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鴉片的畫面定格,銀幕上開始出現製作人員的名單。因為是草台班子,作品又大量複製粘貼,所以從導演、監製到剪輯、合成,都沒有幾個人。只是第一次看電影的驚奇讓土著們很是回味無窮,即使銀幕上出現劇終兩個字也沒人離開。 鴉片的危害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有耳聞,但百聞不如一見,當吸食鴉片的惡果活生生的擺在眾人面前,即使最麻木的人也有所觸動。立志戒煙或者準備勸親友戒煙的人又增加了不少,同時在老百姓中形成了一個新的觀念,販鴉片、開煙館不僅是生兒子沒菊花的缺德事,而且乾犯律法,抓住是要殺頭的。
《惡之花》的片長只有50多分鍾,全部放完已經快到九點鍾了,平時這個時間老百姓早就睡覺了。十九世紀的老百姓是缺乏夜間娛樂的,天一黑就只有上床睡覺,難得有這麽新奇的娛樂,都在耐心等待第二部片子開始。就好象八十年代剛擁有電視的內地居民一樣,不等到屏幕上全是雪花絕不睡覺。
《惡之花》除了宣傳鴉片的危害以外,同時也是表明光複軍禁煙的決心,而第二部紀錄片《較量》則是向所有人展示光複軍的力量。
土著們並沒有等多久,銀幕再次亮起,一顆光複軍帽子上的紅星在銀幕中央發出萬道金光,隨之響起的是一陣慷慨激昂的樂曲,最後,隨著金光出現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幾個字,宣傳部再一次剽竊了他人的LOGO。
片子一開始就是電影《鴉片戰爭》中虎門之戰的激戰場面,炮台上的火炮與英國軍艦上的火炮互相噴吐著火焰,響成一片的炮聲震耳欲聾。炮彈不時擊中炮台,清軍士兵在爆炸中臨空飛起,飛濺的鮮血和殘肢讓從沒看過戰爭片的土著們發出陣陣尖叫。好在經過第一部片子的鍛煉,大家都知道這些只是光影形成的畫面,不是真實發生在眼前的事物,才沒有發生大的騷動。
關天培再一次被烈焰吞沒,畫外音再次響起,“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為清遷“閉關鎖國”的政策,現在的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大潮。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借口道光十九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第一次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割讓香港,新開的五個條約口岸:廈門、上海、寧波、福州、廣州相繼開埠,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圓……”經過這番介紹,老百姓們才對這場十幾年前發生在附近的戰爭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二千一百萬銀元這個數字讓人映象深刻,和所有第一次聽過這個數字的人一樣,老百姓都被驚呆了。很多人對萬以上的數字就沒有概念了,但也能想象得出二千萬塊鷹洋堆起來起碼是座小山。朝廷打一次敗仗就要賠這麽多錢,是普通人不能想象的。
緊接著出現是剛結束第一階段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使用的鏡頭是電影《火燒圓明園》,還沒發生的“八裡橋之戰”出現在銀幕上,看著清軍一次次對英法聯軍的陣地發起決死衝鋒,台下的觀眾完全被悲壯的氣氛感染。看到一群群騎兵為炮火所吞沒,許多人不禁捶胸頓足;當看騎兵衝入敵陣,殺得洋兵人仰馬翻時,人群裡又發出陣陣歡呼聲。可惜英勇的個體只是曇花一顯,也無法改變必敗的結局。此時畫外音響起,“是役,清軍陣亡二千余人,而英法聯軍僅陣亡十二人,落後的武器,落後的軍隊,落後的戰術,落後注定要挨打!”
“唉!”田瑜重重的歎了一口氣,“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天朝上邦,沒想到落得今日這般任人欺凌。”
“不是說了嘛!落後注定要挨打。中國一直到康熙朝都還是世界一等強國,但積貧積弱的禍根卻是在清朝建立時就埋下了。”看剛才李維斯和田瑜聊得很是投機,坐在前面的齊士瑪也加了進來。
“此話怎講?”田瑜急忙問道。
“滿清以不足全國人口百分之一的少數民族陰差陽錯下奪得皇權,必然隨時隨地都防著天下的漢人造反,壓製漢人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又怎麽會讓漢人中的才智之士出頭?漢人越弱越利於他們的統治,如果不是現在內有太平天國,外有英法聯軍,漢人也不可能得到領軍的機會。”按照管委會的指導思想,幸存者一談到清政府就是各種抹黑,齊士瑪也不例外,各種網絡上看來的黑材料洶湧而出,“本來明朝是可以發展君主立憲的,但清軍的入關打斷了這一進程。中國的社會制度不僅沒向前發展,反而倒退到奴隸社會,天下千千萬萬的漢人百姓就成了愛新覺羅一家的牛馬……”齊士瑪的這些觀點,擱任何一個常混論壇的現代人都可以把他辯得體無完膚,也就是田瑜這樣信息面太窄的十九世紀土著,才會把他的話信以為真,而且清政府也沒有能力為自己辟謠。
在講完清軍的兩場大敗之後,銀幕上的畫轉為光複軍拍攝的紀錄片。熟悉的廣式圍村外,一夥英國士兵正一邊嘻笑著,一邊用手裡的步槍向村民射擊,就在村民無力抵抗,痛苦絕望之時,光複軍猶如神兵天降,用密集的彈雨給予了還擊。看到洋兵被打得抱頭鼠竄,觀眾時不時喊道,“打得好!”
