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抗日之民國兵王》第136章 絕處逢生被重用
  加更求票

  王峰被顧銘從房間推出來,看著爸媽那一臉的苦澀,不禁笑著說道:“爸、媽,顧小姐是上海灘大亨顧竹軒顧四爺的千斤,別看她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可一點都不嬌貴。”

  “對,沒錯,是不嬌貴,比鄉下村姑還粗魯野蠻。”

  “爸,顧銘被搞成這個樣子,都是我的錯,是我叫她一直跟在身邊,處處配合我,不過她可乖了,我說叫她幹啥她就幹啥,絕不會......。”

  “峰兒,我們是書香門第,你又是將門之後,怎麽能乾出這等有傷大雅的事來?難道你帶她到這裡,就為了叫這位大小姐滿足你的......。”

  “爸、爸爸,您真是我的好爸爸,我是什麽樣的人,您和我媽不知道嗎?現在日軍侵我國土,東北淪陷、華北告急,上海正在展開淞滬抗戰,我作為一名軍人,怎麽會乾出這種狗血之事?我們是生死戰友,是與敵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才活下來的兄弟,您、您都想哪去了。”

  “老王,你這麽說我兒子我很有想法,對任何事都要注重調查,單純憑表象就給峰兒下這種不衛生的定義,我看你是欠缺對事物的分析,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與這位顧小姐的粗魯有什麽兩樣?”

  文人說話就是不一樣,邏輯性極強,在分析推理問題時,舉例說明,把對一個人的不滿通過舉例灌輸給另外的人,學者就是學者,不服行嗎?

  就在王峰一家三口在門口大論其道時,房門打開,走出一位嬌豔嫵媚,穿著得體,面帶文雅的美人,看著王峰父母深深的鞠了一躬,抱歉的說道:

  “叔叔阿姨,實在對不起,因為王峰救過我三次命,這次被帶到南京接受審查,他一去好幾個小時。我被審查完一直關在房間,沒有王峰一點消息,我著急煩躁的實在控制不住,以打砸物件來威脅他們,告訴我王峰到底在哪。

  可他們就是不告訴我,還威脅我,要是再鬧,就把我和王峰一樣拉出去槍斃,我聽到這話,以為他們已經槍斃了王峰,死的心思都有,可我不甘心,一定要等到準確的消息。

  我等到了,等到王峰突然出現在我的房間門口,當我看到王峰終於活著回來了,我激動、我瘋狂,我忘乎所以的把一切都可以拋擲腦外,就想好好看看王峰。

  叔叔阿姨,我在最瘋狂的時候說出最不禮貌的話,是我的人格缺失,是我的修養淡化,是我為了追求心愛的人豁出一切,是一個敢愛敢恨敢跟著一起同生共死的人,什麽都可以放下,這就是我最粗野的表白。

  家庭、身份,修養、連同那些虛偽的遮醜布,都統統的見鬼,我就要對我所愛的人,用生命去愛的轟轟烈烈。這就是真實的顧家大小姐顧銘,也是一位抗日士兵的真愛。”

  顧銘口氣和緩,雖然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但她把口氣、節奏,以及抑揚頓挫把控的恰到好處。

  既表述了自己對愛的追求,又直面描繪出自己為什麽見到王峰會那麽激動、粗野和瘋狂,而那些在文人嘴裡的虛偽,在她剛才的演義中,已經成為垃圾,被她丟在了臭水溝裡。

  “叔叔阿姨,每當我和王鋒認為我們到了最後生死關頭,而又看不到一點生的希望,我和您們的兒子王峰,就會互相鼓勵,他答應帶我到新的世界婚禮殿堂,我隨他在陰間做他新娘。

  就在我們乘坐霍克-2運輸機油料耗盡,就要墜毀的前一刻,我們兩個被固定在飛機座椅上,

在跟隨一起飛行的兄弟祝福下,舉行了一次即將踏入另一個世界的婚禮,以生命作證,我們相愛是真誠的。  我們活了下來,一切在生命最後時刻的誓言,隨著馬上就要走上新的戰場,我們拋棄了,但深深地扎在我們的心裡,誰都不會再提這件事,因為國家需要、民族需要、民眾需要。

