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混在大明搞社團》第569章 天子12軍
就在楊信宣布清君側,靖國難的同一天,天啟也在京城檢閱了關外凱旋的將士。

 十萬大軍。

 同樣也以南方各路新式軍隊為樣板編為十二個軍,每個步兵軍四個步兵旅加上一個騎兵旅和炮營,步兵旅同樣是斑鳩銃輪射,但所用斑鳩銃和蕩寇軍相同,都是蘇爾式火繩槍……

 工部自己采購的。

 反正拿出樣式和標準,然後向民間商人訂購,部分工部自造。

 質量還不錯。

 畢竟河間那些鐵廠也是修三大殿鍛煉出來的,技術上因為天啟這個科學家皇帝和科學院的支持,實際上甚至略微優於蘇鋼,比如他們自己已經在試驗類似坩堝鋼的東西。上次修三大殿時候,就有一個工匠提出,天啟自己在科學院召集一幫人試驗,目前已經可以製造出來,畢竟皇帝要做鏜床第一得有刀具。

 只是成本高,產量低,暫時無法普及,但以產品質量,都足夠用來製造燧發槍的彈簧了。

 當然,還是不能普及燧發槍。

 畢竟火繩槍有製造簡單的優勢,這個暫時還不是燧發槍能比,其實不僅僅是天啟,就是松江,佛山這些工業基地的士紳,真要努力一下都能製造出來撞擊式燧發槍。

 這又不是什麽黑科技。

 能造火繩槍的,當然也能造燧發槍。

 價格也不會太貴,當然,和火繩槍還是根本沒法比的。

 斑鳩銃因為目前製造商太多,競爭比較激烈,再加上鋼鐵產量暴漲,已經快要奔著鳥銃去了,距離遠的佛山產斑鳩銃為了擠進市場,已經開始賣不到四兩一杆了。福建團練因為購買量大,再加上沿海來源多樣容易挑選,最近一批斑鳩銃三兩半一杆拿下,話說工部過去那些粗製濫造的劣質鳥銃都二兩。

 江西和湖廣貴一些。

 而朱燮元給四川士兵采購的,被奸商坑到了十兩。

 而且還是老式的重型。

 扛著十幾斤重這東西的四川士兵怨聲載道。

 但最新的狗鎖燧發槍,哪怕在楊信那邊,造價也依舊在十兩以上,不過他是因為工人待遇高,再加上質量要求嚴格拉高了價格,實際上真要是控制,差不多能在七八兩一支。這個價格並不貴,騎兵兩把轉輪打火短槍,基本上也就是這個價格了,但燧發槍受製於製造彈簧的工匠數量,無法和爛大街的火繩槍相比,後者就連一些鐵匠鋪都能造出來。

 戰爭期間這個優勢是無與倫比的。

 火繩槍的確不如燧發槍,但戰爭期間一個找個鐵匠鋪就能造,另一個得高級工匠,這就很難說有絕對的優勢了,這邊剛剛武裝起一個營,那邊幾乎一個軍已經上場了。

 不過天啟只有六個步兵軍。

 另外六個是騎兵軍,他的優勢就是騎兵數量眾多。

 這六個騎兵軍裡面,有四個是新式騎兵軍,也就是遼東鐵騎,雖然關寧鐵騎就是個笑話,但這四個騎兵就是真正可以稱得上遼東鐵騎了,全都是曹文詔式的精銳騎兵戰術。

 長矛衝擊。

 精於冷兵器格鬥。

 遠程武器拋棄弓箭,全部改成轉輪打火的短槍。

 整整四個這樣的騎兵軍。

 分別由祖大壽,吳襄,羅一貫和尤世威統帥。

 另外還有兩個騎兵軍,是分別由順義王和順昌王統帥的蒙古兵,他們還是古老的弓騎兵,相當於這支大軍中的輕騎兵,主要其實是借助這些雇傭兵的不怕死,而他們則是給朝廷賣命換犒賞,這些犒賞可以幫助他們的族人渡過饑荒。

 這就是天啟的新版十二軍。

 檢閱之後,皇帝陛下直接發出了聖旨,以盧象升為欽差大臣,總督各軍南下……

 當然不是討逆。

 而是為了讓大明百姓近距離感受大明的赫赫軍威,讓這些剛剛從戰場上歸來的有功將士,接受各地百姓的歡呼,但跟目前南方的戰局,這個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再說南方已經和平了。

 皇帝都大赦了,大同軍也迫不及待跑去找商周祚投降了,現在已經沒有大同軍了,只有根據大赦詔書投降並接受南京兵部尚書指揮的浙江團練軍,而常勝軍之類原本的團練身份也恢復。至於楊都督正在搞的,那個同樣也不算謀逆,只不過是楊都督對一些事情還不理解,所以需要……

 需要曉諭一下。

 “你想做皇帝?”

