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校花凶猛》第507章 碩果累累
經過破產重整,奇夢達的德國薩克森工廠率先恢復元氣,全力生產GDDR5顯存搶佔市場。

現在奇夢達的GDDR5是全球性能最好的顯存,盡管別的存儲器過剩嚴重,但是在GDDR5上市場空間還是很好,之前奇夢達只有SS公司這個競爭對手才有一爭雄長的能力。

通常在這個領域落後半步的SS公司靠成本來壓製奇夢達的優勢產品,擠壓奇夢達利潤空間試圖拖垮對手。

在原來那個時空,他們顯然做到了。

但是這一次他們這個戰術明顯有點失靈。

面對這個當前極少還是有較高利潤的高端存儲器市場,易主後的奇夢達完全是火力全開,不但薩克森工廠全力生產,同時還分出一部分交給了香江的龍工廠!

這樣奇夢達可以確保GDDR5能夠足量向他的客戶交貨,而之前薩克森工廠全力生產都有些供不應求,只是產能的增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奇夢達高層就算看到這個市場很好,也不得不無奈看著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填補。

現在的奇夢達有了龍工廠相助,產能可以按照業界剛需去匹配,為了在這個市場佔得更多的份額,產能上來後奇夢達還下調了一些價格同SS公司拉平價差!

這個放血的大招一出,使得SS公司的GDDR5利潤空間瞬時被極大封殺,價格拉平後GDDR5產能朝著奇夢達集中度越來越大,畢竟價格差不多,誰不願意用更好的,特別是龍工廠那邊更加先進的製程工藝後,大家發現超頻的空間更大了,更願意選擇FABdragon出品的頂級產品。

如果SS公司他們試圖再降價拉開差距應對奪回市場份額,那麽這塊也不複再有較大盈利空間。

在這場還看不到盡頭的流血戰爭中,奇夢達已經滿血復活,無懼任何挑戰者流血戰鬥。

柳若依收購後,為奇夢達提供了可靠的資金鏈保障,包括注資、債券發行、貸款等融資渠道全部開放,永祥銀行提供足額資金。

有了這麽一個後盾,無論是慕尼黑的研發中心,還是薩克森的工廠全部快速恢復元氣,其實就是一個人心問題,本來這些地方就是一個人都沒有流失,人心一定下來,基本上就恢復了。

對於大老板要求抽點一部分精英正在籌建的香江先進移動存儲技術研發中心,被抽掉的工程師們也毫無怨言接受了指派。

作為未來奇夢達NAND存儲器的主要研發中心,香江研發中心肩負起向移動存儲領域進軍的戰鬥。

加上奇夢達在內地的研發中心也要強化,承接過去PC端內存,現在主要是DDR2和DDR3內存的研發工作。

而慕尼黑總部研發中心將全力以赴在GDDR5和超低功耗LPDDR研發,這樣他們就放開手腳朝著存儲器頂端衝鋒了。

第一代移動應用的LPDDR已經研發出來,連流片樣品都有了,正在密集測試過程中,現在研發組一方面是繼續完善和優化LPDDR一代,另外也專門項目組正在跟著LPDDR2技術標準規范的制定,展開了大規模研發第二代的LPDDR2基礎技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經過測試驗證複雜環節和同工廠製程工藝調整匹配,最遲3個月第一代LPDDR就可以大規模量產,但是顯然這還不是一個成熟產品,後續研發提升的空間還比較大。

初步預訂這個產品放到薩克森工廠和龍工廠的倆套製程工藝進行量產,由於工藝不一樣,薩克森工廠50nm和龍工廠的45nm製程工藝需要派專業工程師提前進行工藝製程的協調改進。

存儲器進來後,越發增加的業務量,讓香江龍工廠的產能逐漸開始飽和起來。好的一方面是讓投資人看到了賺錢的希望。

但是對於正在研發32nm製程工藝的研發工程師們來說,這確實是一件痛並快樂著的事情。

他們在這個工藝上突破了流片後,對於試產的超低良率卻遲遲找不到改進的方向,現在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為煎熬的時刻。

