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官被手底下的胥吏翻盤,對於官僚們來說很丟臉,但李嘉卻無所謂,只是不是掀自己都椅子就行。
話說,李嘉為了防止進士們能力不足,特地安排他們觀政一年半,翰林觀政兩年半,就是為了讓他們懂得政治和權力。
若是這般,去了地方還被挾製,那只能說是廢了,只能回爐重造了。
這也是為什麽限制進士四十歲以下的原因,年紀太大,精力和學習能力都減弱,哪怕去了地方,也只能成為糊塗縣太爺,任人擺布。
至於賤戶,牽扯太多,又分官奴和私奴。
要知道,一千多年,直到雍正年間才堪堪廢除,而且,其廢除的,也僅僅是一部分罷了,還有許多賤民苟且偷。
而唐代的賤民,主要包括給官府服役的官賤民,如工戶、樂戶、雜戶。
以及依附於門閥世族的私賤民,即部曲、奴婢,他們是屬於私人的財產,可以像貨物畜產一樣交易。
哪怕普通的民間工匠,雖不屬於賤戶,但仍舊也要官手工作坊內服番役二十天。
說白了,就是士農工商外的職業,基本上就是賤戶,從秦漢一直到明清,從不例外,若是投胎而去,一輩子無出頭之日,除非造反。
所以,穿越真是一項技術活。
言歸正傳。
李嘉要是想廢除官方的賤戶,如疍民,樂戶,雜戶等,百官們自然不與不可,因為這是善政,慷朝廷之慨,損失的是朝廷的利益。
但若是全面廢黜賤戶制度,那麽就等於是解脫他們的私奴,為其松開了緊箍咒,這大大就侵害了他們的利益,這自然遭受抵製。
如,幾百年來沿襲的部曲製,哪個大戶人家沒有幾個看家護院的部曲?
見到諸人如此臉色,試探效果已成,李嘉隨意輕笑道:
“自今日起,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廢黜樂戶、雜戶、工戶等官府奴婢,一律轉化為良民,為朝廷添一些戶口也是好的!”
見到皇帝沒有提起私奴之事,眾人紛紛附和,讚歎不已。
皆言:世之罕見,百姓之福
宰相們與皇帝都同意了,那麽發放官方賤戶,自然就形成了政策。
又暢聊了幾句,幾位宰相們識趣地退下,徒留下皇帝一人。
“殘留的奴隸製,看來如今還不到根除的時候啊!”
李嘉感慨道,皇帝並不是獨夫,目前的聲望,還不足以推行這般的制度,等到自己統一天下後,怕是可行之了。
況且,就像是魯迅所說的,有的人當奴婢不可怕,甚至還嘗出當奴婢的甜頭,舍不得放開,自己還得得罪兩方人,如今更是阻力重重。
“不過,根除的法子沒有,漸漸瓦解的法子倒是不少!”
李嘉微微一笑,立馬就想到了法子。
《唐律疏議》的規定,“奴婢賤人,律比畜產”,奴婢生下的子女,如同“馬生駒之類”,被當成“生產蕃息”。
主人可以像牽著牛馬一樣牽著奴婢到人口市場中賣掉,這是完全合法的。
所以,奴隸市場的存在,則讓奴婢連綿不絕,只要限制市場,縮小,乃至於完全禁止,就能奴婢缺少來源,從而慢慢枯竭。
其二,奴隸的根源,在於戰俘和擄掠的番蠻,以及國家籍沒的罪犯家屬,如貪官,盜匪,以及滅國繼承而來的罪官等。
對於這些人,李嘉不再如前唐一般,剝奪其自由民的身份,劃為賤口,發配為奴。
索性佔城都護府缺少人手,每年幾百人的罪犯補充不足,直接發配了去。
像北宋的那幾萬禁軍俘虜,若是之前的政策,一律是變賣為奴的,一個強壯的勞動力,與牛相當,還便宜。
而李嘉則目光長遠,盯著中原,自然否決了劃為賤賣的主意,而是讓其開墾荒地,某種層度來說,有官奴之實,而無官奴之名。
“吩咐下去,讓射聲司盯著牙行和人市,查清來源,看其人是否自願,盡可能地讓其難以販奴;讓轉運使司加征人市稅,務必要讓其血本難歸!”
皇帝輕聲吩咐著,一旁的田福也細心記著。
某種意義來說,這是中旨,但以李嘉開國皇帝威信,轉運使司敢不聽命?
作為自己一手打造的衙門,李嘉甚至可以讓其篡改帳本,將錢糧挪到內庫,但他還是有節操的,不屑於這般來做。
雖說是中旨,但內廷還是要留下備份的,以防萬一,不只是中旨,皇帝都口諭,都會備份下來,實在忘了,還有起居注可以參考。
皇帝一言九鼎,實在不是虛言。
政事堂的效率,取決於皇帝的重視程度。
況且,廢黜官奴如此大的善政,自然大力支持,不到半日的功夫,加蓋中書門下的聖旨,就交到了皇帝的案桌上。
“就這般發下吧!”李嘉審視了一下,通篇都是讚譽自己的詞匯,著實讓人舒服,最後才簡明的點出主旨。
不得不說,一看就是翰林草擬的,文采斐然,拍馬屁很舒暢,不出意外,以儒家那仁政的標準,這次是極為突出,自己也算是摸到仁君的邊了。
“喏——”田福笑著應下,顯然他也發覺皇帝心情不錯。
這邊政令剛剛發下,還未及地方,作為朝廷喉舌的邸報,就連夜書寫了一片讚頌皇帝的文章,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廢黜官奴的重要性,著重突出皇帝的英明神武。
這次邸報一次性刊發了五萬份,租賃船隻,極速地送往各地。
讀書人,官吏,倒是具有些許思考,但對於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百姓而言,經由茶館酒肆傳出來的消息,讓他們腦海裡瞬間就立起了一個印象:
當今的確是千古一來的聖君——
地方胥吏、雜戶、樂戶等官方奴婢, 對皇帝的這一舉措,極為感恩戴德,以至於“令之下日,人皆流涕”。
大街小巷哄傳開來後,許多人直接跪地不起,涕泗橫流,仰天長嘯。
自今日起,編為正戶,終於可以做個良民了……
由於邸報的用戶不僅僅是國內,其他吳越、趙宋等,也訂了不少,自然對此交口稱讚,仁君之名,始傳天下。
趙匡胤聞言,黑臉漲紅:“這李家小子,邀名手段了得,咱之前怎麽不曾曉得!”
“廢黜賤戶,好手段啊!”
“陛下,此舉措,您也應當用得!”趙普對於趙匡胤的驚詫,不置可否,微微一笑,言語道:
“對於國內百姓而言,並不識字,更對他國沒有興趣,而南國邸報,又能流傳幾份?”
“只要陛下立馬廢黜賤戶,州縣齊動,這仁君之名,豈能讓李氏獨佔?”
“哈哈哈哈,此法子甚妙!”趙匡胤大笑,拍手讚歎:“咱也不要這臉皮了,仁君的名聲,咱也要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