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罪》第22章:飛將鋒芒,驚壞帝王
  張武的書信,勾起文帝的諸多回憶。

  曾經的過往,一朝朝,一幕幕,悉數浮現在劉恆的眼前。

  遙想當年,因生母薄姬出身卑微,文帝是最不受高祖喜歡的兒子之一。

  實在是別無他法,為了躲避宮鬥,保全性命,薄姬才帶著年幼的文帝遠赴代國,居於那窮鄉僻壤之地。

  所有人對其避之不及。

  當朝大臣,軍中棟梁,沒有一個人看好劉恆。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正因為劉恆的母親薄姬出身卑微,才磨練出薄姬寬以待人、處事謹慎的性格;而正因為薄姬寬以待人的性格,才讓受過呂後壓迫許久的老臣們,下定決心扶持劉恆繼位。

  時運弄人,鬥轉星移之間,劉恆陰差陽錯的繼了皇位。

  患難見真情,所以劉恆對身邊一直跟隨的忠心之臣,恩愛有加,感情至深。

  失張武,如割肉,再次看到張武書信,如同雙重打擊,文帝幾近崩潰。

  一旁的宋昌、鄧通相互看著,誰也不敢上前勸阻,這時候,不讓文帝發泄下感情,內憂外患的巨大壓力下,怕劉恆的身體吃不消。

  再者,二人深諳為臣之道,這時候可不能隨便說話,無論多麽深的寵愛,也不能逆著皇帝的心情來,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賢明的君主也是人,是人就難免被情緒左右。

  過了一會,鄧通看文帝情緒有些緩和,才緩緩上前,將文帝扶著坐下,小聲說道:“陛下,還需保重龍體,幾日的不眠不休,小心您這舊疾再犯。”

  漢文帝有癰疽病,這是一種皮膚病,或生於背,或生於大腿根部,有膿腫和潰瘍形成,膿頭紅腫發亮,發病時疼痛難忍,禦醫也沒有好的辦法醫治,只能勸阻文帝少動些肝火,避免大的波動。

  待文帝坐好,鄧通又問道:“張武將軍,可曾有什麽交代?”

  文帝一隻手傾住額頭,另一手將書信交給鄧通。

  鄧通趕緊接過,走到宋昌身邊,兩個人看了起來。

  從這個細節,便能窺探出鄧通為人處事思量之周全。

  老將宋昌和鄧通看罷書信,二人也是含著眼淚,但終是沒敢哭出來。

  一是都是朝廷命官,位高權重,在皇帝面前哭哭啼啼成什麽樣子,二是怕哭出來,惹的文帝更加悲傷。

  帝王還是帝王,格局、胸懷和自控,總是高於常人,悲傷過度,也要及時調整心態。

  不多時,文帝心痛的勁過去,拭去眼淚,整理了下衣冠,抬頭問道:“信中所指二人何在?”