  像我們這種為抗戰敢於獻身的人,美好留給未來,鮮血和生命只有在戰場上才能綻放出刺眼的血花,這種鮮豔的血花,就是收割敵人頭顱的前奏。”

  “好,顧小姐這番溫文爾雅,但卻給人一種吹響進攻號角的肺腑之言,說的流暢,就像血與生命在謳歌,喚醒那些還在麻木的靈魂,拿起槍勇敢的殺向戰場。”

  虞鳳敏十分讚賞的走前一步,緊緊拉著顧銘由於激動顫抖的手,愛撫的說道:

  “孩子,你受苦了,叔叔阿姨誤會了你,我知道,你是在用生命和我的峰兒在戰場上與日軍浴血奮戰,你這種溫柔中爆發出來的粗魯、狂野,是對敵人的宣戰,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

  “叔叔阿姨,顧銘剛才嚇著您二老,我再次向您們道歉。”

  “好啦、小個子兵,馬上準備跟我出發。”王峰對已經站在不遠的羅剛、馮志遠、董震喊道:“馬上集合,向我們的父母敬禮——。”

  王峰立正轉身,面對父母敬了一個非常標準的現代軍禮,然後再次轉身喊道:“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火車站,出發。”

  此時站在不遠偷偷注視著王峰的蘇曼雅,流著眼淚一直看著王峰帶著四名特戰隊員離開,這才走出來,衝下樓跑到大門口,可王峰他們已經乘車離開,失去了蹤影。

  。。。。。。

  國府軍委會三人成員蔣總裁、參謀總長朱培德、軍政部長何應欽針對淞滬抗戰,如何擊敗日軍不斷向上海增兵的行動方案,進行高級別部署。

  朱總長說道:“總裁,日前我軍已向京滬杭連續增兵,現在已達到七萬之眾,應對日軍不足三萬,應該沒有問題。”

  “益之兄,淞滬抗戰事出突然,僅第十九路軍蔣光鼎部三萬多人,張治中第五軍一萬余人,計五萬有余,其余則為保安團、警察隊、稅警團,一萬余人,這些臨時糾集在一起的部隊參與淞滬抗戰,將一擊即潰。所謂七萬之眾真正能扛槍禦敵不足四萬,與接近三萬武器裝備充足,作戰能力以一敵十之日軍作戰,恐怕......。”

  “敬之兄,淞滬抗戰來之民眾和政府部隊之抗戰,七萬之眾兵員雖然不多,但其背後有強大後援,豈能懼怕日軍之囂張,而不敢應戰?”

  “益之兄誤會,我戎馬戰場幾多年,豈是貪生怕死之輩?我的本意是日軍搶佔我東北為基地,不斷向我大片國土滲透,日政府又不斷從國內增兵,上海已成為東北之後的最大戰場,如若我們不能集優勢之兵力向京滬杭增援,恐在日軍大批增兵之下,我方軍力拮據而不抵。”

  何應欽所說不無道理,這位比朱培德小兩歲的軍中大佬,早年留學日本,第一次就讀於日陸軍軍官學校,辛亥革命爆發後,毅然回國參加滬軍。

  雖然幾經與各地軍閥廝殺,二次革命終歸還是失敗。

  他又返回日陸軍士官學校,其中對所授課程頗為用心,也結識了幾位日籍同學。

  1916年回國,被聘為貴州講武學校校長,就任黔軍參謀長。1924年應同學和幕僚邀請來到廣州,被任命為大本營參議,黃埔軍校總教官並且兼任最有戰鬥力的第一團團長。

  後又升為旅長、師長、軍長,北伐結束任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主席,陸海空總參謀長,現在任軍政部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