 方從哲愁眉苦臉地說道。

 他就是天啟派來曉諭的,而楊信宣布清君側,靖國難之後,緊接著就把李忠的浙江方面軍打發南下,而他則指揮直屬的南京軍迅速拿下合肥並在鳳陽家丁配合下,完成了對鳳陽的控制。

 期間沒有真正的戰鬥。

 那些士紳都乾脆投降,他們抵抗也沒有意義,而且這時候楊信還不能說勝利。

 他們等著就行。

 如果朝廷大軍擊敗楊信,那麽他們的地依然會保住,如果朝廷大軍失敗,那他們抵抗也保不住,而且抵抗失去的就不只是土地了,鳳陽府,廬州府,滁州,和州這些暫時在楊信魔爪下的都老老實實接受現實,然後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而呂兆熊繼續固守揚州,商周祚指揮各軍在東線嚴陣以待,湖廣,江西軍在池州同樣堅守,所有人都在等,等待著皇帝的大軍到來。

 而楊信依舊心不在焉,除了南下真正動手了,其他各軍都依舊處於對峙中。

 主要是建立地方政權太麻煩。

 因為沒有真正的幹部隊伍,只能依靠那些家丁,雖然這些年楊信培養出了一些,但終究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他都得親自指導,倒是昭義市那邊提供了不少地方官。

 他們相對有經驗。

 然後就在這種局勢下,前內閣首輔方從哲到達南京。

 “沒興趣!”

 楊信很乾脆地說道。

 “那你到底是為了什麽?”

 方從哲說道。

 “我如果說從後年開始,大明將開始持續數十年饑荒,三分之一的縣陷入毀滅性的天災,緊接著鼠疫殺死整個北直隸近半的人,京城會每天抬出去數千具死屍,然後各地饑民蜂起最終讓這個國家失去超過一半人口,您會相信嗎?”

 楊信說道。

 “那與你所做所為有何關系?”

 方從哲說道。

 這個他侄女肯定說過了。

 “很簡單,我要這片地,我要這片產糧區恢復產糧,恢復蘇湖熟天下足而不是每年需要從江西和湖廣大量購買糧食。”

 楊信說道。

 “就這樣?”

 方從哲愕然說道。

 “對,就這樣!”

 楊信說道。

 方從哲還是難以置信地看著他。

 很顯然這個解釋讓老奸巨猾的他有點感覺匪夷所思。

 “您可以回去奏明陛下,我對於大明江山沒興趣,但我需要在接下來迎戰天災,而在迎戰天災時候,我會采取任何我認為必須手段,包括現在所做的,我從來沒想過與陛下為敵,但我會與阻礙我迎戰這場天災的任何人為敵。

 無論是誰。

 哪怕這個人是皇帝。

 但這不是我和陛下的戰爭,我從沒想過與陛下戰爭,這是我與士紳的戰爭,如果他幫士紳,那我只能與他為敵,如果他保持中立,那麽我就不會與他為敵。

 哪怕我贏了,他依然是皇帝。

 我暫時只要這塊土地,甚至過去這片土地每年交的稅,我依然還會給他的。

 漕運同樣不會停。”

 楊信說道。

 “暫時?”

 方從哲很警惕地說道。

 “是的,暫時,以後如何得看我能不能應付天災,如果不夠,我還會繼續擴張,直到足夠應付天災,所以我會不會繼續擴張,隻決定於朝廷控制的土地上會不會大量餓死人。

 如果會。

 如果朝廷沒有能力解決。

 那麽我會接管,然後我來解決。”

 楊信說道。

 “打土豪分田地?”

 方從哲說道。

 “對!”

 楊信說道。

 “也就是說你禍亂的不只限於江南?”

 方從哲說道。

 “對,只要哪裡出現了大規模餓死人我就會去接管哪裡,既然朝廷的官員和地方士紳,沒本事讓老百姓不餓死,那我就必須去,我不能看著餓死的人堆滿溝壑,而這個過程中,誰敢阻擋我,我就會把誰視為敵人。”

 楊信說道。

 他當然不會停止漕運。

 漕運一停京城立刻餓殍遍地。

 而且今年京城還得接連遭遇地震和大規模洪水, 原本歷史上的大爆炸還不知道會不會發生,可以說今年京城就得面對缺糧問題,天啟急於解決這邊就是因為漕運不能受影響。

 好在遼東戰事結束了。

 那裡的糧食供應因為十萬大軍南下可以減少。

 但即便這樣,京城的糧價也已經開啟暴漲模式,主要是那些商人擔心漕運斷絕,再加上楊家停止輸送糧食。

 實際上已經停了,楊夫人下令天津各堡備戰,所有存糧停止運往京城,京城米價瞬間突破二兩,天啟已經下旨京畿糧商有囤積居奇者殺無赦。不過他的這種聖旨基本上就會被當做放屁的,孫承宗也沒辦法,這些糧商多數都是皇親國戚,他又不可能像楊信一樣,將京城的勳貴團來個一鍋端。

 再說勳貴可以端,各地那些控制糧食的主力士紳怎麽端?

 那是他的基本盤。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