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人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沒有一個人能想得出來,前來的居然會是他!
這樣一個撿功勞的場合,來的既不是浙黨需要功勞的官員,也不是他們同盟,楚黨和齊黨的官員。
而是所有人都不可能會去做選擇的人選,劉綎!
劉綎剛剛參加完遼東之戰,再加上身上有傷,年歲也高,按理說本不應該出京,更何況是前往洛陽。
可惜啊,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綜合各種原因,劉綎現在出現在洛陽,絕對是個大驚喜。
中樞原本選定的官員也不是劉綎,老劉算起來,是一個前來救火的官員。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個老劉這樣的人,至少心態先穩定住。
同樣的,用他豐富的經驗,給對手施加壓力。
原來選中的官員,心裡此前是渴望去的。只不過人還沒有出發,有關劫糧船的事情就傳回來。
此事,直接影響到整個事情的進度。如果劫持真的是福王乾的,那麽現在去洛陽,肯定是送死的份。
事情雖然不見的是真的,卻不能夠不重視。若是福王真的敢這麽乾,那其他人去,隻可就是送羊入虎口。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是以最後的隻好將原來前往洛陽的官員換掉,臨時調換為劉綎!
老將關鍵時刻吃苦耐勞的品格依舊在,如是別的時候,被換掉的官員心裡一百個不高興。但是如此特殊的情況,那人卻是暗自慶幸,好在是關鍵時刻將他換了下來。
別人都以為,劉綎至少會帶上自己的五百親兵,那樣的話,福王真有什麽造反心思,也要掂量掂量。
五百家丁在明末,可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
當然,那還是一般人的家丁,而劉綎的親兵,更不一樣。
都是跟隨他走南闖北的精兵悍將,即便只有區區五百,只要機會合適,分分鍾變成五千乃至一萬大軍。
都是經驗豐富軍人,只要有人手,就能成為合格的基層軍官。
所以說,即便人數少,但是戰鬥力確實半點不弱。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精兵悍將,劉綎都沒有帶,就是帶著朝廷給的東西,幾十個親衛,便向洛陽趕來。
不日,就將到了。
聽聞是劉綎,朱常洵也是心裡一縮。
朝廷幾個他不想面對之人,就包括劉綎這員老將。
劉老將軍的威名,在軍隊裡實在是太可怕了。
大明從浙江福建打到西南,再打到潮鮮,最後還有遼東的軍人,僅僅剩下這麽一個了。
同時代的李如松、李如梅、麻貴都已經作古,只有他一個將星依舊閃耀在大明上空。
朱常洵沒有真的作反,只不過是想向中樞多要些刺激,多找些麻煩。
即便如此,聽到劉綎的名字,他也是心理一顫!
中樞的目的正是如此,僅僅依靠一個老人和名字,就能震懾住朱常洵。
他有造反的意向,就將被壓製在心裡。
若是真有動靜,手下那些兵馬,也能被嚇的不輕。再有劉老的軍事動員能力,在反賊還沒有出洛陽地界的時候,就能平息!
上兵伐謀,作戰的理念自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僅僅依靠劉綎就能結局洛陽問題,毫無疑問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當然了,就是對老將軍本人並不公平。
畢竟他有傷在身,而且回到京師也不過是因為養傷的原因。
方從哲沒有費勁勸說,老將軍便同意了,能為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心底的聲音,不需要怎麽動員就能完成。
“既然是劉將軍來了,那咱們還是該做樣子就好生做做樣子吧,
若是被他察覺出來,免不得又是些麻煩!”朱常洵認慫的樣子,手下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因為他們更不渴望與劉綎這樣的人硬碰硬,現在能躲避過去,恨不得蹦起來。
有些人心裡還真有想法,但是聽聞這則消息後,便把那些想法和念頭收起來了。
以後再有想法,以後再說,現在只有一門心思的讓劉綎不找他們麻煩才是!
要麽說,兵貴神速,在收到消息的第二日上午,劉綎便乾到了洛陽!
下午,他就登門福王府,前來詢問情況。
朱常洵聽聞劉綎到達門口,心裡一片急促的心跳。
此刻更是在強裝不擔心,和家裡的門客說到,“幸虧我此時充當的不是反賊,而是一個王爺。我敢打賭, 若是咱們這次怎麽的有其他計劃,他到來的只會更快!”
“劉綎帶兵多年,各種事情早就形成統一,這次也就是尋常命令,如是其他,還真像王爺說的那樣,還真沒趁著動起來,人馬已經堵在門口!”
“現在的事情,是讓劉綎相信,咱們沒有搞什麽陰謀,如此他才能快些回去!”
眾人想著一切能想到的方案,在不斷找尋合適的方法。
“其實,辦法也簡單,我們當時上奏的原因是因為本地有反賊,還有災害。如今,只要能撤掉反賊的說法還有缺糧的說法。劉綎也找不到什麽樣的理由來對付王爺!”
別的不說,這個問題分析的十分到位。
劉綎來的原因便是懷疑他們有目的,如是沒有目的,那麽就是師出無名!
“具體如何實施?”朱常洵問道,他要的是結果,不是分析。
“缺糧的問題,咱們將事情補上,並且再多拿出一些,問題就算是能解決了。”提議之人說著。
“那是很難辦到……”
這些年來,福王不知道扣押了多少朝廷撥給洛陽的款項以及糧食,讓他們將吃進嘴不少。現在從人手裡拿出來,那基本就是一項從自己口袋拿出銀子的行為!。
這樣,對各級習慣中飽私囊的官員來說,是一項要命的事情。
朱常洵經過仔細思考,最後還是得出結論。
“難辦也要辦,若是不辦,你們丟的可能是命,要錢不假,那也要有命花才行!”
在財貨和命面前,大部分人選擇的是命,畢竟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商議完以後,朱常洵才有底氣去面見劉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