  宋昌思考了片刻,回道:“目前張武將軍貼身侍衛李廣在殿外候旨,但另一個人~~”。

  停頓了一下,宋昌繼續說道:“臣擔心送信延誤,收到信件,即刻帶李廣趕來,並未深談,陛下可叫過李廣,詢問便知”。

  這回答,完全體現了宋昌的聰明之處。

  皇上問事,你不能說不知道,只能轉個小彎,委婉道來。

  什麽都不知道,要你何用。

  文帝點點頭,對鄧通說道:“召見”。

  “諾”。

  鄧通趕緊出去,叫李廣進殿面聖。

  此時李廣已成了“雪人”,頭上、肩膀,滿是落雪,這少年也真是對宋昌的話言聽計從,宋昌讓他在此地候旨,他便一步未動,內侍勸他進殿門避避大雪,他都紋絲未動。

  謹言慎行,這未央宮可不是尋常之地。

  鄧通一見李廣,

也是啼笑皆非,不過想想當年自己初入未央宮也是如此。  心生疼愛,叫人趕緊為李廣撣去浮雪,簡單整理衣裝後,引李廣進殿入宜室殿。

  進殿這一路,李廣都極其忐忑,渾身發抖。

  論戰場殺敵,突擊前線,血戰匈奴,李廣猶如狼入羊群,殺敵幾百,血肉橫飛,眼都不眨一下。

  但此生可真沒想到要面見聖上,那可是高高在上的真龍天子,當朝為官者,除了重臣,又有幾人一生能見的到皇上。

  越想越緊張,越想越害怕。

  這宮殿門檻又高,差點沒絆倒李廣,李廣趕緊穩了穩心,這要是真來了大趔趄,可真是丟了祖宗十八代的人了。

  從哪進來的,走到哪,李廣是完全記不住了,跟著鄧通顫顫巍巍的到了書房,還沒等鄧通匯報,李廣一哆嗦就跪倒了。

  “小人末將李廣,拜見陛下大人。”

  這說的都是什麽玩意兒。

  怎麽還出來了“陛下大人”?

  要是平時,以宋昌和鄧通在皇帝前的分量,這兩個人早都被逗笑了,不過今天都沒敢笑。

  也虧李廣哆哆嗦嗦的這幾句話了,讓文帝心態也緩和了不少。

  這時候宋昌趕緊上前:“陛下見諒,此人年幼,初見天子,恐於威嚴,難免語無倫次,望陛下恕罪”。

  “無礙,無礙”,文帝擺擺手。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朕愛惜還來不及,怎麽會怪罪。”

  當皇帝這麽多年,完全能理解。

  “你叫什麽名字,家住何處?多大年紀?與張武將軍何時相識啊?”

  文帝愛才,連連問了李廣四個問題。

  李廣連頭都沒敢抬,回道“草民李廣……”

  宋昌一聽,怎麽又出來個草民,一會小人,一會末將,一會草民的。

  想笑又不敢,眼睛又沒地方放,只能低頭看著李廣。

  “十八歲,隴西成紀人,與將軍相識不久,因取匈奴首級較多,將軍提攜,升為貼身侍衛”。

  “哦?”文帝有些驚歎,才十八歲。

  漢軍和匈奴相比,體質本來就差,因此能征善戰者多半是以中年的士兵為主,而問題面前的這位小將,雖然相較於常人,身材魁梧了些。

  但十八歲戰場殺敵,且還取的匈奴首級,值得讚賞。

  文帝也是好奇,便繼續問道,“殺了多少匈奴,惹的將軍如此提拔?”

  也難怪所有人都覺得好奇,一個士兵突升為一品大將軍的貼身侍衛,這是橫跨多少級啊。

  漢代的兵製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兩個伍為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五什為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兩個隊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兩個屯為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通常每五個部為一個營,即為一獨立的作戰單位。

  通常情況下,作戰有功,都是一級一級提拔,突出戰功也不過三兩級,這李廣直接從低下到上面,一步而越。

  不過這就是張武,而且是在戰時這個極端的情況下,兩者缺一,都不可能提拔的如此之快。

  李廣想了想,算了算,回答皇帝可不能亂說,幾場戰爭下來,自己到底殺了多少匈奴。

  “末將累計擊殺匈奴六百人余,單場最多兩百人左右。”說到這個點,李廣說的很乾脆,到不是邀功,而是發自內心的自信。

  人在非常熟悉或者自信的情況下,緊張程度會大大緩解。

  殺敵數量剛說完,文帝也是一怔。

  抬眼看鄧通和宋昌。

  文帝倒不是不信,因為他太清楚了,一個從未進宮的少年,是不敢在他面前撒謊的,不過,就是這個年紀輕輕,懵懵懂懂的少年,能擊殺八百人,這個屬實有點超過他的想象。

  因此文帝看鄧通和宋昌,是想再次確認下。

  鄧通可是完全不知情,也轉過臉看宋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