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後的烏孫,需要時間來休養生息,盡快的從這次的交戰中恢復過來,才是最為適當的,而晉軍的咄咄逼人,讓烏孫王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這可是烏孫最為緊張的時刻,如果在這種時候,再次在晉軍的手中承受是失敗的代價的話,後果是難以預料的。
就算是烏孫王在烏孫各個部落中間有著不低的威望,當烏孫王手中的實力不足以讓烏孫穩定下來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人背離烏孫王的。
“即使有困難,也要嘗試一番,本王不希望烏孫的軍隊這般沒落下去。”烏孫王道:“相大祿之前有過出使晉軍的經驗,有相大祿前往晉軍的話,本王寬心不少。”
“屬下領命。”相大祿拱手道,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般的地步,他只有盡力的去挽回烏孫在這次交戰之後的損失。
晉軍按兵不動的話,對烏孫來說才是最好的消息,而前往晉軍,肯定是伴隨著諸多風險的,但在這種時候,相大祿還有著其他的選擇嗎,就算是前往晉軍之中必定是身死的局面,他也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不僅是為了地位,更是為了身後的部落。
“若是你到了晉軍之中,能夠完成這次的任務,你身後的部落,必然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就算是你身死晉軍之中,烏孫人也不會忘記你的功勞。”烏孫王拍了拍相大祿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
相大祿點了點頭,神色越發的堅定了,他之所以活下來,繼續跟隨在烏孫王的身後,正是為了身後的部落,有了烏孫王的許諾之後,就算是付出再多的努力,在相大祿看來也是值得的。
晉軍的實力強盛又能如何,烏孫王只要還在軍中,烏孫就有著崛起的可能,從康居大軍失敗的事情上就能看到這一點了。
敵人,有些時候,並沒有想象中那般的可怕,關鍵是己方要有著勝利的信念。
晉軍的實力強盛,烏孫的軍隊,同樣不是脆弱的存在,雄立於周邊國家多年,烏孫軍隊的實力,也是不容輕視的。
“多謝昆莫,屬下必定盡心盡力。”相大祿拱手道。
待相大祿離開之後,烏孫王的臉色不是很好看,當前烏孫的形勢已經走到了最為緊迫的時候,赤谷城的丟失,與相大祿沒有太大的乾系,因為當時相大祿根本就不知道晉軍之中會有著攻破城門的利器。
不能防禦住晉軍的進攻,對赤谷城內的守軍來說意味著什麽,烏孫王是極為清楚的。
關鍵是現如今烏孫的局面,讓烏孫王不得不這般做,若是有這可能的話,烏孫王肯定不會讓相大祿以身犯險,相大祿為烏孫的智者,這些年在他的身邊,更是在烏孫發展上給予了不少的幫助,這般的人物,若是身死晉軍之中的話,對烏孫來說將會是莫大的損失。
而且烏孫王堅信,相大祿不會做出背叛烏孫的事情來,只有烏孫走向更為強大的局面,作為烏孫之中的一員,才會取得更大的發展。
當前晉軍展現出來的實力的確是強盛的,這還不足以讓烏孫王做出讓步,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烏孫走向更加強大,不會向任何敵人輕易的低頭,輕易的屈服,這也是烏孫王的驕傲之所在。
“晉軍?呂布?早晚有一日,本王會讓你們後悔這次的選擇。”烏孫王低喃道。
晉軍的背叛,對烏孫王造成了不小的刺激,他無時無刻不想擊敗晉軍,以證明烏孫軍隊的強盛實力,但是烏孫王在這種時候不敢,若是進攻晉軍的話,一旦戰事陷入膠著的狀態,烏孫的軍隊面臨的將會是來自晉軍、匈奴軍隊和康居軍隊的三面進攻,形勢對烏孫將會更加的不利。
縱然是心中有著千萬怒火,在這種時候也只能強行壓製下來,讓烏孫延續下去,比之什麽都強。
晉軍的實力出眾又能如何,在烏孫王率領烏孫大軍崛起的時候,曾經面臨著諸多的困難,甚至當時烏孫的實力,不及大宛,但烏孫王成功了,現如今同樣不能例外。
相大祿交代完一些事情之後,帶領十余名騎兵,向著晉軍所在的赤谷城而來。
距離赤谷城大約三十裡的時候,相大祿為晉軍的斥候所攔截。
在戰場上斥候的派遣方面,晉軍一直是重視的,更多的了解戰場上的情況,才有可能應對更多的突發情況,烏孫等方的軍隊,對斥候的事情同樣是重視的,事實上,只要是經過戰事的將領,對這方面的事情,都會很注重的。
更多了解敵軍,對敵軍的情況才能做出更加清楚的判斷。
為晉軍的斥候攔截之後,相大祿直接表明了身份,他前來赤谷城,本身就是為了緩和烏孫與晉國之間的關系,光明正大的表明身份,才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再說以相大祿對呂布的了解,其最為喜歡的是直來直去之人,畢竟呂布是武將出身,在一些事情上,不會有文人那般多的彎彎繞。
不可否認的是,呂布是漢人之中的英雄,在大漢混亂的時候,率領大軍以強勢的手段平定諸侯,建立起了強大的晉國,足以說明很多的問題。
漢人的城池,在烏孫人的眼中是極為富庶的,晉國的商人運送到晉國的東西,受到了很大的歡迎,而晉國的商人在這樣的過程中可是收獲了不小的利益,即便是烏孫王對此頗有不滿,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除非烏孫人不同意晉國的商人進入境內,實際上,就算是有著君主的命令,在這樣的情況下都不一定有用,當他們喜歡上了晉國的東西之後,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得到。
而商人的手段,也沒有表面上那般的簡單。
可以說,晉國的商人,給烏孫、康居、大宛和匈奴產生了莫大的影響,更好的處置與晉國之間的關系,得到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相大祿表明身份之後,倒是令軍中的斥候有些驚訝了。
書客居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