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葉天民還是決定回去,不過,卻沒有回科納新村,而是住在了城北鄉裡。
第二天一早,他去辦公室找到了伍德凱。詳細的匯報了去找張瓊之後所談論的結果,當然有幾方面的事也希望鄉裡可以出面支持。
第一個就是建一個科納新村的原型建築,而且,這本來也是當初搬遷而來的時候,曹正答應的祠堂修建一直沒有落實,遺留下來的問題。
當時的考慮是建築費用的問題,沒敢立即就答應,而且科納新村的建設已經完工,不可能再有建築費用產生,這個費用是由鄉裡來出,也就一直耽誤著。
這一次,葉天民很大膽的說這個費用不用鄉裡來出,但要鄉裡安排申報一下地基使用的問題,算是以科納新村村委會的名目進行建設,以後這個樓就作為科納新村的村委會地點。
第二就是對於村民的知識講解,可以讓村鄉中心校的老師和鄉裡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來進行,可以依照“百日普法”的做法去講解。
第三就是鄉裡應該要有事先的準備,畢竟接待來自各行業的大師和專家,和接待領導視察還不一樣,要有目的性的講解。
伍德凱也知道葉天民所說的問題,每一樣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聽完之後把曹正叫到辦公室商量之後,說會立即對鄉政府相關的人員進行工作安排。
因為,葉天民所說的每一件事,都不需要用到鄉裡的一分錢資金,不花錢能把事還辦好了,自然領導不會不同意的,某些小插曲就不要斤斤計較,格局不能太小了。
隨後兩個人又一起去找了城北鄉警署的張衛國所長,張衛國對於葉天民提出的建設科納村居住原型的建築,需要砍伐幾根主料的要求,猶豫了一下,倒是沒有拒絕。
隨即就叫了張晁斌進來,安排了相關事宜,免得到時候又出誤會。
在張晁斌一臉的不可思議中,伍德凱、張衛國、葉天民三人又一起離開了警署。
雖然他很想問一問自己的領導這是為什麽,但卻不敢當著倆人的面,直到三人走了之後,他依然的滿臉都是問號。
伍德凱和張衛國、葉天民三人隨後去了竹木市場,聯系了市場裡賣木材的商人,談好價格,並說明這個款項會延期支付,伍德凱當場拍板由鄉裡擔保,木材商還是很聰明的沒有拒絕這個延期支付的要求,當然價格就沒得商量了。
不能讓別人白做好事,這一點葉天民還是很清楚的,在商言商,各是各的。
有張所長和伍鄉長陪同一起,木材商人也不敢亂要價,畢竟做這種木材生意的,你要說屁股擦得乾乾淨淨的,真不容易找到一個。
回到科納新村,葉天民給方大妹打了個招呼,把背包放在小賣部,連家也沒進,直接去了方振海家裡。
找到方振海,告訴他需要在村口修建一個原滋原味的科納村原來的居住房屋,佔地、材料什麽的都不用考慮,需要的就是人手和時間盡快,還要注意盡量複原到原來搬遷前村裡那個的祠堂的樣子,無論是外觀、裝飾、雕刻等等。
方振海卻沒有葉天民那麽擔心,因為這對於科納村的人來說不是難事。
於是下午木材商人把圓木拉到村口的時候,已經有好些村民從山上開采下來幾根主梁的大原木,開啟了建房模式。
用葉天民的話說就是給科納新村建一個“地標”式的建築。
看著簡單,沒有什麽特別的,但因為他去過原來科納村的祠堂,有比較清晰的印象,在房子的外觀上有很多的雕欄刻畫,那就是科納村獨有的。
科納村村民們一代代對於世界的認識與理解,在祠堂的裡外是最能展現出的古老技藝和記錄的。
那不是單純的花卉、圖案,是文化的印記,是對事物的客觀和主觀的看法。
不得不說,長期的自我封閉式的生活,促成了手工藝的傳承沒有斷檔,有太多的都能說是能工巧匠。
方振海指派了人手之後,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幾乎都用不上葉天民開口。
而方振海交代了各項事宜之後,基本上也就不再管了,而葉天民一個門外漢,那肯定也只能是看看熱鬧就好了。
