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命水滸》第226章:天道元老
  十二月初五。

  晁蓋再次到帳217萬天命值,加上之前盈余的5萬,一共222萬點可用。

  花費25萬購買粗糧50萬石填充東京糧倉。

  花費15萬購買粗糧30萬石運往大名府賑濟河北災民。

  花費15萬購買粗糧30萬石,支援20萬農墾隊。

  花費5萬購買粗糧10萬石,安置地下溝渠搜出來的20萬窮苦百姓。

  總共花費了50萬點,還剩172萬。

  地下溝渠的清理還在繼續,每天都有軍兵深入地下,將裡面堆積如山的屍骨拉出城外安葬。東京汴梁的百姓一開始還有些抱怨軍兵殺戮過重,但隨著鬼樊樓越來越多罪惡行徑披露,越來越多的人感激軍兵為汴梁城清剿了這顆毒瘤。

  《晁天王剿滅鬼樊樓》的評書話本開始流傳四方,巾幗營也在加緊將其排成戲劇演出。

  大相國寺主持智清大師憑著魯智深的關系,終於見到了晁蓋,並希望為拉出的屍骨誦經祈福。

  晁蓋並沒有立刻答應。只是答應讓佛家恢復舊衣冠和稱呼。

  信仰這東西是把雙刃劍,如果運用的好,又颯又利;運用不好,又傻又弊。

  對於中原來說,主要信仰便是儒、釋、道三家。

  儒家代表著官府權勢。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讀書做官,當了官什麽都有了,當官便是信仰。

  釋家代表著富貴安逸。佛度有元人,無元也便無緣,修佛的人少有貧窮的,他們修的就是富貴無憂之下的那份安逸。

  道家代表著清修避世。清靜無為的性子注定富貴不了,甘於清貧,甘於避世。富貴的道士往往難以善終。

  三家代表的不同立場,也導致他們互相詆毀,但又逐漸融合。但總歸來說,統一融合,能有效避免內耗,避免無謂的紛爭。

  林靈素這幾年,對佛家打壓的非常嚴重。

  官府規定,官員和百姓一律不得拜佛和供養僧人。佛經中詆毀道、儒兩教相關的書籍全部焚毀。

  佛家被納入道家體系,佛祖被稱為大覺金仙,羅漢、菩薩改稱仙人、大士。僧尼皆留長發,僧稱為德士,尼為女德。德士要學習道教知識。寺廟內要立老子和孔子的雕像。

  林靈素自以為代表道家出世弘揚道法,但當他享受富貴,權勢滔天時,也便脫離了道家所代表的清修避世,大肆征發百姓修建道觀,自己反而成了百姓的敵人,窮人恨他,富人也恨他,所以這項政策注定不能持久。

  佛家看似被壓製,但只要世上還有富人,這些有錢又有閑的人想要修行,又舍不得富貴的物質生活,選擇的也必然是供奉不絕的佛家,而不是深山老林的道家。

  所以,晁蓋對儒(官府權勢)、釋(富貴安逸)、道(清修避世)三者的態度,便是在其之上加一個天道(公平公正)。

  天道之下:

  壓製儒家複興百家:儒家一家獨大,固然可以統一思想,但千年獨大,已經開始腐朽變質。官場被一群不通實務,隻琢磨人情世故、關系網絡、利益交換的腐儒控制,注定只能在自己的舒適圈子裡內耗,不敢抬眼去看世界。所以現在需要複興百家,讓儒、法、工、農、兵、墨、雜、縱橫、陰陽等等流派再次發生碰撞,重新煥發活力。

