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白的文學功底,理解起這古代的應用題來,那當然不在話下。
這道題的大體意思是:有一百個和尚分一百個饅頭,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三個,小和尚三人分一個,問大、小和尚各有幾人?
翻譯過來了,其實也不難吧?
充其量,也就是後世初中水平數學題,李白怎麽可能不會呢?
李白微微一笑,裝逼、得瑟道:“此題不難!本官至少有三種解法!”
李棟梁聞言,有些難以置信。
因為他自詡算學高手,就此題,也只會兩種解法。
李白如此信誓旦旦的大言不慚,所以他還真有些不敢置信。
於是,帶著點賭氣情緒,拱手道:“學生拭目以待!”
李白之所以這般說,就是想趁機震懾他們一把,這樣日後也好管理嘛!
適當的顯露自己的實力,也是凝聚人心最好的方法嘛!
否則人心散,隊伍不好帶啊!
出於這種心理,李白裝出一副高人風范,瀟灑異常的提筆,在一張白紙上“唰唰唰”寫下三種解題方法。
方法一,方程解法。
解:設大和尚有x人,則小和尚有(100-x)人。
根據題意列得方程:3x+1/3(100-x)=100
解方程得:x=25
大和尚25人
則小和尚:100-25=75人
方法二,雞兔同籠法。
(1)假設100人全是大和尚,應吃饅頭多少個?
3×100=300(個).
(2)這樣多吃了幾個呢?
300-100=200(個).
(3)為什麽多吃了200個呢?這是因為把小和尚當成大和尚。那麽把小和尚當成大和尚時,每個小和尚多算了幾個饅頭?
3-1/3=8/3
(4)每個小和尚多算了8/3個饅頭,一共多算了200個,所以小和尚有:
200÷8/3=75(人)
大和尚:100-75=25(人)
方法三,分組法。
由於大和尚一人分3隻饅頭,小和尚3人分一隻饅頭。我們可以把3個小和尚與1個大和尚編為一組,這樣每組4個和尚剛好分4個饅頭,那麽100個和尚總共分為100÷(3+1)=25組,因為每組有1個大和尚,所以有25個大和尚;又因為每組有3個小和尚,所以有25×3=75個小和尚。
李棟梁看完之後佩服不以,他所不會的,正是那方程解法。
至此他才知道,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這個李翰林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學問真是高深莫測!
能跟著這樣的人辦差,又有什麽好顧慮的呢?
折服了幾人之後,李白以借調的方式,將幾人帶至皇城之內太府寺旁李隆基為秘閣選定的辦公地點。
幾人聽說國子監依舊保留著他們的學籍,這就意味著進可攻退可守,絲毫沒有後顧之憂,自然是熱情高漲,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著大乾一場。
可是僅這幾個人,當然還是不夠。
李白又從翰林院典籍庫調來了薛斌與兩名機靈書吏,這新衙門之內的日常事務,及寫寫劃劃的事也少不了人。
畢竟都是用順手了的人,知根知底好使喚。
有了好處,自然不能忘記兄弟。
李白知道孟浩一生科場蹉跎,
始終與官場無緣,便令李光讚特意去請他過來協助。 至於王維、王昌齡嘛!
太原王氏家族子弟,根本就用不著他來操心!
即使人家科舉不第,那前途也是光明滴!
口信捎到就行了,來不來他們自己決定。
還有一人,那便是教坊司裡同僚一場的那隻官場老鳥周文,此人據說也是算學出身,隻是不知道算學功底如何。
李白抱著僥幸心理,還是讓仆固懷恩前去通知了一趟。
接下來,李白開始親自給李棟梁與薛斌幾人緊急培訓。
內容自然就是阿拉伯數字的運用,以及會計學中簡單的帳表統計。
雖然他也就是個二把刀水平,但是勉強還能忽悠住人。
尚未到申時,周文這隻老鳥就找上門來了。
“哈哈哈!李兄弟果然是個念舊情的人啊!苟富貴不相忘!好、好、好!”
李白見這貨!這自來熟的把戲玩的越來越純熟了。
便笑著打趣道:“唉!周大掌司謬讚了!隻是不知閣下,舍得下你那個銷金窟否?”
周文笑著,一屁股坐在李白身旁的獨坐榻上,配合著他的打趣,誇張至極道:“李兄弟你是不知道啊!老哥哥我可是水深火熱啊!離開那個地方我求之不得呀!”
“歲數大了,頂不住啦?”李白繼續調侃。
“那可不?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老嘍!老嘍!”周文繼續配合。
他在教坊司待了那麽些年,說話自然放的開,啥沒見過啊?
兩人又閑聊幾句之後,言歸正傳。
“周掌司!聖上令我核查府庫,你敢不敢來淌這趟渾水?”
周文升遷無望,如今遇到這麽好的機會,自然是要奮力一博的。
大不了,提前致仕,回家養老唄!
風險往往與機遇並存的道理,人精似的他焉能不明白?
“我都這把老骨頭了,還有啥不敢乾的?其實,從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你絕非池中之物!果然嘛!這才多久?從不入流到狀元郎,再到這陛下欽差,簡直就是風生水起啊!以後老哥哥我就跟你混了!你可別嫌我老不跟我玩噢!”
這老貨!沒聊兩句又開始沒正形了!
聽聽!這都什麽話?不了解內情之人猛地一看之下,還以為他要搞基呢?
李白隻能搖頭苦笑。
末了正色說道:“既然你願意來,那就來吧!不過醜話說前頭啊!辦砸了差事,丟官罷職,可別埋怨我!”
李白這也是怕這老貨,乾工作時也沒正形,故此嚇唬嚇唬。
“嘿嘿!你就放心吧!教坊司的雞頭,咱老周都能當好!何況查帳乎?這專業對口的事,老周出馬一個頂倆!”
李白徹底無語,他內心之中已經有點後悔找這老貨來此了。
可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收是收不回來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次日一早,孟浩、王維、王昌齡聯袂而至。
這幾位大神,竟然都是心甘情願前來這秘閣做書吏的。
李白,還真有點受寵若驚的趕腳。
這不是妥妥的大才小用嗎?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