明明感覺就要抓住突破的門檻了,但是就是找不到突破的具體方向之所在。

這種感覺真讓人發瘋。

幸虧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張如金帶著一個神秘的客人回來了。

梁吉松。TMS製程工藝的頂尖高手和負責人之一,江湖人稱技術狂。

由於晉升上的問題,失敗的梁吉松已經被SS公司暗中說服,準備遠走高飛。

不過由於老張內線情報功夫扎實,這個消息提前透風出來後當機立斷給柳若依申請了權限。

秘密回島內活動了一下,原本對於投奔高麗還是有點心理膈應的梁吉松果斷換馬。

香江龍工廠現在在業界已經有了名氣,張如金開出技術副總裁位置對於他來說是求之不得。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當然,現在的梁吉松還是樹大招風。直接入職龍工廠是不可能的,中鑫國際同友商關系已經惡劣得不行了,一場耗資巨大的知識產權官司還在如火如荼--如果沒有柳若依的介入,原來的時空中中鑫國際率先撐不住認慫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割地賠款,並且被乾掉統帥來認輸,從徹底喪失同友商競爭的能力。

在這個時空,柳若依強硬地堅持打下去,這種官司只要有錢,打十年八年沒有結果的情況太多了,等到十年八年後局勢怎麽樣還真不好說。

這種同樣等於倆邊同時流血的場外爭鬥,最終還是要看雙方財力是否跟得上放血的速度。

對於這個問題,柳若依幾乎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對方,奉陪到底!

不過場面上,張如金還是要有所保留,不要吃相太難看,所以安排梁吉松的第一站是到了香江科大進行戰略性轉移,在張如金運作下成為電子工程系的一名教授。

當然作為一個教授的科研項目,梁吉松研究的領域還是製程工藝的“科研項目”,真正落實的“科研”設備自然就是香江的龍工廠的設備了。

這種動輒一台技術數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一台的設備,香江科大就算再有錢也不可能搞一套出來,研究這塊的教授或者學者,幾乎沒有人是讓高校自己置辦的。

全世界都是這樣。

所以這個奇妙的安排,友商老總就算是氣得暴跳如雷但是又無可奈何。

你都把我投閑棄置了,還不能讓我去教書育人混口飯吃啊?天下就沒有這個道理,真敢說出來反對的話也是分分鍾被學術界口誅筆伐犯眾怒。

梁吉松當然有一個正兒八經的課程帶著,至於課程之外我幹什麽科研項目誰管得著,反正搞科研是教授的天然職責之一,再怎麽都是沒有閑話可講。

高手出馬果然就是不一樣,困擾龍工廠32nm良率問題很久的根源。

在梁吉松出手後,很快就被梁吉松找到了根源流程上,畢竟這塊他遇到的場面更多,找問題比起張如金手下這些二流高手強悍多了。

事實上在原來的時空中,困擾SS公司的從28nm製程工藝向14nm製程工藝挺進中的問題,也是此人一力領銜解決,將SS公司製程工藝快速拉平。

找到問題所在後,盡管要解決還需要更多的試驗慢慢找到合理的配置參數才可以解決,但是比起之前茫然不知,方向明確那已經前進了一大步。

張如金看在眼裡,那是大大松了一口氣,這人撈得太值了。

不過這也是托柳若依的福氣,如果不是有香江龍工廠這麽好的條件,和給出來極為慷慨的期權池,他再多三張嘴都沒法說服這樣的將才過來。

如果現在還是僅僅蝸居在金海的落後產線上,梁吉松這樣的人才就是給他一個總裁都不見得可以說服。

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梁吉松就是空有一身本事,奈何設備買不來也沒有用武之地。

柳若依並不知道,這人在他上一個時空就是因為這樣遠走高麗,為SS公司帶出來媲美TMS的先進製程工藝。硬生生地搶走了很多TMS的大單,損失數以十億美元計算。

不知道在那個時候TMS高層有沒有後悔逼走這樣一名半導體制程工藝的猛將!