  控制佛家引導富人:宋朝初年在冊佛籍6.74萬人,宋真宗時期佛家達到頂峰,寺廟達到4.2萬間,僧人39.7萬人,

尼姑6.2萬人。佛家寺院暴富,不但佔有大量土地、房產,還涉及許多其他買賣。即便經過林靈素和徽宗的打壓,宋代寺廟依然繁多。所以佛家需要控制,富人需要引導。  規范道家形成體系:道家避世清修太過清高,要想獲得廣大百姓的支持,還得與中華民族的祖先崇拜結合起來,將歷朝歷代為民族做過巨大貢獻大的英雄人物封神,雖然歷朝歷代都在這麽做,但仍然不太成體系。

  所以,晁蓋也準備趁這次屍骨安葬儀式,宣布一下自己的信仰政策。

  十二月初七。

  經過一番準備,鬼樊樓受難者屍骨安葬儀式在城南天壇舉行。

  晁蓋和文臣武將出席,現場數千軍兵維持秩序。數萬百姓前來圍觀。

  大會邀請了大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孝嚴寺、觀音寺、寶珠寺等住持參加,並恩準他們剃掉頭髮,恢復佛家妝扮。

  還邀請了玉皇宮、上清宮等道觀觀主出席。

  “如此大事,理應舉辦水陸法會,舉辦七日才好。天王如此倉促舉辦,不妥,不妥。”

  開寶寺方丈搖頭歎道。

  “師兄不可妄言。天王恩準我等恢復舊貌,邀請觀禮已是恩德,不應再有妄念才是。”

  大相國寺智清方丈規勸道。

  眾僧點頭,之前他們也曾多方求見天王,皆被拒絕。如果不是智清方丈憑借魯智深的關系求見成功,他們至今仍在穿道袍留長發呢。這個恩情一念佛祖庇佑,二念天王仁慈,三念智清出面啊。

  “阿彌陀佛!”

  眾方丈聞言雙手合十念誦道。

  開寶寺方丈也感覺自己有些心急了。天王的態度明顯與林靈素那廝不同,既然已經放開一些限制,將來必有佛家複興之日,佛家最擅長的就是耐心啊。

  “阿彌陀佛!”

  開寶寺方丈念聲佛號,內心自省。

  道觀的幾位觀主則圍在入雲龍公孫勝的身邊,態度恭敬的詢問一些事情。

  “無量天尊,公孫道長,禿驢重現,大為不祥,您可要為我道家發聲啊。”

  “正是啊,林道長縱有萬般不是,可壓製禿驢,振興我道,也是功德無量。如今天王怕是被禿驢迷惑,讓我等惴惴不安。公孫道長本領超群,位高權重,您當為道首,得為我道家向天王請命啊。”

  好不容易將宿敵壓在身下,眾位觀主可不願放棄這個大好優勢。

  “唉......”

  公孫勝長歎一聲,不作表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數不清的紛爭,佛道之爭他是不想沾染,而且天王對神權非常看重,是自己可以染指的麽?

  不久,祭祀儀式開始,晁蓋登上九層天壇,開始祭祀天地,之後念誦禱文為亡者祈福,最後用空包火炮鳴響十八聲,眾人三鞠躬結束。

  比起往年動輒數天的祭祀儀式,這次的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看點卻是不少,嚴密的軍陣,浩大的規模,尤其後面十八聲炮響,更是把眾人嚇了一大跳,以為是天降雷音。

  再加上這是天王為貧窮無辜的百姓進行的祭祀,更顯平易近人。

  正當眾人以為儀式結束要散場時,晁蓋卻突然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

  “天庭每一百二十年進行一次輪值,如今輪換之日將近,而我已得天授權,將重開封神榜!東京汴梁城隍因接引無數冤魂重返幽冥,功德圓滿,調往他處。此次封神,便從勒封東京汴梁城隍開始!”

  晁蓋的一番話讓眾人振奮,想不到剛見識了改朝換代,竟然又能見識到封神一幕。等老去時,也有東西可以對兒孫們吹噓了。

  祭祀城隍,始於商周,興於兩漢,正式規范於南北朝,主要職責在於保護城池,防范災害和外來侵略,同時掌管城市的道德秩序和民生福祉。

  到了唐宋,基本已經遍布大小城池。職責也變成了主管陰司。有名有姓的城隍全國只有21位,皆由當地有名人物擔任。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和縣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蕭何、長安城隍魏征、柳州城隍柳宗元等等。

  不知這次開封城隍將由誰擔任?