“死這幫撲街仔!”
這就是光複軍與英國人暴發衝突的起因——安昌圍事件。英軍在遭受了沉重打擊之後選擇了投降,當英軍指揮官把指揮刀交到馬當歸手裡時,觀眾變得十分激動。看多了清軍的敗仗,哪怕中國人取得一個小小的勝利,也讓大家興奮不已。畫外音適時響起,“兩場戰爭的勝利讓侵略者日益驕橫,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而不擔心受到任何懲罰,因為他們有治外法權。但我們光複軍人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中國人民是不容欺辱的,任何傷害中國人的行為,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事態繼續發展,廣州派來了三艘軍艦組成的討伐隊。因為素材有限,銀幕上出現的只有最後的圍困戰,看到英軍士兵成片的在機槍的掃射下倒下,一直只看到中國人被屠殺的觀眾們終於可以一舒胸中的鬱悶。而光複軍以零傷亡的代價取得全勝,更是大漲中國人的志氣。
為了應對英國人的反撲,光複軍開始厲兵秣馬,一個個本地的壯小夥剪掉辮子,換上迷彩軍服,在幸存者軍官的調教下進行軍事訓練。從最簡單的立正,到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戰術動作,從最開始的笨拙到後來的熟練,觀眾們能清晰的感受到士兵們的成長。偶爾在銀幕上看到熟悉的本家子弟,都會讓其親友鄰居欣喜不已。
溫馨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下來。銀幕上出現了英國人龐大的艦隊,讓觀眾們不禁心中一緊,畫外音也及時做出了說明,“中國人民一貫是愛好和平的,光複軍也無意擴大戰爭。但侵略成性的英國人無視我光複軍和平的善意,又從北方調來更大規模的軍隊,企圖用武力讓光複軍屈服……”大黃蜂的長距離航拍,清楚的展示了英國艦隊的全貌,也讓觀眾們為英國艦隊的規模深深震撼。敵人越強,就越能體現我軍的英勇頑強,這也是影片向觀眾傳達的信息。
最後的決戰時刻終於來到,完成集結的英軍率先向光複軍的陣地發起了進攻,早有準備的光複軍立刻給予迎頭痛擊。決死衝鋒的一幕再次出現,不過這次的主角變成了英軍。看到天竺兵被屠殺待盡,觀眾們感受到復仇般的快感。
英國人也不是沒牙的老虎,他們的殺手鐧也很快登場了,火光不時在陣地閃現,不時有戰士在火光中倒下,也讓觀眾明白了勝利總是伴隨著犧牲的道理。突然一發火箭彈在攝相機前方爆炸,掀起的泥土直接蓋住了鏡頭,這也是解森在戰場最危險的一次經歷。不過被扒出來後,他倒是毫發無傷,也由此得到了“小強森”的綽號。
硝煙漸漸散去,犧牲的士兵被排放在空地上,《與我同在》的樂曲把悲憤的氣氛渲染到極致。齊士瑪向後面望去,許多觀眾,包括田舉人的眼角都閃現著淚花,人群裡隱隱有人在嗚咽。“這些年輕的戰士都是好樣的,他們是為了中國人不再受洋人的欺負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我們不會讓他們的血白流,光複軍一定會把所有侵略者都從中國的土地上趕出去!”畫外音成功的調動了觀眾的情緒,“報仇!”
“殺光鬼佬!”的喊聲在人群中響起,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呐喊。
影片沒有讓觀眾失望,銀幕上,一門門大炮的炮口指向天空。幸存者們一眼認出,這是《大決戰·遼沈戰役》下部開始的鏡頭,解放軍在炮轟錦州前的準備,現在被解森無恥的挪用到這裡來了。中間穿插了光複軍的152神教的鏡頭,雖然穿幫鏡頭無數,但觀眾們是看不出來的。接著就是萬炮轟鳴,電影和大黃蜂航拍的鏡頭相結合,一場漂亮的攻堅戰拉開了序幕。英軍的炮台在火光中四分五裂,換來了觀眾的大聲喝彩。
光複軍渡過海峽,向英軍的老巢發起進攻。奔跑搖晃的鏡頭,再加上橫飛的子彈,爆炸的火光,倒伏的屍體,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讓大家體會到戰鬥的激烈和殘酷。當五星紅旗在總督府升起時,當最後被包圍在海灘上的英軍放下武器時,大家才更能感受到勝利的來之不易。
一隊隊俘虜在剌刀的押送下走上渡船,銀幕上開始出現此次戰役的戰果,“此次戰役我軍斃傷俘敵共五千余人,繳獲軍械輜重無算,同時收復香港全境。此次戰役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這場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在鏗鏘有力的畫外音中影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