看著在搭建的房子,方振海又看著葉天民,他能從這個小夥子身上看到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軍人出身你要說執行力強是可以理解的,但哪怕是從山裡搬出來之後這一年多點的時間裡,他也見識了很多山外的年輕人,都感覺和葉天民有很多的不同。
他似乎是別人眼中沒有一點上進心的人,還很懶。除了有事之外,你基本就見不到他葉天民在村裡溜達或者到鎮上去做點什麽。
自從方大妹去小賣部幫忙之後,葉天民似乎就完全交給了方大妹,不論是貨品、金錢他都沒有過問。
你說是對方大妹的信任也好,還是對自己的自信也罷,除了進貨之外,那甩手掌櫃就是當得妥妥的。
剛開始方大妹不熟悉的時候,偶爾記帳錯了或者價格弄錯了,在葉天民那兒呢,仿佛就不是一個事,出錯就出錯,沒什麽大不了的,還安慰方大妹說多錯幾次就不會錯了。
他似乎真的是很懶的人,甚至連心都是懶惰的。
村民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他為什麽住在科納新村裡,他是知道的。
但他似乎在接受方大妹方面完全就是被動的,被動的他這個未來的“老丈人”都看不下去。
就住隔壁,哪怕說話聲大點都能聽到,可沒什麽事,他幾乎就不會來家裡一趟。
葉天民似乎又是一個很神秘的人,他實實在在的為科納村做了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
就像這次他極力主張的什麽旅遊計劃,沒讓村裡的人出一分錢,卻又一樣一樣的看著在變化,雖然不知道這個旅遊計劃是怎麽來實施的。
但方振海相信一定會讓更多村裡的年輕人回返村裡,不再外出,對於一個長期避世的村落來說,人齊才是最幸福的事。散了,村子就不再是原來的村子了。
他把葉天民叫過來,說道:“你說的這個地標建築,是個什麽意思?”
葉天民解釋道:“就是一看到這個建築,就知道來了科納新村。一看到這個建築,首先想到的就是科納新村。”
方振海有點不太明白,房子就是一般的房子,為什麽一看到就會想到是科納新村。
葉天民接著一點一點的告訴他,建築是有外觀的,可能科納新村的這個房子外觀不會是特別突出,但架空離地、房間格局、外觀細節等綜合到一起就都體現了原來科納村的建築風格。
所以這個“地標”建築的外觀和內裡的工程,必須要按照原來祠堂裡有的那些進行雕刻。這樣一來,既保留了原來祠堂的風格,也保留了科納村融合各時代的技藝與思想。
雖然是以村委會的名義來建設的,但以後也可以把族譜什麽的,都放在這裡,當作一個祠堂來保護,也在村民們的心中留個念想,大家才不會忘根。
方振海越是聽,心裡越是激動!葉天民所做的,從大方向是為了開發旅遊計劃,但做出來的東西村民們支持,這些願意出工的村民心裡知道了這些,那一定會更加賣力。
在得知,過幾天可能還會把原來祠堂的影片和照片資料帶來,免得記憶出錯,外觀和雕刻不一致,更是高興!對於老人來說,這是拿什麽都換不來的興奮和滿足。
那天,回家之後,方振海硬拉著葉天民喝了一頓酒才肯罷休。
方大妹關了小賣部之後,回家陪著燒菜、倒酒,也大概聽出來了,心裡那叫一個美呀。
因為第一次在方振海的嘴裡,聽到了對葉天民的讚不絕口,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讓方大妹的內心更加的甜。
方大才也在桌上,他的理解畢竟沒有方振海那麽多,知道的少一些,但看到父親那麽一直讚揚著葉天民,心裡卻多少有些不以為然。
這還是因為在他心裡對於葉天民的認知中,第一次就沒有什麽好的印象所造成的,也是方大才以後總是針對葉天民的關鍵原因。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作者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