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崛起1639》第14章 直言進諫
  “李兄弟,大哥也是一番好意啊!”

  袁宗第一看李自成的神色,暗道不妙,連忙勸道。

  “袁兄,請,我敬你!”

  李信並不接腔,端起杯子向袁宗第略微一敬,便一口飲盡,隨即又倒滿一杯,敬向李自成道:“闖王,學生並非要逆拂闖王好意,實是學生雙親早逝,留給學生的,隻有這個名字,實在不敢改啊,今自罰三杯,請闖王見諒!”

  說完,接連三杯下肚。

  雖然自罰三杯很是表現出誠意了,但拒絕更名仍是拂了李自成的臉面,畢竟李自成在軍中是個如大哥般的人物,大哥給你改名是看的起你,你卻不識好歹,大哥的面子要不要?傳出去怎麽服從?

  江湖人物,面子最重要。

  事實上李信也不是故意要拂李自成的面子,改名李岩,過不了他自己那關,據他猜測,原主李信是個地道的儒生,肯定不是心甘情願的改名,只因被紅娘子挾持來了闖軍,有李自成提議,再有紅娘子幫腔,不得不改。

  而李信不同,與紅娘子的相處,他並不是弱勢的一方,在相當程度上,紅娘子沒法干涉他的決定,而且他前世也是大哥,怎麽可能向李自成低頭呢?

  隻是不管有萬般理由,開罪了李自成是不爭的事實,度間的氣氛已不如剛開始那般自然。

  袁宗第也是暗暗叫苦,既責怪李信不識好歹,又埋怨李自成過於草率,他還是挺欣賞李信的,想著把場子圓回來,於是問道:“李信兄弟,大哥幾經曲折,算是站穩了陣腳,不知你對我軍今後有何看法?”

  “嗯?”

  李信心中一動,這倒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佯作酒後吐真言,提兩個李自成沒法接受的建議,既可免了被李自成重用,又可讓紅娘子與麾下眾將認清李自成的真面目。

  他料李自成根基未穩,絕不敢一怒之下誅殺醉酒的自己,既便心生殺機,也是暗下黑手,隻要不是當面殺,總是有應對之法。

  想到這,李信突然哈哈笑了起來,抄起酒杯,又是一杯下肚。

  紅娘子眉頭一皺,勸道:“李公子,你喝多了。”

  “我沒醉!”

  李信大冽洌的揮了揮手,便向上拱手道:“不知闖王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李自成笑道:“自然是聽真話,難道李公子擔心真言難聽?放心,我李闖再大的浪頭都闖了過來,莫非連幾句逆耳忠言都聽不得?放心說,都是自家兄弟,大膽說!”

  “好,闖王痛快,學生得罪了!”

  李信猛一點頭:“學生初來乍到,對貴軍了解不多,但就眼前所見而言,貴軍尚未建立明確的軍階制度,仍是以江湖義氣為先,從眾人稱呼闖王為大哥即可窺出。

  闖王既然決意與崇禎爭天下,料來不會不知不建立一套嚴密的上下尊卑系統,必然令出多門,致上令難行,這在初期弱小時問題不大,但到了後期,隨著人數的擴充與組織的龐雜,會產生諸多問題,甚至會有人仗著老兄弟的身份,倚老賣老,踐踏權威!

  以本朝朱洪武為例,論起勢力,陳友諒遠勝於他,論起愛惜百姓,張士誠更甚一籌,可為何奪了大元天下的是朱洪武,而不是別人?

  對此,眾說紛紜,不過在學生看來,關鍵在於朱洪武有著完備的政治制度與軍事系統,麾下眾人,各安其位,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如此方能上下齊心,而陳友諒與張士誠,一個是水匪,另一個是鹽梟,

起事之初,就具有濃厚的江湖習氣,上令不得下行,下面人也未必敬畏上位者,職責不明,層級不分,焉有不敗之理?  今日既然闖王問起,學生便拚死進諫,還望闖王莫要輕忽視之,正如扁鵲見蔡桓公,小疾不治,終成大患!”

  這話一出,殿內死一般的寂靜!

  劉宗敏、田見秀與袁宗第的眼裡,閃爍起了寒芒,他們與李自成雖然有上下屬之分,但本質上還是兄弟義氣,話說當君臣哪有當兄弟來的快活?

  這小子居心惡毒,離間咱們兄弟感情啊!

  何虎與張全,則是額角冷汗流了出來,甚至張全正在夾菜,那隻持筷的手,定在了半空中,忘了移動。

  紅娘子卻是神色複雜的瞥了眼李信,她哪能看不出,李信是故意為之,不過這話也在理,所謂忠言逆耳,好話肯定不好聽。

  反觀李自成,雖然表面不見動容,實則內心暗暗點頭,李信這話說到了他的心坎裡,他也明白當皇帝比當大哥好,如能真的學朱元璋,整肅全軍,建立上下尊卑制度,不說政令軍令通暢,他也是最大的得益者,隻是再看向劉宗敏、袁宗第與田見秀三人,還是暗暗搖了搖頭,這事……急不得。

  “李公子,你醉了!”

  李自成捋著胡須,淡淡道。

  “闖王,我沒醉,學生還有一言,不知闖王願不願聽?”

  李信梗著脖子問道。

  李自成道:“我早說了暢所欲言,李公子直言便是。 ”

  “好!”

  李信問道:“不知闖王接下來有何打算?”

  李自成沉吟道:“及早挺進中原,拯救苦難的百姓。”

  紅娘子頓時有一種說不出的失望湧上了心頭,闖王果然沒有攻打南陽的意思,難道自己的眼光真這樣差?不由看向了李信。

  “闖王此言差矣!”

  李信卻是硬糾糾道:“闖王自起兵以來,飄忽不定,又數次大敗,實是吃了沒有根基之苦,如今既得鄧州,焉能不取南陽?

  南陽盆地八百裡平川,土地肥沃,南控荊襄,北扼中原,實乃龍興之地,學生以為,闖王應與張獻忠聯絡,助其擊敗楊嗣昌,獻忠得襄陽,再與獻忠合兵,攻南陽,取下南陽之後,暫時休兵止弋,撫恤百姓,發展生產,待得有了足夠的人力財力,北上進軍中原,可一戰而定,更何況闖王若於此時北上,隻是白白便宜了建虜。”

  “哦?此話怎講?”

  李自成訝道。

  李信正色道:“闖王與崇禎之爭,尤如一家兄弟兩口,大哥虐待二弟,二弟造他的反,這本沒什麽,但是家門之外尚有惡犬,那建奴便是惡犬,窺伺一旁,猶如北宋之末,倘若闖王與崇禎打的不可開交,兩敗俱傷之時,建虜破門而入,反客為主,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

  學生心知闖王不會相助崇禎,唯懇請闖王莫於此時拖崇禎後腿,使之能集中兵力與建虜作戰,闖王則趁此良機整肅軍紀,苦練精兵,三五年後,一舉攻下北京,以赫赫天威掃平遼東,成就千古未有之偉業,還望闖王三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