或許更多是恨吧。

然而現在,輪到對手頭疼的對象就很快變成了龍工廠。

45nm製程工藝的良率在梁吉松的調教下,很快突破新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這樣的良率已經進入非常理想的爆發期。

龍工廠加工成本越來越低,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月產出45nm製程的300mm晶圓已經開始接近2萬片水平,這樣月營收突破1億美元將只是時間問題了。

兩條產線全力運行的話產能將會達到5萬片每月的設計容量,當然這樣一來各種研發測試什麽的就會不複存在了。產線將會一直運行不會等待進行測試驗證。

目前來說,如果業務飽滿,第一條45nm產線可以進入滿負荷設計產能運作,月產能2.5萬片晶圓。

如果32nm工藝良率找到解決方法,也可以立即轉入生產狀態,經過3-6個月良率提升和產能爬坡後,同樣可以進入滿負荷的32nm製程工藝生產。

很顯然,奇夢達的LPDDR和最新的LPDDR將會是龍工廠32nm的首批客戶。同時薩克森的工廠按照協議,也將會在龍工廠32nm成熟後升級到32nm,而舊工藝50nm製程工藝的設備則會轉移到中鑫國際的蘇州的存儲器生產基地中。

未來老一批的GDDR5和大容量的DDR3將會由這個產線接班繼續生產。

這個技術轉移路徑對於各方來說,都可以接受。

德國方面不必承擔技術失控的壓力,畢竟龍工廠已經突破了更先進的製程工藝,同時薩克森工廠也需要跟上時代,所以具備了代差的舊設備就可以進行轉移了。

何況中鑫國際還是一個具有國際資本的國際化企業。

對於內地來說,這個也是大好事,極大增強了內地在存儲器的產能實力,而且說是淘汰下來的設備,其實在這邊已經算是最新型號了,相比之前的強了不是一星半點兒,絕對是實力增強的表現。

盡管這個是專門調教來生產內存顆粒,必要時候更改一些工藝設置生產CPU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吃透了這條產線的技術,那麽未來生產什麽真不是別人說了算。

不過柳若依顯然同大家想到不一樣,在聽說產能開始吃緊之後,對於已經成熟的45nm製程工藝的產能要求擴大一倍以上,月產至少要達到5萬片產能,同競爭對手要持平或者超過。

而且32nm製程工藝如果進入量產,也立即啟動倍增計劃,龍工廠第二期工廠廠房建設早就完成,未來這裡柳若依規劃的是超過20萬片月產的超級工廠。基本上保持最新的量產製程工藝和預研的製程工藝產線。

如果預研的產線成功進入可量產,那麽第一代產線就開始更新淘汰到內地去,這樣確保龍工廠未來規模控制在20萬到30萬片先進製程的產能。

這樣就足以完成利潤最豐厚的最新芯片的代工生產了。

這個數字不是柳若依瞎拍的,而是現在業界每年300mm的晶圓需求是2000萬片以上,每月接近170萬片,其中三分之一是最新型號的芯片就有50多萬片產能需求。

目前這塊業務六成以上是死對頭手裡拿著

龍工廠要搶到最新型號的芯片代工市場份額,沒有20萬以上的最先進一代製程產能支撐,怎麽可能做到業界領先?

所以最少保持業界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最先進製程產能,這就是柳若依領先戰略的重中之重。

先前瘋狂擴張存儲器製造產能,收割了一波島內破產狀態的產線後,大概就形成了30萬片每月的產能,非常逼近SS公司現在的總產能了。

憑著這個,柳若依才敢說同SS公司在存儲器代工市場上放手一搏。不過這是大宗加工類的普通產能,按照現在普通內存顆粒價格是做一塊虧一塊,這是拿來耗死對手的戰略性投入。

但是不是現在賺錢的買賣。甚至也不是未來賺大錢的買賣。真正的好買賣就是生產代工最新型號的旗艦機產品。

不到量大,價格也很好,一旦卡位成功就像印鈔票一樣,原來時空競爭對手能夠得到上千億美元市值的市場認可,不就是靠著高端型號搶利潤,中低端佔份額擠兌對手方式發達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