  “要說開封城隍,我覺得包拯包青天就很適合!”

  “不行,不行,包拯不是我們開封本地人。我看東漢儒學大師蔡邕蔡伯喈就挺好,又是咱們開封本地人,名聲還好。”

  “不妥,不妥,蔡邕雖然出身開封,但長期在洛陽和長安為官,最後也沒有歸葬開封,做不得我開封城隍啦”

  “為什麽一定要是開封本地人,歐陽修、范仲淹、寇準這些大臣常年在開封為官,名聲卓著,去世後也葬在開封,為何做不得開封城隍?”

  “要我說,王家五代公爵,其先祖也可以當一當城隍啦。”

  “那個為相十六載,導致西夏頻頻寇邊卻無作為的王家麽?”

  ..........

  百姓議論紛紛,關於這種神神鬼鬼的議題,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晁蓋並沒有當下定奪,而是宣布在這七天內,將由天道教推選出合適人員,自己則在七天后禱告天地,舉行封神大典。

  圍觀的百姓心滿意足的離去,晁蓋則把佛、道首領留了下來。

  眾人到了軍營營帳,落座之後,晁蓋言道:“天道教並不是嚴密的教派,而是一種信仰,天道至公,天道至明,天道鎮壓一切,無處不在。無論儒家,佛家,還是道家,甚至南方的摩尼教,北方的長生天,皆在天道羽翼之下,眾位以為然否?”

  “然!”

  “善哉!”

  “無量天尊!”

  眾人紛紛行禮應是。只要不干涉他們內部事務,只是頭頂多了一個天道而已,以前沒有天道,不還有朝廷在頭頂壓著麽?沒什麽區別啦。

  “好。那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天道教的機構設置和權力范圍。天道教以天為尊,天子代天行事乃為教首,其下由三十三位元老共同議事。諸位以為如何?”

  晁蓋決定兼任教首,只是不想神權旁落,避免將來引起皇權與神權的紛爭。西方因為這些紛爭造成的大戰可不少,所以能避免盡量避免。

  “尊天王法旨。”

  “只是,天王,這三十三元老席位,當如何分配?”

  在中華大地君權神授幾千年了,皇權與神權合一也幾千年了,大家並不意外。只有席位的分配,才是這些人最關心的。

  “原則上,俗、釋、道三家各十一席位。遇大事,則進行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佛家聞言暗喜,終於不用再屈居儒、道之下,至於為什麽把“儒”說成“俗”,也許是天王的口誤吧。

  道家也知道現在難以完全壓製佛家,只能想辦法將來多拉攏儒家人物,多弄點票來。

  “諸位請盡快將元老名單報送給我的秘書官,組成第一屆天道教元老大會。”

  晁蓋向身後的劉慧娘示意,劉慧娘上前一步,躬身一禮,算是見過面了。

  眾人紛紛行禮。

  “教首並不具體參與教內事務。平時皆有元老會表決議事。主要職責,便是管理天下所有宗教事務。如教派糾紛,廟宇建設,度牒發放,人員任命,典籍出版,宗教資產等等。”

  晁蓋把職責一說完,眾僧道的眼睛就開始放亮光,因為這個權力實在有點大,讓他們眼饞不已。天王竟然真的要把這麽大的權力放權給他們?

