就讀的都是胡商的子女,一方面教授中國的文化,另一方面也用阿拉伯語教授他們自己的文化。

  而宋人在做什麽呢?坐在城裡等著收稅而已。

  晁蓋在廣州停留了三天,探查了廣州市舶司、造船廠、胡商藩坊、城外農田等建設。卻什麽都沒說,吩咐駐扎在廣州的石寶,繼續調動南離軍修建、拓寬廣州到周邊各州郡的道路,之後便再次乘船出海北上。

  九月十五。

  抵達泉州。

  泉州作為大宋六大港口城池,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主要出口陶瓷、絲布、金屬器具、樂器等商品。北上經明州至高麗、日本航線;南下至東南亞、南亞、西亞航線,到南宋和蒙元時期,更是取代廣州成為對外第一大港。但現在,因為市舶司暫停了七年,港口蕭條了許多。目前只能靠造船業維持當地發展。

  九月二十二。

  抵達溫州。

  兩浙路的溫州,以造紙、造船、鞋革、繡品、漆器著稱,亦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一。

  十月初三。

  抵達明州。

  明州寧波,地處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三江交匯處,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人口眾多。主要對外商品是茶葉、青白瓷、絲綢、茶葉等物品。

  十月初十。

  抵達杭州。

  晁蓋在杭州停留了三日。與張叔夜交流了一下兩浙路的集體農莊建設問題。繼續給他兌換了大量糧食物資。作為擁有990萬人口的密集區,兩浙路現在沒有財政收入,基本全靠開封調撥的財政支撐。

  之後繼續乘船北上。

  十月三十日。

  抵達密州。

  作為最早拿下的一座市舶司,如今已經建設了將近四年,,繁華程度已經遠遠超過廣州市舶司。

  首先,密州深海港建設了十二條三百米長的石頭水泥棧道,方便更多大船停泊;同時還有修複、建造大船的船廠,為海商們提供船只服務。

  第二,修建一座六層高的鋼筋建設而成的市舶司大樓。同時鋪設平坦的水泥道路。打造更多可供船舶停靠的。

  第三,進一步擴大板橋鎮的規模,打造一個巨大的商業區,提供更好的服務。住宿酒店、商鋪、賭場、浴場等等消費設施都非常豪華,大街之上,到處可見各色商賈來往消費的人群。

  第四,華夏貨物吞吐量逐年增加。華北平原豐富的物產資源、特色商品匯集此處,對外進行銷售。海商們來來往往,不斷將中華特色商品裝船販賣到海外,同時帶來海外特色商品。一來一去,單單密州市舶司一地,每年稅收都有四百萬貫以上。比大宋六大市舶司總稅收之和還要多。

  晁蓋在密州登陸,視察了一番板橋鎮和市舶司的各項設施,不斷點頭。這個市舶司在華夏建國的前兩年無法收取農稅之時,為國家發展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財政收入。

  十一月十日。

  晁蓋從陸路,騎馬返回開封。立刻召集吳用等朝廷重臣開會。

  如今華夏已經是南北橫跨一萬裡,人口七千萬的大國,各項需要改革的問題非常多。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項一項來,在自己有生之年,這些問題都可以逐一解決。

  當下晁蓋提出的議題,就是開放國門,擴大海外貿易,增加國家稅收的問題。經過眾人討論,制定了七項原則。

  第一項:從南到北建立海參崴、丹東、營口、錦州、天津、密州、浦東、杭州、明州、溫州、泉州、潮汕、廣州、北海十四座市舶司對外口岸。

  第二項:鼓勵民間海商出海貿易。向國外販賣商品,收取一成關稅;向國內販賣商品,收取二成關稅。

  第三項:市舶司負責發放征稅憑證,憑征稅憑證,在沿海各港口停駐、修整不得重複征稅。

  第四項:由市舶司明確公布不允許對外出售的戰略物資與不允許運來的違禁品名單。違反規定者沒收財物,船主處以監禁至殺頭之刑。

  第五項:民間海商武裝護衛數額、兵器需向市舶司報備,並由市舶司發放備案文書,供各停靠口岸勘查。若有超額違禁者,處以監禁至殺頭刑。

  第六項:外國商賈隻許在市舶司居住、行動, 需遵守當地律法;成年人中,臨時居住者,在市舶司停留不得超過六個月,違者處以監禁勞役;成年人長期居住,需取漢名,學漢語,通過漢語四級考核後,方可買房置地。已買房置地者,需盡快通過考核,違者沒收房屋、地產。

  第七項:此令自天啟四年一月一日起實行。

  這七項商貿政令發布之後,立刻在各地引起了一陣騷動。

  首先是一些城市內的富商,這些人有資金,有膽量,早就聽說海外貿易有數倍的暴利,一些人就開始蠢蠢欲動。

  其次是那些因為土地改革而遷移關外的家族,雖然因為改革讓他們損失了一部分鄉間土地,但他們本身積累的財富並沒有沒收,一些不願忍受北方耕種的家庭,就乾脆隻留一部分族人在關外耕種,另一部分人就棄農經商,東北山林有大量人參、皮貨、鹿茸等特產,正好海參崴和丹東港口開放,許多人就準備去經商。

  第三,就是那些胡商。不允許出市舶司還好說,考漢語四級就讓一些人抓瞎了。許多胡人一直住在藩坊,周圍都是胡人,交流生活都沒問題,所以根本沒有想過學習漢話。就如同居住在唐人街的一些老人一般,不出華人社區,也沒有學外語的需求。現在突然要求他們取漢名,學漢語,否則就沒收房產土地,把他們嚇的不輕,趕緊讓藩長去詢問,何為漢語四級?

  當得知,背誦並默寫《三字經》是二級,背誦並默寫《百家姓》是四級,背誦並默寫《千字文》是六級的時候,有些人松了一口氣,有些人則頭皮發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