  “但我也要說幾項規則。”

  “我等洗耳恭聽。”

  “第一,原則上,所有廟宇、道觀,可翻修,不再新建。教首特批的例外。”

  社會繁榮之後,如果不加控制,廟宇、道觀必然大肆擴張,從而侵佔土地和資源,因此必須加以限制。當然,有“原則上”,那就有“原則外”,而這個特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眾僧道紛紛點頭,本來用地就需要官府批準,這個沒什麽好說的。

  “第二,所有在冊僧、道,隻得在廟宇、道觀內修行。不得外出傳教。違者收回度牒。出家人就該有出家人的樣子。百姓可以信佛道,也可以不信,你們不得強求,更不得外出引誘。”

  眾僧道無奈點頭,他們都是化外之人,鬥不過官府,只能聽命。

  “第三,佛道宗教典籍其他神佛不得自稱創世、唯一,至高。各場所必須懸掛盤古開天圖和鴻鈞講道圖。”

  盤古開天講的是奉獻和犧牲,鴻鈞講道講的公平和公正。用這兩者,鎮壓一切教義,包含一切教義。

  “遵命!”

  儒、道兩家比較恭順,盤古和鴻鈞也符合兩家的精神內核。

  “尊法旨!”

  佛家如來唯我獨尊就有點抗拒這個了,因為佛家有他們自己的一套創世理論。但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經過幾輪滅佛之後幸存下來的佛家都不是迂腐之輩。

  “天道教三十三元老會成立後,我交給你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第七日為我選出開封城隍人選名單。你們可能做到?”

  晁蓋吩咐道。

  “尊法旨!”

  眾人躬身離開。離開之後,僧道雙方都立刻忙碌起來。

  “天道教大行天下之勢不可擋,我教必須推薦足夠分量之人參與其中才能與道家對抗!”

  “我推薦我的師兄,五台山智真長老。他德高望重,弟子遍布天下。”

  “智清方丈是我們的領頭人,也必須有一個位置啊。”

  “我推薦沂州半山神尼,她乃是當世神尼,有經天緯地之才,天王身邊的秘書官便是她的弟子。”

  “我推薦釋惠洪大師。”

  “我推薦昭覺寺佛果禪師!”

  .........

  在佛家忙碌的時候,道家也沒閑著。

  “我推薦公孫先生的師傅羅真人,那人既然能教導出公孫先生這樣的人才,必然不是凡人。”

  “我推薦龍虎山張天覺天師!”

  “我推薦丹鼎派紫陽真人張伯端!”

  ......

  此時,晁蓋的軍營內,吳用、公孫勝、宋江、魏輔梁也在商量著俗家的十一個名額。

  之所以用“俗家”而不是“儒家”, 就是因為晁蓋將來會逐漸稀釋儒家的比例。

  “天王,天道教三十三元老的權力是否過大了?就怕將來尾大不掉。”

  吳用是個半吊子秀才,外加半吊子道人,對於過大的權力,還是有些疑慮。

  “哈哈,勿憂,天道教本就不是強力部門,佛道本身也不是強權信仰,加上席位越多,一些事情越難以決斷,而且他們都不佔多數,只有拉攏俗家才有可能實現目的,也給了我們上下其手的空間。”

  晁蓋不以為意的笑道。

  “如此便好。”

  這種投票表決的方式,吳用他們接觸的不多,所以還不太懂其中的暗規則,等琢磨透了,其實也就那麽回事。再加上有晁蓋這個教首在最上面壓著,也不會出大事。

  “那我們這十一個俗家席位如何分配?”

  宋江詢問道。

  “天道三十三元老,看似榮譽,其實並沒有世俗權力,最適合養老。以後退休的丞相如果不想完全歇著,可以加入元老之中玩玩。”

  晁蓋笑道。

  “說不定我將來會感興趣。”

  吳用微微一笑。

  “如今的話,可以把那位曲阜衍聖公拉進來,算他一個元老。衍聖公長期偏居曲阜,應該很開心到京城來吧。”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既然要改造儒家,複興百家,孔聖人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從當代衍聖公身上做做文章。

  “鄭居中獻城有功,算他一個位置。就在裡面養老吧。”

  “轄區各地,可以推薦有名望的老者參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